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24-01-18 07:46梁艷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24期
關鍵詞:環境衛生鄉村振興對策

梁艷

摘? ?要:構建有效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秩序,不僅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客觀要求,也是農村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必然選擇。近年來,秦安縣政府對農村環境衛生的管理力度在不斷加大,但環境衛生治理過程中也存在諸如治理意識不強、資金不足、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究其原因,過于考慮經濟效益、過于追求短期利益、過于依賴政府作用等影響著農村環境衛生的治理。鑒于此,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全民參與意識,積極行動落實;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制度建設,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推進污染治理,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以期對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環境衛生;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4-0013-03

一、秦安縣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進程的不斷加快,秦安縣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與號召,奮力建設美麗鄉村,帶動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整體來看,還有一些問題制約著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一)意識不夠強,落實不到位

一是部分鎮、村干部的認識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對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不能進行深入思考,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在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目標中的作用,以至于工作中積極性不高、思路不開闊,沒有真正將其作為一項日常工作來抓,存在應付了事、搞形式主義的現象。例如,平時衛生臟、亂、差,馬上到考核的時間了才興師動眾搞衛生;或者上級領導要來視察才進行“突擊式”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未真正把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上升到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上來。二是部分村民思想覺悟不夠高,存在生活垃圾亂倒、生活污水亂排等現象,不遵守規定,缺乏公德心,認為自己的行為不影響大局,對本村生態環境問題漠不關心,環保意識不夠強,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缺乏參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積極性。

(二)資金缺乏,需求難以滿足

就目前來看,秦安縣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的費用主要來源于縣、鎮兩級政府部門的專項支出和村集體部分的收入,雖然政府對農村環境衛生治理越來越重視,投入的資金也在不斷加大,但是落實到每個村的資金是有限的,不能滿足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的需求,而其他方面諸如村民自籌、企業捐贈等方面的資金來源又具有不確定性,沒有形成長期有效的農村環境衛生治理資金保障機制,使環境衛生治理的有效需求難以滿足。例如,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和道路兩旁白色污染的保潔員工資、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購置與維修費、垃圾轉運與銷毀的費用,每年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造成了農村環境衛生治理資金缺乏。

(三)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缺乏長效性

當前,秦安縣一些鄉鎮的環境衛生治理主要是鎮政府交由各行政村負責,政府進行檢查,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鄉鎮工作是千頭萬緒、錯綜復雜的,管理的事務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在環境衛生方面投入的人員比較少,業務也不夠精通、機構也不夠健全,使得衛生監督管理不到位,對上級的政策、措施落實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致使村民的環境衛生權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從具體的職能部門來看,農村的環境衛生管理涉及到很多職能部門,如農業、林業、交通、住建、工商、環保、水務等,這些部門的工作有時候有一定的交叉性,但缺乏一個專門的統籌協調的議事機構將相關的事項聯結起來,往往是各自為政,部門之間缺少溝通,使村上做了很多重復的工作,疲于應付。另外,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體制還不健全,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對于有條不紊開展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導向性不明確[1]。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激勵機制不到位,導致工作主動性不強,在環境衛生治理中存在推諉扯皮現象,對于隨地丟棄垃圾、隨意傾倒生活污水沒有干預意識。

二、原因分析

(一)過于考慮經濟效益

改革開放后,率先開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又一次遇到了重要的發展機遇,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農村的環境問題正逐漸凸顯出來。一些村干部為了本村的經濟利益,不惜犧牲生態環境利益。比如興辦生豬養殖場、印刷廠、小型水泥廠等,不斷追求高收益、高回報,而忽視了環境問題,認為農村天大地大,這些工廠養殖場等對空氣、水體的污染不大。一些村干部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沒有認識到農業的無序發展、不科學種植也會導致土壤和水體的污染,如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雖一時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后續對土質的有害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并且長期食用這樣產生的農作物對人體的健康也會產生副作用。

(二)過于追求短期利益

一些基層干部為了提高自己任期內的政績,從而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存在過于注重短期經濟利益的思想,一味追求經濟高速度增長,不能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籌起來,實現二者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部分村干部認為,只要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日子好起來就行了,環境衛生治理工作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關系;有的甚至不惜犧牲生態環境利益來發展當地的經濟,然而這種破壞一旦形成,短期內很難恢復,并且治理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這其中付出的代價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只想著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任由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2]。

(三)過于依賴政府作用

對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許多村民認為那是政府的事,他們承擔著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而與自己關系不大。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市場已經在經濟發展中處于決定性地位,過于依賴政府部門的力量,一方面將不斷增加政府的財政和人力負擔,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更好進行環境衛生的管理。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中,政府若將所有事務包攬在身,社會其他力量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就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就將導致行事效率低下、工作不能深入開展。

三、對策建議

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政府的統籌協調與安排、村民的自覺遵守與付出,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關注。針對秦安縣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全民參與意識,積極行動落實

1.增強全民參與農村環境衛生工作的意識

思想決定行動。對于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它具有社會公益事業的屬性,與每一個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首要的是要提高全體村民共同參與的意識[3]。秦安縣應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拓展輿論宣傳的方式,以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形式和快手、抖音、微博等網絡新媒介,從不同維度深入向社會宣傳環境衛生管理的重要性,幫助村民自覺樹立環保意識,從而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發動全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行動

鄉鎮領導和基層干部定期組織農村廣大居民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政策培訓,如禽畜養殖的污染防治、農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處理、秸稈焚燒等,以此來增強干部群眾參與的自覺性。鼓勵廣大的愛心人士、志愿者、民間組織參與農村環境衛生保護行動。對一些危害公共環境衛生的行為,村民有權進行舉報,對環境衛生臟、亂、差的鎮村適當進行曝光,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并督促相關責任人按時完成整改。

(二)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1.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充足的經費投入至關重要。秦安縣應將農村環境衛生的管理經費納入鄉鎮年度財政支出計劃,統籌安排,精打細算,做好經費保障。另外,主動行動起來,搞好環境衛生,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的財政投入,保證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在資金使用上,創新資金使用方式,用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激勵獎補、先建后補等方式進行資金扶持,重點保障農村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飲水工程、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等方面的資金。

2.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

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僅憑政府財政的投入是不夠的,還必須吸引其他各類社會資本的投入。諸如,對本鎮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有影響力的社會人士,通過積極宣傳的方式,鼓勵其在環境衛生管理中有更多的捐贈,并及時向社會公布資金使用的情況,做到公開、透明[4]。另外,借助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有效利用金融信貸機構的一些政策性貸款,如補貼、免息貸款等,通過金融資本的引入,使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有更加充足的資金,使政府管理游刃有余,使村民治理如魚得水,放大資金的應用效果,不斷拓展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資金渠道。

(三)創新制度建設,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1.推行“一崗雙責”制度

各級環保部門要對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找到重點的突破口,以實際效果為契機,在因地制宜中制定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確定具體指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本著對人民群眾負責任的態度改善環境質量。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要充分行使各自職責,認真落實好管理與監督責任,其中黨委和政府的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第二責任人。

2.建立年度聯合考核檢查制度

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黨政一把手要負總責、親自抓,各項政策要落實到位,環境保護工作應該作為對黨政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環境質量審計考核中,對本區域內環保投入的比例、采取的措施以及責任人履職盡責的情況等都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職務晉升的主要依據。如果本區域的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危及群眾的根本利益,造成了比較惡劣的社會影響,而相關責任人存在不擔當、不作為行為,則應實行“一票否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四)推進污染治理,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

1.整治農村生活垃圾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對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茖W、合理地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既有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也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傳染。在農村,可以根據地理位置、人口規模、便民程度等建立起“分類、收集、轉運、銷毀”一體化的垃圾處置模式。在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的過程中,各鎮之間要互聯互通,各村之間要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將村前屋后、道路兩邊、公共場所存在的各類垃圾進行全面清理,擴大農村環衛保潔的覆蓋面。

2.整治農村生活污水

農村雖然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但是生活污水的處理也不應是隨意的,要加大其處理力度,修建排水管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各村要因地制宜,根據人口規模、經濟條件、產業布局等建立污水處理系統,水質符合要求達標后可用于農田灌溉。對于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經濟基礎較差的鄉村,要推廣使用生物氧化池、無動力厭氧設施等生活污水就地處理技術。

3.促進農村畜禽污染減排

農村禽畜污染的治理關乎每一個農村人的健康。在農村,好多農戶家住人的地方和禽畜生活的地方相距較近。政府應加快推進農村禽畜集中圈養和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鑒于農村環境的特殊情況,人畜可以分離,對人畜糞便通過修建沼氣池的方式進行技術處理,將沼液、沼渣用作農家肥施用。原來那種落后的、不衛生的露天糞坑應徹底消除,積極推動農村廁所改造項目實施,普及無害化廁所。

4.下大力氣推行農業清潔生產

農業生產離不開肥料的使用,施用什么肥、如何施用,是政府、農戶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農村地區,為實現農業的清潔生產,需要開展好化肥、農藥污染治理工作,研發新技術,要求農戶使用毒害性比較小、使用后無殘留、高效增產的農藥,禁止使用劇毒性農藥,推廣使用物理、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在化肥的使用上,鼓勵農戶使用綠色有機肥料,推廣使用農田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農村環境衛生問題既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全面實現,也關系到農村的發展穩定。要有效解決農村環境衛生問題,其管理體制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工程。隨著農村居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村環境衛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優美、亮堂的人居環境,不僅使人身心愉悅,心情舒暢,也有利于廣大村民的身體健康。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在。秦安縣各鎮村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效能、形成合力,共同構建起良好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婧怡,薛立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研究:以首批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縣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9,24(10):160-161.

[2]? ?劉敏.城鄉融合視野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目標與措施研究[J].農業經濟,2020(3):33-35.

[3]? ?劉艷麗,郭凱明,郭京裕.農村環境衛生工作芻議[J].當代農村財經,2019(9):31-32.

[4]? ?周小花.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之我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2).

[責任編輯? ?彥? ?文]

猜你喜歡
環境衛生鄉村振興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環境衛生工程》征稿簡則
《環境衛生工程》征稿簡則
《環境衛生工程》征稿簡則
環境衛生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