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仔餅大全

2024-02-21 12:22唐仁承
食品與生活 2024年2期
關鍵詞:雞仔咖喱口味

唐仁承

雞仔餅是粵式名點,外形仿如小小雞仔,色澤金黃,皮餡混合,外脆內糯,咸甜交加,眾香互織,回味無窮。從幼年起,我就喜食雞仔餅,咬一口,就聽見“咯咯”作響,濃香如決堤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幾口,恍若引爆了香庫,復合香氣迸射四濺。隨著咀嚼深入,還可靜靜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紅腐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這雞仔餅真是讓我回味久久。

從來沒想過,雞仔餅只是一個品類的統稱。時光變遷,歷經諸多發展,雞仔餅已經演變出了很多口味,儼然一個大家族。

偷得半日閑,近日到香港第?57?屆工展會參觀,遠遠就望見“雞仔餅大王”的店招,好奇地走近前去,哇!一排排盒裝雞仔餅堆得滿滿當當,蔚為壯觀。上面分別標著不同標簽,竟有這么多口味:南乳、咖喱、檸檬、榴蓮、桂花、五香、胡椒、椒鹽、黑蒜、香脆……100?港元(約合人民幣?92?元)可以購得?3?盒,任選?3?種口味,還奉送原價?25?港元(約合人民幣?23?元)的糯米糍?1?盒,雙白雙黑一共?4?枚。

雞仔餅應該是有明確定義的吧,怎會有這么多口味?是“師出同門”,還是“同門異宗”?一一嘗過之后,才發現,既大同小異,又各具特色。

同?主要是基礎配料基本相同,都是以面粉、肥豬肉、白砂糖、南乳、芝麻、花生碎、梅菜等作為主要原料,再加入其他輔料,經烘焙而成。共同特點是色澤金黃,外脆內黏,眾香疊加,咸甜適中。

異?則是因為加入不同的調味料,諸如咖喱、胡椒、檸檬,甚至榴蓮等,使口味出現差異。其中我比較喜歡咖喱的,不但有濃烈的咖喱味,而且還比較松軟,一口一個,煞是過癮。

不同的雞仔餅不但口味有異,連形狀也有差別。比如,香脆的是薄薄的大圓餅,咖喱的是一排排相連的小圓餅,而南乳的則是長條狀,仿如叉燒酥,只有原味的才是正宗的雞仔模樣。眾多雞仔餅似乎已經不再受雞仔形狀的束縛,變得多姿多態。我猜想,餅形差別這么大,恐怕是為了便于識別,識形而知味吧。

小小的雞仔餅,居然也是有傳說的。據傳在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廣州“五大家族”之一的伍家主人伍紫垣準備接待外來客人,碰巧主廚不在,就吩咐婢女小鳳做一款廣東點心待客。因家中一時沒有合適的食材,小鳳就把常年儲存的惠州梅菜連同五仁月餅餡搓爛,加入用糖腌過的肥豬肉、鹽和香料等拌勻,用餅皮包裹,捏成丸形,稍微壓扁,放入爐中慢火烘烤至脆,取出裝盤,請客人享用。結果大受稱贊,道是:“甘香酥甜咸兼有,脆糯交織,咸甜適中,別有風味?!笨腿讼矄枺骸斑@是什么點心?”伍紫垣順口答道:“小鳳餅?!币驗樾▲P餅外形酷似小雞,而廣東喜稱小雞為“雞仔”,所以也就稱之為“雞仔餅”了。

雞仔餅流傳至今,并且繁衍成一大家族,也是有一部傳承史的。當年伍紫垣名下產業龐大,其中有一座茶酒館名為“成珠樓”,小鳳餅變成享譽四方的雞仔餅,正是這家“成珠樓”的功勞。因為食客眾多,四處傳揚,雞仔餅也就流傳開來。伍氏衰落后,“成珠樓”轉讓給吳氏,易名為“成珠餅家”,兼營茶樓。之后又數易其主。1947?年,一位名為梁西坪的先生接手了“成珠樓”,因他經營有方,“成珠樓”和小鳳餅聲名大噪。這位梁先生大概是覺得小鳳餅之名出自婢女,品位不高,于是請來南社詩人胡伯孝為“成珠樓”寫詩,并代為考證小鳳餅名字由來。如此一來,也就有了另一個關于雞仔餅的來源傳說,說是雞仔餅系梁氏祖傳。

1985?年一場大火,使得“成珠樓”從此消失。不過幸運的是,制作雞仔餅的手藝被當時的制餅師譚煥先生傳承了下來,再經由譚煥先生的兒子譚英漢之手,傳給了“誠志餅家”的創辦人盧正昱先生。憑借一手純正的技藝,盧先生獲得了“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的榮譽。而今“誠志餅家”門口經常出現排隊購買的“長龍”,可想而知,其雞仔餅風味的正宗地道。

真沒想到,小小雞仔餅竟然還有如此曲折動人的故事,好不讓人感動。不過,雞仔餅雖好,對牙齒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可能更適合年輕人享用。年紀較大的人群,估計會更喜歡老婆餅之類更為松軟的點心,畢竟更易咀嚼。

猜你喜歡
雞仔咖喱口味
老母雞
咖喱傳奇
我家的那些雞
小雞仔書簽
口味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