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甸滿族自治縣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與分析

2024-01-22 06:37李沫蕊
林業勘查設計 2024年1期
關鍵詞:樣區獸類棲息地

李沫蕊

(沈陽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沈陽 110042)

野生動物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棲息于地球各種各樣的環境中,維系著生態平衡,也是人類的寶貴財富[1]。由于自身的可再生性,使其擁有巨大的生產潛力,并在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社會科技的發展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保護和管理好野生動植物資源,對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寬甸滿族自治縣不斷加大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也有所增強,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快速增長,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在一些鄉鎮、村組造成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和林木、傷害家畜、家禽,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并呈現逐年遞增趨勢。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失,對此反響十分強烈。如何切實做好野生動物危害防控工作,科學處理好保護野生動物與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是急需解決的現實課題。

為全面、準確、系統地掌握寬甸滿族自治縣獸類鳥類野生動物資源現狀本底,按照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技術規程等技術規范,完成調查區內獸類鳥類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了解寬甸主要獸類鳥類野生動物種群與棲息地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為調整和完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以及野生動物致害的防控提供依據。同時也是一項遵循全面保護自然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切實做好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項目。

1 研究區概況

1)寬甸滿族自治縣位于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中下游右岸,北鄰桓仁,東北接吉林省集安,西界鳳城市,西北連本溪,西南與丹東市接壤,東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國境線全長216.5 km。全縣行政區面積61.9萬hm2,共轄22個鄉鎮、1個民族鄉,總人口43.80萬人,自然構成“九山半水半分田”[3]。

2)縣政府所在地設在寬甸鎮。寬甸縣為多民族聚居地區,有滿、漢、朝鮮、蒙古、回、壯、錫伯、苗、瑤、達斡爾、彝、土家、侗、藏、維吾爾、布依、黎、柯爾克孜1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以滿族為主。

3)寬甸縣是遼寧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邊境縣和重點林區縣,是遼寧東部天然綠色屏障和重點水源涵養地。主要土壤類型為棕壤、草甸土、水稻土和沼澤土。地層分布屬于華北地層區遼東分區,地質構造位置特殊。屬于長白山山脈的延續,其大地構造位置是陰山—天山緯向構造帶,即遼陽—本溪—桓仁—寬甸集安復式向斜的東部,有鴨綠江斷裂。

4)2021年,寬甸縣生產總值實現187.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6.78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91.2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23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12.04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6 00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 019元。

5)縣域內林地面積50.43萬hm2,占縣域面積81.4%,活立木蓄積2 667萬m3,森林覆蓋率達78.4%。其中按照森林類別劃分,公益林25.75萬hm2,商品林24.68萬hm2。按照起源劃分,天然林34.78 萬hm2,人工林15.65萬hm2。在人工林中,落葉松有6.91萬hm2,紅松1.07萬hm2,刺槐1.57萬hm2,板栗2.53萬hm2,其他3.58萬hm2。

2 野生動物資源調查

本研究堅持以保護為主的原則,在保護前提下開展調查;堅持科學性,準確性,簡便、規范、可持續性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環境影響最小化原則。按照以往掌握的資料,在調查監測區域做定點監測調查,并結合遷徙季節、繁殖期或越冬期,進行重點調查的方法獲取野生動物信息。調查監測區域出現的所有野生動物種群都是監測目標。同時還利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管理機構、監測站、林業站日常巡查巡護,以及救助傷病野生動物的過程中收集到的一些有價值的野生動物信息。

2.1 調查樣區

本研究調查范圍為寬甸縣2個鄉鎮,分別為硼海鎮、大川頭鎮。使用紅外相機對調查樣區的野生動物分布現狀進行監測,主要調查對象為獸類野生動物,并對其棲息地、物種多樣性、種群數量等進行分析。對于鳥類等野生動物,一般采用乘車或徒步調查的方式,利用單筒望遠鏡(30~70倍)和雙筒望遠鏡(8倍)觀察并確定種類;調查樣地區域動物種群數量調查計數采用直接計數法,對大群鳥類采用估算法;對鳥類繁殖地采取觀察結合實際勘察的辦法。

2.1.1 樣區設置

調查樣區的抽樣方法及強度以1∶5萬地形圖為基礎,利用GIS技術將寬甸2個重點鄉鎮,分別劃分為1 km×1 km的正方形公里網格,然后按照網格連續的抽樣原則,每個鄉鎮選擇連續的10個公里網格,作為一個調查樣區[4]。按照獸類、鳥類野生動物活動的特點,樣區盡量選擇活動痕跡較多、人為活動干擾較少、生境類型較為豐富的區域。

2.1.2 網格編號

每個樣區設置10個網格,4個樣區共設置網格40個。網格編號方式為,行1、2、3、……,列A、B、C、……。例如:硼海鎮樣區第1列第2行網格,編號為A2,完整網格編號為PH -A2。

2.1.3 相機編號

每個網格內設置2臺紅外相機,共設置紅外相機80臺。相機編號為1或2,例如:硼海鎮樣區第1列第2行網格里的相機,完整編號為PH-A2-1和PH-A2-2。紅外相機布設盡量選擇獸道或水源地等動物集中地進行布設,同一網格內2臺紅外相機不宜太靠近,要求不得低于0.5 km。紅外相機設置應按照動物生境均勻布設,分別在崗、溝、山腰進行布設,每臺相機連續工作150 d。

本研究共設置4個樣區,按照1 km×1 km的網格布設紅外相機,每個網格布設2臺紅外相機,總共布設紅外相機80臺。監測時間到達150 d后,陸續收回紅外相機,經統計,共拍攝各類視頻和照片共計31 257個,其中有效照片和視頻886個。

2.2 分析方法

對于獸類、鳥類使用直接計數法進行數據處理[5]。通過訪問調查歷史資料等確定動物集群時間、地點、范圍,并在地圖上標出。布設紅外相機進行監測,記錄集群地的位置、動物種類、數量和影像等信息。

2.2.1 物種多樣性分析

物種多樣性主要采用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Simpson群落優勢度指數(C')和Pielou均勻度指數(J')3個指數表示。

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

式中:S為物種種類數;

Pi為第i種物種的個體數量占全部物種個體數量的比例[6]。

2.2.2 棲息地分布分析

分布圖在ArcGIS中完成,將主要監測物種種類、數量和發現地點坐標等數據轉化成ArcGIS的圖形,同一網格出現多組數據時以最大物種種類和數量為準[7]。將物種的種類數作為單一字段分別賦值,表現不同的顏色。由分布圖可直接得出項目區不同物種棲息位置、環境等信息。

2.2.3 物種相對多度分析

通過分析獲得的數據,統計出某物種的獨立有效照片,根據獨立有效照片計算相對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

RAI=Ai/N×100

式中:Ai為代表第i類(i=1…)動物出現的獨立有效照片數;

N為代表有效照片總數,獨立有效照片定義為同一相機位點含同種個體的相鄰有效照片[8-9]。

3 調查結果

3.1 物種組成

根據紅外相機影像資料結果統計,目前共發現獸類鳥類9科12種。其中哺乳綱野生動物9種,包括食肉目黑熊、黃喉貂、狗獾3種,占總種數25%,偶蹄目獐、狍、野豬3種,占總種數25%,兔形目野兔1種,占總種數8.3%,嚙齒目歐亞紅松鼠、花鼠2種,占總種數16.7%;鳥綱野生動物3種,包括雀形目松鴉1種,占總種數8.3%,雞形目雉雞1種,占總種數8.3%,鸮形目長尾林鸮1種,占總種數8.3%。

本次調查主要對象為獸類鳥類野生動物,紅外相機懸掛地點選擇為獸道、鳥類飲水地等,距離地面50~80 cm。在紅外相機拍攝過程中未能拍攝到黑熊全貌,50%的相機都拍攝到了野生動物(表1)。

表1 調查樣區獸類鳥類統計

3.2 物種多樣性

調查區物種多樣性指數,由于硼海、大川頭多年的森林資源管護、封山育林、封山禁牧和禁止采伐天然林等措施,棲息地生態質量明顯提升。

3.3 物種棲息地

野生動物頻次共487次,其中硼海鎮樣區251次,占比總頻次51%;大川頭樣區236次,占比總頻次49%。數據顯示,2種野生動物出現頻次較高,說明其棲息地受干擾較輕,寬甸縣為獸類鳥類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環境。

3.4 物種相對多度分析

根據紅外相機監測到野生動物出現頻次,進行物種相對多度計算公式得出:狍子15.1;野豬47.2;雉雞7.3;歐亞紅松鼠3.2;獐10.1;狗獾2.6;長尾林鸮3.9;黃喉貂1.6;野兔3.4;松鴉1.6;花鼠3.1;黑熊0.9。

4 結論與建議

4.1 加強棲息地保護

調查中發現獸類鳥類野生動物多分布在高山遠山,通常遠離人類居住地。因此,建議在野生動物分布集中的地方或者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集中林區設立保護區或者禁入區,盡量減少區內人類活動,為野生動物保留足夠的生存空間。

4.2 加強野生動物災害控制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有野豬破壞農作物現象,建議加強主動防控,在受災地區周邊設置圍欄,減少野豬對農作物的破壞;加強野豬防控宣傳,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種類和結構,種植野豬不愛吃的農作物;鼓勵建立補償機制,積極推動商業保險。

4.3 加強監督與管理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日常管理,充分落實護林員責任,發現非法狩獵、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要及時上報,將野生動物保護納入對護林員的考核,在林區設置野生動物保護警示牌,增加隨機巡邏次數,嚴懲破壞規則者。此外,加強聯合檢查,對非法經營野生鳥類及其產品的商家及個人嚴懲不貸。

4.4 加強普法宣傳活動

在全縣范圍內向社會各界廣泛開展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家園的宣傳。積極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相關部門可通過與當地群眾交談、播放宣傳紀錄片、散發野生動物保護手冊等方式,提高當地群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在全縣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宣傳,增強全社會保護野生動物意識。

4.5 加強生態修復與監測

加強野生動物多樣性監測與生境修復,減少人為破壞。定期開展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調查與監測,掌握野生動物特別是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種群變化趨勢及致危因素,實施修復政策及工程項目,守住生態紅線底線不動搖。

猜你喜歡
樣區獸類棲息地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兩代學人的不懈求索 二十余位專家的智慧結晶
——賀《四川獸類志》正式出版
促進大果沙棗扦插育苗生長的最佳施肥措施
桂林市銀杏綠化調查與分析
野生植物對陜北黃土丘陵區土壤石油污染影響研究
桂北油茶早實豐產林營建現狀調查
BEAN SCENES
景寧大仰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獸類動物多樣性調查研究
抵達棲息地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尋找夢想的棲息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