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飛防” 農藥導致養蠶中毒事故的探討

2024-01-26 18:11喻廷亮林升華楊升虎許曉芳
四川蠶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飛防吡蟲啉菊酯

喻廷亮 林升華 楊升虎 許曉芳

(涼山州蠶種場,四川 德昌 615512)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在農業、林草業大面積病蟲害防治中普及,采用無人機植保作業已是常態。無人機植保作業覆蓋范圍廣,施藥時間短,易操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雖然無人機“飛防”高效易實施,但如果控制范圍不準,選擇時間不當,實施時氣象環境不佳,噴施藥液濃度過高,均會造成農藥污染,危及蠶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安全。筆者以2023 年發生的一起“飛防”導致養蠶中毒為例,來探討蠶業生產與飛防作業的合理統籌。

1 案例分析

2023 年春季,某縣林草部門于3 月底至4月初在其轄區開展近30 000 畝(2 000 hm2)云南松樹線蟲病傳播媒介——松褐天牛防治,并首次啟用無人機實施。3 月初通過政府采購方式由第三方公司開展飛防作業。3 月29 日至4 月10日第1 次飛防工作完成,縣林草部門跟蹤檢查,防治區域蟲口密度大幅下降,危害程度明顯減輕,防治效果明顯。4 月中旬以后,毗鄰的蠶桑生產區域出現大量的熟蠶慢性中毒情況。5 月3日,飛防中心區域出現蠶急性中毒死亡情形。其他區域到5 齡末期癥狀加重陸續死亡。影響范圍達15 km2。

2 現場調查與責任認定

2.1 中毒發生時段

3 月28 日至5 月4 日春季原種陸續分批出庫飼養。第1 批于4 月9 日收蟻并開始小蠶共育,4 月17 日共育結束分發至大蠶戶飼養,第2批于4 月21 日開始小蠶共育,29 日分發至大蠶戶飼養,其余每批間隔10 日。普種于4 月23 日開始小蠶共育,5 月2 日發放到農戶飼養。5 月3日,部分飼養普種的農戶出現家蠶急性中毒死亡情形。原種第1 批蠶發至大蠶戶飼養至4 齡時,發現異常,標準溫濕度條件下,4 齡期延長1 d以上,至5 齡前期,癥狀明顯,表現為活性差,不進食,排糞細小,體色不變呈現病態暗灰色,飼養至10 d 蠶絲腺不發達,末端出現褐色病變,不老熟吐絲營繭,軟伏于蠶座中,12 d 后逐漸死亡。第1 批蠶中毒癥狀的發生后,后續批次相繼出現類似癥狀。

2.2 蠶繭產量及經濟損失

春季4 個原種飼養批次共發放蠶種近1150張,計劃收繭4.5 萬kg,實際收購蠶繭3.3 萬kg,其中高死籠繭8000 kg,絕收300 張,損失蠶繭1.2 萬kg。農戶直接經濟損失近200 萬元,蠶種生產單位損失達600 萬元。

2.3 養蠶桑園與周邊環境

防治區域和毗鄰區域存在大規模的桑園。從3 月上旬桑樹萌動至4 月中上旬止,單枝桑條的葉片數達到10~15 片左右,可能遭受藥害的桑葉量增大,至大蠶期累計中毒的程度加重。飛防實施時段,正值當地春季風季,氣候干燥,氣流紊亂,風速為3~7 級不等的變向風,藥物極易擴散。緊鄰飛防區域有大規模的桑樹種植。桑園均為坡地、臺地以及河谷地,桑園周邊基本無其他果樹種植,無潛在的藥害風險。

2.4 專家組現場調查

蠶中毒事件發生后,蠶業管理部門立即組織專家組進行現場調查,結果表明,在4 月上旬施藥結束后,飛控核心區域的普種養殖戶出現了較大面積的蠶急性中毒死亡事件,且符合菊酯類或吡蟲啉農藥中毒特征。未出現急性中毒的一代雜交蠶種,后期出現大量不結繭蠶,解剖觀察見絹絲腺病變。5 齡延長至10 d 以上仍不結繭。相鄰區域內出現的情形同核心區域內后期表現一致。調查發現,離飛防區越近,發生蠶急性中毒死亡越嚴重,較遠的區域桑園的累積污染更嚴重,形成的慢性中毒的損失和影響更大。同時在施藥期間,區域內養殖的蜜蜂大量死亡,符合農藥急性中毒特征。通過相關管理部門確認,飛防用藥含菊酯類農藥和吡蟲啉。飛防用藥污染是導致家蠶中毒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3 家蠶中毒事故的原因溯源

3.1 飛防范圍不能精確掌控造成藥物擴散

實施無人機防控居于地理高位操作,很難精準控制范圍,且防治地均為山峰或山地,需要超高空作業,這就為污染源較遠距離傳播擴散提供了地理上的客觀條件。此次飛防通過政府采購由第三方公司實施,作業操控是否嚴格按制定的標準執行,是否突破防治的范圍,施藥種類、濃度是否為正常標準無從查證。其中任何一個因素執行不當,均可造成藥害的發生。

3.2 氣象環境造成農藥積累

3 月以來,飛防區域以及毗鄰地區長期干旱無雨,并處于春季季風發生期,強勁的氣流為污染源的高速、遠距離擴散形成了條件。加之該區域無降雨,污染物無法降解,并通過“植物雙循環”累積于葉片上,造成后期大范圍慢性中毒的發生。

3.3 噴施藥物對蠶、蜜蜂具有高致死性

桑園周邊無經濟林果生產,排除其他農藥污染因素,確認飛防噴施農藥為含對蠶和蜜蜂等生物有高度敏感的菊酯類農藥和吡蟲啉。這2 種農藥雖然標注為高效、低毒、低殘留,對人畜無害,但均對蠶、蜂高致死,且藥物殘效期在40~60 d以上。此次飛防使用了含菊酯類成分農藥和吡蟲啉,菊酯類農藥殘效期一般在60 d 左右(最高可達100 d),吡蟲啉殘效期為40 d 左右。家蠶、蜜蜂對農藥敏感,不同的接觸方式均可造成中毒,長效殺蟲劑污染桑葉,若未有效降解,采葉喂蠶即會中毒,而慢性中毒,前期表現不明顯,到末期才會出現嚴重情形。

4 防治對策

4.1 建立協調機制

農業、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構建聯動機制,加強信息溝通,開展大面積田間或林區蟲害防治,應加強溝通協調,對施藥區域、防治時間、防治對象、使用藥品進行通報,避免對其他產業的影響。相關部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或提出合理的建議,減少可能的危害。強化作業人員的責任管理。要嚴格按照防治區域開展工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執行用藥標準,并實行責任追究。

4.2 精選施藥種類

防治藥物盡量使用高效、低毒、殘效期短、易降解的藥物或選擇對防治對象有特異性感染的生物農藥。在毗鄰蠶桑、蜜蜂養殖區域開展蟲害防治,最好采取人工和物理殺滅的方法,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農藥。

4.3 建立預防監測點

開展飛防作業一定要注意施藥的氣象環境,嚴禁在氣象條件不具備時開展高空飛防作業,以避免農藥的遠距離擴散。對防治區及周邊生態環境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分析,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報相關信息,采取對應措施,避免損失的發生。

猜你喜歡
飛防吡蟲啉菊酯
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劑的配方研制
噻蟲嗪、吡蟲啉灌根防治蘋果綿蚜及砧穗組合抗性試驗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蠶種生產上的應用報告
北大荒飛防學院建設研究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懸浮劑正相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歐盟擬修訂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2017年巴西進口近8000t吡蟲啉價格上漲感受明顯
讓無人機飛防乘風起航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茶葉降低菊酯類農殘方面的應用
“空中拖拉機”性能特點及其飛防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