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與寫作:基于科幻創作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

2024-01-09 09:27龔春美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

龔春美

摘要:本文結合學生參與“AI科幻小說寫作”活動獲獎的過程,對信息科技教師為何帶學生參與科幻寫作活動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如何基于學科課程引導學生寫作科幻小說,最后總結了組織學生參與科幻作品寫作活動的意義。

關鍵詞:科幻小說;科幻閱讀;科幻寫作;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4)01-0028-03

為何帶學生參與科幻寫作活動

1.主題教學,以多元作品展現學習成果

在被譽為“教育元宇宙”的帕拉卡3D動畫編程軟件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遇到了“探索元宇宙”課程,在觀看課程視頻后,發現每段10分鐘左右共6小段的視頻內容很好,有必要推薦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和解密火爆詞語的內涵。于是,筆者開啟了“探索元宇宙”的項目主題教學活動,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推進學習過程,將繪畫、小報、視頻、演示文稿等多元化的作品形式作為項目成果,將“作品提交平臺、獲獎拿證”作為項目化學習的評價結果。

2.參與征文,由讀到寫經歷素養提升

2022年10月,在江蘇省科技輔導員培訓群里,有一條由上海市閔行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元宇宙向未來”科幻作者選拔招募活動的消息。在閱讀此消息后,筆者認為此類活動的作品可以作為“探索元宇宙”項目主題學習的一種新穎的成果,同時也能用來提升學生對元宇宙的認識和科幻寫作水平。帶著這種想法,筆者在所任教班級中發動了幾位寫作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參加活動,參與比賽的兩位學生的作品分別獲得一等獎及三等獎。

3.持續參與,形成班級讀寫氛圍

有了第一次“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獲獎經歷,對于2023年上半年的人工智能課程學習,筆者如法炮制。學生通過平臺學習《人工智能》基礎課,課堂學習生成式人工智能(如AI寫詩、繪畫、創作等)課程,并完成AI應用的課后作業。在初步體驗人工智能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建立了AI基本知識庫,并啟動對AI進一步學習的進程。在以“人工智能·智閱未來”為主題的科幻作家招募活動中,五位學生參與比賽,撰寫了以“人工智能·智閱未來”為主題的科幻小說。

如何基于學科課程引導學生寫作科幻小說

從閱讀到寫作科幻作品,這個過程是學生學習信息科技學科課程知識,培養學科思維,不斷發展創新思維的過程。下面,筆者選取學生寫作的科幻小說的片段,從學科視角去評析小說中的信息科技學科元素,分析如何引導學生寫作科幻小說。

例如,科幻小說《從零到一》是周同學創作的關于機器人情感發展與哲學思考的小說作品,從零到一隱喻了機器人從無情到有樸素的“愛”,再到“脫逃”的思想發展過程,并以下一代機器人的“感恩”揭示情感的進化。

片段1:機器人的“被出生”,AI技術的表達。

“我是誰?”

這是零的神經中樞啟動后,它的第一反應。

當零的視覺系統也開始運轉的那一刻,光反射到它的感光組件上的圖像是一個滿頭白發、胡須零碎的老年人類。它的芯片開始工作,感光組件運轉著,識別出了它所在的地點——一間破舊到可憐的車間。

零的分析系統與視覺系統合力將一行數據發送到了它的中樞:眼前的這個邋遢的男人將他的聲帶以一種規律而詭異的頻率振動,使空氣也以差不多的周期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翻譯系統成功地將這串按照人類語言編寫的編碼翻譯了出來——“你好”。

零的神經中樞一陣緘默,隨后它的語言系統又收到了其指令,顯示屏上的光點有規律地亮起,組成了“您好”二字。而后,發聲孔也以類似的頻率振動起來,那疏密有致而有美感的波落入了眼前男人的鼓膜上。

評析:“零”是芬里爾制造的第一臺機器人,在描述時應用到了“感光組件”的視覺獲取,以及聲波的數據編碼——聽取聲音“你好”之后,從神經中樞處理到語言系統再次發聲的振動、頻率對鼓膜的作用,全面體現目前及想象中的AI模式識別策略與交互技術。

片段2:機器人的“情感進化”,情感數據模型的哲學化。

三日后,芬里爾從定位零的儀器中得到了零留給他的一句話——感謝你,馮。你的芯片讓我擁有了愛。而后,便失去了和零的聯系——零已經將定位組件完全化為己用了,包括其中幾乎用不完的電艙。

芬里爾并未沮喪,因為零,他已經確信了承載自己制作的芯片的機器人,可以稱得上真正的仿生機器人,甚至他們的情感比一些人類還要真摯與熱烈。

芬里爾帶著微笑,組裝出了下一臺機器人—— 一。

“我是誰?”

這是一的神經中樞啟動后,它的第一反應。

而當它知道了是芬里爾給予的它生命時,它產生了“感恩”之情并待以微笑。

評析:芬里爾制作的第一臺機器人“零”因產生愛的情感“逃逸”之后主動失聯,確認了它的“情感數據模型”的成功,高興地組裝出下一臺機器人,它不像第一臺機器人那樣生來“迷?!?,還要經過哲學的人生追問才能達到“覺醒”,而是生來即具“感恩”之情,“微笑”面對未來,這是對AI情感的超強進化。

組織學生寫作科幻作品活動的意義總結

1.在項目主題學習中拓展學習作品的形式

信息科技新課程倡導項目化學習模式,公開展示學生的作品是項目化學習的一個顯著特征。學生的小說作品將成為人工智能主題教學公開展示的成果作品,這份作品豐富了人工智能單元學習的成果形式,加強了學生對人工智能知識的理解,反映了學生在文學創作中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想象和表達。

2.以科幻寫作活動融合科學素養的形成

科幻小說,全稱科學幻想小說,是人類的幻想與當代科技結合的小說。學生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無形中加強了對科學知識的認知,理解科學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提升了自己的科學素養。借助科幻寫作活動,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具有著重要的作用。

3.讀想寫三連環,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職業將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和比擬的兩種能力,培養和激發人類的這兩種能力,是當下的重要事項。那么,如何在信息科技課堂內外培養學生的這兩種能力呢?

在科幻小說=“科學+幻想”小說的公式中,幻想的過程即是想象的過程,寫作的過程即是創造的過程??苹脤懽鳛閷W生搭建了展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舞臺,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思想碰撞出火花,激發出無盡的創意。

“閱讀、幻想、寫作”三個連貫動作,促進學生順利完成一篇有質量的小說作品。學生利用假期等課余時間大量閱讀科幻科普類書籍,探尋身邊的人工智能應用,參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體驗,從“讀到的科學知識、看到的科學見聞、實踐的科學技能點燃寫作的科學熱情”,到圍繞“人工智能·智閱未來”主題撰寫富有想象力和情節感的科幻故事,這一過程就是“閱讀、幻想、寫作”三個學習動作的過程。其間,學生的想象力在字里行間的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在小說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中得到彰顯,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文字的描述中有了表達??苹米髌废袷且黄饰值耐寥?,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種子在此生根發芽,并為它們的茁壯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

綜上所述,科幻寫作活動是一項可以拓展與提高學生科技素養的活動,是一項延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內容的活動,是一項豐富學生課內外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的活動,也是一項文學和科技相結合的跨學科融合活動。此項活動,開啟了信息科技課堂教學多樣性的局面,促進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提升了師生跨學科綜合素養的應用能力,開辟了我們對科技認知、思維、表達的又一條通道。

參考文獻:

[1]袁霞.初中科幻小說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9.

[2]邵曉星.中學語文科幻文學寫作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3]趙洋.面向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的科幻主題科學教育活動設計[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7(S2):53-60.

[4]吳巖.科幻作品與科學教育[J].科普童話,2014(11):7-8.

[5]曹勇軍.怎樣讀科幻小說[J].初中生世界,2021(37):13.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用“小AI”解決人工智能的“大”煩惱
當人工智能遇見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問
人工智能與就業
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
人工智能,來了
數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