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價值意蘊與著力點

2024-02-14 13:43劉文鍇
關鍵詞:專業課程育人思政

劉文鍇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直接關系到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課程思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立德樹人、育人育才的重要功能,對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至關重要。

一、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

課程思政的著眼點是課程,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除了思政理論課之外的各類各門課程結合專業教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教學理念、思維方式和育人手段,是“大思政”理念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過程中的具體實現。其基本內涵有三個關鍵詞:育人、隱性、協同。所謂“育人”,就是各類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實踐課程都承擔著育人與育才的雙重要務,應把價值塑造放在課程建設的首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過程之中,從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課堂陣地的引領作用,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有機統一的效果。所謂“隱性”,就是挖掘和發揮各類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功能,開展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所謂“協同”,就是在課程建設的主戰場、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通過顯性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方式,所有教師都切實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形成所有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協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整體格局。

需要明確的是,課程思政不是思政課程,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其聯系和共同點在于,兩者是基于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互相聯系、互為補充、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區別和不同點在于,課程思政尋求各學科教學中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并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匯于學科教學當中,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而思政課程則是專門開設的思政理論課,對學生進行直接、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鮮明政治屬性的課程。另外,兩者在教學方式上也有所區別。課程思政不是要改變專業課程的本來屬性,也不是要把專業課程改造為“思政課程”,更不是對“思政課程”的替代,而是在課程設計、專業教育、知識傳授過程中,依托本專業、本課程,圍繞教學目標,有意識、有效地挖掘其中的思政資源,提煉其蘊含的思政元素,用好鮮明的思政素材,開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鮮活、生動、有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2]。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是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的重要抓手、重要環節,對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塑造學生人格、增長學生才干,增強學生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一) 課程思政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價值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3]“為誰培養人”是教育三個根本性問題中的首要問題。每個國家都是按自己國家的政治制度來培養人。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教育事業只有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輸送一批又一批可靠的有用人才,才能使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才能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作為高校教學主陣地的課堂,也必須立足于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當前,課程思政的主要任務是盡快在各高校形成廣泛共識,在廣大教師隊伍中全面推廣,建立健全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培養德才兼備、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 課程思政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課程的知識性、趣味性、吸引力、親和力

傳統的思政課開展理論教學較多,與實踐結合不夠緊,通常采用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親和力、吸引力不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不佳,難以達到應有的育人目的。課程思政建設要求貼近專業、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每個學科、每門課程的自身特點,結合專業實踐和具體案例進行教學,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地融入思政元素,開展思政教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進而提高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思政建設相對于傳統的思政理論課,投入少、見效快、效果大,能夠因地因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課程思政,能夠有效改變長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空泛、乏力、生硬、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等現象,讓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巧妙、深入地融進專業課程中,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課程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心靈震撼和情感共鳴,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有溫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實現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最大效果。

(三) 課程思政有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是關鍵。課程思政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素材和資源,把學習、觀察、實踐同思考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意識和習慣。例如,“測量學”雖然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論,在“測量學”基本理論、控制測量知識和地形圖測繪應用的專業教學實踐中,使學生深入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理論,強化他們辯證思維、科學思維、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培養他們的全局意識、整體意識、系統思維。

(四) 課程思政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增長學生知識見識、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這一任務的實現。在進行課程設計、教學設計時,應改變以往過度封閉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采取更加開放的育人模式,針對專業特點,優化課程內容,豐富思政元素。比如,將人文知識、世界前沿知識、社會應用知識等納入工科類專業的課程設計,將專業知識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黨的創新理論等緊密結合,既豐富了知識內容,又拓展了課程廣度。通過深入實施課程思政,既達到教育引導學生把握時代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大勢,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增強他們的家國情懷和學好專業、報效祖國的使命感、責任感的目的,又讓學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和前瞻性問題,較好地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和專業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提高他們的能力素質,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和育人效果。

三、深刻把握課程思政的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這“三大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抓好課程思政的關鍵,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書育人、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把握好課程思政的著力點,提高育人質量和效果。

(一) 教學團隊政治水平要高、視野要廣

課程思政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應心懷“國之大者”,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責任,踐行教育家精神,堅持“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5],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成為“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是加強教學團隊建設,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教學團隊的政治素養、政治水平。教師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懂真信真學真用。要對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教師只有信仰信念堅定,才能在講授課程、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把牢方向、有的放矢,把道理講明白、把問題講清楚,講得有底氣。教師還要有寬廣的視野,包括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等,除了對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外,還要對專業課程以外相關聯的知識有全面的了解,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跳出課程的窠臼,在廣闊的知識天地給予學生價值引領和思想啟迪。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從國內國外、歷史未來、自然人文等多維度、多層面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時代性,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不斷提升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信服力和影響力。

(二) 對專業課程理解要全面、認識要深刻

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立德樹人的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課教師要對所教授的專業課程有全面的理解、深刻的認識、深入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圍繞課程將專業知識講深講透講細,才能抽絲剝繭、充分挖掘學科專業知識中蘊含的優秀思政元素,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育人效果。如果專業課教師對專業課程理解不全面、認識不深刻、把握不精準,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就會影響學生對專業的認知認同和學習興趣,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強化學習培訓,及時了解專業應用現狀、前沿知識、未來方向、發展趨勢,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要強化專業研究,加強專業修養,夯實理論功底,提高教學水平,延伸專業課程的深度、精度和廣度。要強化育人職責,加強課程建設,深入挖掘蘊藏在專業課程之中的思政資源,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等,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及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探索和教學模式創新,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與內容體系,注重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統一,提高專業課教師的育人能力。

(三) 對課程要全面梳理,做到一課一策

專業課程種類眾多,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載體,課程內容設計對課程思政建設意義重大。教師要全面深入系統地梳理課程內容,增強課程思政意識,結合不同課程特點和培養目標,深入挖掘、精準分析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方法,體現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和文化自信自強,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性,將其有機融入課程內容和課堂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要依托本專業制定統一的課程思政教學大綱或教學指南,明確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研討,做好專業課程之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銜接,確保每個專業、每門課程都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際,把握好每門課程思政元素的重點和融入點,將具體內容細化到每個教學環節、每一堂課,科學合理地優化課程設計,改進教學組織方式,做到課程思政一課一策,精雕細琢,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專業課程。

(四) 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專業課教學不能變成思政課

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不同的途徑與方式探索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兩者的側重點和教學方式方法。課程思政不是新設課程,更不是簡單的“課程+思政”,而是課程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要融入思政元素,但又不能上成思政課。要采用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藝術,全方位挖掘思政資源,有針對性地運用思政元素,具體的思政案例盡可能多樣、豐富、有新意,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結合緊密,案例穿插有序、內容詳略運用得當,既要避免思政元素渲染過多,導致教學脫離專業課程,又要避免思政元素不足或案例生搬硬套、東拼西湊,影響說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在挖掘思政元素的時候實事求是,不能為了開展課程思政而盲目甚至虛假地創造思政元素。

(五) 要注重師生教學互動,結合專業開展課程思政

師生教學互動是課程思政的重要模式,也是增強教學親和力、感染力和教育針對性的有效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程思政的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實踐證明,師生互動越充分,學生的反應越積極、配合越主動、學習熱情越高漲、課堂氣氛越歡快、教學效果越顯著。課程思政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應為思政而思政,要從學生所思所想、社會熱點、現實問題等導入,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結合專業教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以及人才強國、科技強國、生態文明建設等戰略目標、戰略安排,講深講透本專業對國家發展、人民幸福、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使學生理解本專業的價值內涵,明確學好本專業的使命擔當。同時,還要善于運用本專業的大家、名人在專業報國、服務社會、奉獻自我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進一步增強專業教育的示范效應。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基礎,以課堂為主渠道,加強師生互動,緊密結合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緊密聯系專業實際和教學實際,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從關注“教得好”向關注“學得好”轉變。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精心設計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啟迪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格追求,實現師與生相互呼應、教與學同頻共振,實現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統一,達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