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弼時的家風

2024-02-18 17:55張磊
黨史文匯 2024年1期
關鍵詞:任弼時遠志孩子

張磊

任弼時(1904—1950),出生于湖南汨羅一個書香世家。青年時期,他愛國、勤勞、自立的思想火花粲然于筆端,在憂國憂民的困惑中不懈追求富國強民的出路;在異國他鄉,他孜孜不倦地汲取革命理論;在革命道路上,他勤勤懇懇,30年如一日埋頭工作,不計地位、名聲,不顧嚴重病情……把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那為人們所熟知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用錢多,被當作“傳家寶”,在后輩中代代相傳。

愛與孝在不斷傳承

于國而言,任弼時是黨和人民的“駱駝”;于家而言,他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兒子、丈夫和父親。一封封家書中,他在字里行間傾訴和傳遞著對家人的愛,譜寫了“烏鳥私情,舐犢情深”的優良家風。

1921年,少年任弼時準備啟程北上。臨行前給父親寄去一封家書,傾訴了不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的無奈并許諾:“自后兒當努力前圖,必使雙親稍得休閑度日,方足遂我一生之愿?!比欢?,前路漫漫,身為有志青年怎能只顧自己的小家呢?他又毅然寫道:“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亦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和責任,達此便算成功?!睂τ诟改?,唯有祝愿他們健康長壽,“來日當可得覽大同世界”。涓涓文字,寫不盡對父母的愛。他始終銘記父母的教誨,惦念家中長輩,總是趁著工作間隙給家人寫信,告知自己的近況,問候雙親是否安康。

任弼時、陳琮英夫婦在革命戰爭年代共同經歷了種種艱難折磨,始終患難與共、相濡以沫,攜手渡過各種難關。在國統區工作期間,任弼時每天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有時甚至到天亮,妻子每次都等著給他開門。長征過草地時,部隊缺衣少食,產后虛弱的陳琮英也只能以草根為食,心疼妻子的任弼時每到一地,就和戰士們一起去挖野菜、草根,把嫩的煮給妻子吃,自己吃老的。當兩人因工作分處兩地時,他也牽掛著妻子,曾對妻子說:“我們是革命的夫婦,同是黨的兒女,我們的愛情是融化在對黨、對人民的愛情里的?!彪m然時代不同,但這種高尚的愛情仍值得人們去追求。

孝順父母的任弼時還把這種家風傳承給后輩,教導孩子們敬愛、孝順長輩。由于革命工作和治病的緣故,夫婦倆有時不在一處,他常常叮囑在妻子身邊的兒女要關心、照顧好母親。1948年,陳琮英到晉綏解放區去動手術,任弼時在給長女任遠志的家書中寫道:“媽媽東去開刀,望你好些招扶(照拂)她?!敝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弼時因身體原因在蘇聯治病,幾個孩子都上學住校,家里只剩下妻子一個人。他在信中要求女兒們爭取每周日能回家看望母親:“你們星期天回來,自然也會給她很大的安慰?!比五鰰r的言傳身教,讓愛與孝在家庭中不斷傳承。

任弼時因工作忙碌而不能和孩子們長時間相處,但他對孩子們的愛卻非常深厚,總是以看似尋常的舉動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深切關愛。

長女任遠志的童年坎坷異常,剛出生不久就和母親一起被關進監獄。半年后,母女倆被營救出獄,隨后她便被送回老家,直到抗戰勝利后的第二年才第一次見到父親。點滴日常中,她深深地感受到父親對她的關愛。1947年,胡宗南率部進攻延安,中央機關轉移到王家灣一帶,任遠志隨父親一道轉移。其間,由于下河溝洗被子受涼,她發起高燒。工作繁忙的任弼時抽空打來一盆冷水,潤濕毛巾放在女兒額頭上給她降溫,然后趕緊去看文件和電報,不一會兒又來給她換毛巾,接著再去忙工作。接連幾個夜晚,都是這樣度過的。任弼時就是這樣既愛革命事業,又愛孩子;既有大愛,也不舍小愛。

小女兒任遠芳1938年出生于莫斯科,在她出生后不久任弼時夫妻便奉調回國。直到1949年1月,任弼時才與任遠芳取得聯系,擔心女兒不懂中文,他特意用俄文寫信。信中,他迫切盼望與女兒相見的心情躍然紙上:“親愛的卡佳:……從信中看出你生活和學習都好,我們為此很高興。但是你為什么沒有給我們寄你本人的照片呢?你大概已經長大了,我們很想看看你,哪怕是看到你的照片也行?!边@封家書讓任遠芳第一次體會到被父母關愛的感覺。在這一時期寫給小女兒的數十封信中,任弼時常稱呼她“親愛的”“親愛的女兒”“親愛的卡秋莎(昵稱)”,常給女兒寄家人照片,叮囑她注意自己身體,關心她有沒有吃飽穿暖、有沒有生病……對女兒的愛流淌在字里行間。任遠芳晚年回憶起這段時光時說:“我一生中與父親共同生活總共不超過1年零7個月。但是,父親的愛卻溫暖了我一生?!?/p>

任弼時不僅關愛并督促子女不斷進步,還常在一些小事中教導他們要學會相互幫助、相親相愛。在小女兒即將回國時,他寫信給兒子遠遠:“她回家后你必須準備處處幫助她,不能因為她不懂中國話就去欺侮她。我現在除買一架女腳踏車給小姐姐外,另買一架男孩腳踏車給你,可是遠芳姐姐還沒有車子,你要準備將你現用的車子將來送給(遠)芳姐姐作為你們相見的禮物。我想你是會同意,而且一定要這樣同意才好,這也是我在事前要向你說明白的”。

良好的家風來自于言傳身教,任弼時雖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多,但他事事處處都用自己的言行引導著孩子,用愛傳遞著孝順父母、友愛姊妹、互幫互助的優良家風。

要永遠記著“為人民服務”

任弼時一生勤勤懇懇,30年如一日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被譽為“黨的駱駝”。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人民的事業,也希望家人能夠牢記“為人民服務”這5個大字,一再告誡: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負人民對你的期望,將來一定要為人民做事。

在他看來,為人民服務就先要好好學習,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他當年就曾為學習革命理論千里迢迢北上蘇聯,如饑似渴地汲取蘇聯共產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經驗,學習為中國人民謀取光明前途的先進知識。無論是對弟弟妹妹還是對子女后輩,任弼時最關心的都是他們能否學好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當孩子們漸漸長大,他也不斷要求他們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科學知識。1947年,延安中央機關向黃河東岸轉移,任遠志和其他孩子也將一道被送到河東安定下來,東渡黃河前,他給女兒寫下“努力學習”4個字,這是他對孩子們一貫的希望與要求。在家書中,他不斷叮囑她要好好學習:“你們這輩學成后,主要是用在建設事業上,即是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須要大批干部去進行。建設事業就是要有科學知識?!痹谥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任弼時堂妹任培珊從湖南家鄉來到北京求學。見面后,任弼時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準備學什么?念哪一系?”當聽到堂妹回答“想學農,念農藝系”后,他高興地說:“好得很,希望你將來做一個拖拉機手,努力學習做一個農民需要的選種專家,好好為人民服務?!?/p>

在他看來,一個人活著就要對社會有用,就要把自己奉獻給人民的事業,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對中國建設有用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他給小女兒寫信說:“中國人民今后的任務是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為此,需要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專家和干部。望你更加努力學習,并在蘇聯完成學業之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專家?!碑斎芜h芳想要和他一道回國時,他詳細地給她分析了回國和留在蘇聯兩種選擇的利弊,建議她最好留下繼續學習,讀完大學,然后帶著專業知識回國,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增磚添瓦。

為人民做事,還要吃得了苦。任弼時的一生就是在艱難困苦中不斷前進,在疾病折磨中忍痛操勞。他長期抱病堅持繁重的工作,當同志們勸他休息時,他卻說:“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肩負著革命的重任,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彼蒙V寫了“駱駝負重至死休”的壯麗華章。

任弼時是吃苦耐勞的楷模,也教育子女要好好鍛煉自己、能吃得了苦。他曾教導子女說:“要能吃苦,要好好鍛煉自己,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947年中央機關轉移撤離延安時,因任遠志年紀還小,學校一開始未安排她隨校轉移,希望她和父母一起走。他卻堅持讓她隨學校行動,和同學們一起接受鍛煉。日夜兼程的艱苦行軍,讓因從小營養不良而患有夜盲癥的任遠志走得非常辛苦,有時踏出第一步不知第二步往哪兒邁,只好在前面同學背包上綁一條白毛巾,隨著視野中這個隱隱約約的小白點前進。途中,她因看不清路而摔倒,導致右腳趾骨摔裂。

任弼時得知她摔傷雖很心痛,但依然半開玩笑似地說:“輕傷不下火線,你怎么回來了呢?”他就是這樣不斷鍛煉子女的吃苦精神,讓他們從小學會吃苦耐勞,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當革命老黃?!?,是聶榮臻元帥對任弼時的盛贊,也是任弼時一生的真實寫照。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知道了應該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艱苦樸素是革命的傳家寶

任弼時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他那廣為流傳的“三怕”原則,就是其艱苦奮斗精神的直接體現。

他領導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期間,吃穿用度和普通戰士沒什么兩樣,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很注重引導黨員干部要艱苦樸素,告誡他們“艱苦樸素是革命的傳家寶”,要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他的諄諄告誡和艱苦樸素的作風,感染和教育著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他凡是自己能做到的決不去麻煩別人。大生產運動中他帶頭響應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荒生產,紡紗織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生活條件比過去好了,但他艱苦樸素的本色依然未變。組織上給他安排的房子比較殘舊,中央機關就花錢修理了一下,他知道后很不安,一夜無眠。后來,工作人員考慮到他身體不好,住所又臨近大街,人車嘈雜,不利于休息和工作,想讓他搬到一所環境相對較好的房子去。他拒絕說:“那里駐著一個機關,而我是一個人,不能為了我一個人去牽動整個機關?!碑斢纸ㄗh幫他另換一間舒適房子時,任弼時說:“何必麻煩去換房子呢?這里還可以住嘛,還是住這間房子吧!”就這樣,一直住到他逝世。怕麻煩人,是他的其中一“怕”,也是他艱苦樸素作風的直觀體現。

任弼時還十分注重勤儉節約,總是怕多用錢。他時時刻刻、一點一滴都為黨和人民打算,自己卻過得十分節儉。他家里用品、陳設都很簡單,吃飯用的是搪瓷碗和竹筒碗,還有不少破損;筷子上系了繩子,也是行軍時沿用下來的。這正是他家里一貫的生活情形。在革命工作中,他最反對鋪張浪費,常叮囑身邊同志要愛護公物。延安時期,一次有人想用布搭一個棚子乘涼,當時任弼時是中共中央秘書長,申請提交到他那里,他堅決不批,責問道:“現在人還都沒有衣服穿,哪兒有布搭棚子!”

他始終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并常教導家人一定要愛護國家資財,節省開支,勤儉持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經濟比較困難,領導干部實行供給制,他每個月都要問妻子菜金有無超支,生活用品是否按制度領取。有一段時間,他在京郊養病,孩子們陪伴在他身邊,他規定不準他們隨便要車進城,常囑咐孩子們:一定要節約水電,電燈要人走燈關;自來水用時不要開得太大,用完要關緊;不要在墻上隨便釘釘子掛衣服;打開窗子一定要固定好窗扇,不然風一吹就要打破玻璃。為讓他們養成隨手關燈習慣,他還在每個房間開關處貼上字條“人走燈滅”以示提醒。

對于各種生活用品,任弼時始終堅持能修補就繼續用、直到確實不能用了再扔掉的原則。他們一家剛到北京時,陳琮英讓孩子們找來舊衣服做鞋底。當孩子們把之前的破舊衣服翻出來交給媽媽時,卻遭到父親的批評。他從中挑出幾件破得不太厲害的說:“這還可以補一補再穿嘛,進城了,我們還是要注意節儉呀??p縫補補又3年嘛!”任弼時這種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和教育方式,給子女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們將父親的教導銘記在心并轉化為行動。任遠志讀書時從不主動向家里要零花錢。有時父母忘記給她車票錢,她身上有幾分錢就買幾分錢的票,其他路程就步行,遇上一分錢也沒有時就全程步行;參軍后里里外外一身軍裝,從未做過時髦的衣服;成家后經濟比較緊張,她平時就帶著孩子省吃儉用,度過最艱苦的時期。這一切,都得益于任弼時的教誨與影響。

生命雖止,精神不朽。任弼時一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甘于自我犧牲的“駱駝精神”,熔鑄為革命家風,代代相傳。他從不給子女講大道理,卻在日常生活中、在循循善誘中、在以身作則中讓子女認識到要為人民做事,要養成艱苦樸素的作風。他的良好家風是值得傳承的寶貴財富和家庭教育的資源寶庫。

(責編 王燕萍)

猜你喜歡
任弼時遠志孩子
善于正確解決復雜重大問題的任弼時
任弼時的軍事思想和實踐
任弼時:一條“幸福渠”
毛遠志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毛遠志
遠志水解產物的分離及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