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絨藏族織繡工藝非遺傳承路徑探究

2024-01-17 04:21王慧
西部皮革 2024年1期
關鍵詞:嘉絨織繡藏族

王慧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1331)

1 嘉絨藏族織繡工藝的形成原因

嘉絨藏族所處的位置是川西高原的高山深谷地帶,雖地處偏遠地區,卻是“藏羌彝文化走廊”的重要節點,更是連接漢藏之間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嘉絨藏族的政治和文化,一方面受內地影響,另一方面也受藏族其他分支或羌族的影響,但同時還保留自身的獨特性,這一點也是嘉絨文化的一大特點。

據丹巴罕額依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骨質紡輪”顯示,早在距今四千五百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嘉絨地區的紡織技藝就已經發端。在之后的歷史發展中,嘉絨藏族先民一方面依靠當地豐富的藏山羊畜牧資源和劍麻作物資源以及編織工藝,加工生產極具嘉絨地區特色的毛、麻織品,用于自用;另一方面,通過“藏羌彝”文化走廊的交流,用以物換物的形式獲得其他生活用品,充分體現了嘉絨藏族先民的智慧。

2 嘉絨藏族織繡工藝所處現狀和困境

嘉絨藏族的織繡工藝于2011 年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藏族織繡工藝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和認可,為保護藏族織繡工藝提供了強大的助力,但是要傳承、發展和創新藏族織繡仍面臨很多挑戰。

2.1 機械刺繡對傳統織繡的沖擊

傳統織繡工藝的特點,耗時長、造價高、繡樣更新慢。繡一件作品從設計圖案、準備工具材料,到完成刺繡上線是相對漫長的過程,其中刺繡手法包括繡、插、捆、灑、點、挑、串等[1]。對繡娘的技術水平和經驗要求極高,這就導致了藏族織繡只能是小規模的產出,無法大批量生產,過去嘉絨婦女在閑暇之余就是搓羊毛、織毪子(藏區出產的一種粗糙羊毛織品。毪子,一種氆氌,可以做床毯、衣服、圍巾、帳篷、鞋子等),一家老小的衣裳幾乎要耗去畢生精力。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和電腦技術的革新,電腦刺繡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從圖案的設計到完成一幅繡樣,全程可通過電腦完成,樣品的翻新速度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更新換代,耗時短,且可以大規模生產,這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是傳統手工藝無法做到的。在工業技術的沖擊下,嘉絨藏繡從小眾藝術品演變成快消品,批量生產下的織繡產品做工粗糙,失去了原本的民族性和藝術性。

其次,大眾審美對于服飾的需求也在變化,民族服飾的利用率在降低,年輕人穿本民族服飾的機會在縮小,導致傳統手工藝的生存空間也在日漸減小,呈現有價無市的現象??煜返某霈F讓人們不再關注傳統手工織繡技法,而是研究如何通過機械制作找到“平替”,使得藏族織繡的傳承受到重重阻礙。

2.2 藏族織繡的傳承形式單一

傳統手工藝品多是以家族、師徒形式進行傳承,即傳承手藝也是傳承家業,藏族織繡既是一門技藝,又是一種謀生手段。男耕女織是古往今來的自然分工方式,藏族織繡最開始是基于保暖的作用作為生活必需品出現的,在嘉絨藏族生活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嘉絨藏區的姑娘們從12 歲起就逐漸開始學習織花頭巾、花腰帶,學習挑花刺繡的技術,以繡得精、紋樣豐富為佳,所以藏族織繡工藝的傳承人多數是女性,以面對面的傳承方式為主,主要是家庭傳承(即母女傳承),以及村落間傳承,局限性較大,是需要花時間的小眾藝術。此外,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嘉絨藏區的居住模式也由“大雜居、小聚居”的模式逐漸向現代化住宅小區轉變,加上電腦刺繡技術的沖擊,繡娘的數量逐漸減少,不重新拾起這門技術,那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織繡技術將淹沒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

2.3 變與不變的“較量”

在與藏、羌、漢族文化交融的過程中,嘉絨藏繡的圖案發展至今有五個基本類型,有花卉為主的圖案,包含了菊花紋、“塔子”紋(佛塔)、回形紋,以及一些宗教紋路,有幾何形狀、有裝飾性圖案,或者宗教符號,也有些是漢化過的圖案,如“壽”字紋、龍紋、牡丹紋等,牡丹紋是使用最廣泛,歷史最悠久的圖案,現在常出現在圍腰、頭巾或者披風上,是古老的嘉絨藏民對生活中的事物形象進行提煉、歸納總結的結果,凝結了嘉絨藏民的智慧與審美。

圖1 藏繡繡樣Fig.1 a collection ofembroidery sample

現代工業技術的更迭,也逼迫著傳統織繡工藝技術的革新,傳統織繡工藝在與現代化設計結合過程中,如果只是圖案的堆疊,“創造”新的繡樣,并不能領略到圖案背后深層的文化內涵,脫離了傳統環境,便失去了傳統繡樣的民族特征,如何“變”才能既保留傳統織繡的韻味,又能緊跟時代步伐,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3 嘉絨藏族織繡工藝傳承路徑

3.1 文旅融合下打造藏族織繡品牌

后疫情時代,旅游業蓬勃發展,關于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政策屢屢出臺,對文旅融合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在短視頻平臺,各個城市的文旅局領導身著民族特色服裝拍攝便裝視頻,以別樣的方式招攬游客,用于拉動當地旅游業。將藏族織繡產品與旅游產業有效融合,為傳播民族文化提供精準思路,堅定文化自信內核,有下幾個要點:

3.1.1 提煉藏族織繡的文化精髓

嘉絨藏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族人講嘉戎語,有著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節日,比如嘉絨藏區的年節、火把節等,在嘉絨藏區流傳著大量的民間傳說和圖騰崇拜,這些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的根。嘉絨藏繡是這個古老民族最寶貴的一筆財富,直觀的感受是色彩對比明顯,色彩飽和度高,視覺沖擊力強。紅、黃、藍、白、黑是藏族常用顏色,白色象征著雪山羊群,藍色象征著藍天,綠色象征著生命自然等,跟藏傳佛教文化中對這五種顏色的內涵認同相關,這些都是藏族織繡圖案的來源。憑借厚重的文化內核和有利的國家政策,打造藏族織繡品牌,撰寫品牌故事,設計文創周邊產品,是傳承嘉絨藏族文化的有效路徑[2]。

3.1.2 藏族織繡產品定點投放

首先,要推陳出新,在藏區熱門旅游景點建立投放嘉絨藏繡產品的展覽館,現在雖有陳列館,但室內陳設過于老舊單薄,無法做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不利于推廣宣傳藏族織繡品牌,需利用復合材料,配合上打光和背景音效,還原繡娘在繡繡品的場景。同時開放游客體驗服務,由專人教授藏族織繡的技法,從視覺、聽覺、感覺上讓游客全方位地體驗藏族織繡的過程。其次,在熱門景點提供藏式服裝買賣租賃服務,體驗藏民生活,合理定價,供游客自由選擇。

圖2 藏區陳列館Fig.2 Exhibition HallofTibetan area

文旅結合是當下獨具特色的旅游形式,既有國家政策支持,又深受游客喜愛。在游客去嘉絨藏區旅游的過程中,了解了藏族織繡的文化,體驗了藏族織繡的技法,欣賞了藏族織繡的藝術產品,購買相關的服飾、配件、裝飾之類的產品,從而達到傳播嘉絨藏繡的目的。

3.2 藏族織繡走進高校課堂

《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宣言》的發布明確了非遺教育傳承的方向,拉開非遺進校園、進課堂系列工作的序幕[3]。非遺走進高校有如下幾個途徑:

3.2.1 依托服裝設計類專業

藏族織繡盡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其最本質的功能是服裝,有最基本的生活服務功能??梢耘c服裝設計類的專業結合,學習傳統的技法、傳統的圖案、傳統的配色,充分發揮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優勢,利用現代化資源和工具,用當下的審美觀進行服飾繡樣創新,嘗試設計符合當下民族特征的服裝繡品。

3.2.2 與選修類課程聯動

高校的選修課程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的課程,通過開設關于藏族織繡的選修課程可以集結一批對藏族織繡感興趣的同學,聘請藏族織繡的資深手藝人為同學們講授藏族織繡的歷史、技法、發展現狀等,不僅能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度。與此同時,傳統手藝人展現出來的“工匠精神”也能對學生有積極正確的引導。

3.2.3 參與新媒體運營課程

嘉絨藏族織繡工藝作為第三批(2011 年)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名氣不如四大名繡,大眾對藏族織繡的認識知之甚少,需要集合多方面力量讓藏族織繡走進大眾視野。融媒體時代下,各大高校爭相開展新媒體運營課程,藏族織繡和新媒體運營的結合,一是學生有案例可做,二是能夠將藏族織繡傳播出去。

3.2.4 在高職院校開設藏族織繡專業

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服務區域發展,推動傳統手工藝融入高職教育是傳承優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認同的有效途徑[4]。學習傳統的藏族織繡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工程,單與課程的結合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而培養一批專門做藏族織繡的人才,需要建立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專業的師資團隊、完善的實踐場所、適用于高職學生的課程體系[4],通過做項目、做活動、辦比賽的形式,例如“藏族織繡傳承人研修班”“藏族織繡技能培訓”等,用于激勵學生鉆研藏族織繡。

在高校舉辦講座、授課和社團活動,對藏族織席工藝的活態傳承起到重要的作用。長期堅持下來,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批學生,也許在其中可能出現藏族織繡工藝的傳承人,或者致力于推廣藏族織繡的學生,青年一代的學生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未來。

3.3 政策牽頭搭建藏族織繡“直播間”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最好的方式是提高其利用率,讓文化落地。藏族文化是根基,優質內容是基礎,短視頻平臺就是宣傳的媒介,是大眾了解藏族文化,認識嘉絨藏繡的窗口。政府牽頭組建線上團隊,圍繞藏族織繡主題撰寫文案、拍攝視頻、剪輯視頻,打造高質量吸睛視頻,將藏族織繡工藝的流程,從材料的選擇,到織繡的各種技法,通過短視頻的形式推廣出去,精準定位消費人群,利用“直播間”優勢向大眾宣傳藏族織繡,傳播藏族文化,打破非遺文化傳播的壁壘。一來可以解決部分青年人的就業問題,二來可以提高藏族織繡手藝人的收入,三是可以擴大藏族織繡的影響力[5]。

拒絕“一二三,上鏈接”的套路,做高質量短視頻內容。打造“直播間”的目的不僅是“賣貨”,更是一個文化宣傳的出口,樹立良好的口碑,挖掘嘉絨藏族背后的文化元素,吸引一批對民族文化感興趣的觀眾,先傳播再傳承。非遺要與時俱進是必然的,需要依靠現代化手段將其傳承、保護和創新,但是如何做到既有創新之處,又能保留藏族織繡的原始生命力,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4 結語

美國哲學家、現代“符號學”創始人之一查爾斯·莫里斯說:“各地的文化遺產的背后,映射出該地域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價值取向等方面?!北疚耐ㄟ^研究藏族織繡工藝歷史、發展現狀和傳承路徑三個方面,拆解了藏族織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如何立足民族文化,保護傳統手工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的是民族文化,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最深層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中最重要的“軟實力”。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榮的文化共同體,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動中國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保護為主,創新為輔”,讓“傳承、發展、創新”的精神內核得以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嘉絨織繡藏族
“絲繡華章——清華藏珍·織繡展”展覽
新媒體環境下金秀瑤族織繡藝術傳承發展問題及對策*
The Light Inside
論藏族嘉絨鍋莊“達爾嘎”的傳播歷史——以四土地區為例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演變》《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嘉絨藏戲傳承發展芻議
嘉絨藏族地區的舊方志編纂
東正,與織繡拍賣同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