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縣蠶桑產業提質增效發展思考

2024-01-26 18:11楊利文黎德陽劉德勇
四川蠶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珙縣蠶農蠶業

楊利文 黎德陽 王 磊 劉德勇

(珙縣蠶桑與經濟作物站,四川 宜賓 644000)

珙縣是國家級蠶桑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優質繭基地縣、中國蠶桑之鄉,是全省培育的5個20 萬畝(1.33 萬hm2)以上蠶桑重點基地縣?!扮羁h蠶繭”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笆貐^綠色高效蠶桑產業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推廣項目” 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棘人人”牌優質繭質量位居全省前列。近年來,珙縣堅持“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原則,以蠶?!耙幠;l展,集約化經營”為主線,以蠶桑資源多元化開發為突破,促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蠶業作為山區農民增收的特色效益農業,使蠶業成了珙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助農增收的一張“名片”。全縣桑園達22.93 萬畝(1.53 萬hm2),2023 年截至到正秋季,已發放蠶種19.2 萬盒,同比增長4.2%,生產蠶繭9 920.7 t,同比增長9.4%,蠶農售繭收入54 635.5 萬元。

1 產業發展模式取得新跨越

1.1 堅持規劃引領,落實行動方案

深入實施“2233”現代蠶業發展戰略,制定《珙縣100 億蠶桑產業發展規劃》,緊緊圍繞“生產、加工、經營”三大體系,明確高標準建設基地,高水平發展加工,多渠道開發資源,智能化科技提升“接二連三”的發展路徑,制定《珙縣促進蠶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以“集中連片提升打造標準化綠色高效蠶?;?0 萬畝(1.33 萬hm2),新增能繅6A 高品位絲的精品蠶繭2000 t,新增蠶業綜合產值10 億元”為三年新發展核心目標。

1.2 提升基地建設,突出科技創新

一是建設糧經復合標準化桑園。面對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政策的約束,珙縣積極改革種植制度,推行8×2×2(尺)“糧食-蠶?!薄按蠖梗ㄊ卟耍?蠶?!?糧經帶狀復合種植5 萬余畝(3333.33 hm2),示范推廣“蠶桑-食用菌”套種,糧桑復合種植畝均收益達1 萬元以上。逐步改造老化低產桑園3.2 萬畝(2133.33 hm2),集中連片建設優勢產區高標準桑園;建設蠶區桑田生產便道500 余km,推進田網、路網、水網、電網、訊網建設,實現蠶桑主產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二是改造升級現代蠶業設施。推廣應用數字化智能共育設施,對全縣200 個共育室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今年已完成150 個218 間改造并投入春蠶使用),每張蠶種單產可增加5 kg,實現全縣蠶農年增收2 000 萬元;新建規?;灿S10 個,新建戶用養蠶大棚500 個,戶用養蠶中轉房5 000 間;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新建一批工廠化養蠶大棚,配套新型自動化升降蠶臺。實施縣域16 個蠶繭收儲站鮮繭烘干設備煤改電、煤改氣和音視頻實時收購系統建設,提升優質繭初加工水平。三是抓好技術措施集成創新。推廣提升蠶??萍肌捌呋?,即桑蠶品種優良化、桑園建設管理規范化、桑蠶消毒防病統一化、小蠶共育智能化、大蠶飼養省力化、上繭方格蔟自動化、蠶桑生產機械化,良桑面積占比達98%,“七化”關鍵技術入戶率達100%。優化養蠶布局,由“5+1”批次養蠶改為全面推行7 批次養蠶,合理調節勞力,充分利用桑葉資源,提高養蠶數量和質量,全年可增發蠶種1 萬張。四是建立技術試驗研發應用體系。依托宜賓市農科院“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宜賓綜合試驗站”“宜賓市桑蠶產業技術研究院” 等平臺,立足珙縣丘陵山區、寡日照、夏季高溫高濕、秋季易低溫陰雨的實際,積極開展桑蠶品種適應性、病蟲防治有效性、養蠶技術和設施先進性、人工飼料養蠶、桑枝食用菌發展等課題試驗示范和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科技水平和綜合效益。

1.3 “接二連三” 突破,促進延鏈增值

一是推進桑枝食用菌一體化項目建設,該項目已在珙縣四星級蠶?,F代農業園區開工建設,一期投資6 000 萬元建設工廠化菌棒制作中心和食用菌示范基地,通過“統一制作菌袋、分戶種植管理、技術培訓指導、產品統一回收”的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充分利用大蠶棚、養蠶中轉房等冬閑場地作為出菇房,實現“夏養蠶,冬養菇”。一期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生產食用菌1 200 萬袋,產值3 億元。二是促進蠶業新業態發展,著力培育“珙縣蠶繭”“珙縣桑枝菌”等區域優勢品牌,“棘人人”牌優質繭、“智溢”牌蠶絲被評為省級“著名商標”。智溢繭絲綢有限公司從南絲路文化、五尺道歷史著手,投資2 000 萬元打造智溢繭絲綢文化主題酒店,全面體現珙縣蠶業發展歷史。

1.4 夯實發展基礎,構建良好體系

一是培育帶動主體,鞏固“公司+基地+農戶”“繭站+共育戶+蠶農” 的生產組織模式和技術服務體系,新增蠶種共育補助80 元/張,進一步夯實共育體系基礎。培育適度規模經營的蠶桑大戶6 500 余戶、家庭經營農場330 戶,通過村級供銷公司成立的勞務機構,組織好專業化的勞務、機械服務。二是營造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建立“村企共建”產業發展治理模式和利益鏈接機制,建立“龍頭企業+村支“兩委”(村集體經濟組織)+共育室+蠶農”的產業組織服務構架,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建設現代蠶業設施,村支“兩委”協助龍頭企業與蠶農簽訂訂單合同,有效約束蠶農履行與龍頭企業的訂單合同。

1.5 強化要素保障,嚴格落實責任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財政項目資金、國有平臺公司、龍頭企業、農戶、金融資金“五個一點”的多方投入機制,細化產業扶持政策,按照“財政項目資金安排不低于6 000 萬元(今年已下達1 600 萬元),智溢繭絲綢公司投資基地建設、連農帶農資金不低于8 000 萬元,國有平臺公司籌措不低于1 億元資金”的模式,充分保障優質繭基地建設、蠶業保險、桑蠶綜合利用、繭絲綢精深加工產業發展。二是專班強力推進,縣蠶桑產業工作專班統籌各方力量,按照責任分工,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推進清單,包裝落實一批基地建設提質增效、產業加工突破性增長重點項目。嚴格落實責任,嚴格考核加工園區建設、優質繭工程、桑枝食用菌發展、村企共建等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 產業發展問題分析

2.1 蠶桑生產經營風險較大

珙縣蠶桑生產主要以傳統小農家庭模式為主,生產經營規模較??;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蠶工廠(場)、人工飼料飼養比例低,桑園面積基本上局限于栽桑養蠶,桑園和桑樹的綜合開發尚未形成主推品種,更未形成規?;a業化,容易受到氣候、技術、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2.2 蠶業結構性短板突出

珙縣“棘人人牌”高質量蠶繭蜚聲全國。但長期以收售鮮繭為主,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沒有很好形成“農頭工尾”和“接二連三”,制約珙縣蠶業進一步高質量的深度發展。

2.3 基地養蠶設施基礎薄弱

基地道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標準化蠶棚、省力化蠶臺、養蠶廢棄物處理裝置等配套設施建設不足,全縣小蠶共育工廠規模較小,新型養蠶大棚需要大量新建。

2.4 產業秩序維護難度增大

縣域邊界鄉鎮亂訂亂發蠶種現象突出,給小蠶共育、消毒防病帶來極大的危害,特別是蠶繭收購期間,無證照私商私自收購導致跨縣邊界地方無序競爭激烈,對正常的蠶業生產經營秩序沖擊較大。

3 產業發展建議

3.1 創新運行模式,強化支撐保障

推進“一個專班+一個國有公司+一支科技隊伍”的產業專班運行模式,加大產業組織協調力度,落實產業發展規劃,包裝落地項目,研究解決項目建設、公共服務、政策落實等產業發展重大問題。建立目標責任制,強化督導落實,嚴格考核標準,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縣級涉農部門項目資金等,持續完善現代蠶業設施配套、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工企業技改、蠶業科技研發等設施建設及新業態發展。

3.2 深化科技興蠶,實現提質增效

以小蠶共育為核心,全面推廣小蠶共育、大蠶集中飼養、滾動多批飼育、方格蔟自動上蔟、儀評定級等主體技術,因地制宜推廣優質高產新品種和省力高效新機具,提升蠶??萍肌鞍嘶彼?,繼續深入推進“優質蠶繭工程”,“十四五”末實現全縣優繭率98 %以上,蠶桑生產機械化裝備覆蓋率70 %以上。

3.3 彌補二產短板,著力產業延伸

引進知名高端繭絲綢品牌企業、非絹絲產業(桑蠶食品、桑枝食用菌、桑繭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加快與省內外繭絲綢集團對接落實繭絲綢加工項目;以珙縣桑枝食用菌一體化一期投資項目為契機,擬定桑枝菌產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圍繞桑枝再復制一個蠶桑產業。積極推進珙縣鹿鳴茶業有限公司開發“鹿鳴桑葉茶”項目,提高品牌知名度,實現珙縣蠶桑產業一體化發展。

3.4 構建良好機制,維護產業秩序

持續探索“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職業蠶農”利益鏈接模式,加強村企共建,培育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實行訂單蠶業,形成利益鏈接,實現“企業有贏利,村集體經濟有收入,蠶農得實惠”合作共贏目標。強化維護蠶業生產經營市場秩序工作專班,嚴厲查處無證收購、販運蠶繭的違法案件,嚴格按照《蠶種管理條例》,加強執法工作。

4 結語

珙縣蠶桑產業基礎較為堅實,富民增收效果明顯。今后的發展思路仍然是:立足蠶桑產業“生產、加工、經營”三大體系,圍繞珙縣“2233”現代蠶業發展戰略,推進“三個轉變”,建設“三大基地”,實現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發展轉變。

猜你喜歡
珙縣蠶農蠶業
四川蠶業2021年總目錄
國家級“非遺”珙縣苗族蠟染紋樣創新設計
《四川蠶業》稿約
四川蠶業2020年總目錄
《四川蠶業》2021年征訂啟事
躲雨
始興首批春繭鳴鑼開收
珙縣355.4萬元良種推廣補貼惠糧農
蠶農侯大國詩作(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