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畫派”生態哲學思想的三個維度

2024-02-01 13:16
新疆藝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安畫派畫家

□ 趙 謙

《兆豐圖》趙瑜

作為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新安畫派”很早便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早在1958 年,美術史論家秦仲文便在論文《清代初期繪畫的發展》[1]的第三章介紹了“新安畫派”。此后50 余年間,陸續有研究者發表了相關主題的文章,但發文數量較少且多為介紹性文字。到了2009 年,國內對“新安畫派”的研究才迎來了高峰期。根據中國知網檢索,自2009 年起,研究者的年發文量保持在30 至50 篇,研究視角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綜觀涉及“新安畫派”的前期論文,研究視角主要包括新安派繪畫風格和特點研究、著名畫家研究(黃賓虹、汪采白、“新安四家”等)、作品中的文化內涵研究、新安派對其他藝術發展的影響和“新安畫派”教學實踐研究?!靶掳伯嬇伞碧N含著豐富的生態思想,其中既包括自然生態層面,也涉及社會和精神生態層面。遺憾的是,前期研究中僅筆者發表過一篇以生態為研究視角的論文,該文主要是以“自然生態”為切入點,探討新安派生態自然觀的當代意義。目前,國內尚無研究者關注該繪畫流派中折射出來的社會精神生態問題。本文以魯樞元“生態三分”理論為視角,從三個不同維度對“新安畫派”的生態哲學思想進行全面分析。

一、魯樞元“生態三分”理論述評

中國傳統生態思想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早在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老子便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觀點。隨后,戰國時期的莊子倡導建構“天人合一”的和諧世界。同樣,儒家思想也將天、地、日、月的和諧視作國泰民安的標準。人與動物之間的生態關系,是中國主流思想學派反復討論的主題。如儒家的《禮記·月令》中規定,在春夏交替之際,禁止人類破壞動物的巢穴。佛家也強調眾生平等,因而引導人們敬畏生命,其中也包括動物。先賢們對生態哲學的理性思考,折射出了中華民族樸素的生態觀。西方生態學自20 世紀60 年代迎來了理論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期。1962 年,蕾切爾·卡森出版了代表作《寂靜的春天》,書中批判了殺蟲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引發了民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由此拉開了生態文學研究的帷幕。隨后,生態學者奧德姆提出“整體論思想”,將整個生物圈視作相互依存的生態共同體。法國倫理學家史懷澤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觀,倡導將道德關懷擴大到生物界,這從本質上說也屬于一種生態整體觀。美國科學家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學”則對生態整體主義進行了理論界定。此外,懷特海、海德格爾、拉夫洛克、羅爾斯頓等一大批哲學家,都為生態整體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到了“后理論時代”,哲學家德里達、哈拉維、沃爾夫將研究視角轉向與人類有著密切關聯的動物,由此開始了生態研究的“動物轉向”。進入21 世紀后,國際生態學研究視域相較之前也不斷拓展。如美國當代生態學者勞倫斯·布伊爾提出了“環境批評”理論,關注日益嚴峻的城市污染和環境問題。生態批評理論家帕特里克·D·墨菲則運用巴赫金對話理論去建構新的生態學理論。受西方生態思潮的影響,曾繁仁、王諾等一批學者于21 世紀初陸續向國內學者推介了歐美生態學發展的歷程與重要成果。

在傳承中國傳統生態哲學思想和借鑒西方生態理論的基礎上,國內生態學者魯樞元建構了“生態三分”理論。他將生態學細分為自然生態學、社會生態學和精神生態學三個不同的維度。其中,“自然生態體現為人與物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社會生態體現為人與他人的關系;精神生態則體現為人與他自己的關系”[2]。魯樞元“生態三分”理論的建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早在20 世紀80 年代,他已經開始在論文中探討生態理論的多重維度。經過十余年對生態批評理論的不懈研究,魯樞元在2002 年發表的論文《生態批評的知識空間》中指出:“人類文明史上已經出現過三種知識系統:神學的知識系統、物理學的知識系統、生物知識系統?!盵3]據此,魯樞元將人類的存在分為三個層次:生物的、社會的和精神的。三者之間的關系密切,但又不完全相同,因而不能相互替代。隨后,他將這一思考植入生態批評理論之中,由此建構了“生態三分”理論的雛形。在魯樞元生態理論的三個維度中,“自然生態”在中西方學界早已被廣泛關注,“社會生態”也因頻發的社會矛盾而受到部分學者關注。作為“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之間的橋梁,“精神生態”是魯樞元最重要的學術創新。在魯樞元看來,精神生態學研究主要有兩個目的:“弄清精神生態系統的內在結構及其活動方式,促進個體精神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精神取向的協調與平衡;把‘精神因素’引進地球的整體生態系統中來,從人類反思自身行為出發,重新審視工業社會的主導范式、重新調整現代人與自然的關系,為日趨絕境的生態危機尋求一條出路?!盵4]為了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精神生態”理論體系,魯樞元還在中西哲學、心理學和現象學的基礎上提供了合理的例證。如在專著《陶淵明的幽靈》[5]中,魯樞元以陶淵明的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運用生態三分法來分析其中的生態智慧,旨在為人類詩意棲居地提供經典案例。

綜上所述,魯樞元堅持不懈地探索人類精神與生態問題的交集,他的生態“三分理論”不僅為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域,也為文學與藝術跨學科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二、“新安畫派”的自然生態思想

“新安畫派”的自然生態哲學思想主要包括融入自然和關愛萬物兩個方面?!霸煳餅槲摇笔切掳才僧嫾易非蟮膭撟骶辰?,這與道家的“天人合一”有異曲同工之妙。新安派畫家認為,最佳的創作狀態是“吾喪我”,就是完全忘記了自我的存在,心中只有山川樹木、大壑深泉。在“新安畫派”的畫作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葉惠芬《春江垂釣圖》中,一位老者在風和日麗的春日乘舟垂釣。他一邊眺望遠山,一邊欣賞著波光粼粼的江面和周圍岸邊的美景。自然美景使老者獲得了心靈的平靜,他忘記了釣魚的目的,也暫時忘記了人世間的名利紛爭,只想融入自然之中。程功的《深山閑游圖》中,兩位摯友正在游山玩水。他們在一座石橋邊駐足,休閑地欣賞著自然美景。在畫中,遠山、近木、小橋、流水和諧共存。面對著自然美景,兩人無比陶醉,只想拋開俗世煩惱,將身心歸于自然?!肚锷阶x書圖》是清代畫家蕭云從的佳作之一。畫中,群山連綿不絕,高聳入云。山間樹木蒼郁,其間有幾間小屋。正值秋高氣爽,木屋的主人倚窗讀書。讀書聲與高山、樹木等自然風景融為一體,勾畫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在當代新安派代表人物黃賓虹的《松雪詩意圖》中,一間石屋依山而建,屋前一株古松,傲然挺立。在冬季一場大雪后,萬籟俱寂。一人閑坐在屋中,欣賞著窗外的松雪。畫中的一切完美和諧,既顯現了大自然的壯美,也表達了人源于自然的生態哲學觀?!吧酱ê恿?、奇松異石、花鳥蟲魚都給予了畫師們無限的創作靈感。置身于青山綠水之間,在藍天白云下,他們感受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領悟蘊含其中的人生哲理?!盵6]

《松雪詩意圖》 黃賓虹

除了融入自然,新安派畫家還倡導關愛世間萬物,包括動物、花草、林木、山水等。在程璋的畫作中,猴、鹿、馬、狗、貓、鳥和魚等動物是常見的主題。這些動物猶如精靈,在大自然中嬉戲。在畫家的妙筆下,動物的神態活靈活現,如此可愛的生命,激發出人類更多的關愛之情。當代蕪湖畫家趙瑜更是以一種平視的態度對待動物。受莊子夢蝶故事影響,他將畫室命名為“化蝶堂”。在畫作《莊周夢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是趙瑜本人的化身,它表達了畫家對自由愜意生活的向往。除了動物外,新安派畫家反對將花草樹木、高山流水等視為人類的附屬,倡導用平等的眼光對待自然界萬物。這一認知,擴展了生命倫理學的范疇?!靶掳伯嬇伞碑嬜髦械淖匀簧鷳B哲學,對我們解決當今生活中的生態問題,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新安畫派”的社會生態思想

在魯樞元的“生態三分”理論中,社會生態關注人與他人的關系??v觀“新安畫派”發展歷史,畫家們主要通過“避世”和“毋崢”來應對無法消解的社會生態矛盾。明末清初,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等多重矛盾交織并存,社會動蕩不安,生態極其失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一批以黃山、白岳及徽州山水為創作題材的遺民畫家,他們被張庚定義為“新安畫派”。在這群遺民畫家中,漸江、查士標、孫逸和汪之瑞并稱為“新安四家”。這不僅是因為四人的繪畫風格接近,更是源于他們類似的人生經歷。漸江是明末秀才,曾參與抗擊清兵入關,失敗后削發為僧。查士標出生于安徽休寧的一個富裕家庭,后經歷了家道中落的凄涼。生活在戰爭頻發的亂世,孫逸和汪之瑞也時常流離失所。受政治斗爭的影響,“新安四家”生活的社會生態環境極其復雜。作為文弱的文人雅士,他們無力改變現實,只能拋下世俗紛爭,潛心作畫。他們四處游歷、寄情山水,用“避世”的方式來應對社會生態問題。除了“新安四家”外,同時期的程邃等畫家也曾參與抗擊清兵。面對山河破碎的社會生態困境,他們也同樣采取了“避世”的方法,借山水畫抒情言志,重新尋找生活的目標。在近代的新安派畫家中,不少人都經歷過抗日戰爭。戰爭導致了生靈涂炭,很多民眾流離失所。這一時期的畫家,大多選擇了“毋崢”的生存方式?!拔銔槨痹从诜鸺宜枷?,即與世無爭。在新安派畫家中,黃秋園是“毋崢”的一個典型代表。他出生在貧窮人家,自幼在裱畫店當學徒。在戰亂四起的社會生態下,他依然堅持創作。他一生默默無聞,從不爭名奪利,因此飽受親朋嘲笑,去世7 年后才獲得應有的聲譽。同樣,當代蕪湖畫家趙瑜在繪畫中尋求內修之法,不去在意功利虛名。正因如此,他多年來始終堅持個性,拒絕參加任何與藝術無關的社交。盡管“新安畫派”的“避世”和“無爭”表面上類似于道家的“無為”,但在本質上仍有區別。新安派畫家們選擇潛心作畫,不問世事,是他們在認識到無法改變社會現實之后做出的無奈選擇。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少畫家依然選擇默默貢獻力量,這也體現出他們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例如,黃秋園等新安派畫家曾通過義賣畫作的方式支持抗日。

綜上所述,“對于新安畫派眾多的藝術家們來說,捍衛精神家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奮起抗爭,或超塵拔俗、隱逸硯田,與山水畫作相伴終身?!盵7]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新安畫派”的社會生態觀依然可以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啟示。

四、“新安畫派”的精神生態思想

“生態危機不僅發生在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同時也會發生在精神領域。人類社會中的生態失衡、環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覺中向人類的心靈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盵8]在“生態三分法”中,精神生態無疑是魯樞元最重要的理論創新?,F實生活中,社會生態與精神生態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關系。社會生態矛盾會引發一系列精神生態問題,精神生態問題也會反過來影響社會生態矛盾的發展方向。經歷了諸多的人生挫折后,不少新安派畫家意識到,社會生態問題通常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得到解決。然而,聚焦人與自我關系的精神生態問題,卻是可以通過個體的情緒調節來解決或緩和。因此,“新安畫派”將山水畫創作當作一種高級的修行?!八囆g創作是一件很隱秘的私人事件,需要素養的凝練、識見的超越、技藝的積累與砥礪,需要一種超功利的理想主義精神,需要一種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的品質?!盵9]通過繪畫創作,畫家們修身養性、返璞歸真??傮w而言,“與自我和解”是大多數新安派畫家解決精神生態問題的“良方”。在遭遇精神生態困境之際,畫家們學會了與自我和解,讓心態盡量保持平和。

《莊生曉夢迷蝴蝶》 趙瑜

自古以來,藝術一直是陶冶情操的手段,卻少有文人能靠此謀生。畫家黃葉村的一生坎坷,尤其是他在懷寧縣的生活,更是常人無法忍受的。那時,他住在一間僅有八平方米的茅草棚中,一家六口依靠夫人洗衣維持生計,唯一的兒子因無錢治療而病逝。那時的黃葉村,遭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甚至一度喪失了生活的信念。慶幸的是,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中,黃葉村在創作中不斷反思,慢慢學會了與自我和解。既然人無法改變社會和命運,倒不如調整自我的心態。盡管家徒四壁,他依然將全部精力投入繪畫創作中,為后世留下了許多佳作。

在國畫創作中,部分畫家運用“神游”之法來打破社會生態矛盾的束縛,打造一幅完全由自我精神控制的圖景。南朝畫家宗炳少年時四處游歷,老來因病不能遠行,便把心中的丘壑圖繪于墻上,以此臥床“神游”。通過此種精神之法,他以山水的寧靜來制止心靈的各種煩躁,達到了“以寧止遽”的效果。不少新安派畫家效仿宗炳,利用“神游”的方式來從事藝術創作,隨心所欲地讓“我”完全融入山水之中。如在創作《黃山湯口圖》過程中,國畫大師黃賓虹先后打磨過九次。他將自己對山水世界的認知完全融入畫作之中?!爱嫴忌先荷轿《?,有‘我’派遣的神靈巡游,云層的疏密有致是‘我’用手撥弄出來的形狀?!盵10]通過對精神生態的自我調節,新安派畫家擁有了強大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的充盈讓畫家能夠以一種更寬容的心態去看待世間萬物,同時用樂觀的態度去影響周圍的人,這既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安定,對解決各種社會生態問題也大有裨益。

結語

作為一種生態批評理論,魯樞元的理論不僅適用于文學研究,也可以應用于藝術研究。以“生態三分法”為理論視角,可以將“新安畫派”生態哲學思想分為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三個不同的維度。融入自然和關愛萬物是新安派畫家始終秉承的自然生態觀?!氨苁馈焙汀拔銔槨笔钱嫾覒獙ι鐣鷳B矛盾的方法?!芭c自我和解”則是大多數新安派畫家解決精神生態問題的“良方”。上面三個維度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自然生態觀是新安派畫家社會和精神生態觀的外在表現。精神生態的修煉為新安派畫家處理自然和社會生態問題提供了綿綿不絕的內在動力。在這三個維度中,精神生態的自我修煉是“新安畫派”生態觀最重要的核心,它讓畫家們放下名利欲望,讓內心始終保持平靜的狀態。筆者認為,作為中國重要的繪畫流派,“新安畫派”生態哲學思想凝聚著中華傳統哲學思想的精華,值得更多研究者的關注。

猜你喜歡
新安畫派畫家
新安灘
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最后的輝煌
張新安教授簡介
長安畫派去掉“枷鎖”
長安畫派“冷場”了?
酷炫小畫家
新安灘
新安訊士Q6155-E PTZ攝像機
薛永年:談古代的畫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