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漫步引發的一場鄉愁

2024-01-14 18:16Yinanaa
世界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唐人街波士頓漫步

Yinanaa

波士頓由紅磚鋪就的“自由之路”全長約4公里,從波士頓公園出發,串聯起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等16個歷史景點。

我第一次造訪波士頓是在一個4月,從陽光燦爛的邁阿密即將降落在波士頓時,我從舷窗看到一片一望無盡的、滄桑的紅樹林,提醒著我這里是溫帶且冬季漫長的事實。那片深紅色一直讓我對波士頓心懷柔軟。波士頓為作為游客的我提供了一條漫游之路——波士頓有一條紅磚鋪就的“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全長約4公里,由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出發,串聯起馬薩諸塞州議會大廈等16個歷史景點。沿著紅磚漫步意味著不需時時查看地圖,亦可時刻“旁逸斜出”去別處轉悠。

幾年后,機緣巧合之下,我竟和波士頓發生了新的緣分。這次是作為學生。我每周第一節課是德國電影,總共沒看過幾部德國電影的我往往沉默,大部分時間聽白人同學滔滔不絕。好容易某次聊到《樂高大電影》時,我發現,樂高組成了這些美國人童年的一部分,而我直到20歲去丹麥時才知道有這么個存在。每周的最后一節是比較文學的小課,和4個美國人一起討論世界文學。這節課人少些,我總能自信地參與討論。但我仍經常會感到,我和他們那么、那么不一樣,哪怕我的整個知識體系其實吊詭地來自西方哲學。

校園成了一個壓抑的地方。我的中國同學們也有此共鳴。于是漫無目的的散步成了一種宣泄。有時,每周第一節課剛上完,我便迫不及待想要沖出校園,甚至不愿回宿舍放下沉重的電腦和書。隨著冬天的臨近,日照越來越短,我舍不得錯過任何一個有陽光的下午。

我的漫步隨心所欲。在坐公交時看到窗外有綠意幽幽的河畔濕地,便下車探索。從醫院出來看到山丘荒野滿地,便信步前往。一河之遙的校區有連綿在一起的田徑場、網球場、足球場等設施,我常散步過去,等待網球場黃色的燈光亮起,一些遛狗者會讓狗子在沙坑里打滾兒?;蛘?,沒有思路時,坐地鐵到終點站再尋回來……某天,在查爾斯河畔見到一只疑似受傷的鴨子,便打救助部門電話后守候到天黑。我幾乎無法分辨自己是否是在尋找一個走失的理由,以及那種等待但不知對方何時回來,而又有理由跳出日常時間表的體驗。

但我最常漫步的一處地方是新鮮池塘(Fresh Pond),這是給波士頓供水的一個水庫,在藍天下總是顯出一種海一般的蔚藍色。水庫圍了鐵絲網,所以我并不能親近水邊。無妨,我只是漫步。一條全長3.6公里的步道我幾乎每周不斷一圈圈地走過。我感到和這一片綠地的每個細節都越來越熟悉了。想來,即使是大學時代呆了4年的北京,我也沒對其某個角落有這么熟悉。漫不經心地走著,觀察每一只迎面跑來的狗狗。仿佛我的精神已經緊繃太久,只能在漫長但輕微的體力活動中漸漸放松下來。

今天的后灣是波士頓最時髦最靚麗的地方,街道兩側是維多利亞式的棕石建筑。

但很快我就知道了,西北角那個小小的上坡后面緊接著一段極松軟的鋪滿落葉的下坡,東南角沿一條小路可以爬上高架橋,東北角過了馬路是停車場,過了停車場就有缺德舅(Trader’s Joe)和猴父子(Wholefoods)(美國兩家連鎖食品超市),而停車場西邊是麥當勞,它的2美元的早餐蛋腸三明治很美味……這些不經意的發現將更多的“美國”引入我的生活。

新鮮池塘的一部分綠地被劃為高爾夫球場。其綠蔭中遺世獨立般矗立著一棵紅楓樹。秋天,它盛放時,閃耀得讓人挪不開眼。我隔著低矮的圍欄長久駐足,感到某種暖流像是跨過球場圍欄般注入我的身體之中。再過兩周去時,紅葉已凋落了一半。待到11月底,她完全“禿”了。枝干依舊舒展,只是纖細的枝條沒有紅葉的雕琢,倒很能隱藏在灰蒙蒙的天色之中,令人驀然有“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之嘆。

是啊,秋天是波士頓最美的季節。從學校出去,隨便沿哪條路走出學生活動區,便是聯排別墅和漫天紅葉。簌簌飄落時,明艷得讓我睜不開眼,簡直猶如電影里的情景。這時,我會隨便找一處僻靜的地兒坐下。坐下時,會有沙沙聲。這樣天高云淡的秋日,我不感到“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激昂,反而會在陽光、微風和飄舞的金色中昏昏欲睡。

即使在最繁華的市中心,波士頓也不會人擠人。不像紐約那般,空間被按數字連號命名的街道切割得整整齊齊,視野被高樓上永不停歇的超大電子屏占據。從波士頓公園向西進入后灣(Back Bay),開闊的聯邦大道(Commonwealth Avenue)展示出當代城市規劃中基本不會再現的大開大合——寬闊的草坪分隔開東西向車道,而草坪中央是行人的小徑。甚至有些蘇聯用大面積綠地劃出城市中軸線的風采。今天的“后灣”是波士頓最時髦最靚麗的地方。但19世紀的填海造陸前,這里確是一片海灣。漫步于此,想著腳下土地的變遷,甚至有恍惚之感。眼見兩側維多利亞式的棕石建筑,心知其中住著頂級富人,猜測眼前推嬰兒車走來的正是其中之一,再想起早起必然在公交站見到的流浪漢,竟感自哀。身世浮沉,不知于何處安定。也不過兩公里。想著想著,便走到波士頓大學了。在波士頓的眾多高校中,這里的食堂最好吃,索性以吃解憂。

而也就是聯邦大道兩個路口向南,正是博伊爾斯頓街(Boylston Street),在街道漫步,仿佛走在由“新大陸”到“美國夢”的歷史畫冊之中。羅曼復興式的三一堂(Trinity Church)和古典風格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僅一步之遙,而教堂莊嚴的紅頂,甚至在旁邊直插云霄的現代主義建筑約翰·漢考克大廈的襯托下,顯得樸素了。241米高的漢考克大廈的設計者正是華裔設計師貝聿銘。它像一片薄薄的、尖銳的藍色玻璃。只消想象其中進進出出、忙忙碌碌的金融人,我就感到自己與此格格不入。

我幾乎無法分辨自己是否是在尋找一個走失的理由,以及那種等待但不知對方何時回來,而又有理由跳出日常時間表的體驗。

偏愛人少的我總選在下雨去市里漫步。唯有在雨中,街道兩側高聳的大樓似乎可以直視了,它們冰冷的玻璃表面被雨洗刷過而顯得親近了,那些未來主義的廣場再閃爍也有懨懨之感了,于是走在雨中的人們不像上班族而像“人”了。地鐵綠線晃蕩著從路中央穿過,而軌道上甚至長滿雜草,像把隨著現代化發展而日益沖向天際線的城市又朝土地拉了一把。走累時,附近也有多個地鐵入口。收起濕淋淋的雨傘進入地鐵,在黑暗中轟隆隆穿行回去時,我像又從雨中土地的氣息吸收了精氣似的,活過來了。

每周末我會去唐人街覓食,填補在學校食堂吃一周“白人飯”的空虛腸胃。我此前居住過的國家或是沒有唐人街,或是只有小小的區域。而漫步波士頓的唐人街,足以讓人一瞬間回到中國,不過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這里沒有路邊攤的煙火繚繞,但總算有早茶店爺叔們的郎朗清談。打量著各種店鋪,我總會被它們門上花花綠綠的廣告紙和美發店玻璃上熟悉的隸書貼紙“理發”“燙發”“染發”逗笑——即使在我家鄉小城,這樣的貼紙也已被各種網紅風的簡潔風格和“大詞兒”取代。唐人街是不是鎖住了歲月?

某天,收起傘推門進入一家燒臘店時,擁抱我的是熟悉的旋律——粵語歌《光輝歲月》。長于北方的我還未去過粵語地區,但粵語歌通過TVB各種金庸劇和行業劇成為我童年回憶的背景旋律。在那一刻,故鄉老城區狹窄的街道、北京CBD五光十色的高架橋、初次出國時所去的海德堡的石板路以及山中的“哲學之路”、在阿姆斯特丹買土耳其燒餅被總會穿過的運河切割而無人打掃的落葉小路,等等,如電影般一一閃過,交匯成一種難以名狀的故鄉之思。我的時間是否已經閉合在這里?還是,它敞開向更遠的遠方?

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漫游的盡頭。我漫游,是因為無法停留在某個具體的位置。我在這里,在異鄉——想象著某種不可能的故鄉。

(責編:劉婕)

猜你喜歡
唐人街波士頓漫步
海邊漫步
走進波士頓,開拓新視野
你不能帶綠氣球進波士頓美術館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漫步春天
月下漫步
波士頓狂飆
憶中傘
熱鬧的唐人街
張子楓,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贏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