?

以皮塑為基礎的服裝立體空間表達探究

2024-01-08 07:47龔心悅姚云鶴谷婷薇鄭雙
皮革科學與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塑形皮革水性

龔心悅,姚云鶴,2,3,4*,谷婷薇,鄭雙

(1.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學皮革化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3.四川大學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4.溫州鞋革產業研究院,浙江 溫州 325000)

緒論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先生曾言:“我一直認為是布料和身體之間的空間創造了服裝[1]”。服裝是人、衣以及人衣關系共同構成的空間概念[2]。服裝可以藉由不同材料塑造立體造型,并表現出空間感,也即量感、體積感,以滿足穿戴者的功能性與審美需要。隨著服裝發展的多元化,身體和服裝的相互關系愈發受到關注,對服裝空間的研究不僅可以探索服裝與人體的互動性,也為服裝設計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皮革作為一種成衣原料,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柔韌性和延展性,在服裝制造中占有獨特的地位。但隨著時裝文化的普及,以往常規的皮革服裝產品也亟待引入更多元的、甚至探索性的設計手段,以滿足消費市場對個性化時尚皮革服裝精品的需求。

20 世紀初,美國著名服裝企業家戈登·賽爾費里德杰(Gordou Selfridge)提出:“服裝設計必須要有空間感,包括光線,空氣和色彩[3]”。在當代,已有不少設計師意識到服裝空間的現實價值,并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探討。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在相似的服裝款式上,采用萊卡面料展現其良好的懸垂感,再用硬挺的皮革面料表現雕塑般的美感,通過服裝實現形體的修飾和重塑??梢?,材料及結構設計是服裝空間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近年,在先進造型設計思想及工業技術大發展的帶動下,一批新銳設計師迅速崛起。中國設計師Terrence Zhou 運用彈性面料,融合人體雕塑、裝置、舞蹈表演等造型要素,徹底打破傳統服裝結構,弱化人的形體呈現,將服裝結構與廓形建筑風格化,表達出多層次的服裝立體空間。

雖然目前我國的皮革服裝產品已取得一定發展,如產品的裝飾手段、主題化開發等已較為豐富。但在其空間的立體化設計方面還有待深入。隨著消費市場的縱深發展,迫切需要新的設計手段實現產品的創新與突破。皮革面料優良的塑形性非常有利于服裝立體空間的表達。其厚重的量感,獨特的美感、奢華的品質感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擬的優勢,既能夠承載、中和復雜的設計要素,也能夠通過多種加工、制作手段實現面料的二次改造。因此,借助皮塑工藝塑形技法,結合不同的底膜材料和皮革材料應用,對于探索皮革服裝及其立體空間設計表達有積極意義。

1 實驗

皮塑是指利用皮革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運用扯、捏、搓、揉等手工方式塑造具有立體造型的皮革制品工藝。皮塑制品具有較強的獨創性和特殊的視覺效果。當前,業界對皮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藝本身,以傳統形式的工藝品及少部分皮革配飾為主,如通過簡潔的手法體現微起鼓效果的鎧甲圖案[6],以及包袋、小件首飾品等。而在皮革服裝,尤其是其空間方面的應用探索還較為鮮見。

基于皮革材料的優勢特性,借助皮塑這一立體化表達形式,不僅順應了當前的服飾文化潮流,也是經典皮革藝術和現代服飾文化融合的新嘗試。

1.1 皮塑工藝的關鍵要素

1.1.1 塑形條件及方法

在塑形前,需要對皮革進行回濕處理。當皮革被浸濕后,其軟化程度會有所提高,此時可藉由揉搓、擠壓、拉扯等外力的施壓來改變其形狀。在施壓過程中,皮革纖維會被拉伸或在一定程度上被壓縮,從而實現皮革材料的變形。

1.1.2 定型與硬化

完成塑形后,還需使用液態硬化劑進行定型,從而在皮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薄膜。一方面可以快速固化定型,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因外界溫濕度變化導致的“二次變形”。

1.2 實驗設計

實驗具體包含以下階段:(1)結合作品主題和皮塑工藝特點確定服飾設計方案,完成作品效果圖。(2)使用建模軟件模擬塑形效果。(3)采用可塑樹脂和水性雕塑泥,分別在小人臺上完成底模,并對比其塑形特點與效果。同時結合硬度、厚度與柔軟度不同的幾種皮革,明確最佳的材料使用方案。(4)在大人臺上進行成衣的皮塑及后處理工作,如上皮革硬化劑、修剪邊緣等,直至完成成衣。

1.2.1 實驗準備

因皮塑工藝對皮革材料有一定要求,既要利用皮革經水浸泡變軟后的可塑性;又需塑形后具有很強的定型效果,尤其對設計細節的實現度和穩定性要求很高;同時,服裝成型后的整體軟硬度、服用性也非常重要。參考當前皮塑工藝品的用材[6-7],對幾種牛皮、羊皮進行了試驗與分析,發現植鞣山羊皮具有一定的硬度,經浸泡后又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但對于細節復雜的服裝,還需要更軟的綿羊皮面料。為滿足對服裝不同部位的結構、廓形和細節的處理,最終選擇了1.0 mm 厚度的植鞣紅色頭層山羊皮1 張、0.8 mm 厚度的植鞣黑色頭層山羊皮4 張和0.3 mm 厚度的鉻鞣黑色頭層綿羊皮2 張(圖1)。

圖1 用于皮塑的皮革面料(a)植鞣紅色山羊皮;(b)植鞣黑色山羊皮;(c)鉻鞣黑色綿羊皮Fig.1 Leathers for leather sculpture garment(a)red vegetable-tanned goatskin;(b)black vegetable-tanned goatskin;(c)black chrome-tanned sheepskin

主要的實驗材料還包括用于底膜塑形的稚星可塑樹脂500 g、中閩開拓水性雕塑泥25 kg、重慶硅寧科技卡速特UV 樹脂膠500 g 及美國BREAK 皮革硬化劑2瓶共計200 mL(圖2)。其他材料和工具主要有小人臺1 臺、大人臺2 臺、UV 燈1 臺,刷子1 把、錫紙、保鮮膜、定位珠針、夾子若干。

圖2 底膜塑形材料(a)可塑樹脂;(b)水性雕塑泥;(c)UV 樹脂膠;(d)皮革硬化劑Fig.2 Materials for leather sculpture molding(a)sculpture resin;(b)water-based sculpture clay;(c)UV resin adhesive;(d)leather hardener

1.2.2 實驗步驟

作品主題為《“Freedom”Takes Root》,靈感來源于電影《使女的故事》,表達了女性對自由的向往,用多種抽象化的皮塑立體形態表現胚胎的發育及對母體的破壞(圖3)。首先通過建模的方式模擬皮塑部分的形態,反復推敲其造型效果與可行性(圖4)。并在此基礎上生成服裝的其余部分。

圖3 皮塑服裝效果圖Fig.3 Rendering pictures of leather sculpture garment

圖4 皮塑服裝造型模擬建模Fig.4 Simulation modeling of leather sculpture garment

可塑樹脂底模塑形:使用60 ℃以上熱水軟化,待可塑樹脂透明后即可結合建模效果塑形,直至底膜徹底變白后即硬化成型。選擇0.8 mm 厚度植鞣山羊皮,根據模型完成初步剪裁并放入水中浸泡30 min,使其充分軟化。取出后甩掉多余水分,放置在底膜上進行拉伸塑形,每塑形一處及時用鐵夾固定,期間可使用蒸汽熨斗對其噴汽,以保持皮革的濕潤狀態。塑形完成后,將其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完全干透,小心取下并放置于平整的臺面上。在皮革肉面均勻刷上皮革定型液,使形態固定。

水性雕塑泥底模塑形:使用1 kg 水性雕塑泥,根據建模形態完成底模,晾干至表面較干燥、發硬后即可刷UV 膠,同時照UV 燈使表面進一步硬化,可起到防水、防開裂的作用。待底膜照干后,在其上包裹一層保鮮膜,以防止遇高溫出現軟化而粘在皮革上,然后用濕化的0.8 mm 厚度的植鞣山羊皮完成皮塑的主要部分,相關步驟與可塑樹脂塑形一致。

因本實驗中所用鉻鞣綿羊皮柔軟輕薄,貼合性強,在小人臺上完全能滿足小面積的細節塑造要求,但因其輕軟易塌,在大人臺成衣制作中需特別留意其定型效果與支撐性。

2 結果與討論

2.1 塑形材料性能對比

(1)可塑樹脂與水性雕塑泥在皮塑中的適用性對比。根據實驗過程與結果發現,可塑樹脂方便快捷,浸入熱水軟化后即可使用,且可以反復使用熱水軟化,防水效果好。缺點是其干得較快,往往導致無法精確地塑造形態;若加熱水再次軟化塑形,其質地又過于軟塌,且不便于插入定位珠針,難以固定皮革;另外,其價格較高,大面積使用時成本較高。因此,可塑樹脂更適合小面積、小體積、細節較少的底模制作。

水性雕塑泥干燥較慢,有充分時間進行細節塑造,可以準確地表達造型,并適時調整,且其價格相對較低。但對水性雕塑泥底膜的干燥時間與程度的把握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若濕度太大則底模硬度不夠,造型軟塌;而過干又會導致底膜開裂甚至碎裂。因水性雕塑泥表面不防水,所以需要在底膜上涂抹UV 樹脂膠,并通過UV 燈照射使表面硬化,以防止過度干燥而開裂。綜上,水性雕塑泥更適合大面積、大體積的底膜塑形,但因其重量較大,如果采用實心塑造,也可能因垮塌而導致失敗,因此可適當使用錫紙、珍珠泡沫等打底,待塑造出基本造型后,再在其上敷設雕塑泥(圖5)。

圖5 底膜塑形(a)可塑土塑形;(b)錫紙打底;(c)雕塑泥塑形Fig.5 Shaping of bottom molds(a)sculpture resin bottom mold; (b) tin foil backing; (c) water-based sculpture clay bottom mold

(2)不同厚度植鞣山羊皮及鉻鞣綿羊皮在皮塑中的適用性對比。越厚的植鞣山羊皮硬度越高,干燥后塑形效果好,不軟塌,有出色的穩定性和支撐性,刷一至二次皮革定型液后即可達到穩定形態。但其干燥速度較慢,拉伸性較弱,無法表現皮塑的細節,只能完成相對簡單、轉折小且緩的形態,所以1.0 mm 的植鞣山羊皮更適合塑造輪廓清晰、面積較大的簡潔、硬挺造型(圖3d);而略薄的0.8 mm植鞣山羊皮則更適合用于塑造大弧度的曲線效果;0.3 mm 厚度鉻鞣綿羊皮硬度小,皮質軟而薄,易拉伸,可以輕易貼合較小的細節部位,適合完成復雜的造型結構,如大弧度的彎折和小面積、多細節的形態等,但因其質地過軟,自身支撐力較差,干燥后易軟塌,定型效果欠佳,即使多次涂抹皮革定型液,在去除底模后其立體感、穩定性及支撐性仍較差,且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易造成表面凹陷(圖6)。

圖6 皮塑定型效果(a)植鞣山羊皮革;(b)鉻鞣綿羊皮革Fig.6 Leather sculpture molding(a)vegetable-tanned goat leather;(b)chrome-tanned sheepskin leather

2.2 成品塑形與制作

因服裝的成品制作需基于大人臺按1∶1 比例進行,耗時較長??紤]到水性雕塑泥干燥時間慢,更有利于準確塑形及插入定位珠針,可以為定型和剪裁奠定良好的基礎,且其價格遠低于可塑樹脂,所以最終確定采用水性雕塑泥塑形(圖7),并結合少量可塑樹脂塑造小體積的配飾細節效果。

圖7 成品塑形過程(a)雕塑泥底模;(b)插入定位珠針定型;(c)服裝裁剪;(d)去除底模Fig.7 Molding process of finished product(a)water-based sculpture clay bottom mold;(b)inserting of the positioning needle for shaping;(c)leather cutting;(d)removing of bottom mold

四套服飾底膜共使用雕塑泥24 kg。其中,因黑色連衣裙款式有較多褶皺與細節裝飾,故采用更為柔軟的0.3 mm 厚度鉻鞣綿羊皮制作,將其充分浸泡30 min,待肉面顏色完全變深后,即可覆在底膜上進行塑形步驟。其余服裝采用1 mm 和0.8 mm 厚度的黑色及紅色植鞣山羊皮完成(圖8)。

圖8 皮塑工藝成衣(a)植鞣山羊皮服裝;(b)鉻鞣綿羊皮革服裝Fig. 8 Leather sculpture garment(a)vegetable-tanned goat leather;(b)chrome-tanned sheepskin leather

2.3 皮塑工藝之于服裝空間表達的優勢

通過實驗,明確經水浸泡后皮革的可塑性變化特征可以為服裝空間表達提供更多可能性,設計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據意圖改變其形態。雖然當前已有多種類型的可塑面料,如PTT 等彈性纖維材料、三宅一生褶、杜邦紙等,但其塑形效果無法達到皮塑工藝所需要的變化程度及多細節的形態塑造要求;而PVC、TPU 及金屬絲面料、結晶面料等又不具備皮革材料的透氣、親膚性。此外,金屬編織、鏤刻、絎縫、折疊、堆砌、皺縮、壓燙和扎結等工藝雖能實現面料表面的立體形態塑造,但卻無法比擬皮革面料天然、典雅的質感。皮塑工藝在皮革服裝空間的表達方面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其所展現出的特殊肌理與立體空間感區別于一般意義的皮革服裝。整個實驗過程中,包括底模的塑造、皮革的塑形、與人體的結合方式等無不蘊含著美學思維。

當前國內學者與相關從業人士主要基于皮塑技法、工藝品及其復原應用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和研究工作,但在皮革服裝范疇的探索還較為有限。反觀實驗過程,仍有很多不足與缺陷,如在成品制作中,因水性雕塑泥底模重量過大,在干燥過程中受重力影響而掉落,造成一定的損毀。在后期實驗中,需進一步明確水性雕塑泥干燥過程特征,或尋求更輕量化的材質進行底膜塑形。此外,塑形過程中的皮革固定方法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定位珠針的針眼容易存留在皮革表面,對面料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破壞。后期可據情況嘗試其他固定方式,或對針眼進行有效修復。

3 結論

藝術與技術是并存的,對于皮塑技藝而言更是如此。皮革服裝空間的表達必須基于面料特性。皮料本身并無三維立體效果,要讓其達到理想的服裝立體空間造型,需要材料、技藝與審美能力的共同作用。借助皮革材料的天然特性和皮塑技藝,不僅可以拓展皮革服裝的立體空間,也為傳統工藝的創新性繼承提供了新思路[8]。

猜你喜歡
塑形皮革水性
皮革回潮
既“塑形”又“鑄神”——陜西持續深化監察體制改革
水性與常性
安利引領健康塑形新風尚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塊皮革
皮革機制
新型鞋用水性聚氨酯膠研發成功
“三嚴”鑄魂 “三實”塑形 凝聚扭虧增效正能量
基于Ni2+氧化性和磷酸酯緩蝕性制備水性鋁顏料
超高壓處理與添加復合磷酸鹽對海鱸魚保水性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