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實現水稻機插新突破

2024-01-15 09:35浙江省溫嶺市農機總站
農機科技推廣 2023年12期
關鍵詞:缽苗溫嶺市晚稻

○浙江省溫嶺市農機總站

一、基本情況

溫嶺市位于浙江東南海岸,區域總面積920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43.21 萬畝、高標準農田31.09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15.48 萬畝,是浙江省產糧大縣。溫嶺市農機總站為市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管理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相當于副科級,為參公管理單位,內設綜合科和產業發展科,編制7人,經費全額管理。為探索解決制約連作晚稻機栽秧苗素質差、返青慢等“瓶頸”問題,溫嶺市農機總站勇于創新于省內率先引進水稻缽苗移栽技術,開展技術攻關,取得在連作晚稻上高產穩產初步效果后加大推廣應用,面積迅速擴大。2022年全市應用面積1.92 萬畝,2023年估計面積3.6萬畝。

二、主要做法

溫嶺市農機總站聯合農技推廣站組建由農機、農技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攻關組,開展缽苗機械育插秧技術適應性的試驗,重點對播種流水線、缽苗移栽等環節的農機農藝技術進行規范。經過幾年來的試驗推廣應用,實現缽苗機械育插秧面積的大幅增加。

1.全省首臺引進。水稻缽苗移栽技術,較好克服了傳統水稻毯苗插秧易傷根、傷苗的“卡脖子”問題,2018年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農業主推的技術。溫嶺市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引進第一套水稻缽苗移栽設備,包括2ZB-6AK 型乘坐式高速水稻缽苗移栽機、2BD-600 型播種機和D448P 型水稻缽苗育秧盤,開展適應性試驗,當年種植早稻和連作晚稻共320 畝,通過與傳統毯苗機插對比,早稻略減產,連作晚稻增產明顯,可以說取得了初步成功。

缽苗育秧

2.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缽苗移栽機引進后,為盡快實現配套栽培技術的優化,技術攻關組開展配套技術試驗和攻關。通過改水育秧為旱育秧、改黃泥育秧為全基質育秧、改葉面追肥噴施為秧板底肥撒施、改大水漫灌為節水噴灌的“四大技術改進”,攻克育秧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總結出省內領先的標準化缽苗育秧技術。同時,針對機械在南方連作稻區應用中暴露出的不足,引導生產企業進行寬窄行及采用三缸柴油發動機等改良研發,進一步提高設備在當地的適應性。

缽苗機插現場

3.制定形成技術標準。在技術試驗示范過程中,逐步解決并形成了缽苗移栽精確定量播種技術、早稻特早播技術、全基質育秧技術、暗室育秧技術等,綜合這些技術,制定了臺州市地方標準《雙季稻缽苗機械移栽技術規程》,為該技術在全市迅速推廣提供了支撐。

4.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針對缽苗移栽育秧技術要求高、普通農戶掌握難度大,及一次性投入成本較大等問題,溫嶺市通過建設集中育供秧服務中心,以“1+N”(1 家育供秧服務中心+N 臺缽苗移栽機)服務模式,有效開展缽苗栽插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5000 平方米以上的育供秧服務中心5個,合計大棚面積75370 平方米,單批次育供秧能力7500 畝以上。另外,溫嶺市充分利用數字化改革成果——“溫嶺掌上農機”服務平臺,通過數字化引領實現生產和服務無縫對接。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除利用省水稻產業提升項目資金扶持建設集中育供秧服務中心及購置成套設備外,溫嶺市還通過政策創新,對育秧和缽苗大田移栽作業按大田面積以“作業券”的形式給予作業補助,解決中小農戶的育秧和栽插困難。

三、取得成效

經過多年示范推廣,目前全市擁有缽苗移栽機59 臺,缽苗育插秧面積達1.92 萬畝,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經多年的試驗研究發現,水稻缽苗移栽技術適宜溫嶺市雙季稻地區水稻種植,具有不傷苗不傷根、葉齡大、立苗快、無返青期、茬口小、增產顯著等優點,增產達50kg/畝以上,連作晚稻增產尤為明顯。在該項技術示范推廣過程中,農機農技部門每年都聯合召開缽苗育插秧技術現場觀摩會和技術培訓會,邀請專家開展技術講座,實現了農機與農藝的有機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1.推進水稻規?;N植。得益于水稻缽苗移栽技術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種糧大戶晚稻栽插的季節矛盾,促進了種植規模的形成。據統計,2022年全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在50 畝以上的規模種植戶406 戶,種植糧食作物21.15 萬畝、占全市糧食面積72.2%:其中早稻面積50 畝農戶376 戶,面積12.35 萬畝、占全市早稻92.16%;晚稻面積50 畝農戶298 戶,面積7.6 萬畝、占全市晚稻81.72%。

2.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水稻缽苗移栽較好地解決了栽插環節機械化的“卡脖子”問題,為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可能。2022年溫嶺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79%,比上年提升了1.97 個百分點。

缽苗流水線作業

3.推進水稻生產降本增效。水稻缽苗移栽實現水稻大苗移栽,基本不傷苗,無明顯返青緩苗期,早發快長優勢強,較好解決季節矛盾、有利于周年高產穩產和農民增產增效。據初步統計,缽苗移栽比同期的毯苗機插連作晚稻每畝可增產50—75 公斤,比人工栽插每畝可節省工本135 元,平均每畝實現降本增效200 元以上,并實現早稻成熟期提前8—10 天,扭轉了連作晚稻規?;a效益低,甚至虧損的局面。

4.推進水稻種植面積穩步增加。通過充分利用缽苗移栽技術上保障連晚穩產增收的優勢,引導農戶開展“單改雙”,大力推廣“早稻—晚稻”連作種植,示范將“早稻—西蘭花”為主的2 熟制種植模式,逐步向“早稻—晚稻—西蘭花等”3 熟季制種植模式轉變,實現水稻面積逐年穩步增加,實現糧經雙贏。據初步統計,溫嶺市2022年水稻種植面積22.7萬畝,比去年增1.6 萬畝、增7.6%,其中早稻面積達13.4 萬畝,占全臺州市40%以上,居全省前茅。2021年溫嶺獲省糧食增產保供成績突出集體,連續二年獲浙江省產糧大縣稱號。

5.秧田利用率達到500%。育秧中心從三月初早稻開始育秧,四月初早稻第二批育秧,6月開始單季稻育秧,7月初連作晚稻第一批育秧,8月初連作晚稻第二批育秧結束,秧田一共可以完成一年五批次育秧任務。

6.抗臺減災效果顯著。早稻特早播技術使早稻成熟期大幅提前10—15 天,有效避開臺風季,應用該技術缽苗移栽的早稻可在7月15 日左右全部收割完畢。統計1949年以來對溫嶺市造成明顯風雨影響的臺風數量發現,7月20 日(含)之前遭遇臺風的概率為12%,8月5 日(含)前遭遇臺風的概率上升到30%,因此缽苗移栽技術在抗臺減災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四、經驗啟示

水稻缽苗移栽技術具有較穩定的增產增收效果,有利于解決季節矛盾,深受廣大農戶歡迎,在全省范圍內具有先進性、典型性、示范性。從該項目技術引進開始至今,持續得到省市農業科研院所和技術部門的高度關注和技術支持,省市多次在溫嶺組織召開技術研討會和現場示范推廣會議,全省各地種糧大戶多批次前來溫嶺觀摩學習,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水稻缽苗移栽技術推廣成功經驗啟示:一是技術攻關是基礎。要在缽苗移栽關鍵技術上下功夫,不斷促進技術熟化和本地化,形成一批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好的技術規程;二是政策扶持是關鍵。政府部門需在水稻缽苗移栽技術方面給予相應的資金補貼,進而緩解農戶在技術應用期間所出現的資金不足等問題,引導農戶安心應用此項技術改善水稻種植現狀;三是技術指導是保障。要加強科研、教學、農機和農技推廣多部門聯合,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印發資料等方式,做好播種、育秧、機插等關鍵環節技術指導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四是規模經營促發展。缽苗移栽育秧技術要求高、普通農戶掌握難度大,并且一次性投入成本大,可以選擇有技術條件的農機服務組織、合作社、農業企業建設集中育供秧服務中心,有效開展缽苗栽插服務。

猜你喜歡
缽苗溫嶺市晚稻
塔河地區鉆天柳營養缽苗生長情況分析
水稻缽苗移栽直立度試驗研究
水稻氣力有序拋栽缽苗運動過程研究
基于缽苗運動動力學模型的鴨嘴式移栽機結構優化
穿靴子的蜘蛛
洗手帕
早熟蓮藕-晚稻栽培技術
政協協商納入地方黨委決策程序的制度創新——基于溫嶺市專題政治協商的實證調查
他是最美關工人——記浙江省溫嶺市關工委副主任俞明德
2014年晚稻新品種生產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