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企業的產業結構與產業鏈優化分析

2024-01-31 05:12鄧如鶴
石油化工技術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測算化工企業產業鏈

鄧如鶴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

在2022—2023年期間,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全球油價呈現波動上漲的趨勢。2023年9月,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價格約為89美元/桶,相比2022年年初上漲了約9%。然而,與2022年高位相比,油價已有所回落。全球化工品消費在2022—2023年期間呈現穩定增長。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和制造業活動的增加,化工品需求持續上升。根據公開資料,2023年一季度全球化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約6%,其中亞洲地區增長較快,主要是受到中國、印度等國家需求的拉動。全球化工行業在2022—2023年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各化工企業紛紛增加生產線、擴大生產能力,以滿足市場需求。2023年我國煤化工行業在持續提升產能利用率和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據隆眾資訊網的數據,2023年我國化工產品的產能增速預期將達到20%以上,這些高速增長的化工產品將面臨投產壓力,價格可能會受到新產能的沖擊而承壓。另外,國內環保政策的實施也對高分子材料的生產產生了一定影響,推動行業向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未來,我國化工行業還將繼續面臨產業結構升級、消費升級以及環保壓力等多重挑戰和機遇。

綜上所述,我國化工企業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資源成本攀升、產品創新不足等嚴峻形勢,這些挑戰迫使化工企業尋求產業結構和產業鏈的優化,以應對競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化工企業產業鏈結構分析

1.1 化工企業產業鏈結構現狀

近年來,我國化工行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勢頭,行業收入和利潤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根據2022年年末的統計數據,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萬億元,利潤總額達到3 974.4億元。然而,我國化工產品結構性短缺現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包括原料供應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行業集中程度不夠,落后產能仍占有一定比重,產業競爭力還有待提升。此外,部分化工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引導機制,導致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出現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時,產業布局仍存在原料與生產環節脫節、產品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等不合理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從化工行業不同產業鏈角度來看,中國的烯烴產能不斷擴張,自給率也逐漸提高。截止到2022年,中國的乙烯產能達到44.85 Mt/a,同比增長25.54%,自給率超過60%;丙烯的產能達到51.53 Mt/a,同比增長11.83%,自給率超過90%。預計到2023年,中國乙烯產能將新增6.10 Mt/a,丙烯產能將新增10.20 Mt/a,乙烯和丙烯產能將進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國內烯烴自給率。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需求疲軟以及新增產能投放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不同工藝路線的烯烴加工利潤都降至歷史最低水平。2022年,石腦油裂解制乙烯、煤制乙烯以及乙烷制乙烯的年均毛利分別為-148.24元/t、229.48元/t和-154.58元/t,同比均大幅下降。石腦油裂解制丙烯、煤制丙烯以及丙烷脫氫(PDH)工藝制丙烯的年均毛利分別為-17.30元/t、154.41元/t和-783.99元/t,同比也均大幅下降。但自2023年以來,各工藝的加工利潤有所回升,特別是煤制乙烯和乙烷裂解制烯烴行業。

雖然大煉化已進入擴能末期,但對二甲苯及附產純苯、酚酮等產品的產能擴張仍如火如荼。不同于烯烴產業鏈的疲軟,芳烴利潤較2021年上漲明顯。利潤方面,2022—2023年芳烴產業鏈呈現原料偏強終端走軟的特征,靠近原料端的甲苯、二甲苯和對二甲苯2022年的利潤漲幅最大,均在500元/t以上;純苯及下游產業鏈中,苯胺利潤同比增長幅度最大,其他產品包括原料純苯在2022年利潤同比全部走低,其中,己內酰胺由于產能過剩,市場供應充足,下游需求較弱,市場跌幅較大,企業虧損持續加劇,利潤降幅接近1 500元/t;而精對苯二甲酸(PTA)產能加速擴張后導致過剩嚴重,行業開工率低于70%,全行業陷入長期巨額虧損。作為石油化工三大核心板塊之一的芳烴產業,其加工技術水平、高附加值產品產出效率,已成為提升行業競爭力的核心,未來該產業將向大型化、低碳和原料多元化邁進。

1.2 化工企業產業鏈優化的意義

在當前背景下,我國大部分重點化工產品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近幾年上馬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基本以油轉化作為目標,現有的企業也是以此作為轉型升級的方向,過去2~3年國內新增化工能力幾乎超過了之前10年的總和,最終會造成化工產能過剩。等化工產能建設高峰過去之后,有可能出現階段性過?;蛘呷袠I過剩,很多化工產品的利潤都會被擠壓,在資源、能源與技術的多重挑戰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可持續發展[1]?因此化工企業需進行產業鏈優化,其重要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成本構成,從原材料、燃動能耗、制造費用等不同方面尋找降低成本的優化策略和方法。這樣在產能過剩、產品價格被打壓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競爭力。

第二,對本企業的產業鏈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數據分析,跟蹤產業鏈中不同環節的盈利特點,以及各環節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充分發揮上游產業鏈優勢,圍繞下游產品做寬、做深產業鏈,建立新的競爭優勢,打造精細化工產業鏈。這有助于企業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經營策略,以降低成本、提高產能利用率和企業效益最大化。

第三,梳理上下游各個環節的市場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趨勢,對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預測,可以讓企業更好、更及時地適應市場需求。同時,這也有助于企業制定合理的投資決策和生產經營計劃,避免市場風險和損失。

第四,企業在進行產業鏈優化測算的時候需要整合各類數據,例如原料采購價格、產品銷售價格、裝置生產單耗和能耗、其他費用類支出等,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各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為企業提供有益的財務管理經驗和方法,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第五,研究化工企業的產業鏈和產業結構還有助于企業提高環保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通過優化生產工藝和設備,可以降低企業的環保成本和安全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形象。

2 化工企業產業鏈優化的應用

2.1 理論依據

以單位邊際效益法為例,建立基礎模型,比較裝置或者產品的單位邊際效益和單位毛利。單位邊際貢獻=產品銷售價格(不含稅)-單位變動成本,單位毛利=產品銷售價格(不含稅)-單位生產成本(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2]。

單位變動成本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物、燃料和動力、修理費以及制造費用中變動的部分。單位固定成本指的是除單位變動成本以外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等。確定模型中各個成本項目的取值依據,其中原材料的單耗、輔助材料單位成本、包裝物單位成本、燃料和動力的單耗、修理費等的變動成本和單位固定成本取自上一年的累計平均水平(在正常工況負荷的情況下);產品銷售價格(不含稅)由銷售部門提供當期或者預測的未來出廠價格,原料價格由采購部門提供當期或者預測的未來進廠價格,燃料和動力的價格取自當前實際采購價格或者成本價格。

2.2 模型應用

為化工企業的生產裝置和產品建立投入產出模型,由價格管理部門定期提供價格情況,效益測算部門將裝置和產品的單位邊際效益做成定期滾動式匯報材料:對不同裝置的效益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數據支持,優化原料和產品的配置,實現企業的效益最大化;同時與市場行情預測相結合,為決策層提供未來市場可能變化帶來的效益增加點或者效益出血點,有利于企業立足當下放眼將來,提前對可能的市場波動或者裝置效益變化采取應對措施,提升市場應對能力和庫存運作能力;定期回顧實際與預測的效益差,細化到每個成本項目的對比,優化生產裝置的運行和產品結構的安排,促進安全生產和降本減費。

2.3 優化案例

以S企業為例,產業鏈測算模型可以有多種實際運用,為生產經營提供不同的優化方向。

2.3.1 A物料下游方向的選擇測算

A物料下游有芳烴鏈和烯烴鏈的兩種走向。通過產業鏈模型進行對比測算(不僅僅局限于裝置的邊際測算,要將上下游的效益統籌考慮),計算兩條產業鏈的效益差。例如2023年A物料到芳烴鏈的效益要好于烯烴鏈的效益,芳烴鏈的虧損集中于下游PTA和聚酯端。烯烴鏈的虧損集中于上游裝置,盈利則在下游的乙二醇、聚乙烯和聚丙烯裝置,那么可以考慮關停沒有邊際效益的裝置,讓A物料盡可能流向芳烴裝置,使得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

2.3.2 B裝置的開工和停工測算

2023年B裝置持續出現虧損,根據價格管理部門對市場的分析,未來產品價格仍然沒有上漲的空間。通過產業鏈測算模型進行滾動預測,在開車、停車和低負荷工況間進行對比測算,充分考慮開停車費用以及低負荷工況會造成的能耗上升情況,若B裝置開工3個月將比停工多虧損480萬元?;跍y算結果,S公司決定采取停車措施,同時也通過模型持續跟蹤B裝置效益,事實證明后續3個月B裝置若開工仍然虧損,情況沒有改變,證明B裝置停車的決定確實為企業減虧做出了貢獻。

2.3.3 C裝置不同牌號計劃排產選擇測算

C裝置可以產出多種不同牌號,生產不同牌號所耗用的原料、輔材以及產品的價格均不同。通過產業鏈模型建立不同牌號的測算模型,在安排裝置生產計劃的時候,優先安排效益高的產品進行生產,可以讓裝置的計劃排產更加細化,使裝置效益最大化,也有利于優化裝置的日常生產,降低物耗和能耗,提高產出率。

3 化工企業產業鏈優化的提升方向

3.1 發揮大數據平臺的作用

產業鏈模型測算的準確性對各類數據有較高的依賴度,化工企業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可以實現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從而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持[3]。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生產過程,降低成本,實現精細化管理:第一,大數據平臺可以幫助化工企業實現對市場需求的精準預測,通過對市場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企業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從而制定更加精準的產品策略;第二,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可以優化化工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在原材料采購、庫存管理和物流運輸等方面實現更加精細化的管理,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還可以實現企業對市場的快速響應,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第三,大數據平臺可以幫助化工企業實現生產過程中的數據監控,從而提高產品質量,企業通過實時監控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能夠及時察覺并修正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有效預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從而提升產品質量以及客戶滿意度;第四,大數據平臺還可以應用于客戶關系管理,借助客戶數據分析,企業能夠深入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和偏好,為客戶提供更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此舉不僅有助于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同時也為企業拓展市場和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持。

3.2 經營優化測算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經營優化測算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對于企業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完善經營優化測算體系,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一,建立和完善測算模型?;て髽I可以運用先進的測算模型,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和經營需求,建立和完善測算模型,對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精細化的經營優化測算。例如,可以通過采用線性回歸模型、時間序列分析、機器學習模型等統計方法和工具,對市場行情、生產過程、成本構成等各方面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和預測,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將測算模型充分運用到實際業務場景中。例如,采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模型,對市場價格走勢、競爭對手情況等進行分析和預測,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銷售策略;采用統計模型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效率、成本等各方面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和預測,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采用風險評估模型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風險等進行全面評估,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

第三,提升化工企業的精細化經營管理水平。例如,通過精準預測市場行情和客戶需求,幫助企業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銷售策略和生產計劃,減少庫存積壓和浪費;精準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瓶頸,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風險;精準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風險,幫助企業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財務策略和風險管理方案,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

第四,加強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和預測。例如,應關注國內外市場變化、政策法規調整、科技創新等各方面因素,分析其對化工企業的影響,及時調整和優化企業的經營策略和測算模型,以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變化。此外,還應積極探索新的測算方法和工具,引入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提高測算的精準度和效率,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加科學、及時的支持。

4 結語

化工企業面臨著結構性產能過剩、資源成本攀升、產品創新不足、安全環保壓力增加等問題,為應對這些挑戰,化工企業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鏈。文章介紹了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鏈優化的措施,包括發揮大數據平臺的作用、加強化工企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加強經營優化測算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等。通過這些措施,化工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測算化工企業產業鏈
基于雙重預防機制創新化工企業管理模式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化工企業中的工作票制度
某化工企業清潔生產潛力分析
產業鏈春之奏鳴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項目風險承擔支出測算
有關τ-可測算子的Young不等式與Heinz型不等式的逆向不等式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T)-可測算子跡的不等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