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核心要素、基本原則與總體策略

2024-01-16 21:09張妍妍肖丞茜韓奧林
大學教育科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話語媒介受眾

張妍妍 肖丞茜 韓奧林

語言文字是一個國家或群體歷史記憶的載體,直接影響一個群體的價值認知和文化認同。話語體系借助語言文字而呈現,蘊含著一個國家特有的政治立場、文化精神與價值理念,不僅是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產生與演變的一個關鍵抓手,同時還是展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發展前景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依據[1]。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盵2]一般來說,學科體系是構建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堅實基礎,話語體系是學科體系、學術體系的優良載體與表現形式。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構成,我國高等教育始終扎根本土場景、厚植文化意蘊、融通中外思想,已經實現了由量的集聚向質的提升的積極轉變。與之相對應,我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建設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但是相較于建設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具體要求,我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發展仍存在非常明顯的滯后性。加快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建設,旨在加強黨對高等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地位,生動展現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核心要素、基本原則與總體策略,在堅定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中國化的同時,更好地實現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時代化,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核心要素

話語可以剖釋為“說話者是誰”“受話者是誰”“什么是言說的場合”及“怎么言說”等幾個主要命題[3](P27)。同理,高等教育話語建設離不開話語主體(誰來說)、話語內容(說什么)、話語媒介(怎么說)、話語受眾(誰在聽)等關鍵要素,它們協同互促的強大合力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支撐。

(一)話語主體:話語體系構建的主導和推動力量

話語不能脫離主體而存在,話語主體是話語的生產者和實踐者,是話語體系構建的主導和推動力量。話語主體必須確保話語內容被受眾所理解,就必須注重話語的實效性,確保內容陳述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主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話語的倡導者和傳播者——黨委和政府、官方媒體;高等教育話語的研究者和闡釋者——領導干部、理論工作者;高等教育話語的引領者和示范者——廣大黨員、人民群眾。多元化的話語主體,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類:官方話語主體和民間話語主體。其中,官方話語主體有著較強的政治性、權威性、指導性。但是,伴隨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話語生產和傳播模式發生變革,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主體更加趨向多元,民間話語主體愈加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民間話語主體的日常生活場景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的真實性提供了支撐,這一場景可以顯著提升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的凝聚力、引領力。民間話語主體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場景有著天然聯系,有利于推動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轉化為受眾對于特定現象、事件的認知態度,有利于推動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潤物細無聲地走進現實生活。另一方面,在官方話語主體主導下,話語受眾可能會對其生產的高等教育話語產生某些質疑,而經由民間話語主體轉化的話語又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就內在地要求官方話語主體聯動民間話語主體。如今,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主體的建設面臨兩大難題:一是話語主體結構設計不盡合理??茖W合理的話語主體結構應該是主導話語主體與各個維度話語主體形成正金字塔形態[4](P118),這樣才有利于逐步實現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目標。但目前來看,高等教育話語在大學生中主導力較弱,不同話語主體之間的權責界限模糊、聯動機制匱乏,某種程度上不利于確保官方話語主體應有的主導性。二是話語主體個體能力有待加強。在中西方高等教育話語權激烈博弈的態勢下,有些話語主體的能力難以高度切合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實踐的需求。

(二)話語內容:話語主體政治立場和理論觀點的反映

話語內容是話語體系的核心構件,主要反映了話語主體的政治立場和理論觀點。高等教育話語內容主要依據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來定,它決定了話語受眾對于高等教育認知的深度、廣度、效度。從話語生成機理來看,任何話語的生成都與特定環境緊密相關,都是對特定社會生活環境與人際關系的思想認知。任何話語都是以不同形式表達特定主題,這一主題或隱或現地貫穿于具體話語表述中。當前,一部分中國學者習慣使用西方的理念范疇來解析中國高等教育模式,但鑒于中西方話語的出發點、落腳點在本質上存在明顯差異,不同話語的語境、意蘊、導向千差萬別,這就導致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內容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解構風險。特別是在新興網絡場域,話語資源配置機制使得話語主體、話語受眾在生產話語意義上地位趨同。在此語境下,高等教育話語主體需要凸顯自身在理論深度和指導地位上的突出優勢,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話語的影響力、號召力、引領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話語主體生產的內容質量究竟如何。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內容涵蓋了價值訴求、理論學說、制度設計、實踐舉措等,內蘊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高等教育的價值導向、理論總結、制度意識、實踐經驗,是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從根本上有別于其他學科話語體系的決定性因素。大體來看,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內容包含思想性話語、制度性話語、技術性話語、物質性話語等幾個方面。思想性話語主要體現為高等教育理念、理論、模式等;制度性話語主要體現為高等教育標準、規則、議題等;技術性話語主要體現為高等教育學術、學歷、認證等;物質性話語主要體現為高等教育數量、質量、效果等。在實踐過程中,話語主體要及時根據不同的話語受眾匹配相應的話語內容,確保話語內容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理論性、科學性,確保話語內容是客觀事實、發展現狀的系統反映,積極引導話語受眾深度參與其中并助力話語內容的豐富優化?;谑聦嵳f話,話語內容才具有真實性,才會令人信服。

(三)話語媒介:話語內容的有力承載者和有效傳播者

話語傳播離不開行之有效的話語媒介,高等教育話語本質上是一種信息呈現方式。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使用強大的話語工具會更容易讓對方接收自身的話語內容[5]。話語主體與受眾之間的實時有效溝通離不開一定的話語媒介,話語受眾在日常交流中傾向于選擇高效便捷的話語媒介,從而讓對方欣然接受自身的思想主張和意見建議。作為提升高等教育話語權的重要依托,話語媒介既有利于增強高等教育話語內容的傳播力,但其特征又決定了高等教育話語必然經由受眾選擇的邏輯。話語依托話語媒介而呈現,不同話語媒介具有特定的把關要求和尺度,使得話語內容成為話語主體和話語媒介共同把關的結果。話語媒介通過嚴格“篩選”和“把關”話語內容,實現話語內容的定向流動和反饋。話語媒介不僅要將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及時傳播出去,還要集中彰顯話語媒介應有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不同話語主體與傳統話語媒介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全方位提升高等教育話語實效的關鍵所在。隨著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新興話語媒介的蓬勃發展,話語主體、話語內容、話語受眾的角色地位存在一些交叉情形。作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的重要載體,新興話語媒介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資源多、交互能力強等優勢,會對話語主體活動、話語內容生產、話語受眾思想產生重要影響。而且,由于新興話語媒介種類多樣、形態各異,這就意味著話語受眾接觸和獲取話語內容的渠道較多,如果從不同渠道接觸和獲取的話語內容存在某種沖突,那么話語受眾就難以充分信任話語主體。因此,在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過程中,必須嚴格甄別篩選話語媒介,牢牢把握話語傳播主動權。當前,西方憑借話語媒介的技術優勢廣泛影響全球話語受眾,逐漸形成了強力打壓中國高等教育話語的態勢。面對這一形勢,中國高等教育構建自身的話語體系,就必須堅持以系統思維統籌整合不同話語媒介,堅持“為我所用”,使它們承載的話語內容始終保持同向而行。

(四)話語受眾:話語內容和話語媒介的特定受眾群體

話語受眾是話語體系建構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具有構成的廣泛性、個體的差異性、需求的多樣性等特征,他們會及時根據自身的思想認知、實踐經驗等理解高等教育話語內容?;谠捳Z受眾特征進行科學分析與研判,推動高等教育話語內容與話語受眾高度匹配,是提升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影響力、號召力、引領力的關鍵舉措。只有當高等教育話語內容成功傳至話語受眾并形成良好反饋時,話語符號意義和價值功用才能漸入實踐形態,高等教育話語權才能得以有序生成并集中彰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要集中呈現為生動有趣的圖像、文字、音頻等,高度關注話語受眾全面發展的多元利益訴求。當前,網絡傳播態勢使得不同話語受眾的接受度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話語主體必須科學研判話語受眾喜聞樂見的話語內容,不能設置單調乏味或過于宏觀抽象的話語內容。不同話語主體要精準定位自己的話語受眾,全面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利益訴求,深刻分析他們的精神需求和心理特點,有序做好必要的引導、溝通、教育工作。特別是要對話語受眾進行系統分類,按照不同話語受眾的思維方式和接受習慣匹配話語內容,以此增強高等教育話語在各類話語受眾中的引領力。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話語受眾參與決策、管理、監督社會事務的訴求,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話語受眾心理和利益需求分析機制。由于網絡傳播技術的深刻變革轉變了話語受眾角色,話語受眾的思想和心理狀況愈加變化多端,這對話語受眾的素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話語受眾的素養能力較強,那么話語主體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中的作用就越大。因此,全方位增強話語受眾的素養能力,也是進一步提高和確保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實效的應然之舉。

二、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抡J為:“所有語言、話語、文本等并非自有其意義,也不是被簡單給予的,而是在現代制度場景中,通過大量的制度性實踐被社會地建構的?!盵6]??碌脑捳Z權力理論突破了言行二元對立的傳統觀念,認為“話語”具有更深層的建構力量,話語研究“不再把話語當作符號的整體來研究(把能指成分歸結于內容或者表達),而是把話語作為系統地形成這些話語所言及的對象的實踐來研究”[7]。話語的權力就是在話語與實踐的互動當中被賦予的。有學者指出,按照??碌挠^點,話語本身就是一種權力,話語是權力的載體[8],這一指導思想同樣適用于高等教育領域。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具有本土性、國際性,也具有共通性、共同性。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要走向世界,不能排斥西方理論,而要吸納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9]。因此,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必須遵循本土性與國際性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傳承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

(一)本土性與國際性相統一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突飛猛進,卓有成效。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話語中包含很多直接從西方引進來的論述,例如“可持續發展”“教師發展”“翻轉課堂”“通識教育”等;也有在中國的實踐基礎上,通過對“西學”觀念進行轉化而生成的“西學”論述,例如從應用型高校向創新型高校轉變,再到創新和創業教育;還有具有中國特征的語篇,諸如“中外合資培養”“高考改革”“放管服”“盈利和非盈利的私立大學”等。在我國高等教育學術話語發展過程中,盡管原創性的理論不斷被提出,尊重了學術話語表達的權利,但是本土話語的國際影響力并不高。為此,我國應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強化特色,積累本土經驗,同時借鑒吸收國際上先進理念和做法,堅持本土性與國際性相統一。

本土性與國際性是話語體系構建中的一對關聯概念,本土性主要源自話語體系生成的本土環境,國際性則要求話語體系突破本土環境的束縛。近代以來,中西方話語體系長期處于一種不均衡的支配格局,西方長期把持著高等教育國際話語主導權,導致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長期處于弱勢地位,這顯然不利于中國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在構建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挖掘本土環境承載的話語資源和傳播價值,還要系統研究西方高等教育話語的思想內涵和表達范式,精準提煉一系列中西方都能接受和認可的概念范疇。要深刻把握中西方高等教育話語共識與共通之處,逐步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在話語議程設置、議題設置、溝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深層激發西方社會研究探討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指導價值和世界意義。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高等教育的百年歷史進程中,面臨著如何正確對待西方高等教育理論與方法的借鑒問題,以及如何構建一套植根于中國本土的理論學說和概念體系問題。堅持本土性,要求話語主體高度聚焦于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問題,善于總結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獨特優勢,切實增強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堅持國際性,則要求在話語體系本土化發展的基礎上,著眼于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和理論創新成果,適當借鑒國外成熟定型的話語思想、話語內容、話語表達,最大限度地保持本土話語在國際情境下的互通性和闡釋力?;诖?,話語主體應妥善處理好本土性與國際性的關系,精準提煉中國高等教育的標識性概念、原理、表述等,積極打造富有本土特色與國際氣息的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事實上,高等教育與政治、經濟、科技等同處于各種復雜的場域關系中,高等教育發展過程本身是一種政策制度引導的行為選擇,大體上與國家和社會利益訴求保持高度一致并深受其影響。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切實努力為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引領力、影響力作出有益貢獻。新時代遵循本土性與國際性相統一的原則構建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旨在深度挖掘中國高等教育本土話語資源的同時,擴大其國際影響力,積極貢獻中國人民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智慧力量,引導并深化國際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成就的觀念認知,進而實質性提升中國高等教育話語的主導權和影響力。

(二)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品格,也是加強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建設的重要經驗。21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碩果斐然,其實踐方面的成就帶來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理論自信。這種理論自信是基于中國的教育實踐,結合中國獨特的文化特性,采用融匯古今中外的方法形成的。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學話語的構建不能做空中樓閣式學問,自說自話,而是要立足于實際,充分發掘出具有中國本土特色風格以及經驗的理論話語,不斷開拓教育實踐新視角、提出教育實踐新問題、總結教育實踐新理論,將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中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地統一起來。

話語是主體在實踐過程中為實現特定階級利益訴求而采取的語言符號。話語背后的支撐要素是思想、理論、原理、概念等,著重強調以社會實踐為出發點闡釋、創新、完善話語。意蘊深遠的思想理論不僅是講好故事、闡明道理的基本前提,也是全方位提升話語體系影響力、說服力、引導力的重要保證。在馬克思看來,理論研究不僅是為了構建一個新的理論學說或話語體系,而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新理論或話語對于社會實踐應有的指導作用。知行合一,就是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10]。話語體系構建不是純粹思辨意義上的理論研究,而是實踐基礎上的經驗總結和提煉,內在要求理論話語盡可能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認知能力、語言習慣,善于把深邃難懂的理論話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哲理,善于把抽象難測的理論內涵轉化為形象具體的話語表達。因此,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必須遵循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切實保證高等教育話語的梳理提煉必須以相關實踐為基本依據,直觀反映不同階段高等教育實踐的經驗規律和本質特征。在實踐的基礎上,我國提出加快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它是一種質量更加可靠、特色更加突出的戰略布局,就其本身內蘊的衡量標準而言,不僅可以理解為基于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升級變革,又可以理解為超越內涵式發展的模式設計。高質量發展與內涵式發展在程度水平、衡量標準等方面存在明顯差別:內涵式發展著重強調有特色、有質量、有涵養的發展,這一點類似于高質量發展模式提倡的觀念主張,但內涵式發展中對于特色、質量、涵養的程度難以精確度量,其側重點在于探析這些基本屬性有無實質性存在的問題;而高質量發展側重于闡明特色“強不強”、質量“優不優”、涵養“深不深”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特色更強、質量更優、涵養更深的內涵式發展。隨著新知識生產、創作、傳播模式的不斷涌現,高等教育必須將高質量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日常教學、研究、服務等實踐活動中,從而獲得較為合理均衡、協同互促的發展動能,以此更好地滿足內外不斷衍生的多元需求。

(三)傳承性與時代性相統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成就顯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形勢的變化,高等教育發展面臨一些新問題,展現出新特點,傳統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有待基于新形勢新變化而不斷創新??萍嫉母咚侔l展,使傳統媒體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人們獲取信息也更為便捷。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是網絡的主要受眾,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高等教育需借助先進網絡技術,搭建更多元化的教育教學平臺;另一方面,大學生面對的獨特的網絡話語和網絡環境魚龍混雜,也倒逼新時代高等教育不斷整合巨大的信息資源,歸納總結并建成邏輯科學、有理論深度、有價值導向、有時代特色又凸顯歷史張力的高等教育網絡話語體系。這便要求新時代高等教育話語體系遵循傳承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

任何一種話語的生成與演進都植根于人類文明發展史,任何一種話語體系都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都是對過去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積極傳承。話語體系是學術體系的反映、表達和傳播方式,是構成學科體系之網的紐結,主要包括概念、范疇、命題、判斷、術語、語言等[11]。堅持傳承性,要求堅守中國高等教育傳統中優秀的思想理念、運行模式、特色做法等,合理繼承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底蘊、價值意蘊、文化傳統等。在積極傳承過去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并概括總結一些系統性、概念化的話語表述,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堅持時代性,就是要求中國高等教育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脈搏、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清晰呈現他國話語體系難以替代的中國高等教育話語表達范式;同時,要高度聚焦于新時代國內外高等教育領域的生動實踐,牢牢堅守話語體系構建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從而使其全方位承載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悟。著力構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并不是完全拋棄過去的高等教育理論成果,而是在其基礎上逐步推進理論拓展和話語創新。這就要求深度挖掘并充分汲取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富涵養,著力打造社會各界易于接受與認可的話語內容和表達形式,全面助推話語體系更加科學規范、合情合理、生動有趣。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依然要認真學習和適度借鑒一切外來優秀理論成果,及時根據中國高等教育實踐的時代形勢不斷研究并提出新概念、新范疇、新觀點,以此科學打造具有傳承性、時代性、創新性、指導性的理論話語。一個學科的話語體系與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難以分割[12]。中國高等教育必須有自己的學術權威、學術觀點、評價機制,始終遵循傳承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切實推動優秀成果得以傳承、時代創新得以延續。傳承性不是一味照搬照抄國內外傳統高等教育理論,而是要有選擇地充分汲取其中蘊含的精華要義。時代性也不是盲目脫離過去的理論成果另起爐灶,而是要對國內外傳統高等教育理論進行創新發展。因此,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只有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牢牢緊扣時代發展主題、集中彰顯時代發展特征,及時關注并有效回應高等教育發展道路上的各種嚴峻挑戰,才能循序增強人們對于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愿景的思想認知和情感認同。

三、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總體策略

我國是教育大國,但還不是教育強國。我國高等教育仍處在一個“欲強未強”的階段。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認真貫徹實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謀劃的教育藍圖,全面落實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戰略舉措。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應努力把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戰略主題和核心任務,堅定地朝著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目標闊步前進。高等教育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構建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不僅需要從國際、國內多個緯度把握時代話語風向,更要在變革中主動引領高等教育多元話語結構的新方位。

與傳統高等教育話語體系不同,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面臨著更加嚴峻復雜的現實挑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下,中國高等教育如何從“跟跑”“并跑”躍升為“領跑”,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目標,其話語體系構建是其中的“關鍵”?!吨袊逃F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等文件,對我國教育未來發展做出了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全面的戰略部署,既是我們做好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工作的方向指引,也是我們具體構建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行動指南。

(一)提高站位: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

從定位上看,高等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現實與本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不能做空中樓閣式學問,自說自話,而是必須服從并服務于新時代的中心工作。普及化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新征程,應力爭成為瞄準世界前沿、立足現實場景、追求美好愿景的戰略依托。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的話語主體,必須具有強烈的構建與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的主體意識[13]。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基于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社會發展、提升創新能力的需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科教興國戰略,強調教育、科技、人才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密切關系[14]。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為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構建提供了總的遵循。為此,我們必須提高站位,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科技社會發展大局,努力發揮高等教育在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科技自立自強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高等教育充分契合了沿線各國發展的現實需求,始終堅持將推進高校境外合作辦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構成,闡述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道路、模式、經驗與理論。多年來,我國通過高校境外合作辦學模式輸出了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了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從戰略層面來看,國家要基于全球視角審視高等教育發展問題,積極布局并充分參與國際高等教育合作,使中國高等教育有效突破本土環境與學科架構的束縛,力求實現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的國際化、規范化、實效化。一方面,高校要自覺肩負起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提升的時代重任,在宣傳中國高等教育理念、講好中國高等教育故事等方面服務國家戰略,通過全方位的高等教育理念傳播與學術交流、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等活動,為逐步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有關合作筑牢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簡化程序并授予相關高校以自主靈活的外事審批權,明確規定高校境外合作辦學的具體目標和任務,積極推動各類高校有序開展合作辦學,全面助力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的顯著提升。

(二)夯實根基:筑牢多元話語主體的使命擔當

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主體是多元的,高校工作者始終肩負著至關重要的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我們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流大學,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5]這就要求我們將社會主義教育作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筑牢多元話語主體的使命擔當,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時代價值的準確認識,指導他們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觀察世界、思考問題、深究緣由。為此,一是要推進全方位的高校話語體系配套制度建設。高校要充分吸納各個學科及職能部門參與主流話語建設和推進,主動將核心價值話語體系根植于大學的文化建設,將高等教育話語結構理念融入各部門、院系以及師生群體中,建立健全一套相應推廣制度,推進規范化管理體系。通過建構一套“戰略引領、學校發力、學院主推、部門配合、師生互動”的話語體系和校園文化運行機制,促使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在流程簡化、辦事提速、服務提質上更加得心應手。二是要強化主流話語體系在高校的多元服務能力。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深層變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師生交流、學生交流、平臺交流呈現方式、語言節奏和語言創新,都在不斷變化。但是新鮮的話語表達也呈現求新、求異、生命周期短等特點。通過調整和構建適合大學生接受和交流的話語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服務導向,構建起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體系。三是要發揮高校教師隊伍的語言和價值引領力。高校既要著重發揮學術帶頭人在學術影響力、學科競爭力上的引領作用,也要注重培養青年學生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要通過課堂引領、學術會議、師生交流等方式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中主流話語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高校教師要明確自身肩負的使命擔當,一方面,要始終堅持以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為現實著力點,充分結合不同課程的專業理論和特色優勢,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工具,科學引導高校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與中國發展戰略,切實增強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報效國家和服務社會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自身在鑄魂育人方面的關鍵作用,有序營造師生深度交往與密切對話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必須集中彰顯至善無我的高尚品德,以“德”作為嚴格約束自身言行舉止的標準,不斷強化自身道德修養、人文關懷、服務意識等,時刻關注學生對國家和社會多元需求的所思所悟所行。同時,教師要自覺提升專業知識、教學技能、人格魅力,自覺提升自身對育人目標和成效的掌控力,努力幫助學生有效應對現實世界中面臨的思想困惑和價值迷離問題。

(三)創新內容:提升高等教育學科話語活躍度和影響力

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內容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大體上涵蓋了單一或多元話語主體的各種表達內容。話語內容是集思想內涵、價值訴求、制度理念等于一體的多維框架,精準提煉話語內容的核心要義與基本框架是推動構建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基礎工程。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思想、經驗資料等都是話語內容的重要來源,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內容不斷創新的基礎支撐。常識代表著一定的社會效應,是建立認知關系的基本前提。學術研究的任務在于打破既有常識、更新認知觀念。高等教育學作為新興學科,尤其要注重構建屬于自己的常識。但高等教育學科形成過程中獲取常識具有一定困難,這一點源于高等教育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因此,高等教育學需要充分借鑒其他學科的常識。這種常識依賴有時會使高等教育學偏離自身發展方向,導致高等教育話語內容創新不足,活躍度低,話語權和影響力受限。

話語主導性與主體性之間存在“內在張力”,話語內容構建需要貼合青年大學生的生活和語言風格。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學科話語權和影響力,需要堅持以創新高等教育話語內容為關鍵抓手,持續推動高等教育話語體系與時俱進。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高等教育話語理論體系、學術體系與當代大學生網絡話語、生活話語相互交織、相互滲透。為此,青年大學生會主動更新話語建構,以求時代的層次感和更多自我表現。高等教育學科話語不僅要主動探索大學生話語規律,更要主動作為,引導大學生的話語建構,提升高等教育學科話語的活躍度和影響力,進而提升高等教育學科話語權。當代大學生常見用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即是主流話語在大學生中充分滲透、推廣運用的彰顯。讓高等教育話語內容更好地滿足學生思想需求和成長發展期待,引領新時代大學生的常態化語言建構,可以使其更加活躍、更接地氣,也更能深刻地觸動大眾群體的內心世界。

(四)區分受眾:滿足不同話語受眾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這對高等教育話語內容的表達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來說,表達方式是對話語內容的精心修飾和精準提煉,規范合理且有針對性的表達方式是提升話語內容感染力的關鍵所在。任何脫離實際、枯燥無趣的話語內容表達只會加速人們的“逃離”,不僅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導向和情感溝通作用,而且難以產生足夠強大的思想號召力和精神凝聚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內容表達必須要有“溫度”和“趣味”,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話語內容表達與話語受眾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有效對接,才能在拉近自身與話語受眾的距離的同時,盡力消除他們的抵觸心理。誠如陳勇等學者所言,只有真正建成具有感召力、影響力、吸引力的話語內容,才能有效破解西方話語的解構和現實教育的困境[4](P119)。因此,要善于切換各種話語形態、積極尋找各類話語素材、高度聚合話語資源,通過充分運用理論話語提升感召力、運用學術話語提升影響力、運用網絡話語提升吸引力,從而逐步形成推進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同時,要緊緊圍繞話語受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靈活選擇話語內容,善于運用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增添話語內容的感染力,善于運用話語受眾喜聞樂見的流行語、表情包、短視頻等增添話語內容的新鮮感。不同話語主體不僅要分清自己相應的話語受眾,掌握他們的傳播偏好,而且要根據話語受眾的多樣需要和接受特點,注重把握新媒體受眾和傳統媒體受眾的差別[3](P34)。事實上,話語內容不應是固化文本或口頭動員的單一表達方式,而應是文本、圖像、音頻等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通過極具時代性、創新性、娛樂性的話語內容充分闡釋本意。隨著青年逐漸成為新時代話語受眾的主力軍,他們對話語內容的表達方式有著不同的適應力,內在要求話語內容建設要緊跟互聯網時代前進的步伐。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要針對大學生網民加強網絡話語內容建設,激發主流意識形態的競爭力,使刻板的話語內容鮮活起來[16]。相關部門要拓展大學生網民利益和情感訴求的渠道,有序地將高等教育理論創新成果轉變為他們欣然接受的生活話語,特別是要將以理論話語為核心的高等教育話語進行現代化轉型,全方位地促進其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同時,還要科學研判網絡輿情特別是大學生網民關注的熱門話題,通過有條不紊地設置一些深度涉及民生民意的焦點議題,積極引導他們真正意義上接受和認可話語內容實質。高校在積極回應大學生網民合理關切的同時,要始終保持公開透明、正向引導、主動釋疑的基本原則,有序結合溝通協商、互動討論、理性反思的方式去偽存真,及時地根據他們的身心特征精準推送一些個性化的話語內容。此外,高校教師要以現實問題有效串聯教學內容,使學術話語擺脫那種晦澀難懂的抽象表達,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溫情話語營造共情式的話語環境,從而避免教學倦怠感并激發教學成就感,提升學生學習滿意度。

(五)借力媒介:打造多維高效的話語傳播平臺

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媒介也是豐富多樣的,有力承載著多元話語主體生成的多層話語內容,實時影響著話語受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導向、實踐范式。作為高等教育活動中承載和傳播話語內容的介體,話語媒介具有承載性、中介性、技術性、可控性等鮮明特質。承載性意味著話語內容只有附著于話語媒介上才能展現,通過話語媒介傳播受眾接受和認可的話語內容,有助于集中彰顯話語主體的思想意識和意志行動。中介性意味著話語媒介是話語主體與受眾溝通交流的橋梁紐帶,這一中介能夠穩步推動高等教育活動漸入佳境。技術性意味著話語媒介具有優化架構設計、提升話語表達技巧等技術屬性,技術升級將實質性助推話語媒介高效承載更多的話語內容,進而全方位推動受眾更深入理解和把握話語內容的精髓要義??煽匦砸馕吨黝愒捳Z媒介可由人來創造和控制,話語主體應實時掌控和駕馭一些話語媒介。隨著話語媒介的快速發展以及技術運用的日漸成熟,高等教育話語得以傳播到時間、空間較為分散的各類細分群體中,使其表意更加全面真實、形象立體、生動有趣。盡管傳統話語媒介具有信息來源可靠、報道權威、客觀公正等優勢,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新媒介在話語體系傳播應用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17],而且新興話語媒介具有信息靈動有趣、便于傳播、深入人心等優勢。這就要求多維話語媒介之間強化聯系并實現優勢互補,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話語媒介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興話語媒介要同向發力。當前,打造多維高效的話語傳播平臺已然是大勢所趨,唯有如此才能著力推動傳統話語媒介有序實現揚長避短,進而通過積極探索多維話語媒介及其傳播節點之間在內容設計、制度優化等方面的潛在優勢,加強技術研發,有效破解資源重復建設、內容供給不足、傳播效能低下等棘手難題。多維話語媒介具有截然不同的價值功用,核心話語媒介具有較大的融合位與典型的生態位,它和其他話語媒介的合理搭配與優勢互補,有助于更好地匹配和建構話語媒介矩陣,從而實現多維話語媒介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一方面,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建構要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充分借助自身積累的高校平臺優勢、信息發布優勢、專業運營優勢,推動主流價值體系下的多元話語創新、傳播、推廣;高校語言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語言凝練和話語建構中,要積極探索傳統話語與流行話語在內容、渠道、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融合發展,促進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建設因時而新、因勢而新,滿足廣大學生求新的心理需求。特別是要全程把控高等教育信息的深層挖掘、整合創新、優化設計等流程,精準研判一些涉及高等教育的敏感話題,在妥善處置各種錯誤傾向苗頭的同時,力爭在語言的博弈中營造出向上向善的高等教育話語氛圍。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新興話語媒介平臺打造、技術應用、內容生產、機制創新、用戶服務等方面不斷發力,在尊重話語受眾閱讀習慣、生活背景、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制作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宣傳片、紀錄片,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困惑、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媒介環境的變化使得輿論的載體更為多樣化。輿論存在于每個人心中,但一個人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是沒有力量的,需要與載體的結合。輿論的載體構成媒介環境[18]。針對某些高等教育的輿論熱點事件,高校要善于運用新興話語媒介,鞏固和增強網絡輿論陣地優勢,不斷創新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方式方法,正向引導大學生理性對待一些輿論熱點事件,堅決回擊片面化、偏執性、失真性、誤導性的謬論。針對輿論熱點事件的不同發展態勢,高校要靈活設置系統性、動態化的議題框架,充分結合高等教育話語主體的資源優勢,有效對沖負面輿論可能帶來的諸多潛在危害。同時,各類話語主體要充分借助國外媒介實時傳播中國高等教育話語,如通過國外媒介及時推送新聞稿件、音頻視頻等,必要時利用直播渠道,第一時間有效回應并批駁針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錯誤言論。國際話語媒介是國際話語傳播的載體,是國際話語影響力和認同度提升的重要方式[19]。在國際對話交流中,相關主體、媒體要及時糾正國際社會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認知偏差,力爭消除價值認知差異帶來的文化排斥,著重將中國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分享他國,更多地體現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內蘊的思維邏輯和觀念主張,提升中國高等教育話語正向影響力。

四、結語

構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雖然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系統工程,但它對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軟實力的表達形式,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是話語主體通過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式表達自身思想主張,最終獲得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行為和過程。進一步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需要話語主體明確自身在高等教育國際格局中的主體地位、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起著力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國際責任和使命。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實力和水平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說服力和引領力。我們必須加快推動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始終堅持以構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為契機,積極爭取并提升與中國高等教育實力和水平相當的高等教育國際話語權。

猜你喜歡
話語媒介受眾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