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身居鬧市有靈泉

2024-01-19 18:24陶文瑜
閱讀(書香天地) 2023年12期
關鍵詞:吳昌碩蘇州

陶文瑜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坝牦@詩夢來蕉葉”,這是對蘇州園林生動的寫照;“風載書聲出藕花”,這是對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摹。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歲月之門,引領著我們走進“蘇州園林”。

殘粒園:沒有畫在紙上的山水畫

29歲的吳待秋,已是漸露鋒芒的畫壇“夙將”,吳待秋走過小巷的時候,和仕途失意無關,和人生失落也無關,初來乍到的吳待秋,一下子就被這一座古城的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打動了,他走街串巷,就是為了尋找一座可以安家的庭院。

最初看上的,是蘇州城西的汪氏義莊,那一園的假山,出自疊山大師戈裕良之手,清山秀水,珠聯璧合,只是園中屋宇不多,安居樂業的家園,仙風道骨應該和人間煙火融為一體的啊。然后,再去裝駕橋巷,這一座深卷里的小園,吳待秋一見到,就堅定了買下來的想法。隨后花了一萬兩銀子,按著自己的心思,裝點園里的亭臺和山水。因此,這一座園子,也是吳待秋沒有畫在紙上的山水畫。

一切水到渠成之后,這一天,帶著家人從上海趕來的吳待秋,見到了煥然一新的園子,心情恬靜而快樂,他的腦子里,突然冒出來李商隱的句子,“紅豆啄殘鸚鵡?!?,就爽爽朗朗地說,這兒就叫殘粒園吧。

吳劷木出生的時候,吳待秋已經44歲了,中年得子,使馳名畫壇的吳待秋喜出望外,對吳劷木也是憐愛有加。

劷木其實是養木,繁體字的養,筆順太多了,就用意思相同的劷字替代。劷木生肖屬雞,劷木這個名字,和春秋時代的一個典故有關。說是齊景公喜好斗雞,他養的斗雞屢戰屢勝。有一天,一個朋友抱來一只木然之雞,齊景公初時有些不屑,但決斗時,木然之雞竟是所向無敵,齊景公長嘆一聲,養雞呀,還真得養這樣的木然之雞。少年的吳劷木,在殘粒園中感受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因為吳待秋,筆墨紙硯,也成了吳劷木的小伙伴和好朋友。

吳劷木兩歲的時候,吳待秋抱著他去吳昌碩家做客。八十老翁吳昌碩抱過吳待秋手上的小劷木,笑吟吟地說道,凡是我抱過的孩子,沒有長不大的。

吳劷木一直住在殘粒園中。作為吳門畫派的薪火傳人,他在這里繼承和創造,歲月從他的筆底下悄然流過。

怡園:在我則可自怡,在汝則為怡親

擅長文字游戲的文人說,怡園的“怡”字拆開來,就是“一心不忘寧紹臺”,這話的意思是說顧文彬身在怡園,心里面卻還惦記著在浙江寧紹臺做道臺的事。顧文彬聽了一笑了之。

建造怡園的念頭,是突如其來的。還在浙江任上的顧文彬,經歷了一天衙門里的忙忙碌碌,回到書房,是空落落的感覺,他想到不如歸去,并沿著這個想法向前走,他的眼前驀然閃過一片城市山林。這個念想,使顧文彬一下子興奮起來,他急忙著來到書桌前,給正在家鄉的兒子顧承寫了一封長信,說的就是造園。

顧文彬說,蘇州城里,有這么多的名園,你不妨再去一個一個地走一遍,看到好的,可以參考吸取,造園要集思廣益。

顧承照著父親的話去做了,滄浪的復廊,拙政園的畫舫,網師園的水池,獅子林和環秀山莊的假山……怡園的好,好在集思廣益,怡園的不足,也是因為這樣的集思廣益引來的似曾相識。

怡園造好了,已經無官一身輕的顧文彬,風塵仆仆地從浙江趕回來,看著平地而起的亭臺樓閣,顧文彬對顧承說道:“園名,我已取定怡園二字,在我則可自怡,在汝則為怡親?!?/p>

“今日歸來如作夢,自鋤明月種梅花”,這是掛在“鋤月軒”上的對聯。住在怡園里的顧文彬父子,將平常的日子打發得生動而抒情。曲會或者雅集,是怡園里的風景,琴棋書畫使春花秋月中的怡園風姿綽綽。

“坡仙琴館”因顧文彬收藏了蘇東坡的玉澗流泉古琴而聞名。宋朝的風花雪月在這里余音裊裊。

1919年的秋天,由當時的知名琴士倡議,各地琴友會集在怡園,他們沒有說太多的話,只是分別彈奏了《梅花三弄》《石上清流》等名曲。高山流水覓知音,1919年的蘇州,因為怡園里的琴會,而更見風雅。

這樣的傳統,因為怡園而源遠流長,現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古琴愛好者都會聚在怡園,舉行琴會。他們彈著從前的曲子,琴弦上流過怡園的故事。

聽楓園:落在蘇州的一粒種子

聽楓園是秋天的一粒種子,落在蘇州了,就綻放別樣的風雅。

聽楓園的主人是當時的蘇州知府吳云,吳云本質上是很純粹的文人,對于金石書畫的鑒賞很有造詣也很有熱情,所以在蘇州做父母官,真是春風得意、如魚得水。

聽楓園的左鄰右舍是曲園、鶴園、怡園、繡園、暢園、壺園,吳云和散落在這一帶的小園子的主人,是很投緣的朋友,經常走動的,還有耦園的沈秉成,網師園的李鴻裔等等。他們像超然物外的仙人,筆歌墨舞一唱一和。清朝的蘇州,因為他們,愈發顯得書生意氣了。

吳云生了兩個孩子,吳云替孩子請來的家庭教師,是成為一代宗師之前的吳昌碩。向吳云推薦吳昌碩的,是吳云的同鄉楊見山,楊見山是很知名的書法家,也是吳昌碩的書法老師。更加湊巧的是,以前吳昌碩還跟俞曲園學過文章,說起來也是俞曲園的學生。所以吳云與吳昌碩一見之下,不僅是似曾相識,簡直有點一見如故了。

墨香閣建造在假山上,是聽楓園里很別致的一幢樓閣,假山是起起伏伏的波浪,墨香閣就是載著吳昌碩的一葉扁舟。吳云的兩個孩子坐在書案前,讀著之乎者也的文章時,吳昌碩就在另一邊對著一塊方磚刻刻畫畫。

一天一天過著,一刀一刀刻著,墨香閣上的方磚積了不少。有一天吳云走進墨香閣,見到了這一些方磚,就問吳昌碩為什么不刻在石頭上,吳昌碩說,我沒有錢買石頭呀。吳云說,這樣吧,我給你加工錢,但有一個條件,你得教我兩個孩子篆刻。

吳昌碩刻印,最初學習的是浙派手法,再吸收了鄧石如、趙之謙的技巧,最后回歸秦漢印璽。

齊白石說吳昌碩:“放開筆機,氣勢彌盛,橫涂豎抹,鬼神當莫之測。于是天下嘆服矣?!?/p>

齊白石還說:“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p>

青藤是徐渭,雪個是八大山人,老缶就是吳昌碩了。

吳昌碩的后人現在依然生活在蘇州,還在電視節目上,認真細致地向大家介紹鑒定吳昌碩字畫的一些方法。其實鑒定吳昌碩字畫最好的方法是去聽楓園看花,在墨香閣喝茶。

(摘自清華大學出版社《流年白話》一書)

猜你喜歡
吳昌碩蘇州
吳昌碩藝術展
Pingtan in Suzhou 蘇州評彈,值得一聽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園林之城——蘇州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一代繪畫大師吳昌碩
吳昌碩石鼓文風格成因及影響
蘇州一光
用勁刻
蘇州十二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