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標準地改革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路徑
--基于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2024-01-16 01:06李夢丹
四川農業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義烏市水稻土地

李夢丹

(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杭州 311300)

中共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加快推動農業轉型。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土地高效集約利用的催動下,亟需對農業經營生產方式進行改革,推動農業規?;洜I、現代化發展[1]。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也是我國農業發展效率不斷提升的過程[2],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僅以農業生產要素的優化與效率提升為目標[3],也是農業規?;褪袌龌倪^程[4]。同時,要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國家振興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要推動農業規模經營[5]。村社本位的農業規模經營是農業規模經營內生發展的重要機制,可依托地方政府引導實現現代農業與村莊社會的有效融合[6]。農業標準地改革是浙江省政府引導實現農業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創新措施。從2019年開始,浙江省義烏市作為先行試點開展了農業標準地改革。義烏的農業標準地改革政策以耕地保護、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為目標,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整治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實現規模經濟發展,優化土地要素合理配置,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現代化先行夯實基礎。

1 義烏農業標準地改革基本情況

1.1 農業標準地改革舉措

1.1.1 構建農業標準地標準體系,守牢耕地紅線 義烏本次改革結合當地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偏小、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低散亂”等實際,實行集中流轉土地至鎮街,將土地性質評估分為三類標準地,設置五類控制性指標的措施,通過流轉加招商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機械提畝均助力農業提效增收、管理標準化倒逼農業轉型升級來提升當地的農業經營效益。義烏市從一個定義、三種分類、五大控制性指標、七項操作流程和八條美麗田園建設標準等多方面創新設立農業標準地的“一三五七八”規則體系,擇優植入農業標準地,積極招引培育農業優質項目。

1.1.2 創新農業標準地流轉機制,集約土地利用 農業規模經營需滿足一定的外部條件,土地流轉制度是農業規模經營的重要前提之一[7]。義烏市從流轉平臺、流轉機制和權能拓展3個方面入手,推動農業用地集中連片流轉,為農業標準地改革集聚資源要素。一是創新流轉平臺。全方位搭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完善農業標準地土地流轉服務。二是完善流轉機制。創新設立土地流轉養老保險制度,將農業標準地的流轉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并軌,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性。三是拓展農業標準地權能。對農業標準地的流轉設定高標準的控制性指標,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

1.1.3 推進農業標準地數字改革,打造發展模式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提升數字農業生產力水平,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8]。數字化賦能農業標準地改革,打造了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標準地改革對每塊標準地建立數字化監管臺賬,建立監管考核指標,引導先進適用技術和設施投入,并以農業“標準地生產一件事”為切口,健全農業標準地常態化監管,打造農業標準地建設管理一圖統管、一網通辦,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了全程可追溯管理,保障了經營者綠色生產行為,促進了農業綠色化發展。

1.2 主要成效

義烏市的農業標準地改革實現了對農業耕地保護、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供給的三大基本目標,助力農業提質增效。義烏市探索耕地分類管控和發展利用以來,農業標準地改革推動農地提質、擴面、增效,推動了農業高效發展。截止2022年10月,已累計建成農業標準地6500hm2,促使義烏糧食播種面積年均增長8%以上,耕地利用率提高5%以上,農藥使用量降低30%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0%,土地產出率增長58.9%。

課題組于2023年3月期間對義烏市進行了實地調研,走訪15家農業標準地經營戶,針對農業標準地改革前后(即2018年與2022年)的土地經營情況進行調查。通過比較15家經營戶的2018年與2022年農業經營生產情況,可以發現農業標準地改革前后經營戶糧食播種面積從2018年的61.73hm2增長至2022年的77.73hm2,增長率為25.9%。經營戶的土地產出從2018年的2106元增長至2022年的2674元,增長率為26.97%。從微觀數據可得,農業標準地改革對經營標準地主體的經濟效益有顯著提升,農業標準地改革顯著促進了義烏市農業的提質增效。

圖1 改革前后經營戶糧食播種面積變化(667m2)

圖2 改革前后經營戶平均產出變化(元/667m2)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選擇

義烏農業標準地改革要實現落地,重在培育適應農業改革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此文章選取有代表性意義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個體農企視角來觀測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點情況。義亭鎮作為義烏市農業標準地改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點,該鎮總面積53.6km2,耕地總面積2500hm2,其中標準農田面積2300hm2,是義烏傳統農業重鎮。在農業標準地改革推動下,義亭鎮著力建設農業雙強先行區,大力推動義亭優勢農業的效率變革。本文選擇義烏市義亭鎮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為研究案例,主要原因如下:①案例的典型性。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是農業標準地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從事水稻生產、加工、銷售全程服務,提供相關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開展農業項目和農業觀光旅游等開發服務,具有成為新型農業典范的可能性。②案例的契合性。2019年參與農業標準地改革后,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通過招商引資成為義烏市首家開展農業標準地改革項目的企業,依托土地集中連片優勢,使得水稻種植能夠標準化、規?;?、機械化,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目前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面積達333hm2以上,年產值約1000萬元,體現了農業標準地改革的成效。③資料的可得性。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位于義烏市義亭鎮,在政府的牽頭下,本研究團隊已經對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進行了調研,因此研究團隊對于研究資料的獲取較為便利。

2.2 案例基本情況簡介

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冊資金100萬元,現有社員82人,固定資產904萬元,占地面積9324m2,其中辦公用房360m2,庫房面積580m2,常年聘請從業人員110人。合作社主要從事水稻生產、加工、銷售全程服務,以及相關技術的培訓和咨詢服務,并圍繞糧食主導產業,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植保、統一技術培訓與服務、統一銷售等“五統一”服務,服務覆蓋義烏周邊667hm2以上,集稻米生產、加工和銷售一條龍服務,年生產稻谷、小麥、高粱等作物達1.78×104t,投售國家商品糧超過1.5×104t,實現產值2250萬元以上,穩步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2.3 農業標準地改革促農業提質增效的實現路徑

通過標準地項目的實施,義亭鎮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有效的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和帶動鄉村振興。以義亭鎮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為例,歸納總結農業標準地改革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實現路徑,探究農業標準地改革對農業生產經營行為的影響機制。具體如圖3。

圖3 農業標準改革對農業生產經營行為的影響機制

2.3.1 依托連片流轉,增規模經濟效益 農業標準地改革鼓勵發展規模農業,創新土地流轉機制,農戶

易獲取集中連片且具經營規模的農地,使得機械作業成本和平均管理成本降低,生產效率和收益提高,產生規模效益。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現有各類農業機械105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5臺,收割機6臺,機動插秧機6臺,水稻播種流水線3條,植保機械35臺,植保無人機2臺,谷物烘干機25臺。合作社很清晰的認識到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生產,但礙于土地分散導致大型機械難以操作,效率低下。開展農業標準地改革后期,土地形成集中連片趨勢,農業機械易于展開大規模操作,特別是植保無人機工作效率顯著,實現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操作,推進了精細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2021年合作社完成機耕1300hm2以上、工廠化育秧800hm2、機插800hm2、機收1300hm2以上,經濟效益提升顯著。

2.3.2 自主申請招標,降交易成本 農業標準地改革打破了村與村之間的界限,將農戶流轉的土地集中上報,搭建鎮街二級土地流轉中心,由流轉中心對土地進行評估劃分,統一對外招標。在農業招商中,主體可自主申請招標,與農戶簽訂農業標準地流轉合同,并對違約責任進行明確。因土地分散,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實現大規模連片的土地流轉需耗費數月挨家挨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而農業標準地改革后,由主體自主申請招標,中標之后只需與當地鎮政府進行簽約,時間成本與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一方面,解決小而散農戶與經營主體之間土地流轉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另一方面,由鎮街把關主體經營能力匹配問題,重點選擇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高,解除農戶與農業經營主體間的信任危機,保障雙方權益。

2.3.3 設施農業配套,提升經營效率 農業標準地全域推進農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滿足農機運作、作業通行等需求,解決農業經營主體投入成本及推動現代化管理問題,支持農業標準地配套建設相應的農業設施,達到生產力要素配給齊全目的。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在農業標準地改革的支持下,成長為擁有智能化玻璃溫室240m2,連棟12800m2大棚,育秧中心2個,烘干中心2個,優質大米加工中心1個等大型設施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經營主體,在政策的支持下,投入成本顯著降低。同時,合作社積極探索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子,興建了以水稻為主導產業,集生態、觀光、游玩、體驗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在保留傳統農業種植的稻田上,增加創意獨特的鄉村特色景觀,成為具有科技示范、旅游觀光功能的田園綜合體。

2.3.4 數字化監管,保障標準化經營行為 義烏農業標準地改革強化標準地監管評價,迭代升級農業標準地數字化應用,對每塊標準地建立數字化監管臺賬,建立監管考核指標,引導先進適用技術和設施投入。一方面有助于數字化實時監測綠色生產行為,考察達到安全環保要求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健全農業標準地常態化監管,建立三色預警機制和退出機制。健源水稻專業合作社在農業標準地的常態化監管機制下,結合自身發展,大力推行“五統一”管理模式,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制訂了《水稻溫室育插秧崗位責任制》《農藥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規范溫室育秧、機插和病蟲害防治作業服務等生產環節的監管,建立健全的生產管理檔案,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做到分工明確,考核有據。

3 措施

3.1 發揮村集體作用,轉變土地流轉方式

土地流轉是中國農業生產實現從小農戶到規模經營轉型的關鍵[9]。農業標準地改革打破了村與村之間的界限,發揮村集體作用,提出鎮街流轉,創新土地流轉方式。通過對流轉土地進行評估劃分、統籌規劃,并搭建鎮街二級土地流轉中心,以流轉平臺為中介,采取公開的方式統一對外招標,轉變土地流轉方式。同時,為提高農民流轉出閑散土地的積極性,義烏市創新設立土地流轉養老保險制度,農業標準地的土地流轉掛鉤流地保險制度,推動農業標準地改革。

3.2 “四化同步”農業生產方式轉型

要實現農業的“智慧化、標準化、規?;?、分類化”四大化農業生產方式同步轉型,協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標準地改革在促成“規?;苯洜I的基礎上,將地塊“分類化”管理,配以齊全的“標準化”生產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備,如全域推進農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推進耕作田塊小變大、陡變平、彎變直等,并對每塊標準地建立“智慧化”監管臺賬,建立畝均產出、農事記錄等7項監管考核指標,引導先進適用技術和設施投入,以進一步建立現代化農業、建設富庶農村和創造良好環境。

3.3 “政府+市場”雙輪驅動

政府通過“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模式,助力農業提質增效。政府統一流轉農地配以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市場“無形的手”,經營主體可根據“標準地”項目產業定位,尋找合適的標準地,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經過政府核準后,提前與政府達成初步意向。其次,政府通過公開招投標、協議流轉等方式,與競得企業簽訂農業標準地流轉合同,約定相關條例,利用“有形的手”明確經營者的違約責任。

4 研究結論

農業標準地改革在以市場化為核心的土地流轉實踐的基礎上,建設含配套設施的、集中的基本農田,并通過招商引進發展現代農業的耕地項目,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綜合水平明顯提升。農業標準地改革提供堅持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路子,有效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恰好適應了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模式需求,為全省提供了一個示范模式,為全國農業規?;?、現代化經營提供了經驗借鑒,有助于推動農業標準地改革成為帶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共富區”。

猜你喜歡
義烏市水稻土地
什么是海水稻
義烏市廿三里街道社區學院
我愛這土地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義烏市教師優秀作品選登
義烏市美術教師新作選
分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