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石傳說、改祀與曲陽北岳廟興廢的一些問題

2024-01-14 07:17張立方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6期

張立方

摘要:五岳祭祀是我國古代王朝國家祭祀禮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官方祭祀制度,自漢神爵元年以來曲陽是歷代帝王祭祀北岳之所,北魏以來曲陽縣城移至今址,現存北岳廟始建于此。曲陽北岳廟存留了中軸線主體建筑及歷代大量碑刻等文物。因遙祀而產生的恒岳飛石傳說,曲陽北岳廟在主院落的中心位置建有“飛石殿”。自明代起歷經幾次改祀之議,經過演變,所謂“飛石”來源由定州曲陽恒山轉變成了渾源恒山。本文依據文獻資料和現存文物,簡明描述了經明代改祀之議,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朝廷批準改祀北岳于山西渾源州,曲陽之廟日漸荒廢,其管理使用及建筑修繕發生了本質變化,由朝廷敕修淪落為當地、民間自發保護的過程。旨在推進深入理解曲陽北岳廟的布局及建筑沿革、變遷情況,為進一步做好保護和闡釋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北岳廟;恒岳飛來石;改祀

1984—198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在祁英濤先生主持下,河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對曲陽北岳廟德寧之殿進行了落架大修。期間我在現場負責有關工作,當時先生曾談及北岳廟沿革、德寧之殿與誠明真人,以及改祀等事,這對認識曲陽北岳廟建筑的演變、價值和保護非常關鍵?;叵肫饋?, 有關北岳廟建筑演變的一些問題還尚未搞清楚,現僅就梳理飛石傳說、改祀與興廢的一些情況,簡述如下。

一、早期北岳祭祀及地點

五岳祭祀由來已久,源自古人山川崇拜,演化成中國古代王朝國家祭祀制度的內容。

傳舜在璿璣玉衡,……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逶履涎彩?,至于南岳,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禮。歸,格于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尚書·舜典》)大宗伯之職,……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禮·春官宗伯 大宗伯》)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 如東巡守之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禮?!熳蛹捞煜旅酱蟠ǎ何逶酪暼?,四瀆視諸侯。(《禮記·王制》)《漢書·郊祀志》載有關于五岳祭祀地點, 宣帝十三年(公元前61年),改元神爵,制詔太常:“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雒水, 祈為天下豐年焉?!弊允俏逶?、四瀆皆有常禮。東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灊,西岳華山于華陰,北岳常山①于上曲陽。

原曲陽城址在現曲陽城西北,長星溝之南。

北魏宣武帝年間,曲陽城移至今址②,今廟應此時始建?!端涀ⅰ吩枋觯簼A水又東,右會長星溝,溝出上曲陽縣西北長星渚,渚水東流經恒山下廟北,漢末喪亂,山道不通,此舊有下階神殿,中世以來歲書法族焉,晉魏改有東西二廟,廟前有碑闕壇場列柏焉[1]。所記錄的恒山下廟,可能即今廟。

歷史上北岳神,曾經歷數次封號改變,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稱北岳從北岳神君③,到唐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封北岳為北岳安天王④ (《舊唐書·元宗本紀》)。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五月乙未加上五岳帝號,封北岳安天元圣帝(《宋史·真宗本紀》),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春二月丁酉,詔加岳鎮四海封號,封北岳安天大貞元圣帝(《元史·世祖本紀》)⑤。明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癸亥,詔定岳鎮海瀆城隍諸神號,稱:五岳、五鎮、四海、四瀆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號,歷代有加,在朕思之,則有不然……今宜依古定制,凡岳鎮海瀆并去其前代所封名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隨即立告岳祠文碑⑥, 詔更北岳封號,稱北岳恒山之神(《明實錄 ·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三)。長期以來,北岳祭祀地點安排在曲陽祠廟,金世宗時曾議郊祀,因前代未嘗據所都而改岳祀,遂不改[2]。北岳祭祀地點明代及以前沒有改變。

二、明代北岳祭祀之議與清順治改祀

明弘治六年(1493年)七月十七日,時任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請“厘正祀典事”。其中講道: “北封恒山為北岳,在今大同府渾源州”“歷秦漢隋唐俱于原封之山致祭,至五代失其河北之地,宋有天下,未能混一,北為契丹所有,后以白溝河為界,所以祭北岳恒山于真定府曲陽縣,俗傳有飛來石之說……蓋宋建都于汴,而真定在京之北,是亦不得已權宜之道也。迨我太祖高皇膺天眷命,奄有萬方,建都金陵,睹真定原在京師之北,所以因循未曾厘正,迨我太宗文皇帝遷都北平,而真定府卻在京都之南,當時禮官亦未見明,猶祭北岳于曲陽縣?!薄捌螂范Y部再加詳考,如臣所言為是,明白具奏行移山西……更乞敕翰林院撰文勒石監廟,已垂永久,今后祭北岳于此行禮?!盵3]其依據屬于牽強附會。明人何孟春在《余冬敘錄》記載:“弘治初,兵部尚書馬文升建言,今京師既定于燕,則恒山不當為北岳,……宜下禮部議,擬改易。尚書耿裕欲從,會官議,侍郎倪岳不可,遂止”[4]。

弘治十五年(1502年)已任吏部尚書的馬文升又上疏,請改祀北岳于山西渾源州。六月甲子, 禮部復奏:“岳海鎮瀆之祭,自古皆即其近地而廟祭之,唯北岳祭于真定府曲陽縣,北海祭于河南濟源縣,其地相去頗遠,據《大明一統志》所載謂山西渾源州原有北岳神祠,欲行修葺設祭祀岳于此, 但自帝舜以來,已祀北岳于曲陽,而我太祖復循用不改,今請仍如舊典”,上從其議(《明實錄·明孝宗實錄》卷五十四)。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二月初三戶科左給事中陳棐上疏,幾乎重復了弘治六年馬文升的觀點和理由,并對“飛石”一事進行了議論,提出:“北岳斷當祭于渾源州,而曲陽之祀罷之為便”“乞敕禮部將臣所言試加考議,如言不謬,即行具奏將渾源州北岳恒山定為秩祀之所”[5],此議仍未通過。

萬歷十四年(1586年)巡撫大同地方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胡來貢請改祀北岳于渾源州。對此事《明史》卷四九記有:“禮臣言《大明集禮》載漢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陽縣,渾源之稱北岳止見州志碑文,經傳無可考,仍祀曲陽是”。沈鯉在《議改北岳疏》中經系統論述,指出:“渾源之稱北岳止見州志碑文,而稽之經傳,茫無可考,想其記載之辭亦出于傳聞之誤,即志內飛石等語,在本官亦謂其不經矣?!薄俺嫉仍偃米h,委應遵依憲典,仍祀北岳于曲陽縣,其渾源州恒山既洪武間重修廟宇合無,查照弘治中原題,行該鎮巡撫衙門行彼處官司量加修葺,用存古跡, 庶為兩全”[6]。對仍祀曲陽和修葺渾源祠廟作了折中處理。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辛酉,禮部議復刑科都給事中粘本盛疏言:“查漢唐以來皆祀北岳于曲陽,今科臣條議應祀于渾源州,應敕晉撫⑦, 察渾源州有無北岳祠跡,再行酌議”。順治十七年七月丁卯:禮部奏言,北岳祀典,已經晉撫查明,原在渾源州,應如科臣所請,嗣后停曲陽之祀,移祀渾源州,從之。戊辰中元節即遣官祭(《清實錄·世宗實錄》卷一百三十八)。

三、“飛石”與改祀

曲陽北岳廟主殿是德寧之殿,其前面建有飛石殿,此殿具體建造年代未見記載,應是“飛石” 傳說的產物,后來對改祀的形成有鋪墊作用。呂興娟《北岳廟建立飛石殿的年代及原因初考》認為是明嘉靖初年[7],或許可能。從北岳廟布局情況看, 飛石殿在中軸線上,位于三山門至德寧之殿之間。設置飛石殿,又將其安排在北岳廟主院落的中心位置(圖1),是曲陽北岳廟在布局上的突出特點, 也是禮制建筑的一個特例。表明 “恒岳飛來石” 傳說已轉化為北岳祭祀象征對象,也體現著飛石殿地位的特殊重要性。從恒岳飛來石傳說到建飛石殿,有關具體情節,尚待研究。

關于“飛石”傳說的起源具體不詳,目前見到最早關于恒岳飛來石的記述是宋人張商英⑧題恒岳飛來石偈文:“石落黃河北,山銜白日西。聰明厭血食,悔不值元?!?太宗(窩闊臺)元年(1229年)耶律楚材《題恒岳飛來石》中記述了這段內容并稱“天下頌之”,由于“為人磨毀,字文漫駁,不復識矣?!?“有仁上人自恒山來,請予復書是頌,欲刊諸舊文之側。予應之曰:無盡之妙言,昭如日月,與天地而齊終,豈風霾之能掩哉!然不能拒上人之請,勉為之書?!盵8]目前尚未發現此題刻具體所在。按行文關系看,這位從恒山來的“仁上人”應來自“石落黃河北”之地,可見這個傳說也是由來已久,可能是由于遙祀的原因, 需要一個實物寄托更具象,傳說的產生區域應該在曲陽(定州)區域,這時所指的“恒岳飛來石”是來自定州曲陽恒岳,渾源恒山此時還未著名。

明洪武中渾源州知州鄭允先《重修恒山岳廟記》將飛石與渾源恒山聯系在一起,稱:“自有虞氏受禪,歲十一月北巡守,帝躬行望秩……后飛石東遷,卒建祠于曲陽,歷代因之”[9]。弘治六年(1493年)馬文升上疏,時禮部尚書耿裕就擬同意,因會官議,侍郎倪岳反對,才未通過;但從耿裕身為禮部尚書已為渾源重修北岳廟題寫碑銘[10] 這件事看,實際上已屬于官方對所謂渾源“飛石東遷”默認或遷就了。

嘉靖年間保定巡撫劉夔重修曲陽北岳廟,嘉靖十六年(1537年)真定府知府宋宜為此事立碑,吏部尚書許贊撰寫《曲陽縣重修北岳廟碑》文中講道:“恒岳肇名,渾州維始;奇跡顯奕,曲陽繼興。斯地也,太行之叢會,并鎮之交沖,重華望祀,飛石兆祥,真觀祥符,揭虔沿舊?!瓬喸挫粲?,輝煌于代北;曲陽廟廷,峨峙于定西。大梁赫赫,舉兩地而著靈;析木森森,越千里而敷號?!阍辣窘ㄓ谠茰?,奇靈后著于曲陽?!?兩地并輝,厥初有自?!边@塊碑現存曲陽北岳廟德寧之殿下西南碑亭,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滄州張瓚書寫、戶部尚書定興王堯封篆額,這表明官方包括曲陽所在地方的巡撫、知府已經認為“飛石兆祥”“恒岳肇名,渾州維始;奇跡顯奕,曲陽繼興”⑨[11],傳說中飛石的來源演變成為渾源。之后陳棐上書請將渾源州北岳恒山定為秩祀之所,其中用了相當多筆墨對演化后的“飛石”傳說進行敘述,雖然未獲批。但可以看到,此時“舉兩地而著靈”的認識已逐漸成為主流。隨之而來,飛石成為在曲陽祭祀北岳一個象征,并認為其源自渾源,這就為改祀奠定了認知基礎。

四、改祀對北岳廟建筑影響

改祀一事,對曲陽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北岳廟與曲陽縣城關系密切,約占據古代縣城左側大半,廟的第一道門“神門”即開在南城墻上,門前石橋即跨護城河,可以認為這座縣城兼具祭祀功能。改祀之后此廟原有功能消失,直接影響到與縣城的關系,祠廟范圍被逐漸蠶食。清道光時期,朝岳門以及外面牌坊,后宅門,東昭福門外大門、牌坊等尚存(圖2);到了光緒時期,朝岳門、牌坊、后宅門與東昭福門外的建筑都已不存,院落圍墻也僅限于凌霄門以里部分(圖3)。飛石殿也毀于清末,僅存遺址,1942年李經正在遺址上立《飛石殿遺址》碑(圖4)。

改祀之前,北岳廟營建、修繕經官方依照程序批準,經費來源由國家撥付或官方籌集。如唐天寶十二年(742年)二月制:五岳四瀆、名山大川并靈跡之處,各委郡縣長官致祭,其祠宇頹毀者, 量事修葺[12]。北宋開寶九年(968年)秋七月丁亥命修五岳四瀆祠廟(《宋史·太祖本紀》);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大宋修北岳安天王廟碑銘》記載當時官方修廟情況:“鳥臺御史,持節而庀徒;黃門貴人,鳩工而董事”⑩[13]。

經批準維修,地方籌集資金方式多樣,如蘇軾曾于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三月上《乞降度牒修北岳廟狀》中記述:“自熙寧間,因守臣薛向奏請,止曾完葺正殿,自余諸殿及廊廡、門宇、墻垣久已疏漏破損,前后累有守臣監司奏陳,乞給賜錢或降度牒修完,皆準省符,止令依條,以施利錢物充用;緣近歲民間屢值災歉,施利微薄,只了得遞年逐旋些小修補,后來劉奉世又乞依薛向例,于安撫司回易息錢內支錢三千貫助修岳廟,亦不蒙朝廷允許,深慮摧壞日多,為費滋大。今據定州申檢計到合用工料價錢三千三百余貫,乞降空名度牒一十五道賣錢支用,如朝廷不許降度牒,即本廟有銀器一千三百余兩,別無使用,欲乞依令出賣,收買材植。臣契勘銀器原系朝廷給賜,以備供神之物, 若行出賣,恐于事體有損,況所費銀錢數不多,欲望圣慈,特依定州所乞數目給降度牒,付本州出賣,應副修造,庶得廟宇稍完,不致破壞” [14]。

關于元初內府出資重修北岳廟,據《玄門嗣法掌教宗師誠明真人道行碑銘并序》記載:“岳瀆廟貌,罹金季兵火之余,率多摧毀,內府出元寶鈔十萬緡付師,顧工繕修。師擇道門中廉潔有干局者,量工藝多寡,給以錢幣,使各任其事?;騽曂叩[而更造,或補罅漏而增修,凡再易寒暑, 四岳一瀆,五廟完成,盡還舊觀?!盵15]根據德寧之殿大匾題記“特旨重修 真定路轉使司經歷官李庭瑞奉明真人命書” “大朝至元七年正月一日施□□□主建”,可知這次德寧之殿工程屬于“特旨重修” ,現存大殿(圖5)既是由內府出資,誠明真人(張志敬)師擇道門中廉潔有干局者 “顧工繕修”; 德寧之殿建造應當是符合“內府”要求的,目前這座建筑是現存蒙元時期最大的木構建筑。官方委托以為道教掌教宗師負責此類項目,也顯示了蒙元初期對全真道的重視程度和信任。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巡撫劉夔委官“伐木于麓,鑿石于谷,陶壁于陸”,這次重修曲陽北岳廟,屬于地方政府組織的工程[16]。巡撫宋仕《重修北岳恒山廟碑》記錄了萬歷十八年(1590 年)巡按何出光奉敕重修北岳廟,也是經朝廷批準的一次維修工程?。

改祀后國家不再支持,曲陽北岳廟日漸荒蕪。當地知縣與一些有識之士,不忍其荒廢,但由于已不屬官方出資項目,缺乏經費,為不勞民,采用自愿捐助等方法,使北岳廟分別在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乾隆三十一年 (1765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相繼得以維修?。

其中,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曲陽知縣王蘭廣在《重修北岳廟之碑記》具體記述了:“昔乾隆年間陳侯之修葺也,慮取材之艱,繞殿四隅,植美材焉,今已十圍矣。庭中古柏,皆千年物也, 歲久而僵者三十余株。豪右瞰其利厚,往往恣意侵盜,或滋訟端。若官為砍伐,斂貲以飾殿宇,事半功倍,計無便于此者。否則,廟貌不存,即樹亦終歸烏有耳?!焙蠼浛辈臁皠h其叢雜,拔其枯朽,……共得樹千株,易錢六千四百緡?!嬓薮蟮钗迨拈g?!w用金錢五千緡有奇”。然而飛石殿、三山門、昭福門等建筑也需維修,經費不足,“復捐廉為倡,共得五百緡。至乙巳夏,而殿亭門樓巍然煥然矣”?[16]。在德寧之殿維修時發現道光二十四年墨書題記“大清道光弍拾四歲次甲辰三月中浣,新添通天柱一根、脊木弍根、順梁壹根、上坡東北角新添壹間、新添大吻壹個、下層后面新添九間前面、中間新添二間、補修拾玖間、新添隔扇卅扇,天花板補修、臺階欄桿一概補修,上下彩畫見新。共花大錢六千四百吊為此特志”(圖6),印證了當時的情況,只是花錢數量與碑文有些差異,應該是工程尚未結束,按當時預算及賣掉樹木所得六千四百緡表述的,實際大殿竣工并沒有花完,余下后來用于其他建筑了。

參考文獻:

[1](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卷十一)[M]//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史部.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05:20,21.

[2][4](明)何孟春. 余冬序錄(卷四一)[O]. 乾隆二十三年郴州何氏刻本.

[3] (明)馬文升. 端肅奏議(第二冊)[M]// 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明)陳棐. 陳文岡先生文集(卷之十) [M]// 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03冊).

[6](明)沈鯉. 亦玉堂稿(卷二)[M] // 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 呂興娟. 北岳廟建立飛石殿的年代及原因初考[J]. 文物春秋,2005(5).

[8](元)耶律楚材. 湛然居士文集[M]// 全元文(卷一五).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9] [10](明)鄭允先. 重修恒山岳廟記[C]// (清)張崇德等(纂修). 恒岳志(卷中). 上海圖書館藏清順治十八年刻本.

[11][13][16] 韓成武,王麗敏. 北岳廟碑刻選注[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122,51,145.

[12](宋)王欽若等(編修). 冊府元龜,帝王部(卷三十三)[M]// 文淵閣四庫全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7.

[14](宋)蘇東坡. 東坡全集(卷六十五) [M]//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集部.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05.

[15] 陳垣(編纂). 道家金石略 [M]. 陳智超,曾慶瑛,校補.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張雙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