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百獸率舞”中的原始意象

2024-01-20 23:56李春穎
影劇新作 2023年4期
關鍵詞:意象

摘? 要:本文著眼于《尚書·舜典》《漢書·楚元王傳》《竹書紀年·帝舜元年》中“百獸率舞”的原始文字記錄。通過挖掘上古時期“百獸率舞”中的文化含義,將原始社會中的文化現象(如模擬巫術、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等)與“百獸率舞”相關聯,窺探“百獸率舞”中蘊含的原始生存意象和宗教信仰意象,理解先民們如何用舞蹈詮釋對生命的釋放,進一步揭示“百獸率舞”之于原始社會具有發生學意義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百獸率舞? 原始? 意象

“百獸率舞”出自《尚書·舜典》:“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盵1] 本文選擇《尚書》《漢書》和《竹書紀年》中關于“百獸率舞”文字記載的原因在于:其一,從三部著作的地位影響來看,《尚書》是儒家五經之一,主要記錄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稘h書》被歸為“二十四史”之一,它的記事始于漢高祖劉邦元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記載共230年的史事?!吨駮o年》是中國古代留存的唯一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主要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三部古代典籍均可作為“正史”供筆者考究。同時,東晉時期王嘉編寫的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拾遺記·神農氏》也有相關記載:“奏九天之和樂,百獸率舞,八音克諧?!币缘兰覍W說為主干,集百家學說于一體的《呂氏春秋·仲夏記》內容更是豐富:“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鞈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北坏澜谭顬榻浀涞摹读凶印?,其內容形式多為民間傳說、寓言故事和神話等,都帶有足以警世的教訓,包含深刻的哲學思想。同時劉咸炘在《劉咸炘論目錄學》中提出:“書中有偽,而書固不盡偽也,倘因一節而概疑全體,則過矣?!薄鞍佾F率舞”這一文字記載存于多部古代著作中,可見其存在的真實性以及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其二,從《尚書》《漢書》和《竹書紀年》記載的內容來看,涉獵范圍廣,可供筆者探究關于“百獸率舞”背后的文化成因,《呂氏春秋》汲取的百家之長,《列子》中蘊含深刻的哲學思想,均可作為本文論述的力證。將原始舞蹈的產生與原始社會中的某些文化現象相關聯,以此便于解析“百獸率舞”中蘊含的原始意象。而對于“百獸率舞”這一偏古文的記載,首先應始于“說文解字”。

一、釋義“百獸率舞”

多數現代書籍中引用“百獸率舞”必然離不開其前綴“擊石拊石”,因此釋義時會將“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一起釋義,以便讀者理解其前后語境,但也會出現將“百獸率舞”單拎出來從舞蹈藝術領域解釋。但其中的“百獸”是否真的是百只野獸在跳舞,還是原始先民為生存需要和圖騰崇拜而化裝成野獸的模樣群起舞之?

石:石磬;拊:擊打;率:都,一概。朱祖延在《引用語大辭典》中將“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釋義為:“敲打石磬,奏起樂來,百獸也群起跳舞。形容古代圣哲能以聲音感格禽獸?!盵2]《古今漢語成語詞典》中釋義為:“各種野獸,競相起舞。舊指帝王開明理政,社會清平,百姓安樂?!盵3]《中華成語探源》《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多種辭典將其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并將藝術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釋義便重其含義,而不在其字意。在藝術專業術語類辭典或書籍中,便會從專業視角釋義的更加精確?!吨腥A藝術文化辭典》中將“百獸率舞”解釋為:“原始人在狩獵之后,扮作各種鳥獸在石器敲擊伴奏下舞蹈,慶祝豐收?!盵4]《中國文化概論》在其中國古代藝術一講中更是將“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視為中國古代音樂、舞蹈藝術的起源,肯定了“百獸率舞”之于原始社會的重要地位。

可觀的是,對于學界關于“百獸”的解釋模糊不一,郭紹虞在《中國歷代文論選》中將新舊兩版注解均明確列舉出來:“二句舊注謂擊拊石磬,樂感百獸,使相率而舞。按:百獸率舞疑是原始社會的圖騰舞。百獸指各種化裝的動物圖騰?!盵5] 李建中在《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征研究》中不僅提出“新舊兩注的分歧在于對‘百獸的理解∶是真的百獸,還是由人化裝而成的百獸(動物圖騰)”,還肯定了“從上下文看,郭注更佳?!盵6] 劉成紀在《“百獸率舞”與中國上古樂舞的黃金時代》的“化裝說”中也提出需要將歷史的真實分為兩種:其一是“歷史事實的真實”,其二是“作為歷史觀念或心理的真實”。[7] 前者是由人假扮鳥獸的真實,后者是人們相信鳥獸與人類一樣擁有自我意識,也就能夠理解人類的行為等文化符號,利用音樂感通鳥獸的真實。筆者認為,原始先民們正是希望通過集體裝扮表演實現與諸神百獸的交流,從而掌握控制大自然事物的神秘力量,打破人類世俗與神獸神幻的桎梏。

不可否認的是,當屬于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藝術發展得到大力推進時,其必然是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所決定的,反過來講,當文字中記載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時,首要反映也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康。藝術不僅受制于社會發展,同時也反映著社會發展?!鞍佾F率舞”舊時寓意天下升平,那么順著歷史往前推進,“百獸率舞”中蘊含著怎樣的原始意象是下文討論的重點。

二、以生存為目的的化裝狩獵舞蹈意象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語言等文字符號產生之前,人類通過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傳達信息,先民們為了生存便去采食野果(采集時代)、捕食獵物(狩獵時代),但由于生存環境惡劣,捕獵過程中總會遇上野獸(如老虎、野豬、野牛等具有攻擊行為的動物),一方面先民們要填飽肚子,另一方面還要預防野獸侵襲。但最終目的歸咎于一點,即滿足原始先民的生存需要。他們會用自制的石斧捕捉獵物,這樣既滿足了肉食需要,又得到了獸皮。如何讓獸皮還原野獸原本的樣子?先民們便用自制的骨針將獸皮縫合起來披于身上。這樣既保護了自己不被野獸發現,也可以等待野獸的到來。滿載而歸即慶典,為了慶祝狩獵成功以及下一次捕獵的成功,人們會總結經驗,將一系列的捕獵行為總結到一起,即后來我們所稱的“狩獵擬獸舞”等原始舞蹈??梢哉f最初的原始舞蹈即原始先民們用于交流的語言符號,具有最初傳遞信息的舞蹈發生學① 意義。如果說原始舞蹈“擬獸舞”是先民從勞動生活中總結出的個體狩獵經驗,那么“百獸率舞”可以說是原始舞蹈“擬獸舞”的集體活動版。

“擬獸舞”的集體活動版中“集體”便是原始先民們繁衍問題的重點。隨著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后,人們便需要考慮到繁衍的問題,繁衍涉及兩個方面,即社交與性愛。原始舞蹈還是以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為主,上面提到人們為了慶祝狩獵成功會跳“擬獸舞”,那么在其他節日先民們也會以跳舞慶祝,在集體舞蹈的過程中,男女之間的界限仿佛也被消除,屆時社交的目的便達成。原始社會生存壓力大,環境惡劣,嬰兒死亡率高,人們平均壽命短,提高生育率才能維系種族的生存。這種背景下生殖崇拜(如男根崇拜、女陰崇拜)便是一種必然的社會現象。例如1982年在內蒙古敖漢旗門德營子遺址采集的《生殖崇拜舞蹈紋陶豆柄展示圖》,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刻畫的舞蹈人物姿勢夸張,深刻反映出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對生殖繁衍的渴望[8]。不可否定的是,為了讓上一輩先民總結的生存經驗繼續活動在其后代的生活中,舞蹈的教育功能便在這時發揮起重要的作用,早在古代時期,人們就已經意識到樂舞具有教化功能。例如舜帝命“夔”創作《蕭韶》,主要表達舜德昌明,希望借歌舞達到教化“胄子”“神人以和”的目的。

簡言之,歸屬于原始舞蹈的“狩獵擬獸舞”起源于原始先民的勞動生活,那么集體活動版的“百獸率舞”便是一群人勞動生活的集體表現。但此時的舞蹈還不具備獨立藝術的審美特性,因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的認知能力還是非常低下的,他們的審美意識還處于萌發階段,首要目的是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審美等需要便置于其后。既然起源于勞動生活,勢必與先民們的思維方式、情感訴求及行為習慣密切相關,而這些都是人們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直接反映,原始舞蹈也是其具象表達。因此,作為原始舞蹈發展的“百獸率舞”不僅是舞蹈藝術的原始形式,也是許多與之相關宗教活動的原始形式,它包含著原始的宗教信仰、巫術儀式,浸潤著先民們飽滿的、虔誠的、期盼的感情,它既是藝術的,也是宗教的,藝術和宗教同屬于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共同支撐著上層建筑的發展。

三、以萬物有靈觀念為主的宗教信仰意象

《說文》中提到“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意同?!盵9] 對于原始先民來說,原始舞蹈具有巫術和宗教意義,它是具有符號化意義的、能夠連接人與神靈的人體動作中介象征。它就類似一個中間環節,把原始先民的物質生產活動、人類的生殖繁衍以及各種思想觀念聯系在一起,環環相扣,是人類文化范疇的精神產物。

原始先民迫切的生存需要和物質生產活動直接聯系到人們的原始宗教信仰、精神狀態及思維觀念。上文提到原始先民為求生存而去采食野果、進行狩獵,但是他們發現不是每次狩獵都有收獲,時而滿載而歸,時而空手而歸,這一現象引起先民們的關注。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先民們并不知道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他們覺得大自然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控制著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他們無法在物質層面上控制大自然的行為。因此原始先民開始希望擁有置于大自然之上的神秘力量,即尋求在精神上獲取對大自然的控制,在此欲望之下便產生了傳統意義上的巫術,以便祈求一種物質安全和環境保障。對于原始先民來說,他們的巫術心理支配著日常生活的各種行為活動,在原始藝術中無一不滲透著他們的原始思維、對世界的看法和態度。由于相信“萬物有靈”的觀念,他們便開始祈禱神靈庇佑,例如祈求捕獵成功、出征前祈禱征戰勝利等儀式。直至氏族社會,當先民們生存繁衍需要得到一定的滿足后,這個部落的人口形成一定的規模,出于人格化的欲望,人們都希望自己本氏族的祖先是能夠擁有超神力量可以溝通人神關系的角色,也即祖先崇拜。為了使本氏族區別于其他氏族或是團結本氏族先民,人們會認為某種動物或自然物與自己有血緣關系,便將其視為本氏族的徽號,這便是“圖騰”。例如古氐羌文化中有部落以“蛙”為圖騰,在陰山巖畫和馬家窯彩陶紋飾中普遍存在的蛙形舞姿——“卍舞”,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10] 再如四川九寨溝高山上的白馬人每年農歷正月初三至初六、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都要跳?舞,他們頭戴木雕面具(有獅頭、牛頭、虎頭、龍頭、豹頭、蛇頭、雞頭、倆小鬼、倆大鬼),以鼓鈸和銅號為主要伴奏樂器,載歌載舞,旨在祭祀神靈、祈求平安、驅鬼避邪。[11] 為何頭戴面具起舞便可以向人們傳遞信息?《春秋元命苞》曰:“頭者,神所居也?!比藗冋J為人類的靈魂集于頭部,戴上面具就意味著神靈附體。[12] 原始社會人們崇尚“萬物有靈”的觀念,先民們用載歌載舞的形式企圖實現人與諸神百獸之間的交流,這時人們的身體即交流的符號,與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音樂等運用色彩、線條、聲音作為交流符號一樣。例如原始社會時期的《陰康氏之樂》,亦名“大舞”。我國自古就有陰陽兩行之說,《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昔陰康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闊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而宣導之?!眰髡f陰康氏部落由于地理環境潮濕,人們勞務繁重,所以不少人得了“關節不利”的毛病。為了對付這種疾病,“陰康氏”部落的先民發明了一種“摔筋骨、動支節”的養生方法,類似于氣功導引,其基本作用是宣達腠理、通利關節,達到散瘀消積、保持健康的目的。原始人類為去除災病而發明特定的舞蹈來去除陰氣,以達陽氣,仿佛通過舞蹈人們便將世間萬物回歸天地之間,接通一氣。除此之外,云南滄源巖畫中有許多頭戴羽飾的人物形象,他們有的身披羽帔雙臂平展,雙腿伸直分開站立;還有的在此基礎之上半蹲,仿佛振翅欲飛的鳥兒。這些具有舞感的巖畫形象,更像是模擬飛鳥的舞蹈。新石器時代的滄源巖畫便是原始社會時期“百獸率舞”的重要印證。

如果說原始人類以身體比喻解說世間萬物的形式來實現人與諸神百獸之間的交流,相當于間接地將自己變成整個世界,那么當人們身披羽帔、頭戴面具來模擬鳥獸或裝扮成民族圖騰的時候,他們便直接變成了整個世界,前者是建立在擁有“自我”的基礎之上,后者人們便處于“無我”的狀態。以此反觀古籍中記載的“百獸率舞”,人們從獨立個體的“自我”存在轉換為集體裝扮神獸的“無我”表演,不僅把舞者自身帶到一種模糊地帶,同時把觀者也帶入其中。人們介于“自我”與“無我”的臨界點,盡情地展開想象,完成生命的釋放,以此實現人與諸神百獸交流的巫術意義,跨越了人類世俗世界與鬼神神幻世界之間的界限。筆者認為,或許正是這種“自我”與“無我”的轉換將舞者和觀者帶到模糊地帶的現象,使得先前學者對于“百獸率舞”的釋義存在歧義也未可知。

四、結語

當散落于民間的原始藝術尚未被重視時,歸屬于原始藝術的“百獸率舞”已被《尚書·舜典》《漢書·楚元王傳》和《竹書紀年·帝舜元年》等重要古籍所記載,通過后世學者“禮失求諸野”的態度,足以見得“百獸率舞”存在的真實性以及其在原始社會的重要地位。作為集體活動版“擬獸舞”的“百獸率舞”能夠體現出原始先民強烈的生存、繁衍欲望,而歸屬于原始舞蹈性質的“百獸率舞”則承載著原始先民以萬物有靈觀念為主的宗教信仰。

古代文獻史料中記載著數以千計的原始藝術形態,本文僅是從經典古籍中記載的“百獸率舞”出發,以文字的形式將原始社會與藝術關聯起來,窺探其中蘊含的原始意象,揭示其在原始社會的發生意義,但深挖原始藝術形態時就會發現,藝術形態的產生與原始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這也證明了如今學科交叉的互通性及交融性。先前我國舞蹈學界的諸多學者已經借助歷史古籍整理出舞蹈藝術的歷史發展脈絡與規律,相信今后我們也能夠從古代文獻史料中整理出歸屬于民間舞蹈分支的舞蹈形態發展演變。

[本文系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試論古代文獻史料中的儺舞形態演變”(項目編號:YJS2022098)階段性成果]

注? 釋:

①劉青弋在《舞蹈發生學假說——兼及藝術之起源》一文中提到:“人類舞蹈起源于人體語言符號系統的建立,對于符號語言的需要使人成為需要舞蹈的類。因為人體語言是人類第一種符號系統,它滿足于人的“自”與“我”表現與實現的需要?!?/p>

參考文獻:

[1]孔子著,周秉鈞注譯.尚書[M].長沙: 岳麓書社,2001(7):12.

[2]朱祖延主編.引用語大辭典[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9):254-255.

[3]《古今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編.古今漢語成語詞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274.

[4]嚴云受主編.中華藝術文化辭典[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5:748.

[5]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2.

[6]李建中,吳中勝,褚燕著.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征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9):25-28.

[7]劉成紀.“百獸率舞”與中國上古樂舞的黃金時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50-66.

[8]《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編.中華舞蹈志內蒙古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6(2):237.

[9][東漢]許慎著,湯可敬撰.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岳麓書社,1997(7):648.

[10]彭松,于平主編.中國古代舞蹈史綱[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1(6): 1-7.

[11]四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 ——(?)舞百獸率舞[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5(02):66.

[12]余大喜編著,中國儺神譜[M].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11):10.

李春穎: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

責任編輯:朱? 瑞

猜你喜歡
意象
雨的文化意象
新自然主義的意象之美(視頻)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一場細雨,攜著意象而來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從意象的選用看幼兒詩的仿編與創編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例說古詩中“鳥”的意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