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秭歸龍舟文化發展前景及對策研究

2024-01-26 05:59鄧秭陽羅紅通訊作者三峽大學
體育風尚 2023年24期
關鍵詞:秭歸縣秭歸龍舟

鄧秭陽 羅紅(通訊作者) 三峽大學

龍舟文化是指包含龍舟賽、舞龍、玩龍燈和祭祀龍神等民間習俗和文化娛樂活動的一個文化特質叢。秭歸龍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與民俗、旅游、體育結合在一起,以舉辦屈原文化節和龍舟競賽為主要特色。[1]

2022 年5 月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會后,湖北省省委常委召開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秭歸縣作為“屈原故里”、“中國龍舟之鄉”,其獨特的人文背景,蘊含著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與優良傳統,有著鮮明的文化標志。本文以秭歸龍舟的文化為切入點,從發展的角度對其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對未來的發展,探索其優勢與不足,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對其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秭歸縣簡介

秭歸縣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三峽大壩庫首。屬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山崗丘陵起伏,河谷縱橫交錯。

秭歸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靈,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項,“屈原故里端午習俗”“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 項。

2.秭歸龍舟文化發展現狀

2.1 賽事活動發展情況

龍舟在秭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根據舉辦賽事活動的時間可以將秭歸龍舟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1997 年的第一階段(見表1)、1998 年至2009 年的第二階段(見表2)以及2010 年至今的第三階段(見表3)。

表1 秭歸龍舟賽事活動的第一階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1997 年)

表2 秭歸龍舟賽事活動的第二階段(1998 年-2009 年)

第一階段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秭歸的龍舟逐漸由民間自發組織發展為政府籌劃組織,并于1984 年在秭歸縣屈原沱舉辦了首屆“屈原杯”龍舟賽。

第二階段為1998 至2009 年,隨著秭歸縣城東遷至茅坪,秭歸龍舟舉辦地也從秭歸屈原沱、歸州等地搬至秭歸新縣城,此十年間秭歸龍舟快速發展,除舉辦秭歸傳統龍舟賽外,還多次舉辦屈原杯、稻花香杯、高峽平湖杯以及長江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秭歸龍舟逐漸從秭歸走向全國各地乃至世界。

第三階段為2010 年至今,隨著秭歸將端午文化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秭歸龍舟被世界各地所熟知,賽事的舉辦規模也由縣級、市級逐步發展為省級、國家級甚至世界級,同時隨著龍舟入奧程序啟動,秭歸龍舟更是得到大力支持。

2.2 文化發展情況

龍舟賽事是對節令民俗的發揚。龍舟與端午節密切相關:包粽子、吃粽子、飲雄黃酒、系五色絲、佩戴香囊、懸掛艾草等,都蘊含著人們驅邪祛病的愿望,劃龍舟更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寓意。在秭歸縣,更是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端午習俗,包括劃龍舟、招魂儀式、“三過端午”、粽子寄情、騷壇詩會等豐富內容。同時,秭歸縣在發揚節令民俗的基礎上,推進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積極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臍橙粽、黃桃蜜棗粽等各類口味粽子,以及三閭刺繡、香囊、根雕、艾蒿等端午節慶用品和秭歸特色文化產品,推出系列以《楚辭》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具有秭歸特色的“伴手禮”,吸引游客。

圍繞龍舟賽事,秭歸開展了龍舟慶典一系列活動,早已突破文化、體育、旅游產業邊界,相互滲透、交叉匯合,與宜昌鄉村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利用龍舟非遺工坊、傳承體驗中心等場所,培育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打造非遺與節慶、展演、體驗、文創多邊融合的文旅融合格局。屈原故里景區陳列了大龍舟供游客參觀體驗;龍舟館等10 個非遺文化展示館,開進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傳承人現場展示龍舟制作,精美龍舟模型、龍舟系列刺繡產品等非遺生產性保護旅游文化產品,吸引眾多游客觀光、體驗、購買。

3.秭歸龍舟文化發展面臨的困境

雖然目前秭歸龍舟文化的發展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面臨著以下幾點困境。

3.1 市場競爭壓力增大

隨著龍舟運動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全國許多地方紛紛開展民間龍舟比賽。例如廣州、福建、貴州、湖南等地,每年端午節期間都會組織民間傳統龍舟競賽,雖然比賽規模不大,但是熱鬧程度非凡,群眾參與比賽的積極性高昂。然而,這也給秭歸龍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如何生存和發展,如何參與競爭,是一個非?,F實的挑戰。如何通過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命題。

3.2 群眾普遍參與程度不高,缺少龍舟文化傳承人

秭歸龍舟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影響深遠,但是大部分秭歸居民對龍舟文化的內涵了解甚少,甚至有的群眾從小到大都沒有親眼看過龍舟競賽,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不高,了解龍舟文化的來源有限,進一步限制了龍舟學習及傳承的人數,觀看比賽的群眾大多也只是走馬觀花式的觀看,很少有群眾能夠真正參與到這項運動中,去感受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往日的宣傳工作,每每將重點放在前期宣傳上,因而也就忽略了在活動舉辦后的后續報道。由于龍舟運動不是一個人的運動項目,需要不少人力資源和經濟投資,縣城經濟比較受限,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效益不高,使得龍舟活動開展少,宣傳少,投入資金少,群眾的熱情不高,自然而然地在龍舟發展中起了很大的阻力。

3.3 專業的龍舟后備人才不足

龍舟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同時,也是一項傳統體育運動,目前秭歸缺乏專業的龍舟隊伍及其組織管理團隊,難以組織開展專門的專業培訓。而且現有運動員大多數是賽艇、皮劃艇愛好者,缺少龍舟比賽的專業經驗;老一輩龍舟參與者年齡較大,青壯年更愿意選擇收益高且能夠維持生計的工作,不愿意長期從事這種經濟來源不太穩定的活動。導致龍舟傳承存在很大的波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這項運動在秭歸的持續發展。

4.秭歸龍舟文化發展對策

4.1 創新文化活動形式,提高品牌競爭力

秭歸作為“中國龍舟之鄉”,同時也是“中國臍橙之鄉”、“中國詩歌之鄉”,應大力開發旅游經濟產業。探索與本地著名旅游景點結合的龍舟旅游項目,積極開發龍舟水上娛樂項目,組織游客開展常態化的傳統龍舟競賽,同時將秭歸龍舟與秭歸臍橙、九畹絲綿茶等產品充分結合起來,開發特色產品,讓特色產品成為吸引游客的產業品牌,帶動秭歸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可以參考“淄博燒烤”的營銷模式及手段,為秭歸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品牌,提高品牌競爭力。逐步帶動餐飲、住宿、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附屬產業發展,從而形成以旅游為主導的完整產業鏈條,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繁榮發展。

4.2 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到龍舟運動的各項環節中,增加文化宣傳與推廣力度

政府作為龍舟運動發展的倡導者,應該積極引導群眾參與龍舟運動,同時還要調動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利用媒體作為龍舟賽事開發的重要宣傳手段,運用飛速發展的新媒體形式滿足人們欣賞龍舟賽事的需求,為賽事培育市場。同時,政府應更多的舉辦相關的龍舟邀請賽,讓更多的外界龍舟隊伍認識秭歸特色龍舟。

同時應加強青少年龍舟文化的推廣,目前秭歸縣城區內僅僅有秭歸縣實驗小學引進了龍舟課程??h教育局應該鼓勵和支持學校開設一些有關龍舟運動的課外課程。秭歸龍舟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體育活動如果能走入學校,它所蘊含的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等精神必將吸引學生們參與其中,不僅可以達到鍛煉學生身心的目的,而且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同時也能夠為秭歸龍舟培養優質的后備力量。

4.3 加強本土龍舟隊伍的建設,提升文化自信

應在秭歸政府的主導下,聯合地方龍舟協會,制定出臺相應的措施,培養一批對龍舟文化感興趣、有熱情的年輕血液,參與到龍舟隊伍的組織管理、教練及運動中,定期參與龍舟運動“管理人員、教練員、運動員以及裁判員”培訓,利用秭歸龍舟訓練基地開展常態化訓練,為秭歸本土專業龍舟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生力軍”。同時加強與高校的合作,相互交流經驗,切磋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目標是能夠在未來參加各項龍舟賽事并取得優異成績,提升龍舟在秭歸人民心目中的文化自信。

5.結語

通過對秭歸龍舟文化的發展前景和對策的分析,可以看出,秭歸龍舟文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需要我們采取一系列的對策,加以保護和傳承。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夠讓秭歸龍舟文化蓬勃發展,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秭歸縣秭歸龍舟
屈原 端午 龍舟
龍舟
《金娃——龍舟》
匠人:在秭歸打造一艘傳統龍舟
秭歸端午節日文化的十大類型
原味·秭歸端午
秭歸端午:楚鄉遺俗至今留
勇于擔當 主動作為——秭歸縣努力破解農村群眾出行難
做好精準扶貧的民生答卷——秭歸縣的實踐探索與思考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亟待加強——以秭歸縣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