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造昆侖:“絲綢朋克”小說的幻想尺度與現代性鏡像

2024-01-25 10:55孫曉迪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朋克絲綢科幻

孫曉迪

“絲綢朋克”(silk-punk)小說是美國華裔作家劉宇昆在寫作長篇小說《蒲公英王朝》時創造的科幻文類概念。劉宇昆對這一概念做了如下解釋:“‘絲綢朋克’是我想出的一種概稱,用來描述我在‘蒲公英王朝’系列中所要展示的科技美學,以及構成這些故事時所使用的文學手法……在我所著小說的絲綢朋克世界中,這種對于技術的設想占主導地位?!雹佟秳⒂罾ィ菏裁词恰敖z綢朋克”》,機核網,2021年8月20日,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40604。與“賽博朋克”(cyberpunk)、“蒸汽朋克”(steampunk)等概念類似,它本身是“絲綢”(silk)與“朋克”(punk)的合成詞,“絲綢”這一標志性符號不僅指代小說中科技想象力的來源——來自東亞與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古代技術文化,和小說整體意義上的東方美學追求;更隱含借鑒古代絲綢之路歷史背景下跨民族、跨文化的文明互鑒視角,在全球化的變局中觀照中西文明的沖突與融合、想象“技術先進的亞洲”。而“朋克”則接續了20世紀80年代受朋克科幻亞文化影響的“朋克科幻小說”中一以貫之的反叛精神。正如劉宇昆所說:“這里的‘-punk’是一個功能性后綴。絲綢朋克小說是關于傳統的反叛、反抗、改良和復興,以及對權威的蔑視——這亦即‘朋克’美學的核心支柱?!雹凇秳⒂罾ィ菏裁词恰敖z綢朋克”》,機核網,2021年8月20日,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40604。

和之前的“賽博朋克”“蒸汽朋克”等概念一樣,“絲綢朋克”也加入了“朋克科幻小說”這一文類共同體,為其帶來了新的內容。相較于賽博朋克小說以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為主題,圍繞著虛擬空間、人工智能以及個體與大型企業之間產生沖突的情節模式,絲綢朋克小說更接近蒸汽朋克小說的幻想模式,即通過挪用特定歷史時代的技術發明,并將其重構為超越時代的高性能科技,從而虛構出與現實有著不同發展歷史與技術邏輯的敘事時空,營造一種截然不同的現代性體驗??梢园l現,這一文類并不強調“科幻小說”這一根本屬性,而是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奇幻、烏托邦與哥特等文類融合,本質屬于外延和內涵更加寬廣的“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①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國內亦譯為推理性小說、推測性小說、思辨小說、未來小說等,也稱為思辨文學(speculative literature)。作為一種類型小說(genre fiction),它與模仿日常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不同,描寫的是不同于真實世界(real world)的異世界(other world)。這一概念由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Heinlein)1947年提出并將其等同于科幻小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幻小說、奇幻小說、恐怖小說等類型小說的文類邊界日漸模糊,“推想小說”被廣泛用來統稱這些以描寫“異世界”為主要特色的小說。參見金敏娜、唐偉勝:《西方思辨小說發展歷程》,《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年第3期。而其不斷顛覆固有科幻創作范式,倡導技術想象與反思的主題特征,使其具有“技術推想小說”(technology speculative fiction)的色彩??傮w而言,“絲綢朋克”小說指的是具有古代東方科技元素,將技術想象作為方法,探討與反思人與技術關系的技術推想小說。其中,有些作品傾向于強調“絲綢化”的東方特征,著力于塑造以古代東方歷史為原型的現代世界,和具有東方古典人格特征的現代人形象,在敘述手法與審美層面自覺追求東方古典美學,在現代化的背景下重新探討古代哲學與文化命題;有些作品則強調“朋克”的反叛精神,將東方技術元素置于格格不入的西方現代世界中,表現出對東方主義的反抗和西方后現代社會的批判。

近年來,“絲綢朋克”小說對古代亞太技術世界的想象,不僅引起了一批海外科幻小說的創作熱潮,②目前,海外絲綢朋克小說以劉宇昆的作品為代表,劉宇昆2015年寫作的長篇小說《蒲公英王朝》(The Dandelion Dynasty)是其影響力最大的小說作品,此外還有劉宇昆的短篇小說《手中紙,心中愛》(The Paper Menagerie)、《結繩記事》(Tying Knots)、《人之濤》(The Waves)、《人生百味》(All the Flavors)、《狩獵愉快》(Good Hunting)、《訟師與猴王》(The Litigation Master and the Monkey King)、《隱娘》(The Hidden Girls),加芬克爾(Richard Garfinkle)的《天體》(Celestial Matters),索瑟德(Steven Southard)的《煙臺海船》(The Sea-Wagon of Yantai),哈蒙(Kelly Harmon)的《在路上》(On the Path)。參見霍盛亞:《西方文論關鍵詞:朋克小說》,《外國文學》2022年第5期。并且這一概念中對本土神話元素與歷史技術發明的強調,與科幻如何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的方向不謀而合,正在受到國內科幻界的關注。③國內對“絲綢朋克”這一概念的相關討論最早可見于2017年4月29日《藝術新聞/中文版》主辦的論壇“未來志異:進入科幻文學與新媒體藝術的交匯之處”,在會上,劉宇昆首次向國內介紹了他所創的“絲綢朋克”概念,相關記錄見“藝術新聞中文版”微信公眾號。影響更大的是清華大學在2017年11月15日舉辦的劉宇昆與吳巖對談的講座“‘絲綢朋克’之路——劉宇昆對話吳巖”,劉宇昆更加詳細地介紹了這一概念的緣起,并闡釋了自己對中西科幻的看法,講座記錄見“清華大學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2018年3月5日,《北京晚報》刊發李崢嶸的《科幻小說家劉宇昆開創的“絲綢朋克”》,首次向國內讀者介紹了劉宇昆的《蒲公英王朝》與“絲綢朋克”這一概念。這一概念真正引起國內科幻愛好者與研究者的關注,是在2019年美國Netflix公司推出《愛,死亡與機器人》(Love,Death &Robots)第一季之后,其中第8集《祝有好的收獲》(Oliver Thomas)由劉宇昆的短篇小說《狩獵愉快》改編而成。隨著劉宇昆及其作品在國內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這一概念也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討論,“科幻星云網”“不存在科幻”“科幻巴別塔”“科幻星云”等科幻文學組織都進行過相關討論。2019年在都柏林召開的第77屆世界科幻大會,專門組織了一場名為“探索‘絲綢朋克’”的專題研討會??苹米骷谊愰狈热嗽跁辖榻B了“絲綢朋克”這一科幻流派的來龍去脈。2022年9月4日,在芝加哥舉辦的第80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代表團成功舉辦了“成都絲綢朋克”主題論壇。2023年,劉宇昆的短篇小說《狩獵愉快》獲得第14屆華語科幻星云獎“2022年度翻譯作品”銀獎,學者金雪妮的文章《以器為道,以絲綢朋克為解藥》獲“2022年度非虛構作品”銀獎。至此,“絲綢朋克”正式成為國內科幻研究界的熱點話題之一。學者宋明煒將新世紀以來的十年稱為中國科幻文學“新浪潮”。他認為繼晚清最后十年與改革開放初短暫的兩次繁榮期后,中國科幻文學迎來了第三次尚在進行中的繁榮期:科幻迷們在網絡空間自覺聚集而成科幻群落,不斷地發出來自“民間世界”的科幻聲音,并逐漸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以劉慈欣、韓松、王晉康為代表的“新浪潮”作家,開啟了新世紀以來中國科幻文學的新局面;科幻網絡期刊的興起、科幻獎項的陸續建立等種種現象都標志著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間科幻文化的新變與流行。①宋明煒:《新世紀科幻小說:中國科幻的新浪潮》,陳思和等主編:《文學·2013年春夏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第3—16頁。然而,正如宋明煒指出的那樣,中國科幻小說的新浪潮遲至2010年才開始吸引文學批評界的注意。②宋明煒:《再現不可見之物:中國科幻新浪潮的詩學問題》,《二十一世紀》(香港),2016年總第157期。盡管這支曾經“寂寞的伏兵”已從邊緣化的文類一躍而為當前文學批評的新銳,但相當一部分以“韓慈康”三人的創作內容為主。事實上,當代中國科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作者體量,滾滾而至的中國科幻“新浪潮”,正是由諸多“韓慈康”的同代人與新世代作家的合力經營。并且,這一文類亦在當下不斷和奇幻、烏托邦、魔幻等文類融合,不斷構建出外延與內涵更加寬廣的科幻圖景。如今,“絲綢朋克”小說身處“新浪潮”之中,作為“新浪潮”中的“新類型”,它的基礎幻想元素來自于賦予東方技術以高科技特征,使傳統東方器物擁有現代性能,如列子御風式的飛艇、公輸工匠家族所造的智能“偶人”、從志怪小說中的狐貍精進化而成的機械狐貍等。在此之外,更有數篇小說借以虛構的不可思議之力,竭力構建出現代化的東方科技世界,在此宏大背景下重新探討人與技術、人與歷史、東方與他者等諸種現代性命題,提出一種嶄新的、“東方現代性”的訴求。

正如“沒有人能成功幻想出一個與我們經驗世界毫無聯系的世界,其中絲毫沒有對我們所熟知的世界的反照”。③羅伯特·斯科爾斯等:《科幻文學的批評與建構》,王逢振等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年,第9頁。盡管屬于“新浪潮”中的“新類型”,但“絲綢朋克”小說并非一個“飛來峰”式的科幻文類,而是有著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歷史科幻小說”前身。從“歷史科幻小說”到“絲綢朋克”小說的40年,正好和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歷史同步,身處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為激蕩迅捷的歷史時段。正如學者王德威曾提出:“小說中國是我們未來思考民族與國家、神話與史話互動的起點之一?!雹偻醯峦骸断胂笾袊姆椒ǎ簹v史·小說·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第2頁。循此思路,我們或可從“歷史科幻小說”到“絲綢朋克小說”中敘述主題的更迭、幻想機制的演變與審美風格的轉型,一窺其如何不斷幻述乃至重述關于中國的歷史與未來想象,并通過以上討論,使如何在未來書寫中國式科幻這一命題更加明晰。

一、再造昆侖:“絲綢朋克”小說中的虛構模式與敘事倫理

討論“絲綢朋克”中有關東方式科技世界的幻想機制的生成,必須先從中國古代的宇宙觀開始。事實上,這正是“絲綢朋克”小說試圖取消長期以來科幻小說中的東方他者化、展開歷史本土化重述的信仰依歸?!吨芤住は缔o上》言:“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雹凇吨芤渍x》,《十三經注疏(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60頁。從中可知,天地關乎“幽明”“生死”“游魂”“鬼神”等大事,長期以來構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傳統內涵。學者張洪彬指出,宇宙(天、道、理、太極等概念)作為萬物起點,具有內在的動力、方向和法則,可以自動生成萬物,使萬物的發生發展有條不紊地進行。傳統的中國人,正是在天地萬物中體會宇宙的應然秩序(天道),并以之為模范,創建、調整人世秩序(人道)。③張洪彬:《祛魅:天人感應、近代科學與晚清宇宙觀念的嬗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44、53頁。此種宇宙觀正是“絲綢朋克”虛構模式的共同起點,通過復活那個貫穿于萬事萬物之中的“天道”,使“日月風雷云雨之象”與“山澤草木年獸之形”,都與處天地之間的人發生聯系,生命方能達到和諧、圓滿、圓融的境界。然而,中國近代以降,這種對“天道”的信仰、追求“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宗教與哲學思維,遭遇的正是自鴉片戰爭后“天崩地解”般的強烈沖擊。正如張洪彬所指出,任何一種宗教信仰的神圣存在,都需要以種種方式為人類所感知,才可成為在實踐中被崇拜、信仰和尊奉的信仰對象。晚清時代,當現代科學話語不斷涌入中國,許多不尋常的自然現象都獲得了更加合理的解釋,因此傳統的宇宙觀便逐漸式微乃至祛魅。④張洪彬:《祛魅:天人感應、近代科學與晚清宇宙觀念的嬗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44、53頁。20世紀中國的現代性歷程,被拖進了無情競爭的現代世界,在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控制,爭取民族獨立與統一的同時,被迫以效仿西方的方式將古老中國改造成為現代國家,也就是“喪失中心后被迫以西方現代性為參照系以便重構中心的啟蒙與救亡工程”。⑤張法、張頤武、王一川:《從“現代性”到“中華性”——新知識型的探尋》,《文藝爭鳴》1994年第2期。

而在“絲綢朋克”小說的敘事主題中,卻可見對此種現代性思路的顛覆乃至重構,當小說人物置身彼時峻急的歷史時段時,卻可借東方科技的不可思議之力,逃逸此種沉重的歷史進化論思路,大膽設想出別樣的渡過“危機時刻”的解決方案。劉宇昆的短篇小說《狩獵愉快》便是一篇富有歷史寓言意味的科幻小說。小說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晚清時期的中國。彼時古老的中國文明已經隨著殖民者的入侵變得衰敗喑啞,殖民者們帶來的經濟壓迫與文化霸權不僅使得鐵軌、高樓、霓虹燈等現代事物逐漸取代了舊有東方器物、占據了人們的生活空間,更深刻之處在于打破了人與天地和諧共處的生命形式。在小說中,穿行在大地上的鐵軌阻斷了這片富有靈力的土地上的氣脈,曾充盈在天地之間的“精氣”“靈氣”四散而逸,隨之其內蘊的、可以演化出生命智慧的能量也一蕩而空,由此爆發了一系列悲?。喝藗兪ヘ敭a、動物死亡、家神不再回應祈禱。曾為捉妖人之子的小良與身為精怪的狐貍艷兒亦無法再從中汲取能量,只能離開這片衰敗凋敝的華南農村的舊土地,踏入被殖民者改造程度更高、經濟更為發達的香港新世界。

故事的前半部分讓我們想起老舍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在這篇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中,敘述者同樣以對近代中國的驚呼開場:“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祖先與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靈了??!”①老舍:《斷魂槍》,《老舍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第320頁。身懷絕技的鏢師“神槍”沙子龍,只能夜里黯然溫習自己曾名噪一時的武功絕技,不欲他人知。其間的悲觀、無奈、倔強、失望、惶惑,只能付之于“夢似的昨夜”,因為彼時已經是屬于“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的世界了,一切古典性的輝煌都已雨打風吹去。故事的設計自有深沉的文化批判意義,但對那個古老而魅惑的舊日文明的失落不無惋惜之情。它的崩塌與毀滅,使那個充斥著“棗紅色多穗的鏢旗,綠鯊皮鞘的鋼刀,響著串鈴的口馬”的多情世界,②老舍:《斷魂槍》,《老舍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第320頁。連同沙子龍這樣的俠義人物,都成了過時的、“鬧著玩”的笑話,亟待一個被西方改造后的新世界批判與拯救。

然而,近一個世紀后,同樣身懷東方絕技(狐貍精的變形能力)的艷兒,卻并未因為自己技藝的嚴重“落后”而頹萎不已。相反,盡管屢遭屈辱,她卻將自己視為在新世界中的狩獵者,從未放棄征服這個“被鋼鐵道路和蒸汽汽笛所占據的世界”。當原初的肉身已經無法從大地上汲取能量后,她大膽請求已成為機械工程師的小良將自己徹底改造成為“一只美麗又致命的鉻制狐貍”,借以此種蒸汽供給能量的賽博格身體,艷兒不可思議地恢復了曾在舊土地上無法汲取的生命能量,重新成為有能力復仇的狩獵者。

這篇小說的敘事倫理與身體觀念都饒有深意。女主角艷兒原本的身體屬性是志怪小說中富有神魅色彩的狐貍精怪,其獲得靈力與能量的來源是從天地之間汲取精華。小說通過兩次改造艷兒的身體,將其生物屬性的身體徹底摧毀后,反而使她獲得了曾被西方殖民者占據的身體主動權,不再只能被動地失去“國土、自由與權利”,可以重新回歸那個完整性、流動性的信仰世界之中。在許多類似主題的小說中,我們常見東方科技得以實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通過激活天、地、人“三才”之間的貫通與聯系,方才使生命實現了完整形態。而劉宇昆逆其道而行之,顯示出大膽改寫故事敘事倫理與身體觀念的野心。這個“鉻合金賽博格”狐貍既拋棄了前現代的守舊與惶惑,亦沒有后人類失去具身性的不安與恐懼。小說的結尾處,狐貍之身呈現出一種恢復了“天人感應”后完整的、流動性的生命理想形態,這令同樣身在民族弱亂之中的小良甚為感動,他在艷兒的身上看到“一個古老的幻象復活了”,她奔向了“和過去一樣充滿法力的未來”,由此,劉宇昆巧妙傳達出此種“東方現代性”的野心、抗爭與決心。

慕明的短篇小說《宛轉環》與劉宇昆的《隱娘》則是從“高維空間”這一典型的科幻設定展開,探討的主題卻是現世的關懷。所謂的“高維空間”,即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所描述的“方寸之間,深不見底”:“人們在三維世界中看到的廣闊浩渺,其實只是真正的廣闊浩渺的一個橫斷面。描述高維空間感的難處在于,置身于四維空間中的人們看到的空間也是均勻和空無一物的,但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縱深感,這種縱深不能用距離來描述,它包含在空間的每一個點中?!雹賱⒋刃溃骸度wⅢ:死神永生》,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年,第195頁?!峨[娘》脫胎自唐代裴铏所著《傳奇》中聶隱娘的故事,本身已頗具武俠傳奇情調,在劉宇昆的改寫下,此“絲綢朋克”小說更像具有科幻色彩的武俠小說。故事中,隱娘跟隨師父習武,除了學到一身“騰猿飛虎,鷹擊長空”的武藝之外,更習得了從位面簡幕進入境外之境(也就是高緯空間)的無上秘法。在高緯世界之中,處于低緯的人世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人體皮膚之下的血液、心肺、骨髓,乃至組成萬事萬物的億萬層構造全都清晰可見,如開佛陀天眼。而能夠窺得高緯物理世界天機的隱娘,卻沒有全然明白這個低緯人世的運轉邏輯,在刺殺節度使的過程中,她才驚覺一個低緯生物(人)的身上,負載著的政治博弈甚至要比高緯世界的物理機密更為復雜,小說因此顯露出其意味深長之處,隱娘由深閨之女成長為習得絕技的盜賊,再到真正入世,立志成為替天下人“盜命”的“俠盜”,便是由認識“天道”始,最終返還“人道”的過程,由此,“人道”在小說中具有了比“天道”更為深刻的主題。

《宛轉環》則更似一篇清麗小品,然而作者著意經營,其旨意深遠之處,便在于“琢玉”與“造園”之間。它們既為小說的重要情節,又是中國古典審美活動的標志。慕明在此將山水園林畫論與拓撲學中的莫比烏斯環、克萊因瓶等相結合,指揮著筆下的江南士人祁幼文,于晚明的傾軋、動蕩與民亂之間,竭心盡力構思經營,終成一座能進入高緯世界、任意觀看所在時空的宛轉之園。而如此偉大的技藝,最終也不過為祁幼文的投水而歿做了淡淡的注腳。宛轉園并未成為祁家避世安居的桃花源,更沒有改天換地、再造歷史的舉世之功,而是提供了一種觀照歷史、感知天地的超越性視角:“這園子的一切苦心,今夜之后將無人知曉……比起在群星間隱匿,又與世間萬物交纏的義理,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幸與不幸,就像分開又合上的漣漪。在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網上,這園子,這生命,是否也如夢一般?”②慕明:《宛轉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3年,第147—148頁。

在科幻作品中,身處低維空間的人(或生物)如何看待與感受高緯空間的存在、秩序與文明,歷來是作品著意書寫的重要主題。而“絲綢朋克”小說的獨特之處則在于,在沿用“高維空間”基礎設定的前提下,將東方古典宇宙觀與物理空間概念相結合,不僅大大開拓了傳統小說敘事空間,并且借科幻這一介質,引入新的想象經驗與語言表現,從而召喚出這一文類曾一度欠缺的抒情主體與意境美學。

二、幻述中國:從《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偃師傳說》到《鑄夢》

有研究者曾言:“在所有的文學類型中,科幻小說對中國作家來說,可以算是最具有他者性的類型之一。不僅因為它是一種舶自西方的文學類型,有著與中國傳統小說截然不同的趣味,還因為它所描繪的內容,從科學技術到科學精神,也都是西方的?!雹僬擦幔骸懂敶袊苹眯≌f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第162、163頁。自科幻小說文類引入國內始,長久以來在敘事結構、情節內容乃至內在的精神價值都有著濃烈的模仿西方的痕跡。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提倡“科幻民族化”始,借以此種歷史嵌入文學想象的敘述手法,中國當代科幻才逐漸開始探索更富有傳統技術元素、審美風格與文化理念的本土化科幻創作?!皻v史科幻小說”誕生于中國科幻“第二次浪潮”之中,童恩正的《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將歷史神話與科學原理相融合,自覺進行科幻民族化、本土化嘗試,從而得風氣之先,成為此時期的代表作品。在童恩正之后,重述歷史與技術想象結合這一思路不斷被新的科幻創作所繼承,從90年代的歷史科幻小說《偃師傳奇》到當下的“絲綢朋克”小說《鑄夢》都可見這一取向,它們同樣取材于我國古代技術傳說,卻在文本中呈現出不同的幻想模式與敘述策略。通過對它們的敘述主題、幻想機制乃至審美風格的演變轉型進行考察,來探討這一文類如何以虛構之力幻述乃至重述中國的民族歷史與未來想象。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是科幻作家童恩正1982年發表在《科學文藝》上的短篇小說,與之前“救亡圖存危機下的烏托邦/惡托邦幻想”“播種科學知識為己任的科普創作”②詹玲:《當代中國科幻小說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第162、163頁。的科幻小說相比,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自覺從中國古代歷史中尋找科幻元素,試圖改變科幻小說長期以來“西化”嚴重的創作格局,顯示出將中國古代技術元素與科學幻想文體相結合的初步嘗試。小說塑造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浪漫機器人形象,在故事中,周穆王與盛姬不僅具有王朝統治者的身份,而且還能游歷西土、口吐英文、身著新式服飾,顯示出現代人的特征。隨著情節發展,我們看到穆王跋扈,盛姬輕薄,與歷史上別無二致,而名叫偃師的工匠帶來的青年雖是機器所造,卻有著一顆純然天真的赤子之心。在鎬京的皇宮宴會中,和這個王朝的王公貴族相比,他卻更具有人類的品行與真誠的感情。故事的結尾充斥著浪漫的悲哀意味,機器人最終因心碎而死:“就在他跳完最后一個動作,觀眾掌聲雷動之際,他悲哀地看了盛姬最后一眼,在他的胸膛里發出一種什么東西破碎的聲音,于是他倒在地上,再也不會動了。無論偃師怎樣修理,都無濟于事。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機器人,就這樣死去了,如果‘死’能夠適用于機器人的話?!雹弁髡骸妒澜缟系谝粋€機器人之死》,《珊瑚島上的死光》,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7頁。小說的饒有意味之處在于故事結尾處敘述者的評論,它引用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原則”作為解釋機器人行為的基本邏輯,卻又出人意料地指出,這條看似放之(機器人)世界皆準的原則,卻并不適用在2000多年以前的中國機器人身上,由此顯示出它明確的民族文化立場,也正如作者童恩正一力推舉《列子·湯問》的理由:“我認為(《列子·湯問》)這是世界上第一篇描寫機器人(甚至是理智機器人)的科學幻想小說……與一般的中國古代傳說不同,不帶一點神奇色彩。我認為是具備一篇雛形的科學幻想小說的條件的……有的同志在探討中國科學幻想小說的民族傳統時,只提到中國有神話幻想的傳統,而未注意到中國也有科學幻想的傳統。其實中國古代傳說,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固然充滿了神話幻想,但有關巧倕、魯班、墨翟等名工巧匠、科學大師的故事,則又具有科學幻想的內容了……探討一些這方面的歷史,對于繼承和發揚我國文學的優良傳統,對于形成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科學幻想小說的流派,都將是有益的?!雹偻髡骸妒澜缟系谝粋€機器人之死》,《珊瑚島上的死光》,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8—129頁。

《偃師傳說》則是科幻作家潘海天1998年發表在《科幻世界》上的短篇小說,同樣改寫自《列子·湯問》。與《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相比,它刪除了穆王盛姬等人物形象中的西方色彩,不再刻意以“游西土、說英文、穿新式服飾”作為先進文明的標志,而是將彼時的西周大膽地稱之為“天下最大帝國”,將“百工獻技”的過程描述得宛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并在敘述中將偃師所造的青年稱之為更具有東方性的“傀儡”“偶人”,而非西方的“機器人”,顯示出一種更為張揚的民族主體意識。小說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將偃師形象設定為從未來穿越而來的中華后代,因不滿后世只能“借機械造就夢幻,卻忘記了自己本身曾一度擁有的魔力”,而來到這里,試圖“創造另一個夢幻般的神話時代”。②潘海天:《偃師傳說》,《科幻世界》1998年第2期。這個偃師的孤寂形象隱含著影射當下的寓言意味,表現出對后世(也就是我們生活的當代社會)富有侵略色彩的“西方現代性”的隱隱不滿,而嘗試求助于技藝充沛、更具有“東方現代性”可能的古代世界。此外,小說中的現代精神還在于改寫了《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的情節,使得盛姬與傀儡青年大膽相愛,超越了人與傀儡(或機器人)間的生物界限,在心靈上成為真正的精神伴侶。雖然這段羅曼蒂克的歷史最終以傀儡之死而終結,但“偃師造偶”“百工獻技”,連同那個古老而強大的東方科技帝國的故事并未風流云散,消弭于無形的歷史之中。作者有意在后記和注釋中安排一個“神秘黑袍人”的敘事身份,來增加敘事的可靠性,從而含蓄表明這段引人遐想的東方科技歷史,仍然以某種隱秘形式流傳于后世。

慕明的短篇小說《鑄夢》2019年首發于豆瓣閱讀網絡平臺,獲得第七屆豆瓣閱讀大賽三等獎,后被《中華文學選刊》于2020年第3期選載,開始從網絡平臺進入主流文學視野之中。小說借用了《墨子·公輸》中的設定,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在近三百年的統治后大廈將傾,四方諸侯國紛紛伺機而動,小說將其描述為一個“絕地天通”、禮崩樂壞后的“季世”。小說的獨特之處在于將古代哲學世界中的“禮”“巫”“名”等抽象能指與具體的科技概念相結合,從而賦予了它們全新的、飽含深意的所指。故事中,“禮”不僅是人人所共同遵守的儀范章程,更是圣人所創造的萬事萬物運作的全部規則,此外,它還象征著建立仁愛、和諧、道德的應然世界的理想:“言行的準則,和草木的天性一樣,只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是末梢也是入口,要看到完整的網,則需要順著線頭向上,掌握更高處的脈絡……其中,最關鍵的規則就是禮。禮是大地上散逸已久的知識,也是重建那個圓滿的上古世界的準則?!雹倌矫鳎骸惰T夢》,《宛轉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3年,第30—31、27—28、58—59頁。

兩位主人公是來自善于造物的工匠家族的公輸平和楚國貴族少年屈弗忌,他們被迫使用自身的技藝來為暴政的楚君造物。一開始,他們同樣執著于“禮”,渴望成為有仁心的儒者,使天下人重獲自由。正如屈弗忌的老師所告誡他的那樣:“假如天下人都識禮,人與人之間就不再會有仇恨、殺戮,也不再會有不義的戰爭。萬物將回歸絕地天通前的和諧圓滿。到那時,識禮最深的君子,會像今日的名將一樣被人敬仰?!雹谀矫鳎骸惰T夢》,《宛轉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3年,第30—31、27—28、58—59頁。然而,在認識與運用“禮”(規則)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逐漸發生了分歧,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結局。小說的重要情節也是最為精彩之處,便是兩人合力制造偶人(人工智能)一節。小說將古代技藝與現代理念相結合,誕生了堪稱驚艷的東方科技狂想:能媲美人工智能的偶人的活動原理是通過將人的行為轉寫為銅箔上的金文,再將金文轉換為黑白絲線的收縮與舒張,從而驅動細小的齒輪、滑塊來控制偶人。最初誕生的偶人由“失蠟法控制軀體,薄鑄術承載心神,云母片隨節拍震顫,決定她的時間?!雹勰矫鳎骸惰T夢》,《宛轉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3年,第30—31、27—28、58—59頁。而之后他們發現,偶人的名與禮不再需要人一條條寫下,而可以通過賞罰之法使偶人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少年產生了深深的困惑與不解,禮是圣人創物的規則,人應該如何掌握?難道要以恐懼鞭笞,以謊言誘惑,方能使人偶(也就是人工智能)擁有人的心靈與意識嗎?

由此,慕明將機器學習與基于規則兩種人工智能研究的思路引入這個充滿東方技術奇想的世界之中。也使小說生發出更為深刻的主題:在充滿紛爭、野心與變革的季世,究竟是執著于克己復禮,回到那個圣人所造的、“絕地天通”之前的純然世界;還是應該順應變化,主動適應這個充滿了仇殺、遞歸、賞罰之法,人人富有野心,渴望征服的邪惡世界?最終,理想主義者公輸平以失敗告終,他試圖攀登云梯回到昆侖上的九重增城,重見創物的圣人的努力以失敗告終,頗富有“巴別塔倒塌”的寓言意味。小說最后以“新的世界開始了”作結,似乎也在提示著我們:不要畏懼現世的挑戰,來迎接這個充滿了人工智能、虛擬空間與后人類的時代吧。

作為我國當代科幻“新浪潮”中的“新類型”,“絲綢朋克”小說試圖在“歷史科幻小說”與“朋克小說”的前身上再造昆侖,它最有價值之處尚不在于令人驚艷的東方科技狂想,而是借助或然歷史為20世紀中國帶來的“東方現代性”想象,并以寓言的形式促使我們重新反思高科技語境下的種種現實問題。一如宋明煒對中國當代科幻的展望:“新一代的中國科幻作家需要重新發明這個文類,使之帶有新的文學自覺意識和社會意識,以此來再現中國乃至世界變革之中的夢想與現實的復雜性、含混性和不確定性?!雹芩蚊鳠槪骸对佻F不可見之物:中國科幻新浪潮的詩學問題》,《二十一世紀》(香港),2016年總第157期。

猜你喜歡
朋克絲綢科幻
朋克態度
PL-01:科幻飆車黨
到達科幻里的未來
賽博朋克
PUNK SCIENCE
遙望“絲綢路”
路上絲綢
絲綢情調
如何挑選100本科幻書
朋克男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