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D模式:逆向化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

2024-01-24 23:27劉穎婷
高考·上 2023年11期
關鍵詞:理解高中歷史

劉穎婷

摘 要:UbD模式(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威金斯和麥克泰格提出,主張以“理解”為核心制訂教學設計,即先確定預期目標,再進行學習體驗的設計,最后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本文以《啟蒙運動》為例,探索UbD模式在高中歷史課堂的實際可操作性,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聯結,創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理解;UbD模式;高中歷史

一、UbD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倡導的是關于課程、評估和教學的優秀設計,專注于如何發展和深化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在課堂中,強調逆向思維,先預估課堂效果,再進行教學設計?!耙婚_始就在頭腦中想好結果和目標,這意味著你對自己的目的地有清晰的了解,意味著你知道要去哪里,從而更好地知道你現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走才能保證你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1]”UbD模式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使更多的學生真正理解他們所要學習的知識,突破“知道”的局限。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考慮更多不同特質的學生,包括缺乏基礎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能力不足的學生等。UbD模式要求教師是設計者,是精致的設計課程和學習體驗活動和滿足特定教學需求的人?!霸O計工作的復雜性往往被低估。許多人認為自己知道很多關于設計的知識。他們沒有意識到要想做出獨特、精致和完美的設計,還需要知道更多。[2]”

目前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有兩大誤區。一種是常見的“灌輸式”學習。老師根據課本內容、指導綱要等,逐頁講解教學,“灌輸”給學生考試時所能用上的歷史知識。但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教師認為自己已經教過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但到了檢驗知識的時候,糟糕的結果卻不期而至?!敖?,就其本身而言,永遠不會引發學?!敝挥挟攲W習者對學習進行自我的成功嘗試時才會觸發學習,才能真地學會!第二種常見教學誤區是“活動導向設計”。近期“做學教”、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呼聲很高。不少老師在課堂中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導致一些學生“只動手不動腦”,看似繁花似錦、熱熱鬧鬧的課堂,渾水摸魚者甚多。很多學生只是為了配合老師,并沒有了解這些活動的目的,也不可能獲得智力上的增長。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以UbD模式為契機,打造《啟蒙運動》這一章節,探討UbD模式在高中歷史課堂設計中的可行性運用,以期實現高效課堂,達成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發展的目標,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歷史素養。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UbD模式的運用策略

(一)逆向設計,優先制訂教學目標

如前文所述,“灌輸式”學習目前是普遍存在的。沒有引導性的目標,沒有清晰優先次序的學習體驗,使得大部分學生在被動學習。這一點在筆者所在學校表現尤為明顯。筆者所在學校為普通高中,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薄弱,歷史概念模糊,更不懂歷史解讀。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更需要首先明確目標,了解學生情況,否則再精心設計的課堂環節,學生也無法配合。例如:某課中,筆者所在學校一位教師在《啟蒙運動》一節中巧妙地將里斯本大地震和啟蒙相結合,但實際操作中很多學生不理解一個地震如何反映啟蒙運動,更多的同學只記住了這場地震以及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反而對教學中心環節的思想視而不見。這些都是因為設計者在開始時沒有詳細計算預期結果,只以教師的個人感受為主體,看似完美精湛的教學設計卻沒有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所以,從學情出發,逆向考量,提前預期教學結果,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階段1——確定教學目標(以《啟蒙運動》為例)

1.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學生思考的基本問題。如什么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家你認識嗎?你是如何認識的?你覺得啟蒙思想家之間有共通點嗎?

2.根據學生的回答設計預期的理解。如理解啟蒙運動的內涵。掌握啟蒙運動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啟蒙思想對近代中國的影響等。

3.作為本課的結果,學生將會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總結歸納課本的知識點,分析啟蒙運動的背景,了解啟蒙思想家的主要觀點;提高應用史料實證的能力,了解啟蒙運動發展階段和中心;促進時空觀念的落實;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理解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關系;形成自己的歷史理解,清楚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啟蒙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教學隨想:根據UbD模式的逆向化學習優先次序,在《啟蒙運動》一節未開始之前,筆者就先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尋找他們所能適應和接受的學習內容、方法,制訂預期目標。將課程標準作為起點,確定學生將從本單元學習到什么?,F在的高中生因為初中歷史的弱化,在思想史這一塊一直比較薄弱,所以歷史認知尤為重要。筆者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并理解啟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張,也能通過學習啟蒙運動認識到思想文化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進步意義,促進唯物史觀的形成。另外,因為課本的局限性,很多知識點書上并沒有擴充講解。因此筆者可以思考課堂補充部分,讓學生課后完成一些知識點歸納。最后,根據歷史核心素養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史料和地圖提升學生的歷史時空素養。

(二)理解為重,因地制宜設計課堂教學

“理解的方式多種多樣,這些方式互相重疊又無法簡化,相應地,也有許多不同的教理解的方法?!痹谶x考的大旗之下,每個知識點的理解尤為關鍵。而“理解”是智力層面的建構,是人腦為弄懂許多不同的知識片段而進行的抽象活動,其要求程度比簡單的“知道”更高。例如:《啟蒙運動》中,關于伏爾泰的思想,很多同學張口就能回答“自然賦予人類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反對財產的不平等,贊成開明專制……”看似面面俱到,但是再具體問:伏爾泰為什么會提出這些思想?他為什么被稱為啟蒙運動的領袖?他與另一位代表人物盧梭之間有哪些異同點?你知道他為什么歌頌孔子嗎?很多同學不僅答不上來,甚至從未思考過這些問題。而如何判斷一個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六個方面:能解釋、能闡明、能應用、能洞察、能深入、能自知。反思所學,記錄所感,在每一次實踐中吸納進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有重視“理解”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預期結果。而要使學習者能對理解有清晰的定義,那必須有合理的教學設計。

階段2——設計課堂教學(以《啟蒙運動》為例)

1.課前準備:播放《大國崛起》的片段,讓學生寫出印象深刻的幾句話,并解釋深刻的原因。播放一些歷史圖片,讓學生思考并寫出自己所感。課堂討論,讓學生探討法國在當時歐洲的地位。通過以上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啟蒙運動的

背景。

2.課堂展示:多媒體展示啟蒙思想家的主要著作及觀點。學生通過材料和課本的相關知識點,自行整理和理解,初步掌握伏爾泰的“開明專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盧梭的“社會契約”“主權在民”的基本含義。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和制訂表現性任務幫助學生理解。學生需自主閱讀和思考,以支持學習活動和表現型任務順利實行。

開展小組合作,每個小組以書面形式完成老師布置的題目。全班對答案的合理性和正確性進行討論。(老師注意聽取學生討論的過程,判斷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

3.課后作業:每個學生設計一個圖表,用簡潔精煉的語言總結歸納啟蒙思想家的內容及影響。

4.課外拓展:播放紀錄片《歐陸蒼穹下》或指導學生閱讀《歐洲的分與合》等,真切感受近代歐洲與法國思想的轉變。

5.課后反思:學生個人編寫歷史學習手冊,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反思課堂當中的不足。教師準備相關試題,讓學生用書面答題的方法檢測學習成果。

教學隨想:設計學習過程是UbD模式中比較困難的環節,因為這不僅直接決定此模板的可行性,也涉及學生在課堂上所需要的活動以及為了這些活動所要準備的資源與材料。根據逆向化的思路,學生必須證明他們“理解”了筆者需要他們理解的知識。所以,設計學習時筆者首先判斷學生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只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理解”。而資料的尋找首先要從課本開始。課本中的知識點較為清晰明確,學生可自行尋找、歸納、總結。其他的資料可以請老師幫忙尋找或者學生上網搜集。其次,活動課考查的是學生自身的活動能力和探尋歷史的興趣。所以需要使用各種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節課中筆者就選取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及視頻資料。希望通過資料滲透,讓學生對特定的時空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錘煉歷史素養。UbD模式與傳統教學不同之處還在于它的設計中有大量進程會延伸到課后。所以除了完成課堂教學以外,課后學習也是課堂重要的補充部分。在本課中,筆者就通過小論文和課后歸納表格來進一步提升學生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能力。傳統的測驗是UbD模式不反對甚至是支持驗證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數據,教師可以根據結果更新和調整表現型任務來幫助學生“理解”。

(三)落實素養,多方面評估課堂效果

“評估和反饋對幫助人們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币虼俗非罄斫獾慕虒W設計是否落實成功必須有合適指標進行判斷。只有清晰和恰當的指標才能幫助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應該關注什么,并在判斷“理解”程度中提供一致性和公平性。以下對《啟蒙運動》一節進行評估。

階段3——評估課堂效果

根據UbD模板,我們首先對課堂設計進行有效性評估。

1.用表現性任務證明學生掌握自己所學知識

表現性任務包含:知行合一,學生自己設計并填寫圖表,提煉啟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掌握課堂核心,識記相關知識點。

好學不倦,學生課后制作歷史手冊,總結所學及所缺,做到規劃學習。對有困難的部分進行標注。

互幫互助,學生成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用集體智慧來回答老師整理出來的相關問題,使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中發揮作用。

學以致用,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歷史核心素養的相關方法并學會應用到之后的歷史學習當中。

課后拓展,學生通過其他的相關書籍和視頻資料更好地了解啟蒙運動,進行自我反思與整理。

2.根據階段1的預期結果,收集其他證據:如小測試,包含當堂測試和之后的月考。對比學生的考試成績,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技能測試,如學生口頭回答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可以快速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問題匯總,學生的歷史手冊的整理,解答學生疑問,了解學生不足。

3.讓學生做好自我評價和反饋:如自評啟蒙運動的自制圖表;自評小組解題中的參與情況;自評歷史手冊的書面反饋;在本單元結束時,反思學習的進展(與開始時作對比)。

教學隨想:根據UbD模式的逆向化設計,這部分的評估結果是對第一步逆向考量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對課堂“理解”是否深入的一個中肯的評價。就本課而言,因為偏向于理論化的教學,本來擔心學生的理解力不足,知識點掌握程度不夠。但就測試結果來看,大部分同學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比預期更好,基本可以迅速準備判斷啟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從對課后小論文的檢查和對表格的整理情況來看,基本知識點已經完全落實。對于歷史手冊的單元匯總來看,不少同學能提出了一些相關問題,對于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不小的進步。但是UbD模式的評估方法過于煩瑣和復雜,很難在每一課當中都能落實,所以需要一個更為簡便的評估方法來合理、有效、可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實情,用更科學合理的方式適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三、UbD模式的實踐感悟

UbD教學模式是美國教育學家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提出的教育學理論。在教育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后,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成為中小學老師較為關心的話題。教學也從原來的 “是什么”“為什么”變為“怎么做”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UbD模式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順勢而起。它逆向化地以教學目標作為先決條件,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教學主體進行教學設計?!袄斫狻蹦芰?,包括學生能夠通過歸納和推理,系統地、合理地解釋歷史現象和史實,洞察歷史事件背后的聯系;能夠通過歷史圖片、史料、實物等教學材料概括出相關的知識點;能夠根據所學的歷史知識完成不同類別的考試或測試,并根據考試成績或測試結果調整所學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能反思所學,記錄所感;能夠形成自己的歷史判斷和辯證思維,不局限,觀大局。

在UbD模式下,通過新的教學評估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探究歷史的能力。另外,它通過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后的活動全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采用多樣的方式靈活安排活動的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依據,體現出“以生為本”的原則,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也可以及時反思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然而,UbD模式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臨著許多問題:如何準確定位學生接受知識的準備狀態?如何靈活設置學習體驗的難度?如何合理安排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如何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水平?如何合理準確地判斷評估依據的有效性等。

結束語

盡管這些問題的解決,亟待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實踐,但是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以“理解”為抓手的UbD模式也會更加成熟,更好地服務于高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段海弟.學科觀念統領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1.

猜你喜歡
理解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索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語文課堂重點切入法
良好班集體的班風建設方法略談
談科學故事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基于選考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隨想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尹雪艷,永遠的上海夢
偏遠地區高三英語學習方法探究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