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典型區域農戶地膜應用與回收處理行為的調查研究

2024-02-15 11:16崔吉曉徐菊禎白潤昊劉勤何文清嚴昌榮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殘膜回收率作物

崔吉曉,徐菊禎,白潤昊,劉勤,何文清,嚴昌榮

(1.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膜污染防控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2.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昌吉 新疆 831100;3.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北京 100193)

地膜是我國第四大農業生產資料,2016—2020年我國年均地膜用量137.9萬t,作物覆膜面積1 796.8萬hm2,占我國作物種植總面積的10.8%[1]。地膜覆蓋能夠使作物平均單產提高4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8.0%[2],通過作物增產帶來的經濟效益每年高達1 200~1 400 億元[3],其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供給和農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

地膜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同時,由于長期大規模和高強度的應用,加之傳統地膜難降解、可回收性差[4]等原因,也造成了地膜殘留污染問題[5]。據統計,我國平均地膜殘留強度為67.5 kg·hm-2[6],其中新疆棉田的平均地膜殘留強度最高,為259 kg·hm-2[7]。地膜殘留會阻礙作物根系發育[8]、破壞土壤團聚體[9]、影響土壤水分養分運移[10]等,從而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11],進而影響作物的產量。有研究表明,當地膜殘留量超過240 kg·hm-2時,作物產量將顯著降低11.3%以上[12]。此外,土壤中的殘膜在機械磨損和光老化等作用下會向土壤中釋放微塑料[13],從而影響土壤健康[14]。因此,如何有效防控地膜殘留污染成為我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也是關乎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問題。

農戶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單元,其購買、使用、回收和處理地膜的決策與行為直接影響地膜殘留污染防控成效。研究學者針對農戶行為開展了大量研究。例如:Xue 等[15]研究發現,只有53.78%的農戶認為使用地膜會污染農田,而農戶環保意識的提高、法規制度的約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等都會使農戶對地膜污染的認知提高;巴銀花等[16]從認知因素和經濟因素兩個方面分析了新疆地膜治理技術的應用及影響因素,研究發現經濟因素顯著正向影響地膜治理技術的應用,而認知因素則呈顯著負向影響,農戶的環保意識和對殘膜處理技術的認知還有待提高;Wang等[17]對生物降解地膜補償意愿的研究發現,與加強政策法規相比,提高農戶的環境生態價值意識更能提高農戶采用生物降解地膜、參與地膜補償的積極性。綜合來看,已有研究多集中在農戶的地膜污染認知、回收行為、回收意愿與生態補償意愿等方面,而從全方位角度開展的農戶購買、使用、回收和處理地膜等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還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以地膜使用的基本單元——農戶為研究對象,選取了我國有代表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山東省和湖北省3 個省份為研究區域,調研分析了農戶購買、使用、回收和處理地膜的行為及其直接影響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方法,實證分析農戶地膜回收與地膜處理的影響因素,以期為地膜的污染防控提供數據支撐和政策建議。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研區域情況

調研開展于2021年3—5月,主要針對西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北地區是我國地膜使用量最大、地膜殘留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新疆最具代表性,2020 年新疆地膜使用量占全國地膜使用總量的17.6%,地膜覆蓋面積占全國地膜覆蓋總面積的20.4%[1]。山東省是華北地區地膜用量最大的省份,2020 年地膜使用量占全國地膜使用總量的7.3%,地膜覆蓋面積占全國地膜覆蓋總面積的9.9%[1]。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其中湖北省處于長江流域中心位置,兼備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地貌類型,能夠代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典型農區,2020年地膜用量占全國地膜使用總量的1.6%,地膜覆蓋面積占全國地膜覆蓋總面積的2.2%[1]。因此,對這3 個省份進行農戶地膜應用與回收處理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

為保證調研結果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根據氣候和地形選擇調研縣(市):新疆選取北疆和南疆地區的部分縣(市),山東選取低洼平原和丘陵地區的部分縣(市),湖北選取江漢平原、丘陵崗地、西部山地地區的部分縣(市),具體如表1 所示。調研委托當地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協助開展。為了保證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在調研開始之前對調研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與模擬調研,并在收到調研問卷以后對填報農戶進行了電話回訪。

表1 調研地點與農戶問卷填報數目Table 1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in surveyed location

調研采用直接發放電子調研問卷和發放紙質問卷并由調研人員線上填寫的形式開展,主要調研內容包括:農戶購買地膜行為(購買途徑與影響因素、購買時對地膜質量的判斷標準、對地膜新標準的認知)、農戶使用地膜行為(覆膜作物與作物地膜覆蓋率、使用地膜的原因)、農戶回收地膜行為(地膜回收方式與回收率、回收行為的影響因素)、農戶處理廢舊地膜行為(廢舊地膜處理方式及影響因素)等,其中作物地膜覆蓋率為調研農戶中某種作物的地膜覆蓋面積與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詳細內容可通過問卷鏈接進行查看。電子問卷由問卷星提供技術支持,農戶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者點擊鏈接形式進行填報,問卷的鏈接為https://www.wjx.cn/vj/hBcmQUG.aspx。此次調研共回收問卷407份,有效問卷389份,其中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農戶有255戶。問卷回收情況如表1所示。

1.2 農戶地膜回收與處理行為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分析農戶行為時,常用的分析模型包括多重線性回歸、SEM 結構方程模型[18]、Probit 模型[19]、Logistic模型[20]等。在解決此類實際問題時,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法由于因變量無法完全滿足與各自變量存在線性關系等應用條件而受限[21]。Probit 模型與Logistic 模型相似,可以應用于解決此類問題中的二分類問題,但模型中隨機擾動項需滿足正態分布[22]。結構方程模型用于建立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大量數據擬合估計關系強度,可以將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融為一體[23],但在建模難度、數據量需求、結果解釋性和假設機制方面要求較高,應用場景上限制較多。Logistic回歸模型解釋性強,需要的假設更少,數據要求相對低,已經成為農戶行為意愿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根據因變量的二分類或多分類特征,Logistic 回歸可相應地分為二分類Logistic 回歸和多分類Logistic 回歸。二元Logistic 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其因變量為兩分類變量,通過最大似然估計法進行估算[24]。因此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來分析農戶地膜回收行為與處理行為的影響因素,建立模型結果如下所示:

式中:P代表農戶地膜回收率≥80%或者進行地膜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網點回收、循環使用)的概率(2017年農業部印發的《農膜回收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 年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0%,因此本研究將“回收率達80%”作為分析農戶回收地膜行為的依據);Y表示農戶地膜回收行為或者處理行為;Y=1 表示農戶地膜回收率≥80%或者進行地膜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網點回收、循環使用);Y=0表示農戶地膜回收率<80%或者地膜不處理(焚燒、填埋、堆放在地頭)。公式中的Y為各變量Xi(i=1,2,…,n)的線性組合,Xi代表農戶地膜回收行為與處理行為的影響因素,即:

式中:β0為常數項;βi(i=1,2,…,n)為第i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將公式(1)和公式(2)進行處理,得到二元Logistic模型如下:

式中:ε為隨機誤差項。本研究運用SPSS 26.0對調查數據進行二元Logistic 模型分析,模型估計結果見表2、表3。

表2 農戶地膜回收行為變量說明及描述統計Table 2 Description and statistics of farmers′ plastic film recycling behavior variables

表3 農戶地膜處理行為變量說明及描述統計Table 3 Description and statistics of farmers′ plastic film treatment behavior variables

農戶的年齡(X1)、學歷(X2)對其行為具有一定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戶務農經驗會更加豐富;而學歷越高意味著農戶的認知水平可能會越高,更加了解地膜不回收導致的危害[25]。農戶的家庭特征也會對農戶的行為產生影響,本研究選擇勞動力數量(X3)、家庭人口(X4)、家庭總收入(X5)、農業收入(X6)進行分析,家庭人口與勞動力數量越多,家庭收入與農業收入越高,說明可以進行農業活動的勞動力越充足,越有利于地膜回收[26-27]?;厥盏啬し绞剑╔7)直接影響地膜回收率,地膜若能以舊換新(X8),可以減少農戶的投入成本從而促進回收。此外,外部環境(X9~X22)也對農戶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政府宣傳、監督與處罰等,能夠提高農戶的認知水平并對其行為起到約束作用[28-31]。具體的變量說明和描述統計見表2、表3。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戶購買地膜行為

了解農戶購買地膜的途徑及其影響因素,能夠從上游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實現服務農民的同時減少地膜殘留污染的風險。調查數據(圖1)顯示:農戶購買地膜的主要途徑為農資零售店,占85.9%;其次為農業合作社,占10.8%;少部分農戶會通過網絡和其他渠道購買地膜。調研農戶多為個體農戶,且調研農民的平均年齡在45 歲以上,對購買渠道的認知不夠廣泛,因此多通過當地的農資零售店進行購買。對于農戶購買地膜渠道的研究較少,其中對于甘肅中東部農戶地膜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戶從農資零售店購買的比例占81.7%[32],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農戶對地膜的購買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調研結果顯示,地膜的質量和價格是影響農戶挑選地膜的主要因素。在購買地膜時,68.3%的農戶對地膜的選擇會受地膜質量的影響,53.2%的農戶表示地膜的價格會影響其對地膜的選擇。另外,購買地膜的方便程度和他人的建議也會影響農戶對地膜的選擇。

圖1 地膜購買途徑(a)與影響因素(b)Figure 1 Ways of plastic mulch film purchase(a)and effecting factors(b)of farmers′ buying behaviors

農戶購買地膜時,對于地膜的質量,往往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圖2a),其中通過地膜的拉伸強度來判斷地膜質量的農戶最多,有64.5%;30.9%的農戶通過賣家介紹、24.9%通過廠家名氣、24.5%通過地膜厚度、17.4%通過地膜價格來判斷地膜的質量。為了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國家于2017 年出臺了新的標準《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 13735—2017),標準規定地膜的厚度不得低于0.01 mm。作為可能影響農戶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之一,本研究同時調研了農戶對國家標準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會用其判斷地膜的質量。調研結果(圖2b)顯示,49.5%的農戶了解新國標中規定的地膜厚度,22.4%的農戶對地膜厚度的認知還停留在舊國標的0.008 mm,28.1%的農戶并不了解國家標準對地膜厚度的規定??梢?,農戶對新國標中地膜厚度規定的了解程度還較低,需要繼續加強對新國標的宣傳。除了地膜本身的特性外,賣家的介紹也是影響農戶判斷地膜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源頭上提高地膜的質量和加強賣家對農戶的推廣與介紹可能是解決地膜殘留污染問題的關鍵。

圖2 農戶對地膜質量判斷標準(a)和對地膜新標準的認知(b)Figure 2 Farmers′ judgment standard of plastic film quality(a)and their cogni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of plastic film(b)

2.2 農戶使用地膜行為

地膜使用是殘膜形成的關鍵環節。如表4 所示,在新疆參與調研的119 戶農戶中,作物總種植面積共15 635.5 hm2,其中有88戶使用了地膜覆蓋技術,未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農戶多種植小麥和葡萄,也有部分種植玉米。綜合來看,新疆地區調研農戶的覆膜面積為10 975.4 hm2,作物地膜覆蓋率為70.2%。其中,棉花種植面積最大,占調研農戶種植總面積的33.7%;種植棉花和玉米使用地膜的農戶最多,分別有39 戶和35 戶,作物地膜覆蓋率分別是96.3%和96.0%。山東參與調研的117戶農戶中,有54戶使用了地膜覆蓋技術,只種植大宗作物小麥、玉米的農戶未使用地膜覆蓋技術。山東參與調研的農戶作物總種植面積為1 208.0 hm2,覆膜面積為227.2 hm2,作物地膜覆蓋率為18.8%。其中,小麥和玉米種植面積最大,分別占種植總面積的38.0%和36.9%,但均未使用地膜;種植花生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農戶最多,有18 戶,作物地膜覆蓋率僅為72.9%;另外,種植瓜類、棉花、馬鈴薯和大蒜的農戶作物地膜覆蓋率分別為92.3%、94.8%、100%和100%。湖北參與調研的153 戶農戶中,有113 戶使用了地膜覆蓋技術,未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農戶多種植大宗作物小麥和水稻。湖北參與調研的農戶作物總種植面積為6 311.3 hm2,覆膜面積為2 076.4 hm2,作物地膜覆蓋率為32.9%。其中小麥和水稻的種植面積最大,分別占調研農戶種植總面積的24.8%和21.8%,地膜覆蓋率僅為19.6%和4.2%;種植瓜類和玉米使用地膜覆蓋的農戶最多,分別有27 戶和24戶,作物地膜覆蓋率分別為40.1%和29.1%。

表4 調查農戶種植作物和覆膜情況Table 4 Crop planting and film mulching by farmers

農戶使用地膜的影響因素(表5)中,提高產量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有93.3%農戶選擇了該選項;增溫是第二大影響因素,有84.7%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再次是控草,有80.8%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新疆、山東和湖北具有不同的氣候特征,因此對地膜的依賴程度和主要驅動力存在差別。新疆是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晝夜溫差大,年均降雨量50~250 mm,而潛在蒸發量超過1 000 mm[33],因此新疆對地膜的依賴程度極高,作物地膜覆蓋率高達56.6%[1],主要作用為保水和提高地溫,保障農業生產正常進行。地膜覆蓋能使新疆地區的作物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別提高29.63%和30.80%[12],因此除了提高產量和收入以外,增溫和保水是新疆農戶使用地膜的主要驅動因素,分別占98.9%和97.3%。山東省是較早引進和應用地膜覆蓋技術的省份之一,每年使用地膜總量僅次于新疆和甘肅,作物地膜覆蓋率為15.7%[1],該省典型覆膜作物為棉花和花生[34],另外還有設施蔬菜等。山東省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經常出現“倒春寒”現象,地膜覆蓋能夠顯著提高作物生長前期耕層土壤溫度[3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2,36],穩定作物前期生長,因此春種大田作物對地膜的依賴程度較高。調研結果顯示,增溫是山東農戶使用地膜的主要影響因素,有92.6%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湖北省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充沛、雨熱同季,該地區作物地膜覆蓋率僅為4.8%[1],且多使用黑色地膜[37]用于控草[12]。調研結果表明,控草是湖北農戶使用地膜的主要影響因素,有94.7%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

表5 調研農戶地膜使用影響因素(%)Table 5 Factors affecting for using plastic mulch film of surveyed farmers(%)

2.3 農戶回收地膜行為

地膜回收是地膜殘留污染問題的直接影響步驟。在新疆、山東和湖北參與調研的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255 戶農戶中,92.4%的農戶對殘膜進行了回收(表6)。調研結果顯示,人工回收仍然是殘膜回收的主要方式,占72.4%,采用機械回收的農戶占18.9%。3 個省份中,新疆采用機械回收的農戶比例最高,為58.9%,研究結果與侯林岐等[31]在2018 年對1 056 戶棉農開展的調研結果相似,較謝文寶等[38]在2017 年對南疆、北疆和東疆的592 份問卷結果(29.04%)相比,有了較大提高,說明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國家政策的重視等,殘膜回收機械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山東和湖北采用機械回收的比例僅為6.7%和2.0%,另外,山東仍有15.5%的農戶不對殘膜進行回收?;厥辗绞绞芨材っ娣e影響[39],山東和湖北等地區農戶的覆膜面積相對較小,且多為經濟作物,因此這兩個省份采用機械回收的比例較低,降低了整體的機械回收比例。地膜回收機械化水平是影響地膜回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公布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 年)》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廢舊農膜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到2025 年我國農膜回收率達到85%[40]。調研結果表明,3 個省份地膜的機械化回收水平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農戶對殘膜的回收率也有待提高,回收率≥80%的僅占45.7%,回收率在70%~<80%的占18.9%,回收率低于50%的仍然有19.3%。從3 個省份來看,湖北地區農戶的回收率最高,回收率≥80%的占60.4%,回收率低于50%的占11.9%;其次為新疆,回收率≥80% 的占35.6%,回收率低于50% 的占20.5%;山東的回收率最低,回收率≥80% 的僅占8.9%,回收率低于50%的高達42.2%。除了受農戶回收行為影響以外,殘膜回收率還受地形、耕作方式、覆膜方式、地膜類型、地膜厚度和覆膜作物等影響[39,41-43]。

表6 調研農戶殘膜回收方式與回收率(%)Table 6 The recycling methods and recovery rate of plastic mulch film residue of surveyed farmers(%)

分析農戶地膜回收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很多,其多從個人特征、家庭特征、生產經營特征、政策支持[37,44]、利用模型[28,45]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本研究設置“您為什么回收地膜?”問題,了解農戶回收地膜的直接影響因素。調研結果(圖3)顯示,農戶對地膜進行回收主要是認為地膜不進行回收會影響下一季的耕種,有46.0%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有36.5%的農戶回收地膜是因為殘留地膜會污染環境,9.1%的農戶是因為回收的廢舊地膜可以進行以舊換新,而6.3%的農戶則是因為不回收地膜會受到處罰。由調研結果可見,農戶已經深切認識到殘膜對下季作物產量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具有較高的主觀驅動力,有利于回收工作的開展。以往的研究還表明[42,44],耕地面積、耕地細碎化程度、距離遠近、殘膜危害了解途徑、再次利用價值認知等也是影響農戶地膜回收行為的因素。

圖3 農戶地膜回收影響因素Figure 3 Factors affecting for recovery plastic mulch film residue

2.4 農戶處理廢舊地膜行為

地膜回收后的處理是地膜綠色化處理的重要環節。調查數據(表7)顯示,有122 戶農戶選擇網點回收,占調研總農戶的47.8%。網點回收不僅能夠減少地膜對農田和環境的危害,還能實現回收地膜的再利用。目前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焚燒發電、再造粒、提煉石油制品等[46]。其中燃燒發電是將地膜進行焚燒,存在環境污染風險。再造粒是目前采用較多且比較綠色環保的方法,但其成本較高?;厥盏啬さ馁Y源化利用效益低是影響其回收處理的重要因素。調研農戶中對回收地膜按生活垃圾處理的有40戶(15.7%)、進行焚燒的有36 戶(14.1%)、堆放在地頭的有29 戶(11.4%)、填埋的有17戶(6.7%)?;厥站W點的設立是提高地膜綠色化回收的重要舉措,已經取得良好成效。有報道顯示,新疆地區2017 年選擇網點回收的農戶只有17.65%[47],而2020 年為49.45%[38],有的地方甚至高達75%以上[48]。因此,未來還應該加強回收網點的建設,提高網點回收率。

表7 調研農戶廢舊地膜處理方式Table 7 Management ways of waste plastic mulch film for surveyed farmers

農戶處理廢舊地膜的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對影響因素設置了多選項來進行分析。調研數據(圖4)顯示,塑料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是農戶對廢舊地膜進行處理的主要原因,有88.7%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投入成本的高低是影響農戶處理廢舊地膜行為的第二大因素,有80.6%的農戶選擇了該選項。法律法規和環保部門的監督會約束農戶的行為,分別有68.1%和69.3%的農戶選擇了該項。政府的補貼和處罰對農戶處理廢舊地膜行為的影響在所有影響因素中最小??梢钥闯?,調研農戶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強,能夠自覺地對廢舊地膜進行綠色化處理。

圖4 農戶處理廢舊地膜行為的影響因素Figure 4 Factors affecting for management of famers for waste plastic mulch film

2.5 農戶地膜回收與處理行為的二元Logistic分析結果

經過二元Logistic 分析(表8、表9)得出,農戶年齡在5%水平上、學歷為高中以上人數和不回收是否會影響耕種在10%水平上顯著促進農戶的回收行為。隨著農戶年齡的增長,其在田間的務農經驗逐漸豐富,更能了解殘膜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30,49]。家庭中高中以上人數越多,說明學歷越高,越有利于地膜回收處理,因為學歷越高,環保意識越強,越能了解殘膜對環境的危害[48]。隨著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地膜殘留對作物生長的影響效應越發顯著,農戶能夠深切體會地膜不回收對作物生長及產量的影響,這會促進農戶的回收行為[37]。

表8 農戶地膜回收行為二元Logistic模型估計結果Table 8 Estimation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model for farmer′s plastic film recycling behaviors

表9 農戶地膜處理行為二元Logistic模型估計結果Table 9 Estimation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model of farmer′s plastic film management behaviors

家庭人口數在10%水平上、農業收入和是否會受到處罰在5%水平上、是否有回收網點在1%水平上顯著影響農戶的處理行為。家庭人口數、農業收入、是否有回收網點、是否會受到處罰對地膜處理行為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家庭人口數越多,意味著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勞動力越充足,越有利于回收處理[50]。農業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農戶的保護環境行為,因為收入水平較高的農戶更加注意自己的社會影響[51]。在侯林岐等[31]對新疆棉農農膜回收行為的調查研究中,是否有殘膜回收點對農戶地膜處理方式具有極顯著正向影響,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建立殘膜回收網點是促進地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處罰屬于政府規制農戶行為的政策工具之一,其對農戶行為具有正向影響[52]。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農資零售店是農戶購買地膜的主要渠道,地膜的質量和價格會影響農戶對地膜的選擇。農戶多通過地膜的拉伸強度來判斷地膜質量的好壞,但農戶對地膜新國標的認知不足。

(2)調研農戶中新疆的主要覆膜作物是棉花、玉米和瓜類,山東是花生和瓜類,湖北是煙草和瓜類。提高收入是農戶使用地膜的主要驅動因素,除此之外,新疆使用地膜的其他主要因素為增溫和保水,山東為增溫,湖北為控草。

(3)農戶回收殘膜的主要方式為人工回收,主要因素是認為地膜不回收會影響耕種和污染環境。

(4)農戶對回收地膜的主要處理方式為網點回收,影響其處理行為的主要因素為塑料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和投入成本的高低。

(5)農戶年齡、學歷為高中以上人數、不回收是否會影響耕種這3 個因素對農戶的回收行為有顯著促進作用。

(6)家庭人口、農業收入、是否會受到處罰、是否有回收網點這4 個因素對農戶的處理行為有顯著促進作用。

3.2 建議

(1)發揮不同利益主體的能動性,加強對新國標和科學合理使用與回收地膜的宣傳。政府部門可以加強對生產者、銷售者和農戶的培訓與宣傳,提高其科學認知和主觀能動性;生產者可以在使用說明書或包裝物上添加介紹;銷售者特別是農資零售店可以張貼宣傳冊、播放宣傳視頻和口頭宣傳。

(2)加強監督管理。新疆、山東和湖北農戶的地膜回收率遠低于國家目標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強農膜回收宣傳、農膜處理與農膜回收監督的工作力度。國家政府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應該嚴把生產銷售關,嚴格控制地膜符合國家標準;定期抽檢市場流通地膜的質量,確保流通地膜達到新國標中規定的0.01 mm,并對不符合標準的地膜生產銷售廠家進行處罰;對農戶的回收和處理地膜行為進行監督管理,確保農戶的地膜回收率能夠達到85%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

(3)建立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逐步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標準與規范,明確各責任主體的責任與義務;增強回收網點的監督與管理,提高回收網點的回收作用;完善回收的獎懲措施政策,提高農戶回收地膜的積極性。

(4)加強科技創新與研發。加強對地膜生產的創新與研發,鼓勵研發新型可降解材料和高強度材料,提高可降解地膜和高強度地膜的研發與推廣;加快地膜回收機械的研發,提高機械回收的回收率與回收效率;加強回收地膜高值化利用的技術研發,創新回收地膜的處理方式,提高地膜的二次利用價值與經濟效益。

猜你喜歡
殘膜回收率作物
不同形態氮肥對棉花15N回收率和產量的影響
作物遭受霜凍該如何補救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全國農膜回收率年底前達到80%以上
地表殘膜回收機在西北成功應用
內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潛在應用
鏈齒式殘膜回收機研制成功
鏈齒式殘膜回收機研制成功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無人機遙感在作物監測中的應用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