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公益性頁巖氣調查研究進展

2024-01-09 08:46包書景陳孝紅李世臻馮興強周道容
中國地質調查 2023年6期
關鍵詞:層系石炭系頁巖

包書景, 陳 科, 周 志*, 余 謙, 陳孝紅, 李世臻,劉 偉, 苑 坤, 淡 永, 馮興強, 周道容

(1.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北京 100083; 2.中國地質調查局非常規油氣地質實驗室,北京 100083; 3.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1230; 4.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湖北 武漢 430223; 5.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廣西 桂林 541004; 6.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北京 100081; 7.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6)

0 引言

我國頁巖氣資源豐富,技術可采資源量與美國相當[1-2]。自21世紀初引入頁巖氣概念以來,通過對外合作、自主探索,利用不到20 a時間實現了突破建產、快速追趕,目前仍在快速發展時期[3-8]。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經在四川盆地奧陶系—志留系實現商業開發,探明儲量2.76×1012m3,形成重慶涪陵、南川,四川長寧、威遠、威榮,云南昭通和貴州正安7個頁巖氣田,頁巖氣累計產量近930×108m3,其中2022年產量240×108m3,占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的10.90%,成為了全球頁巖氣第二大生產國[3,6,9-13]。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頁巖氣將是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長的主體[14-15]。預測到“十四五”末,頁巖氣產量有望達到400×108m3,占國產氣總量的17%,增量占比超過45%,主要來自四川盆地及周緣[5,15]。但頁巖氣增儲上產面臨挑戰: 產層單一,幾乎全部產自四川盆地志留系; 核心區單井產量遞減快; 盆地未來接替區深層、超深層開發難度大、成本高; 資源探明率低(2.62%)[6]。因此,亟需向新區、新層系進軍,開辟新的頁巖氣產能基地。

中國地質調查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地質調查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工作定位,踐行科技創新驅動、基礎地質先行、戰略調查突破、商業勘探跟進新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南方頁巖氣地質調查工程”,聚焦四川盆地外圍復雜構造區新區、新層系、新類型,優選頁巖氣遠景區、有利區,取得了頁巖氣地質調查重要發現和突破,形成復雜構造區頁巖氣形成富集地質理論和評價技術方法,支撐了新的能源基地建設,為國家油氣資源戰略、規劃、管理以及勘查開發提供了基礎支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油氣地質基礎信息資料和公益服務。本文圍繞“南方頁巖氣基礎調查工程”目標任務,總結2019—2021年頁巖氣調查評價主要進展與成果,闡述地質理論與調查技術創新,歸納引領帶動作用與有效服務,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

1 調查進展與成果

1.1 在優選頁巖氣有利區部署實施鉆探,實現新區新層系頁巖氣/油氣調查突破

聚焦四川盆地外圍復雜地質構造區,以實現“新區、新層系、新類型、新認識”四新領域頁巖氣重要發現和突破、加快形成長江經濟帶頁巖氣勘查開發新格局核心,組織實施南方頁巖氣地質調查,在四川盆地周緣、湘鄂西地區、滇黔桂地區和下揚子等地區多套層系取得了重要發現和突破,開辟了頁巖氣勘查的新區、新層系、新類型(圖1)。

(1)滇東北云南大關地區志留系獲頁巖氣調查重大發現。在滇東北構造帶云南大關—永善地區的木桿向斜實施云大頁1井,上奧陶統五峰組—下志留統龍馬溪組(以下簡稱“五峰組—龍馬溪組)富有機質頁巖厚71 m[16-17],有機地球化學指標好,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含量平均3.58%,鏡質體反射率(Ro)平均2.74%,頁巖總含氣量平均4.90 m3/t。2020年1—3月,對五峰組—龍馬溪組優質頁巖實施了兩段壓裂(2 072~2 088 m、2 040~2 072 m)(圖2),射流泵泵抽求產12 h,穩定產氣2 640 m3、折算日產5 280 m3,達到了頁巖氣直井工業氣流標準,實現了新區頁巖氣調查新突破,證實了四川盆地外大關—永善復雜構造區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氣資源潛力較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2)四川盆地西南緣三疊系雷口坡組油氣調查取得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西南緣部署實施的川沐地2井在三疊系分別鉆遇須家河組和雷口坡組,油氣強烈顯示[18]。其中,須家河組致密砂巖儲層3層,分布在須五段—須六段、須二段,累計厚度112.60 m,有效厚度62.40 m; 頁巖儲層2層,分布在須二段、須一段,累計厚度16.30 m,有效厚度14.00 m; 碳酸鹽巖儲層2層,分布在雷三段,累計厚度49.10 m,有效厚度10.10 m,儲層巖性為鮞粒白云質灰巖、砂屑白云質灰巖。綜合評價優選了雷三上(2 044.3~2 054.0 m)、雷三下(2 144.0~2 183.4 m)兩段進行酸壓試氣(圖3),日產氣1.68×104m3/d,實現川西南雷口坡組油氣重大突破。

圖3 川沐地2井三疊系雷口坡組鉆井綜合柱狀圖Fig.3 Comprehensive column diagram of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drilling in Well Chuanmudi 21 in=0.025 4 m。

(3)黔西南坳陷下石炭統頁巖氣調查取得重要突破。通過非震電法技術對埡紫羅裂陷槽的刻畫,落實槽內構造特征和富有機質頁巖空間展布,在貴州六盤水地區針對下石炭統打屋壩組部署實施的黔水地1井,1 600~1 928 m井段分4段實施直井壓裂試氣,測試獲得1.1×104m3/d的頁巖氣工業氣流[19-20],累產量25×104m3。在貴州省威寧縣金鐘鎮部署實施了地質調查井——黔寧地1井。在下石炭統打屋壩組共鉆遇氣測異常段5段,累計厚度48.40 m,現場解析含氣量為0.14~3.31 m3/t,平均為1.05 m3/t,氣體組分以甲烷為主。黔水地1井、黔寧地1井系統揭示了滇黔桂地區下石炭統打屋壩組頁巖氣藏“千層餅”型泥灰巖、泥頁巖互層的巖性組合新類型[21](圖4),是南方復雜構造區新區新層系新類型頁巖氣調查的一項重要突破,對滇黔桂地區頁巖氣勘探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4)雪峰西南緣震旦系—寒武系多個層系獲得頁巖氣重要發現。在雪峰隆起西南緣黔南坳陷部署實施的貴丹地1井,在寒武系烏訓組、變馬沖組、九門沖組、牛蹄塘組、震旦系陡山沱組5個層系鉆獲良好的頁巖氣顯示[22-23],氣測全烴值大于2%共計207 m/12層。其中,寒武系烏訓組首次發現6段氣測異常,全烴氣測值大于2%含氣段累計厚度81 m,氣測全烴峰值達4.99%、甲烷氣測值達4.86%,巖心浸水實驗起泡連續,后效氣點火成功,開辟了南方頁巖氣調查的新層系。鉆遇震旦系陡山沱組頁巖23 m,含氣段厚度9 m,氣測全烴峰值6.37%,甲烷達到6.15%,浸水實驗起泡,后效氣點火成功,擴大了南方陡山沱組頁巖氣含氣范圍。寒武系變馬沖組、九門沖組和牛蹄塘組具有良好頁巖氣顯示,開辟了滇黔桂地區多層系頁巖氣調查新局面。

(5)湖北咸豐地區志留系鉆遇頁巖氣重要發現。湖北咸豐地區鄂豐地1井在1 460~1 535.74 m深度鉆遇上奧陶統五峰組—下志留統龍馬溪組,含氣頁巖厚75.74 m,巖性以黑色碳質頁巖和硅質頁巖為主,水平層理發育,富含黃鐵礦和筆石,為深水陸棚相沉積[24]。含氣頁巖層段氣測全烴峰值為9.62%,甲烷峰值為7.59%。頁巖含氣性良好,現場巖心浸水實驗,可見大量濃密串珠狀氣泡冒出?,F場解吸含氣量(不含殘余氣)為0.20~2.53 m3/t,平均值為1.67 m3/t。此次重要發現,揭示了鄂西恩施地區良好的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前景。

(6)湘中漣源坳陷下石炭統取得頁巖氣調查重要發現。在漣源坳陷中部構造帶楊家山向斜部署實施的湘新地4井,在下石炭統石磴子組、陡嶺坳組和天鵝坪組連續鉆獲129 m/12層含氣頁巖、泥灰巖[25-26](圖5)。天鵝坪組頁巖氣測異常50 m/2層,全烴氣測值2.47%~11.205%,甲烷氣測值2.11%~10%,現場解析含氣量0.01~4.30 m3/t,平均1.75 m3/t。測井評價出II類頁巖氣儲層19.5 m/1 層,是該層系首次發現; 陡嶺坳組獲得多層氣測異常顯示,氣測全烴峰值為8.06%,甲烷峰值為7.203%。湘新地4井下石炭統頁巖氣重要發現開辟了湘中坳陷地區頁巖氣勘查新區新層系,圈定頁巖氣有利區面積672 km2。

圖5 湘新地4井石炭系鉆井綜合柱狀圖Fig.5 Comprehensive column diagram of Carboniferous drilling in Well Xiangxindi 4

(7)下揚子宣涇凹陷三疊系和二疊系鉆獲良好油氣顯示。在安徽宣涇凹陷南部斜坡部署實施的皖涇地2井,在三疊系和二疊系6個層系獲得油氣、頁巖氣顯示[27]。其中,在三疊系和龍山組見到4 m厚的氣測異常和兩層熒光顯示,殷坑組熒光顯示兩層,局部見裂縫含油; 相鄰的皖涇地1井揭示殷坑組暗色泥巖和泥灰巖厚達約79. 8 m,TOC含量為0.466%~1.13%(均值0.75%),總生烴潛量(S1+S2)為0.47 ~1.82 mg/g,Ro為1.2%~1.25%,處在生油窗內。在二疊系大隆組和孤峰組見多層頁巖氣異常顯示,大隆組氣測異常15 m,全烴氣測異常值最高1.70%,孤峰組氣測異常較好,在2 064~2 075 m層段,氣測全烴峰值1.30%。

1.2 優選了一批頁巖氣遠景區和有利區,評價了重點地區頁巖氣資源潛力

基于南方復雜構造區頁巖氣地質條件和調查進展,按照1∶25萬頁巖氣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指南等相關規范,針對南方重點地區開展了頁巖氣富集保存地質條件分析和選區評價,圈定了貴州水城—威寧石炭系、貴州紫云—長順石炭系、貴州凱里—都勻震旦系—寒武系、廣西荔浦石炭系、四川川西北志留系、湖南邵陽石炭系天鵝坪組、湖南桃源志留系、安徽宣城凹陷三疊系、安徽無為二疊系、安徽阜陽石炭系—二疊系、安徽安慶—池州志留系、貴州威寧—六盤水石炭系、云南大關—永善志留系13個頁巖氣遠景區和四川雅安—樂山三疊系油氣頁巖氣遠景區,累計面積52 550 km2; 優選安徽望江凹陷許嶺次凹楊嶺二疊系、貴州凱里—都勻震旦系—寒武系、貴州六盤水石炭系、貴州紫云石炭系、湖北建始二疊系、湖北咸豐志留系、雪峰南緣漣源凹陷石炭系、雪峰山沅麻盆地草堂凹陷寒武系、貴州威寧—六盤水石炭系、四川沐川—屏山—馬邊三疊系、云南大關—永善志留系等11個頁巖氣有利區和鄂西花果坪復向斜天寶山、四川梓潼—劍閣燈影組臺緣帶2個油氣有利區,累計面積19 908.65 km2。

針對埡紫羅裂陷槽石炭系開展地質資源潛力、技術經濟、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的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貴州六盤水、紫云、晴隆和羅甸4個遠景區總面積15 263 km2,評價資源量為6.37×1012m3; 六盤水和紫云2個有利區總面積3 275 km2,評價資源量為2.02×1012m3。其中,生態紅線區外頁巖氣遠景區面積為14 712.55 km2,資源量為61 119.64×108m3; 有利區全部位于生態紅線以外,總面積為3 275.63 km2,資源量為20 234.81×108m3。評價了四川沐川—屏山有利區龍馬溪組頁巖氣藏、雷口坡組構造—巖性復合氣藏資源量,計算有利區面積246.9 km2,評價龍馬溪組頁巖氣資源量24 690×108m3,雷口坡組天然氣資源量21 233×108m3。采用概率體積法,評價了安徽望江楊嶺有利區二疊系頁巖氣資源量2 491.84×108m3,湖南漣源石炭系頁巖氣有利區5 435×108m3,雪峰山沅麻盆地草堂凹陷寒武系頁巖氣有利區20 392.37×108m3。采用成因法計算了安徽宣城凹陷西部三疊系殷坑組烴源巖的生烴資源量,在皖涇地1井最大生油強度可達到68×104t/km2,皖涇地1井周邊區域約130 km2范圍內,累積總生油量可達近5 000×104t,表明安徽宣城凹陷西部三疊系殷坑組具有良好的油氣資源潛力。

2 理論與技術創新

2.1 成藏理論創新

對我國南方中上揚子上奧陶統五峰組—下志留統龍馬溪組、寒武系牛蹄塘組、滇黔桂湘泥盆系—石炭系等不同層系開展了頁巖沉積氣候環境、生物類型及古生產力的差異對比分析,明確了礦物組成、沉積相帶、有機質富集與保存的主控因素,初步建立了5套頁巖層系頁巖氣富集模式,并分析了主控因素。

(1)建立了滇東北復雜構造區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氣富集模式(圖6)。燕山晚期以來,在構造變形與持續抬升過程中,高陡背斜及深大斷裂的形成,伴隨著潛水面的迅速下降、地表水的垂直滲流作用和大氣進入斷裂,儲層將遭受水洗、氧化作用,地層壓力頻繁變化,先后表現為釋壓-甲烷脫附-靜水壓力恢復-氮氣吸附過程,頁巖含氣性變差。由于地層壓力的釋放與地層流體的逸散,頁巖層系受到強烈的壓實作用,頁巖儲層迅速致密化,在寬緩復向斜翼部的高陡背斜構造帶或斷裂帶形成“封閉帶”,而在復向斜內部則構成了對頁巖氣相對的“富集帶”的垂向和側向的封閉體系,確保向斜核部頁巖氣富集成藏。

(2)建立了埡紫羅裂陷槽石炭系臺盆沉積模式。系統認識了泥頁巖空間展布規律與地質特征。建立了石炭系被動陸緣背景下的北東陡、南西緩非對稱式的臺盆沉積模式,提出臺盆相與下斜坡相是富有機質頁巖沉積的有利相帶(圖7)。根據頁巖沉積有利相帶、構造形態和含氣特征,建立了臺盆相緊閉背斜型與下斜坡相向斜構造型2個頁巖氣成藏模式,對滇黔桂地區上古生界同類型頁巖氣勘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建立了寒武紀不同相區富有機質頁巖氣精細地層劃分對比方案和有機質富集模式,豐富和完善了黑色頁巖成因機制。采用生物地層、事件地層和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修訂了中揚子地區寒武系多重地層劃分對比方案,修編了早寒武世滇東統巖相古地理,發現雪峰隆起周緣寒武系早期富有機質頁巖是揚子地塊寒武紀滇東統大陸架-斜坡盆地的沉積產物,結合頁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古氣候、古環境和成因意義,研究證實雪峰隆起周緣寒武系滇東統富有機質頁巖是震旦紀—寒武紀轉變時期氣候波動,上升洋流將盆地有機質運移到大陸架與斜坡過渡地帶沉積的結果。

(4)查明了雪峰隆起頁巖氣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對沖斷裂控藏型頁巖氣成藏模式。明確雪峰古陸寒武系牛蹄塘組頁巖是深水陸棚沉積產物,富有機質頁巖在加里東中—晚期進入生油、生濕氣階段,生烴早,后經歷了加里東晚期、海西和印支期的長期調整改造,在燕山早期達到最大埋深之后,快速抬升改造,頁巖氣藏再次遭受強烈破壞。目前殘存的高含氣量頁巖與燕山期逆沖推覆過程中形成的反向調節斷裂對頁巖氣的封堵直接相關,優質儲層主要分布在反向調節斷裂封堵的寒武系底部頁巖-硅質巖滑脫帶面上,頁巖含氣量受控于滑脫帶厚度和滑脫帶內裂縫發育程度、頁巖的TOC含量,據此建立了對沖斷裂控藏型頁巖氣成藏模式, 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復雜構造帶高演化頁巖氣的成藏理論。

(5)提出了湘中坳陷“有利相帶控烴,巖漿作用控熱,推覆構造控藏”的頁巖氣成藏理論新認識,建立了湘中坳陷雙沖斷裂夾塊型頁巖氣控藏新模式: 一是湘中坳陷天鵝坪組頁巖TOC含量與頁巖沉積的海洋氧化還原環境關系密切,有利于有機質富集保存的臺盆相和臺坡相控制頁巖氣的儲層分布; 二是巖漿活動分布制約湘中下石炭統頁巖氣儲層熱演化程度; 三是伴隨中、新生代多次推覆構造活動,湘中坳陷泥盆系佘田橋組和石炭系測水組頁巖滑脫帶形成了雙沖斷裂,并成為頁巖氣保存富集的圈閉構造。

2.2 技術方法創新

(1)初步探索形成巖溶發育區頁巖氣調查技術方法體系。該技術體系包括巖溶地質調查、頁巖氣保存評價技術、頁巖氣勘探巖溶預測方法和頁巖氣勘探鉆井施工中預防和治理技術4個方面。一是在巖溶地質理論的指導下,綜合各工作手段,查明工區頁巖氣-巖溶區域地質條件,地表—近地表巖溶發育特征; 二是查明頁巖-碳酸鹽巖層組結構特征,頁巖氣目的層和頂底板碳酸鹽巖巖溶地質條件,建立了頁巖氣保存評價技術方法,評估頁巖頂底板碳酸鹽巖層封蓋性和對頁巖氣保存的控制作用; 三是提出巖溶地球物理勘探“三定”技術體系,優化組合不同的勘探方法組合和采集、處理技術方案,識別淺層巖溶空間發育特征,規避巖溶高風險區、層段,按照“鉆前預測,制定應急預案; 鉆中技術支撐,應急處置”原則,有效降低勘探風險。

(2)形成埡紫羅裂陷槽地球物理刻畫和頁巖氣甜點區綜合評價技術。優選出了以縱向分辨率高的廣域電磁法為主的地球物理勘查技術,通過在埡紫羅裂陷槽西南緣的黔西南坳陷、南盤江坳陷、黔南坳陷、黔中隆起、六盤水斷陷、滇東隆起、滇東北坳陷等構造單元的大量工作,落實了工作區結構、構造、目的地層展布與埋深,精細刻畫出了埡紫羅裂陷槽邊界、形態結構及次級裂陷構造邊界,查明了區內斷裂構造特征、低阻地層展布特征及地球物理場分布規律,厘清了打屋壩組相變邊界,圈定了頁巖氣甜點區帶,提出了井位建議,創新實踐了以廣域電磁法為主導的裂陷槽地球物理刻畫技術。

(3)創建埡紫羅裂陷槽石炭系新類型頁巖氣評價參數體系。針對埡紫羅裂陷槽石炭系“低硅高鈣”灰泥互層新類型頁巖氣藏,以頁巖含氣性為核心評價參數,確定了頁巖厚度、有機碳含量、含氣面積等主要參數和起算條件,建立了滇黔桂地區石炭系頁巖氣資源評價參數體系(表1),開展埡紫羅裂陷槽貴州段石炭系地質資源潛力、技術經濟、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的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

表1 滇黔桂石炭系頁巖氣有利區評價參數起算條件Tab.1 Starting calculation conditions for evaluation factors of potential and favorable areas of Carboniferous shale gas in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Province

3 成果有效服務

南方頁巖氣基礎地質調查在“四新”領域取得了重要發現和重大突破,不但提振了復雜地質構造區油氣勘查的信心,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而且形成的調查成果的移交和優選的勘查區塊的出讓,有力支撐了油氣體制改革,對當地扶貧攻堅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

(1)編制區塊資料包、支撐油氣體制改革。編制云南大關—永善頁巖氣、四川沐川—屏山、廣西鹿寨—柳城北油氣頁巖氣地質資料包10個,為國家和地方自然資源部門開展區域油氣勘探開發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其中,貴州正安中觀、綏陽桴焉(一、二)、務川大坪、遵義新舟和德江石朝以及廣西柳城北、鹿寨和云南大關木桿—壽山9區塊掛牌成功出讓,累計出讓金額超過6億元,有效支撐了部局的油氣礦政管理和礦權體制改革,為長江經濟帶清潔能源體系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2)油氣戰略調查的發現與突破,帶動了鄰近區塊頁巖氣勘查工作。貴州六盤水地區黔水地1井石炭系頁巖氣重大發現及埡紫羅裂陷槽的系統解剖,引領帶動中國南方石炭系頁巖氣勘探,得到了行業內的高度關注,中石化在黔西南地區部署大面積的電磁勘探,為地方吸引數千萬資金投入,開辟了我國南方頁巖氣調查的新戰場; 貴丹地1井地質調查成果加速了位于貴丹地1井北部的中石化礦權區頁巖氣勘探進程。

(3)頁巖氣資源評價成果有效支撐政府決策。南方頁巖氣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受到云南、四川和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及大關縣、沐川縣、威寧縣和丹寨縣地方政府以及油田公司等相關企事業單位關注,并為其提供服務和支撐。其中,在烏蒙山區和滇桂黔地區開展頁巖氣調查工作,支撐昭通—大關、麻江—丹寨地區頁巖氣產業發展,提交了《丹寨縣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報告》,同時被當地政府編入“十四五”計劃。黔西南坳陷寒武系頁巖氣調查成果被貴州省能源局應用于“十四五”油氣行業規劃,支撐丹寨縣頁巖氣產業發展。

4 下一步工作建議

(1)南方復雜構造區海相頁巖氣資源潛力大,亟需深入研究構造改造對頁巖氣富集成藏的影響。南方復雜構造區頁巖氣地質資源量55.73萬億m3,占全國總量的46.96%。自震旦系沉積以來先后經歷了加里東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次構造運動強烈改造,頁巖氣的保存條件相對較差。復雜構造區深層頁巖氣勘查開發的難度增大,經濟效益較差。區域構造演化過程和不同構造單元的改造強度及其對頁巖氣保存條件的影響程度亟需評價。

(2)系統開展南方復雜構造區頁巖氣資源評價,圈定遠景區,優選有利區。南方地區發育多套不同類型的富有機質頁巖層系,經歷了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頁巖氣的富集與保存條件復雜,不同層系不同構造區差異性較大。隨著調查工作程度提高和地質認識程度深化,需要系統開展資源潛力評價工作,將復雜構造帶的新區新層系、深層領域作為資源評價的重點,進行“地質條件、技術經濟、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的資源評價,圈定優選頁巖氣遠景區和有利區,為頁巖氣地質調查評價和勘查區塊優選奠定基礎。

(3)加大頁巖氣基礎地質調查與科技創新,持續攻關新區新層系。進一步發揮公益性油氣調查引領作用,針對新區新層系頁巖氣,通過開展1∶5萬、1∶25萬基礎地質調查,以野外地質調查、地球物理、鉆探和分析測試等手段,獲取頁巖油氣資源評價關鍵參數,實現頁巖氣調查的新發現新突破。以制約頁巖氣富集與保存基礎地質瓶頸問題為核心,加大科技攻關,明確盆地形成機制及演化歷史、富有機質頁巖形成的沉積條件,建立不同構造類型頁巖氣成藏富集模式,形成我國地質特色的頁巖氣地質理論體系,有效指導頁巖氣的調查與勘查工作。

(4)開展區塊優選,推出頁巖氣探礦權,支撐頁巖氣增儲上產。充分挖掘現有工作基礎,建立復雜構造區油氣勘查區塊優選評價方法、標準、流程與相關技術要求。收集、采集整理各類油氣地質資料,以油氣地質條件為依據,重點以構造保存、含油氣性、區塊面積、勘探風險、資源潛力等因素為主要評價標準,優選優質勘查區塊,部署實物工作量獲取含油氣性參數,提交有利優質勘查區塊及相應資料包。加快推動探礦權出讓,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積極參與頁巖氣勘探開發,推動頁巖氣增儲上產。

猜你喜歡
層系石炭系頁巖
大同石炭系煤高灰半焦浮選脫灰研究
四川南江地區上震旦統燈影組混積層系特征及成因
基于模糊聚類分析方法的高含水期油藏層系優化
頁巖氣開發降溫
同煤集團石炭系原煤浮選可行性探討
吸水剖面預測模型在層系優化組合中的應用——以濮城油田文51塊沙二段下亞段油藏為例
二元復合驅礦場驅替過程中驅劑運移特征研究——以雙河油田438Ⅰ、Ⅱ層系為例
基于新鉆井對柴達木盆地東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認識
越南東北部Cat Ba島泥盆系-石炭系過渡層的初探
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初步估計為31萬億m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