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與再生策略研究

2024-01-24 05:39黃亞娟劉之源張丹丹安徽新華學院安徽合肥230088
建筑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廠房遺產園區

黃亞娟,劉之源,張丹丹(安徽新華學院,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 言

隨著全球經濟結構體系的轉變,工業發展漸漸從繁榮轉向平緩,傳統老工業基地正在向新興產業轉型,城市中的眾多工業歷史建筑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和作用。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城市區域不斷擴大,導致原本位于城市邊緣的廢棄工業建筑,占據著城市中的重要位置,影響了城市的空間布局以及城市的整體形象,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國家及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城市更新上大力支持既有建筑改造,要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利用提升為主,以留住歷史文脈為底線要求。因此,改造成為新的空間場所是工業建筑遺產獲得新生的主要途徑。以改造為主、拆建為輔的方式能讓工業建筑遺產創造新的價值。本文選取幾處改造完成的工業建筑遺產案例進行實地調研分析,探討工業建筑遺產改造中可以借鑒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進而提出工業建筑遺產改造與再生的策略。

1 工業建筑遺產改造與再生的意義

1.1 社會經濟價值

工業建筑遺產改造避免了大拆大建,節約了大量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城市的整體風貌。許多工業建筑遺產由拆遷變為改造再利用,被改造后的工業建筑遺產成為一個具有新功能的園區,或是創意園區,或是大型購物中心等。它們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并具有經濟輻射價值,發掘了這片區域的新價值和新功能,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1.2 歷史文化意義

城市里的工業建筑遺產是人們創造的工業文明的結晶,是一個時代、一代人的記憶。它們無聲地記錄了一個城市工業發展從欣欣向榮到逐步沒落,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工業時代的歷史進程[1]。同時,這些建筑也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它們既是城市工業發展的記錄者,也是后代了解工業歷史的教科書,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所以,保護工業建筑遺產實際上也是保護城市和歷史的記憶。

1.3 生態意義

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秉持著綠色、和諧共生的發展思想。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是實現現有資源再循環利用的過程,不僅減少了拆除帶來的各種污染和資源浪費,還減少了“大建”的建造成本,具有巨大的節能價值,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1.4 行業發展意義

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涉及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內部結構,以及園區內的鋪裝、排水、防火及景觀等。材料要符合建筑標準甚至更高,從而促使不同的企業研發更有性價比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行業的發展,并促進建筑行業材料技術的進步和提升。

鑒于此,對工業建筑遺產進行改造,并將其重新利用成為文化藝術街區和商業區等創意園的形式,逐漸成為對城市中廢棄工業建筑加以利用的新途徑,由此工業建筑遺產散發出新的生機[2]。

2 工業建筑遺產改造案例調研分析

2.1 合柴1972園區

合柴1972園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金寨路,曾是合肥監獄肥西新生窯廠,現已改造成為工業遺產保護與文化創意相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的文化創意園區。

合柴1972項目在空間布局上,將12 000 m2的穹頂車間改造成定期更換主題的主題展廳,不同的展館布局方式各不相同,如利用隔斷來劃分空間、局部挑高加建二層等方式。在建筑結構上,仍保留窯廠區裸露的鋼結構構造、紅色的磚砌實墻,部分廠房仍開高窗。建筑立面的改造如下:四周高聳的原圍墻仍作為園區外墻而存在,但圍墻內外布滿涂鴉(如圖1所示),將監獄原本沉重的氛圍變得輕快;單體建筑的立面改造,若為商鋪,則將紅色磚墻替換為幕墻,若為展館或藝術交流館,則保留原廠房的紅磚。

圖1 圍墻立面涂鴉

在廠區整體規劃中,園區內外分區明確且引導清晰。整體布局及建筑排列沿襲工廠原貌,廠區內還放置老舊機械設施,并可見各類時代烙印鮮明的標語;內部規劃合理,娛樂區、休閑區、餐飲區吧、互動區、對外的會議工作區等區域劃分明確且功能豐富,彼此界限較為明顯,為游客游覽提供了良好的引導;園區衛生環境較好,管理得當,設施完善,破損較少,營造了較多供人休憩和兒童玩耍的空間,并且園區內會不間斷舉行主題集市;在游覽路線上有相對應的特色標志和一些有特色的戶外創意裝置、大型擺件,增加了游覽路線上的趣味性。

合柴1972項目的改造較為成熟,但也有不足之處:

(1)原本廠房排布,相鄰兩棟展覽建筑之間聯系過少(如圖2所示),改造項目未采取改進措施,到達另一棟建筑時須經過室外再進入室內,雨雪天氣參觀游覽易受影響;

圖2 建筑之間聯系少

(2)園區入口距離外部道路較遠,機動車無法到達內部道路,且小型汽車停車位較少,共享單車固定停車點也距離入口過遠;

(3)園區改造完成至今已有3年,內部商鋪和場館空缺依舊不少,招商工作仍有較大的發力空間。

2.2 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

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以下簡稱“南京國創園”)是由原南京第二機床廠改造而來,是近現代工業遺存公園,附近交通便利,各類交通工具都可到達,園區內包括可對外出租的展館、婚紗店、停車場、對外辦公區以及各種商業店鋪。

南京國創園項目在空間布局上來說,廠房內部有的使用下沉的手法擴大建筑面積并形成分區,有的內部加建樓梯將廠房分為上下空間使用。在結構的改造上,抬高屋頂,使建筑可以進行側面采光,或者是屋頂設天窗采光,使廠房內部陽光充足。在單體建筑立面上,主要是增加涂鴉和特色裝飾使店鋪更加吸引游客,如使用大片幕墻進一步展現商鋪的內部結構,或者使用不規則的格柵和玻璃進行裝飾;除此之外,園區內原廠房很多都被綠植覆蓋,改造后仍保持原廠房外立面的綠植。

南京國創園在功能分區上,有2個室內機械停車場,在緩解停車緊張問題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進行了人車分流。園區在綠化設計方面,屬于綠化率較高的園區,道路兩邊樹蔭遮蔽,即使在酷暑來園區游覽也不會被暴曬,廠房與廠房之間的樹蔭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覽體驗。

在園區整體規劃方面:整個園區的動靜分區規劃很明確,以園區中間的一條路為界限,將動靜分區,靜區是一些對外可出租作為辦公場所的廠房和一些正在裝修改造的廠房,動區包括商業、展覽等功能商鋪;園區內有很多過渡空間,過渡空間通過保留原廠房的鋼架結構,將人們由室外空間逐漸引入室內空間;園區有定期更換展覽主題的展覽館、辦公園區、婚紗店、花店、文創店、禮服館、攝像館、家具店等商業用房,功能多樣,這些商業用房增加了園區的豐富性,而餐飲店多數分布在園區臨街的一面,地理位置好且人流量較大。

南京國創園項目在空間布局改造、建筑結構改造、建筑立面改造、人車分流設計、綠化設計、園區整體規劃設計等方面都很成熟,并具有借鑒意義。

2.3 長江180藝術街區

長江180藝術街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長江東路180號,前身為合肥恒通機械廠,現已改造成合肥版“798”,在舊廠房內注入現代創意元素,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游客。

長江180藝術街區項目的優點如下:

(1)街區靠近老居民區,附近居民前往游覽十分方便;

(2)私家車出游比較方便,改造后的街區主入口處有較大的室外停車場,在街區入口實現人車分流;

(3)街區入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所摩托車俱樂部,有自己的顯著特色,獨有業態特點鮮明,并有一條介紹園區歷史文化的文化長廊;

(4)餐飲配套數目可觀,街區西側配有一條美食街;

(5)街區周邊沒有圍欄,與外界邊界感較弱,且西邊有一大片草坪,可供游客游玩,增加與自然的親密度。

從現階段來看,長江180藝術街區項目在改造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1)在建筑立面改造上,使用了大量落地窗,在裝飾上使用大量涂鴉,但涂鴉面數量較少且多位于入口,除此之外沒有太多其他措施,導致園區的商鋪沒有特色,從而吸引的人流量較小。

(2)在交通方面,公共交通不夠便捷,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與街區相距較遠,步行需要15~20 min,削減了游客游玩的興趣,導致游客體驗感下降。

(3)在綠化方面,街區的綠化率較低,沒有大型喬木或者是其他灌木,大部分是草坪,西邊有一大片草坪與外界的邊界感較低,但是綠化單一,沒有特色。

(4)從街區的整體規劃來看,動靜分區混亂,大部分商鋪功能相似,容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對外開放的空間較少。調研過程中發現,許多門鋪被租用作各種娛樂公司及工作室,但被改造作為公共空間的街區,應該打造更多對外開放的空間。

(5)園區管理不當,業態較為混亂,衛生管理力度不足,對街區的面貌影響不好。

3 工業建筑遺產改造的策略

通過對以上3處已改造完成的工業建筑遺產園區進行調研,總結可借鑒之處和還需進一步改進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出工業建筑遺產改造的策略。

3.1 老廠房形態利用和空間劃分策略

舊工業建筑廠房構造復雜,對其進行改造之前,首先應對建筑風格進行分析,保持工業建筑遺產原有的空間與原有的建筑風格;其次,對舊建筑物空間進行分析、劃分及細化,對其構建保留原始的鋼架結構,再運用新型材料進行空間構建。老舊工業廠房開闊的空間,可以實現一個廠房利用隔板劃分為不同的功能空間,如復式(loft)挑高、局部二層等空間利用以及外部局部擴建。

對于空間的劃分,園區和街區的建筑廠房大部分呈封閉圍合式,在改造的過程中可以創造出一些介質的過渡空間,將一些廠房由封閉性空間改造成為半開敞式的私密空間或者開敞式的公共空間,為游客提供休息的地方,或舉行一些主題活動,實現建筑空間置換的功能,將私密空間公共化[3]。

3.2 老廠房建筑結構改造策略

如今多數工業建筑遺產都是在原有廠房的基礎上加以保留并改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廠房中的結構部分,應保留廠房內的鋼架結構。若采光不足,則在屋頂結構上加建一圈玻璃結構,增加側面采光,或者在屋頂加建天窗,保證廠房內的陽光充足。若廠房改造為商業用途,多數將紅磚墻替換為大面積的玻璃幕墻,或在入口處加建小陽光房、布置綠植吸引人流;在原有廠房的基礎上,利用遺棄的原磚塊砌建低矮的圍墻,將室外與室內自然地銜接在一起。深入了解廠房的功能后,通過對建筑結構的改造實現廠房的再利用。

3.3 老廠房建筑立面改造策略

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中,許多項目立面改造較為單一,大部分都保留原有的磚墻。為了讓原有立面更加有生機,可以在立面種植爬藤植物。爬藤植物與磚墻的結合,既保留了磚墻原來的歷史沉淀的韻味,也體現了植物為磚墻帶來的綠色活力。

與此同時,有些園區和街區會在磚墻的立面進行立繪和涂鴉,形成園區或街區一道亮眼的風景線和打卡點。繪制相關園區主題的涂鴉,可以打造有特色的園區或街區主題文化。在立面改造上,也可以采用半透明的材質與磚墻混凝土相結合,使建筑外立面現代化、年輕化。

3.4 市場定位及功能多樣化策略

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中,不少園區市場定位較為混亂。改造工業建筑遺產的市場定位要從改造開始就確定[4]。應根據舊工業建筑的場地大小、道路流線、建筑功能等方面決定建筑改造后的用途,如博物館、商業中心、參觀的遺址公園、辦公場所等。不同的用途,其受眾人群也不同,從而市場定位也不同,新園區和街區定位之后的發展與規劃也不同。

工業建筑遺產改造后的園區招商店鋪的服務功能大多相似,使游客逐漸失去興趣。園區前期規劃時,需要考慮園區店鋪服務功能的多樣性和園區內的動靜分區,應將娛樂區與工作區分開。在滿足園區基本服務功能的同時,也要增加園區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和挽留更多的客流。其途徑為打造有趣的公共空間,以及打造屬于園區特色文化的商鋪或主題集市,吸引更多的客流來體驗園區的特色活動。

3.5 特色文化打造策略

許多改造后的創意園和街區沒有自己的特色,像是一個流水線改造出來的園區和街區;定位不明確,主要的受眾人群不清晰,導致這些園區和街區缺乏競爭力。關于園區特色文化的打造,可以對舊工業園區的前身進行研究,并挖掘其文化價值和歷史蘊涵,在園區內設置一棟建筑用來陳列或展示關于舊工業建筑的相關機器及其歷史;或者在園區或街區內設施文化長廊,并保留廠區原來的歷史構件,讓來往的游客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園區或街區的前世今生[5]。

4 結 語

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和再生不僅僅是單一的建筑改造,而要結合園區和街區的地域文化、周邊環境、場地條件、建筑審美等多方面來進行改造,同時還需要政府領導和社區的協同。每個部分都是息息相關的,每個部分都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實現工業建筑遺產的再生。只有深入研究、分析該區域的工業建筑遺產需要什么,才能使改造后的創意園區和街區重新煥發活力。本研究對工業建筑遺產的改造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以期為未來的工業建筑遺產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廠房遺產園區
工業廠房給排水與消防系統創新設計分析
遺產怎么分
讓老廠房變文創新地標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千萬遺產
舊廠房改造之庭院微氣候創建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電子廠房多種接地連接方式的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