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止的時間

2024-02-21 01:48莫小米
讀者 2024年4期
關鍵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陳彥場長

莫小米

那是一片茫?;脑?,黃沙漫天,風聲如狼嚎;那是一個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朝氣蓬勃,生機無限。

20世紀60年代初,第一批拓荒者抵達這里。他們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平均年齡不到24歲,不少是剛走出校園的大中專畢業生。

她叫陳彥嫻,19歲,正上高三,臨近畢業。宿舍的6個女孩總是談未來、談理想,想去最邊遠的地方,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只是那時的她們還不知道要去哪里。

恰好,她的鄰居是塞罕壩林場第一任場長,那是她們第一次聽說這個地名。聽說那里正在開展大規模機械化造林,同宿舍的姐妹一起給場長寫了信。林場回信表示熱烈歡迎。1964年8月23日,學校為她們開了歡送會。

塞罕壩地處河北省最北端與內蒙古交界的承德市圍場縣。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可6個女孩剛剛去的時候,一望無垠的荒漠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樹。

創業之苦,自不必言。6個女孩上壩后,從最基礎的工作干起。她們的第一項工作是往苗圃倒大糞,不僅要忍耐難聞的氣味,還必須跟上大家的節奏,流水作業,轉著圈兒地倒,不停地走動。一天下來,6個人都累得腰酸背痛。

她們所住的茅草屋,房頂漏雨,土墻漏風,被子永遠是濕漉漉的。冬天里,裹著雪花的白毛風呼呼地刮,刮得眼睛都睜不開。因為太冷,晚上睡覺不得不裹著棉衣、戴著帽子。

那時壩上還沒有電,晚上漆黑一片,還有時遠時近的狼嚎。但年輕人干完活,就聚到一起,生一堆篝火,唱歌、跳舞,排演話劇,“現在回想起來,日子過得可充實了”。

陳彥嫻的丈夫是白城子機械化學校的畢業生,二人志同道合,找單位借了一間寢室,安頓了小家。

在塞罕壩工作35年后,陳彥嫻于1999年退休。退休后她住在塞罕壩林場自建的小區里,看書看報,種花種草。陳彥嫻說,自己從未想過晚年會過上如此安逸的生活。

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在肯尼亞內羅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總部,陳彥嫻代表塞罕壩第一代務林人上臺發表獲獎感言。

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轉眼間,滿目蔥郁,林木成海。

時間就像靜止的,唯生命如此豐滿。

(離蕭天摘自《牡丹晚報》2023年12月13日)

猜你喜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陳彥場長
東吳·名家
直播之后
2021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全球正式終結含鉛汽油
死去活來
“主角”陳彥
蒼鷹是我女朋友
聯合國向海洋垃圾“宣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塑料已嚴重威脅海洋生態環境
陳彥名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