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秦大河的一片“冰心”

2024-01-19 18:24姚春華
閱讀(書香天地) 2023年12期
關鍵詞:冰心冰川南極

姚春華

中國冰川和氣候學家秦大河長期從事冰川和極地研究,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標本最全的科學家,是中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第一人,是首位獲“沃爾沃環境獎”的中國科學家。他還突破了人造雪技術,讓北京冬奧會實現了“用雪自由”。

從數學老師到冰川科研人員

1947年1月4日,秦大河出生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蘭州市。高中畢業后,他考入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大學畢業后,分配到甘肅省和政縣第一中學教數學,他是全校有名的嚴厲老師。教師職業是高尚的,他從不敢敷衍。但說老實話,他也從未想過當一輩子教師,他最心心念念的是冰川學。

1974年暑假,秦大河回家路過蘭州,想拜訪一下仰慕已久的中國當代冰川學奠基人施雅風、謝自楚。過去幾次都因找不到引薦人而放棄了,這一次,不管有沒有人引薦,他一定要去。于是,他壯著膽子來到中科院蘭州冰川所。通過打聽,當天他就幸運地見到了謝自楚。剛開始,他沒敢提想到冰川所工作,只說對冰川學很感興趣,想去學習。沒想到,他話音剛落,謝自楚便熱情邀請他進屋聊,兩人越聊越投機。最后,謝自楚感慨:“現在根本沒人想搞冰川,都認為干這行太辛苦,你卻自己找上門來,我真高興?!苯又?,謝自楚又詢問秦大河的學歷和專業知識學習情況,臨走時還給了他冰川學方面的資料。

沒想到,那次毛遂自薦竟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1978年5月,秦大河改行,從一名教數學的老師,到中科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當時,他考研初試正好通過。2個月后,他終于考取蘭州大學地理系李吉均教授的碩士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后,他返回冰川所工作。

5年后,秦大河首次前往南極工作。彼時,中國在南極沒有站點,他只能去澳大利亞的凱西站,成為其中為數不多的中國科學家。除從事實驗室研究工作,秦大河還需經常外出采樣,鉆取冰芯。危險的野外作業,通常在夜間進行。由于南極大陸地表覆蓋冰雪,不可見地形構造多樣且脆弱,意外事故時有發生。一次外出科考,秦大河的車隊剛離開科考站不遠,牽引車就墜入冰溝。這種危險狀況并不罕見,可以說每一次外出都是拿命科考??菰锏膶嶒?,危險的科研,足以勸退很多人,而秦大河最終選擇了堅守。

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第一人

南極洲是冰川學家的圣地,也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最理想的地方,備受世界矚目。1989年,來自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征”。這6個人中有4名探險家,僅有2名科學家,其中1名就是42歲的秦大河。在出發前的體檢中,秦大河“舍棄”了自己10顆牙齒。因為南極大陸醫療條件有限,牙齒健康很重要,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吃下食物,生命安全就有威脅。醫生建議,所有有“嫌疑”的牙齒都要拔掉。本可以不必與他的牙齒這么早“訣別”,但在南極科考面前,他顧不了那么多。

在橫穿南極之初,秦大河甚至沒學會滑雪。在雪地里行進,沒有滑雪板,后果不堪設想。怎么辦?他只能踏在滑雪板上跑著前進,這比起在陸地上跑步不知要難多少倍,幾乎每2分鐘就摔倒一次,體力上極度消耗,累得他連抬腿的力氣都沒了。他只好把自己拴在雪橇上拖著走,也不知道摔了多少個跟頭、流了多少汗,才終于學會滑雪。

在橫跨南極的日子里,對生命的挑戰從未停止過。他們早上8點出發,一直到晚上6點。中途幾乎沒停,暴風雪的襲擊令人苦不堪言。更為兇險的是穿越冰裂隙地帶,冰橋表面看似堅牢,實則一踏即碎,下面就是深達百米的冰溝。而艱難行進的一天結束后,隊員們都休息去了,跑了幾十公里的秦大河還要身著潔凈服挖雪坑、采集雪樣,觀察雪層剖面變化等。每隔5個緯度,還要再挖2米深的雪坑,每2厘米采一個雪樣,并將雪樣裝入攜帶的凈化樣品瓶中。他每獲得一個雪樣、一個新數據、一張新照片,都要付出極大代價。3個月下來,光鐵鍬就挖壞3把,體重也減了15公斤,而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后一段路途,隊員們為全力加速沖刺,要求輕裝前進。秦大河為保住珍貴的雪樣,寧愿丟掉自己的衣服,寧肯少吃幾口食物,也要將它們帶在身邊。同行的法國隊員連連搖頭,說他是“瘋狂的科學家”。

1990年3月3日,徒步5986公里,整整220天的艱難跋涉,考察隊終于順利抵達終點南極洲的蘇聯和平站。按最長路徑成功橫穿南極大陸,完成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國際合作徒步橫穿南極洲的壯舉。秦大河也采集到了橫貫南極洲東西最長路線上的800多瓶表層雪樣,特別是采集到南極洲“不可接近地區”內一套完整的珍貴冰雪樣品,填補了冰川學研究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標本最全的科學家。

從南極歸來后,秦大河成為中外媒體焦點,但他卻表示:“我是一位冰川工作者,我的心已飛到了實驗室。從南極帶回的800多個雪樣,還等著我去分析研究呢?!比欢?,雪樣分析進行得并不順利。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沒有對雪樣進行分析測試的實驗室和儀器。最終,這些樣品的實驗室分析是在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冰川與環境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冰川實驗室完成的。當時,秦大河就萌生了一個念頭:要為中國建立一個冰芯實驗室。后經多方努力,在秦大河主持下,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片“冰心”,終身追求

2013年,66歲的秦大河成為獲得“沃爾沃環境獎”的首位中國科學家?!拔譅栁汁h境獎”是實踐環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勵,被譽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諾貝爾獎”,是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環境科學年度獎項。這是該獎設立幾十年來,第一次有中國人站上領獎臺。

6年前,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后,中國沒有一條合格的“冰狀雪”賽道,運動員訓練只能去國外“找場子”?!霸斐鲋袊谋鶢钛边@個艱巨任務最終落在秦大河肩上。秦大河和團隊在黑暗中摸索,經過4年“瘋狂”奮戰,終于突破這項艱難的人造雪技術,真正實現中國人的“用雪自由”。2022年2月,北京冬奧成功舉辦,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冰狀雪背后,凝聚著一位70歲“中國老頭”的心血。

多年來,秦大河始終致力于科研和講學。他聯合其他相關專業科學家,花費近10年時間,建立和完善了一門全新學科——冰凍圈科學。

在工作上,秦大河對同事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不管是野外采樣、試驗室工作還是撰寫論文,不能有絲毫差池。在講學中,他結合自身經歷,圖文并茂,給學生們介紹冰凍圈內各要素形成演化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課間休息時,他會親切地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并向他們推薦英文及中文專業著作。同時,他寄語青年人要埋頭苦干,要謙虛、要有眼光、要有視野。他說:“未來屬于青年?!彼M鶅鋈蒲袌F隊能更好地傳承下去。為此,他帶動和培養了一大批青年科技骨干,一支年輕的科研隊伍已活躍在南極研究的舞臺上。

一輩子和冰雪打交道的秦大河,用執著詮釋科研人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和大愛情懷。一片“冰心”,終身追求;奉獻一生,平凡終造就不凡。

(摘自《新聞選刊》)

猜你喜歡
冰心冰川南極
我去南極能住哪兒
來到南極要補課
為什么冰川會到處走?
吹泡泡
迎“春”冰心
南極大逃亡
冰川會發出聲音嗎?
母親
《寄小讀者》
難忘的南極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