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

2024-01-30 05:39劉宏楠陳光春楊景院
經濟與管理 2024年1期

劉宏楠 陳光春 楊景院

摘 要:基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從理論上探析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進程中出現的市場分割扭曲現象與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關系,并實證檢驗國內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機制及空間溢出效應。研究發現:國內市場分割顯著抑制了中國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在考慮內生性問題及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且不同時間階段、不同地理區位,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有所不同;影響機制檢驗表明,市場分割主要通過阻礙產業聚集和技術變革進程兩種渠道抑制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進一步研究發現,當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跨越一定的門檻后,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負面影響會邊際遞減;考慮空間溢出效應后,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產生了顯著的負向空間溢出效應。因此,打破市場分割不僅是促進“制造強國”目標實現的國內市場保障,而且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方法統籌“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所進行的積極探索。

關鍵詞:市場分割;產業聚集;技術變革;出口技術復雜度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24)01-0053-12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持續擴大,中國目前已經穩居世界最大貿易國的位置。但中國出口產品的“質”與“量”卻沒有得到均衡發展。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意味著中國不能繼續依靠勞動力資源稟賦,低成本的競爭優勢逐漸被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侵蝕。在這一背景下,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成為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的重要途徑。而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作為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國際分工地位的綜合衡量,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既有文獻研究測算結果表明,中國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在整體上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1] ,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能夠降低資源錯配進而促進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提升。2022 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貿易強國”。中國目前正處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攻堅期,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其出口技術復雜度是“質量強國”和“貿易強國”戰略的重要突破點。

然而,不少制造業生產部門所需的高技術含量中間品仍大量依賴進口,制造業出口獲得空前繁榮的同時,也對國內價值鏈分工體系造成一定沖擊,限制了我國制造業價值鏈地位和貿易增值能力提升[2] 。理論與實踐證明,市場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最有效的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是促進國內制造業供給和需求形成內循環的重要保障。2022 年4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表明,打破市場分割,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本土市場效應理論已經充分揭示了依托國內大市場在培育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中的積極作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規模,有最大的市場規模之一,發展要兼顧全局,要考慮整個國家的發展動能,尤其是生產要素在地區間的配置。那么,在建設“制造強國”和“貿易強國”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依托本土市場促進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提升?其中,打破國內市場分割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尤為重要。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弄清,市場分割通過何種途徑影響制造業出口技術的復雜度? 這一問題的解答,有助于準確把握市場分割的本質并深刻理解其對經濟主體的影響,為打破國內市場分割格局,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改革依據。

目前,眾多學者從數字化[3] 、貿易政策[4] 、知識產權保護[5] 、人力資本[6] 等角度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因素展開了豐富研究。而直接關于市場分割與出口技術復雜度的研究并不多。較早的如劉洪鐸等[7] 運用動態面板模型研究發現,市場分割阻礙了地區出口技術復雜度提升且存在時滯效應,但該研究并未對其中的影響機制進行實證檢驗。與之相關聯的,雷娜等[8] 從市場分割的對立面,研究發現市場一體化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具有門檻效應和邊際效率遞增的非線性特征。本文嘗試從理論和實證層面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第一,本文基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背景,從市場分割的角度研究影響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制度性因素,是對現有研究的有益擴展和補充。第二,基于市場分割的異質性特征,本文把市場分割細分為商品市場分割、資本品市場分割和勞動品市場分割三類。在此基礎上,全面、深入研究商品市場分割、資本品市場分割、勞動品市場分割及總體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克服了已有研究單一市場分割的不足。第三,利用固定效應模型、面板分位數模型及空間計量模型等多種方法,實證檢驗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直接影響、內在機制及空間溢出效應,并通過多種穩健性檢驗及異質性分析,得出較為可靠的研究結論。

一、制度背景與理論分析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快速實現經濟發展,中國實行了一系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政策。其中來自中央的“放權讓利”的政策改革,賦予地方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時足夠的自主權。地方經濟獲得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也由此形成了“諸侯經濟”的地方割裂局面。在中國實際的資源配置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政府過度干預導致的市場分割對企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各地方政府通過行政手段阻礙地區間要素流動,并根據政績和地方發展需要,對生產要素進行人為分配,并對本地企業進行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本地企業在短時間內得以迅速發展[9] 。另一方面,來自地方政府的限制性壁壘,導致“以鄰為壑”式的市場分割現象層出不窮, 大大增加了本地企業跨區經營成本[10] 。市場分割看似為當地政府和企業謀取了短期經濟利益,實則造成了地區間的割裂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阻礙了市場化進程,中國經濟為此付出了規模不經濟的代價。

經過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初具成效,市場經濟制度正在逐步發展和完善,但統一的全國大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國內缺乏整合的市場環境,資本、勞動、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專業化分工和規模報酬難以實現,市場分割的現象依舊存在。當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新時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特征。

(二)市場分割與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

在傳統經濟范式下,由于體制性壁壘或行政性壁壘的存在,地方政府會通過一系列補貼和優惠政策扶持本地產業發展,并對生產要素流出和外來企業進入設置一定的限制性門檻。保護主義政策,如對當地品牌的補貼,會導致消費者選擇嚴重扭曲,造成消費者和社會總體福利大量損失[11] 。地區內已經適應這種體制壁壘的行業或企業容易產生政策依賴,并滋生一些僵尸企業,進而以市場競爭為導向的行業良性發展局面難以形成[12] 。來自國內的市場分割會迫使本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其中低效率企業受影響最為嚴重[13] ?;谑袌鰯D出的觀點,低效率企業生產的產品往往是中間產品和低質、缺乏競爭力的產品,這無疑會造成制造業整體出口技術復雜度和產品質量下降。卿陶等[14] 研究表明,企業創新水平受到內銷規模和外銷規模的“雙重激勵”,而市場分割會在降低內銷規模的同時,逼迫部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而擴大外銷規模,不利于企業創新。從市場一體化的角度,隨著市場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會不斷優化,進而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產生遞增的非線性影響[8]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H1:市場分割會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產生負面影響。

(三)市場分割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機制

1. 產業聚集效應。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各種工業園區快速崛起,形成了大量的產業聚集,為中國制造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谝幠蟪昀碚?,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將會產生超額收益。新貿易理論指出,當一國經濟發展出現規模報酬遞增和邊際成本遞減時,各國往往會選擇將市場規模較大的商品出口到國際市場[15] 。實際上,市場規模與產業聚集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當制造業區位較為集中時,往往很容易形成較大規模;而在市場規模較大的地區,往往也更容易形成產業聚集。一方面,產業聚集可以通過“蓄水池”效應,弱化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對制造業出口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產業聚集意味著企業間的競爭更加透明和激烈,有助于激發企業的危機意識,促使企業進行不斷創新進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