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景下對于教育管理的思考

2024-01-27 13:58毛楷仁舒馨月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4期
關鍵詞:雙刃劍教育管理人才培養

毛楷仁 舒馨月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越來越完善,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探討也愈發激烈。人工智能作為人類智能的衍生物,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方向,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其優秀的計算能力和大數據技術等新興技術的良好相性,讓人工智能在學生狀態的實時監控、到教育模式的轉換、再到助力提升授課質量等教育管理工作上迸發出無窮的生命力。但是,人工智能也是一把雙刃劍,其涉及到的倫理問題和可能引發的隱私問題和學術不端也給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從國家法律的完善、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產教融合等角度入手,不斷創新策略,切實做好人工智能和教育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激發兩者的化學反應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不斷發展的原生動力。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育管理;雙刃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63

0?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一門用于模擬、延展人類思維、智能的技術。自1956年起,人工智能已經發展近70年,這門技術真正被中國民眾所熟知便是2016年阿爾法狗擊敗圍棋冠軍李世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在家居、制造、金融、醫療、安防等眾多領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價值與地位,伴隨著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化發展,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找到教育管理變革之路,應當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關注。綜上所述,本文對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管理進行了思考。

1?人工智能對于教育管理的積極影響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對社會多個領域產生了深層次的影響,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化為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戰,特別是在教育管理方面,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學運行的重中之重,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領域中的可行性、必要性是當前的重要課題。目前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在教育管理中有所運用,比如智能選課、輔助機器人、智慧教室等。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還可以運用在其他更多方面。

1.1?學生的狀態監控管理

作為校方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狀態,目前學生數量龐大,對于學生的管理往往都是采取集體式管理,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教育管理形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身心狀態和學習狀態是學生在校期間較為重要的兩個要素,以往的教育模式因為教育者數量有限,工作量的龐大和人力的局限往往導致每一位學生的狀態難以得到有效關注。在未來,學生狀態監控可以依托人工智能龐大的計算能力實現個性化管理。

人工智能是提前預判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身體情況的有效手段之一。每個學期有大量的學生申請休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休學的原因是因為心理健康或者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F在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做到通過非接觸的方式,利用視頻攝像等媒介采集到人體的生理指標數據,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可以提前預判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身體情況發出警示,達到防微杜漸,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人工智能是描繪學生“學習畫像”,探索最優學習路徑的重要手段。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過程進行跟蹤,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析他們的短板與長處,制定適合每位學生情況的最優學習路徑。

1.2?集體教育轉變為個性化教育

傳統的課堂教育往往是多則上百人、小則數十人的集體式教育。在傳統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個性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是否適配、教師的授課水平高低等因素直接決定了授課效果。數十上百數量的學生對應著個位數甚至一位任課教師,導致教師難以有效識別和處理學生的教育需求,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人工智能的介入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其高效的計算能力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在教師端,運用在智慧校園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搭配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機交互等多種功能,可以有效輔助教師開展教育、排課、批閱等工作,還能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師進行預警。進行了學習的人工智能還可以在課下進行答疑,從而有效避免了幾十個學生圍著一位老師轉,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的窘境。

在學生端,每位學生學習能力、進度都有差別,正如本文在學生狀態監控管理中所提到的,人工智能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幫助每一位學生制定專屬的學習路徑。再加之現在愈發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其所擁有的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特質,搭配人工智能技術讓專屬于某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方案成為現實。

1.3?助力提升教學質量,豐富課程資源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豐富學校的課程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學生的綜合發展讓學生挖掘自己的興趣特長。但是在實際的課程授課中學校也會面臨諸多困境,例如上課抬頭率不高,前排就座率低下等。這其中的原因多樣,比如教師上課不生動、課程本身不吸引人等。在未來有人工智能的輔助,這些問題會有很大程度上的避免。

不僅學生需要上課,教師也需要時刻為自己充電。人工智能可以擔任起培訓教師的工作,在教師日常上課過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對教師的上課方式、切入點等進行多方位分析,結合學生的聽課習慣可以更精準地找出教師授課中的不足,在課后為老師提出建議,匹配優化課程授課方案,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分析在校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方向,針對性地開設適配學生的選修課程,既豐富學生課堂,又能激發學生上課積極性。

1.4?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學習效果

傳統教育往往受到地域限制,學生齊聚一堂在單一的教室內上課。而人工智能技術系統,學??梢栽谌蚍秶鷥葎摿⒔淌?,學生不再被要求到規定的地點上課,他們可以自由安排時間,通過在線課堂等形式隨時隨地上課,也可以增進更大范圍內不同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習交流。這一模式的實現與推廣,有利于增強人們的合作與學習。

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通過比較學生的學習者模型,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組,將相近認知水平和有互補技能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學習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獲得長足的進步。

2?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管理的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管理領域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本意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人才培養等領域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收效,但是其本身依然存在不容忽視的缺陷。

2.1?人工智能缺乏人性

人工智能有著“智”和“愚”的雙重屬性。雖然人工智能憑借高超的訓練學習能力這種“智”讓人們驚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將人工智能戲稱為“人工智障”,這是因為人工智能歸根到底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本質是程序員編寫的一段程序代碼在模仿人類的智力,沒有人格的人工智能在處理問題時是按照程序的既定線程運行,注定了現階段的人工智能不可能和人類一樣認“理”究“情”,在很多模糊化的問題處理上人工智能是不如人類的,譬如心理健康問題,未來的人生發展規劃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需要仰仗于擁有豐富情感和人生經驗的教育者。

2.2?涉及師生隱私的現實困境

人工智能是依托于大數據運行的一項技術,運用在教育管理中的人工智能就會涉及到隱私問題。在學校實際工作運行中,數據越精確合理,越全面,所產生的教育效果就會更好,所以教育管理工作就要求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這些數據通常包括學生的身份信息、家庭情況、學業成績等,如此龐大的數據量儲存在服務器上,其安全問題勢必引起人們擔憂,這些數據一旦泄露會引發嚴重的問題,危害到相關人員的財產甚至是人身安全。

2.3?引發學術不端的現實困境

隨著美國OpenAL公司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ChatGPT在互聯網上的爆火,引發了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更多思考。這種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不僅可以與人類對話,甚至可以生成創造性內容,比如寫方案、幫助學生完成家庭作業、考試等,更有甚者利用幾個關鍵詞或幾個段落就能生成一篇學術論文,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人才培養,甚至威脅到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目前美國多所公辦學校禁用了ChatGPT,多家期刊也禁止將ChatGPT列為論文的合著者,有不少人認為,這無異于“高科技剽竊”。

3?對于如何讓人工智能揚長避短的思考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能的出現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積極探尋方法應對這項技術的挑戰,讓其更好的發揮長處,不斷完善人工智能,讓其在教育管理領域抹上更為濃厚的色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應有之義。

3.1?厘清人與人工智能的邊界

在實際使用人工智能的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厘清人與人工智能的邊界。作為教育管理者不能完全依賴人工智能,雖然人工智能工作高效得力,但是其始終是沒有人類情感的、“冰冷”的、非人格機器,而學生的培養不是工廠上的流水線生產,一味地依賴于人工智能就完全背離了學生的“人格化教育”初衷。管理者、教師們更要關注人與人、靈魂和靈魂之間啟迪,不能過分依賴于人工智能的便利性。每個學生性格有差異、成長環境不同,未來發展規劃不同,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因材施教,成為學生成長引路人,對每一位學生的性格、愛好等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大學教育期間成為一名“溫暖”的人。

3.2?建立隱私保護體系

大數據時代下,隱私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人工智能深入人們的生活,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們的隱私泄漏成了每一個法律從業者繞不開的話題。在教育管理中對于相關人員的隱私保護要依托于法律等制度來規制。這就要求國家法律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調整,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作為校方,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劃定人工智能使用范圍,明確相關責任人,成立追責機制,避免因為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運用而導致師生隱私的泄露。

3.3?依托學術不端甄別機制

學術不端行為會造成污染學術研究環境、影響人才培養和制約創新國家建設,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要應對這種挑戰,需要依托更為先進學術不端甄別機制。

第一,建議政府部門在設立或優化文獻檢測系統平臺時,可以反過來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訓練,達到提升檢測效果的目的。

第二,要強化期刊編輯、審稿專家隊伍建設,提升水平。依托新機制,全方位、多層次提升學術不端的檢測能力,這是預防學術不端的有效方法。要從根本上提高科研工作者的道德素養,學校相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學術道德教育,警醒科研工作者保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守住學術道德底線,自覺地與學術不端行為劃清界限。

4?結語

英國教育理論家、數學家阿弗烈·懷特海曾指出“學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學生教育的排頭兵,要利用好人工智能完成教育管理工作,更要做好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來反哺教育管理事業。以衢州學院為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當注重產教融合,根據現已開設的人工智能專業積極開辦相關產業,聯合本地企業把產業和教學密切結合,采用實習方式深化專業的課堂教學內容,將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培育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新型人才。校方也要與時俱進地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生態,積極吸引高端人才參與到教育管理隊伍,打造雄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管理的后備力量,不斷優化人工智能技術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結合方式,讓教育系統在轉型升級時候游刃有余。

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愈發完備,這項技術為社會轉型提供了新的方向,教育系統更需要提前學習、超前部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怎樣激發人工智能與教育管理的化學反應,不僅是本文的思考方向,也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應當不斷思考并付諸實踐的課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背景下,教育管理者更應該積極吸納先進技術,以互聯網思維激發教育內在活力共謀發展,助力新時代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鄭蘭琴,張璇,曾海軍,等.人工智能助力教與學的創新——訪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主席?Eugene?G.?Kowch?教授[J].電化教育研究,2018,(7):511.

[2]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J].教育研究,2018,39(08):121128.

[3]周文娟.“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路向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6):6270.

[4]劉德建,劉曉琳,張琰,等.虛擬現實技術教育應用的潛力、進展與挑戰[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04):2531.

[5]歐陽鵬,胡弼成.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管理的變革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9,(01):8288+125.

[6]侯玉花.新媒體背景下學術不端行為的治理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09):234236.

猜你喜歡
雙刃劍教育管理人才培養
“行高人非”還是“見賢思齊”?職場上行比較對員工行為的雙刃劍效應*
工作狂領導對團隊績效的雙刃劍作用機制*
現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