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壓連接器插座外殼模具設計與多目標注塑工藝優化

2024-02-04 11:00韓國泰翟林胡海朝
工程塑料應用 2024年1期
關鍵詞:收縮率標準差曲面

韓國泰,翟林,胡海朝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 300350)

高壓連接器插座外殼(以下簡稱插座外殼)是用于汽車內部電路連接的主要部件,插座外殼多采用注塑成型方式。產品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翹曲量小于0.2 mm,表面不能有明顯的凹痕、飛邊,整體收縮均勻,無明顯變形。

在模具設計方面,筆者擬使用Moldex 3D 分析澆注系統、冷卻系統等結構,驗證模具結構方案,同時獲得成型工藝參數,為后續優化實驗提供初始數據。前期眾多研究者使用模流分析軟件對模具結構進行分析,為模具設計提供參考,使結構設計更合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例如蔡凱武等[1-3]針對產品的結構特點,采用Moldflow 或Moldex3D進行模流分析,滿足了塑件注射成型和表面精度要求。周淑容[4]針對手機電池后殼的精密成型,運用CAE 分析獲得了基于三板模的牛角澆口和點澆口的尺寸,完成模具設計。

在優化注塑工藝參數方面,采用正交試驗+響應曲面實驗的方法對翹曲量和收縮率進行多目標優化,提高產品的質量。相關研究包括李麗等[5]通過Moldflow模流分析,以產品的翹曲變形量作為響應目標,獲取較理想的成型工藝參數并完成模具設計。邱彤等[6]基于Moldflow對透鏡注塑壓縮成型工藝進行仿真研究,以體積收縮率和翹曲變形量為優化目標,以正交試驗法與綜合平衡法相結合獲得最優工藝參數組合,并與響應曲面法工藝優化方案對比,確定最佳試驗方法。

1 模具結構設計

1.1 塑件結構及使用性能分析

插座外殼產品為上下層結構,如圖1 所示。外形尺寸為45 mm×50 mm×35 mm。結構為非對稱式上下層結構,壁厚最厚處為5 mm,最薄處為1 mm,脫模斜度設為1.2°[7]。

圖1 產品圖Fig. 1 Product drawing

1.2 澆注系統設計

模具型腔布局為一模四腔,為簡化模具結構,選定牛角式潛伏澆口,單澆口進膠,分流道和澆口布局如圖2所示。澆口采用牛角式潛伏澆口[8],除具有點澆口的保壓效果好,熔體流動性好,獲得較好表面質量的優點,還可以簡化模具結構為二板模。但由于牛角式澆口難以加工,所以設計成嵌件結構,方便電火花成型加工,且澆口若斷裂在模具內時方便清理。設置拉料桿以方便開模后頂出澆口,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

圖2 澆注系統Fig. 2 Gating system

圖3 牛角式澆口Fig. 3 Horn gate

1.3 冷卻系統設計

為達到更好的冷卻效果,根據型腔和型芯的結構,定模選用環繞式水路設計,動模選用水井式冷卻水路,如圖4所示。

圖4 冷卻水路布局圖Fig. 4 Cooling water circuit layout

1.4 抽芯結構與頂出系統設計

由于產品側邊有防錯位卡扣設計,模具結構需要設計側抽芯結構,如圖5 所示。由于抽芯距離較小,故采用“斜導柱+滑塊”的外側動模抽芯機構?;瑝K采用兩根Φ8 mm斜導柱驅動,傾斜角度20°,抽拔距為7 mm。為避免楔緊塊在合模時與滑塊產生干涉,楔緊角度取22°。

圖5 側抽芯結構Fig. 5 Side core pulling structure

產品下層壁厚只有1 mm,高度為23 mm,易造成脫模困難,因此在分型面處設置4根Φ3 mm圓頂桿,在產品底部薄壁處設置1 mm×2 mm 扁頂桿,在除滑塊側外,另外3 條邊每邊布置兩根,布局如圖6所示。扁頂桿與頂桿孔間隙可兼做逃氣結構。

圖6 頂出系統Fig. 6 Ejection system

1.5 模具整體結構

模架選用LKM CI 型標準模架CI-2535-A60-B70-C80,成型零件采用鑲嵌式結構,頂出方式為頂桿頂出,整體模具設計如圖7所示。

圖7 模具裝配圖Fig. 7 Mold assembly drawing

2 初始注塑工藝參數分析

產品材料為臺灣奇美公司的丙烯酸酯類橡膠體與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SA)+聚碳酸酯(PC),牌號WONDERLOY PC-6220。此材料流動性好、成型后表面光潔度高、變形小[9]。推薦初始注塑工藝參數見表1。

表1 注塑工藝參數Tab. 1 Inje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將塑件、澆注系統設計方案和冷卻系統設計方案以STP 格式分別導入Moldex 3D 軟件,進行立體網格劃分,如圖8 所示。如圖8a 所示,充填時間為1.8 s,四個型腔距離澆口等距位置填充時間為1.494,1.478,1.484,1.480 s,時間相近,說明分流道和澆口的尺寸和布局合理。為了保證模具的冷卻效果,回路冷卻液出入口溫差通常情況下不超過5 ℃,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塑件溫差應不超過2 ℃[10]。此次分析定模水路冷卻液出入口溫差最大為0.727 ℃,動模水路冷卻液出入口溫差最大為0.282 ℃,符合模具設計要求。分析結果顯示體積收縮率標準差為1.716%,最大翹曲量為0.260 5 mm。

圖8 澆注系統和冷卻系統方案仿真分析Fig. 8 Simulation analysis of gating system and cooling system

3 成型工藝多目標優化設計

本試驗以體積收縮率標準差和最大翹曲量為目標,體積收縮率標準差越小說明體積收縮率越接近平均數,最大翹曲量越小說明尺寸越精確[11]。

3.1 正交實驗

基于初始注塑工藝參數分析結果,綜合前人文獻研究確定本次實驗影響因素為6 個:模具溫度(A)、熔體溫度(B)、注塑壓力(C)、充填時間(D)、保壓壓力(E)和保壓時間(F)[12]。綜合考慮經濟和時間成本,采用正交試驗進行因子篩選?;谠O計階段分析結果,實驗各因子取值見表2,選用6 因子5 水平進行設計,以體積收縮率標準差Y1 和翹曲量Y2 為響應值,權重各為50%。

表2 六因子五水平取值表Tab. 2 Six factor five level values table

使用Moldex3D 軟件分別對表2 的數據進行正交試驗,試驗次數25 次,考察指標為體積收縮率標準差Y1 (%)和最大翹曲量Y2 (mm),試驗結果見表3。通過分析得到Y1和Y2的極差值表分別見表4~表5,對于體積收縮率Y1 各因子影響顯著程度排序為B>E>F>D>A>C,對于翹曲量Y2各因子影響顯著程度排序為E>B>F>A>D>C。

表3 正交試驗結果Tab. 3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表4 收縮率(標準差)極差值表Tab. 4 Shrinkage rate (standard deviation) range table

表5 響應曲面設計取值表Tab. 5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value table

各因子對Y1和Y2影響趨勢如圖9所示,運用綜合平衡法分析,對于B,D對于Y1 和Y2 影響趨勢相同,B1D4為最佳水平。A,C,E,F對于Y1 和Y2 影響趨勢相反,分別取中間值,即A3C3E3F3,因此正交試驗最佳組合為A3B1C3D4E3F3。將此參數輸入MOLDEX 3D 進行模擬仿真,得到Y1 為1.104%,Y2為0.240 mm,相比初始分析結果,體積收縮率標準差減少35.66%,最大翹曲量減少7.87%。

圖9 主效應圖Fig. 9 Main effect diagram

3.2 響應曲面實驗

基于正交試驗的實驗結果,翹曲量仍然不滿足小于0.2 mm的要求,因此使用響應曲面實驗繼續優化。選擇顯著度排前3 位的因子:熔體溫度(B)、保壓壓力(E)和保壓時間(F)作為響應曲面實驗因子,考察指標為體積收縮率標準差Y1 和最大翹曲量Y2[13]。

響應曲面實驗設計是一種實驗條件尋優方法,適宜解決非線性多變量問題。該方法以多元二次回歸方程為工具,將各影響因素與響應目標通過函數表達出來,并對各因素進行合理取值,從而使響應目標值達到最優[14]。對于二階多項式響應面,工藝參數在不同水平下與對應響應值之間的表達式見式(1)。

式(1)中:y'為響應目標值;β0為響應面的回歸系數;x為設計變量;i,j為變量下標;n為設計變量的個數;ε為統計誤差。

響應面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法有BBD (Boxbehnken design)法和CCD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法?;谡辉囼灥慕Y果,選擇熔體溫度(B)、保壓壓力(E)和保壓時間(F)3 個因子作為響應曲面實驗因子,考察指標為體積收縮率標準差Y1和最大翹曲量Y2[15]。由于在因素水平數相同時,BBD法不存在軸向點,實驗次數更少,因此選擇BBD 法優化注塑工藝參數。響應曲面設計取值見表5,響應曲面實驗結果見表6。

表6 響應曲面實驗設計與結果Tab. 6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分別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觀察殘差概率圖,如圖10a、圖10b所示,大部分點接近成一條直線,說明殘差符合正態分布,模型成立[16]。體積收縮率標準差模型Y1 的R-sq 和R-sq(調整)為99.93% 和98.73%,最大翹曲量Y2 的R-sq 和R-sq(調整)為99.99%和98.95%,說明模型沒有過擬合。通過響應優化器對體積收縮率標準差和最大翹曲量進行多目標優化,優化目標均為最小值,優化預測結果如圖11所示。

圖10 殘差正態概率圖Fig. 10 Residual normal probability graph

圖11 優化預測圖Fig. 11 Optimization prediction diagram

Y1 和Y2 優化結果合意性為0.834 9,數值匹配性較好。優化結果為:熔體溫度228 ℃,保壓壓力238.005 1 MPa,保壓時間5.88 s時,體積收縮率標準差為0.934 8%,最大翹曲量為0.181 5 mm。

3.3 優化方案仿真驗證

將優化方案的數值輸入Moldex3D進行仿真模擬,得到體積收縮率標準差為0.937%,最大翹曲量為0.181 mm。與預測優化結果接近,說明優化模型可行。

4 結論

(1)使用Moldex3D 軟件對產品進行模流分析,澆口采用牛角式潛伏澆口。冷卻方案為定模采用環繞式水路,直徑8 mm,動模水路采用水井式,直徑16 mm?;诹鞯兰袄鋮s方案設計模具結構,并根據模流分析結果確定了后續優化試驗中各因子的參數范圍。

(2)多目標優化實驗采用正交實驗和響應曲面結合的方法。以體積收縮率標準差和最大翹曲量為響應,因子篩選采用6因子5水平正交試驗,篩選出塑料熔體溫度、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3 個主要因子。響應面實驗選用BBD 法,通過Moldex3D 分析得到15組實驗翹曲變形值,通過響應優化器優化預測數值為:塑料熔體溫度228 ℃,保壓壓力237.5 MPa,保壓時間5.88 s 時,體積收縮率標準差為0.934 8%,最大翹曲量為0.181 5 mm。

(3)將預測工藝參數輸入Moldex3D進行模擬分析,該工藝條件下體積收縮率標準差0.937%,最大翹曲量0.181 mm,與優化預測結果接近,比初始模擬數值體積收縮率標準差降低45.39%,最大翹曲量降低30.52%,相較正交試驗結果體積收縮率標準差降低15.33%,最大翹曲量降低24.5%,說明優化模型可行。

猜你喜歡
收縮率標準差曲面
滌綸短纖維干熱收縮率測量不確定度分析
影響滌綸短纖維干熱收縮率因素探討
聚丙烯材料收縮率影響因素研究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饋訓練儀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進行治療對其動態平衡功能的影響
相交移動超曲面的亞純映射的唯一性
母線生產中端面線收縮率與寬厚比間關系的統計規律
圓環上的覆蓋曲面不等式及其應用
基于曲面展開的自由曲面網格劃分
對于平均差與標準差的數學關系和應用價值比較研究
確定有限多個曲面實交集的拓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