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性心理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4-02-21 00:17李曉菲
吉林醫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性心理負面依從性

李曉菲

(天津市安定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天津 300222)

老年抑郁癥的患病率相對較高,尤其是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全球范圍內老年抑郁癥的患病率約為5%~15%,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一定的差異[1]。老年抑郁癥的發病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尤其是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患病率進一步上升[2]。一些社會因素可能與老年抑郁癥的發病有關,如退休、喪偶、社會孤立等,缺乏社會支持也可能增加老年抑郁癥的風險。老年抑郁癥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社會支持和生活方式調整等多種綜合性手段[3],老年抑郁癥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可以涵蓋生理、心理、社會和生活方面,嚴重時可能會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老年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對患者的影響不容忽視,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傳統護理往往沒有足夠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關懷,無法有效幫助患者應對抑郁癥狀和情緒問題。老年抑郁癥患者常常感到孤獨和社交隔離,傳統護理也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社交互動和社會支持[4]。認知性心理護理是一種專注于認知和思維方面的心理護理方法,旨在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消極、扭曲的思維模式,從而改善情緒、行為和生活質量。這種心理護理方法通常用于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可以在個體或群體層面上進行[5-6]。認知性心理護理的優勢在于其注重思維的影響,并通過幫助個體重塑思維來促進心理健康和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抑郁癥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65~85歲,平均(76.67±2.15)歲;試驗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66~86歲,平均(75.33±2.08)歲。兩組一般資料的數據信息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心理測試已確診患有抑郁癥的老年患者;②患者精神狀態良好且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排除標準:①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②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肝病等疾病;③患有惡性腫瘤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予以實行常規的護理干預:為患者講解清楚護理的主要內容,進行詳細的醫囑,予以基礎的健康宣教,提供干凈衛生整潔的病房環境,保證患者的精神狀態的干預。

1.2.2試驗組患者予以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

1.2.2.1評估和建立關系階段:①初步評估:在第一次會面時,護理人員要友好、溫和地與患者交流,以緩解患者可能的緊張情緒;詢問患者當前的主要問題和抑郁癥狀,包括情緒狀態、睡眠質量、食欲、體重變化等。詢問患者的醫療史、心理史以及家庭狀況,了解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家庭支持等。使用量表或問卷等工具對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行初步評估,了解其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與患者一起確定他們認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情緒低落、社交隔離、自我否定等。②建立信任:傾聽患者的傾訴,表達理解和共鳴,讓患者感到被尊重和關心。采用積極的溝通技巧,如積極反饋、鼓勵、非語言表達等,營造親近的治療環境;向患者介紹認知性心理護理的目標、方法和預期效果,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強調護理過程中的保密性,讓患者感到安全,愿意分享內心的感受和經歷;與患者一起制定治療目標,確?;颊邊⑴c決策過程,增加治療的合作性。通過認真的初步評估和建立信任,護理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況,建立起與患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為后續的認知干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保持專業、耐心和關心的態度對于與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成功護理是至關重要的。

1.2.2.2認知干預階段:①情緒識別: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情緒識別階段旨在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更好地識別和理解他們的情緒狀態,為后續的認知重建和情緒調節策略提供基礎。情緒表達訓練:通過與患者交流,鼓勵他們盡可能詳細地描述他們目前的情緒和感受,幫助患者找到適當的詞匯來描述情緒,如“傷心”“焦慮”“無望”等,鼓勵患者表達情緒時注意身體感覺,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情緒日志:建議患者每天記錄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包括觸發情緒的事件、時間、地點等,鼓勵患者在情緒日志中詳細描述情緒,以及情緒出現時的思維和身體反應;情緒識別工具:使用情緒識別工具,如情緒面孔圖、情緒標度等,幫助患者識別不同情緒的表現和特征;情緒識別練習:與患者一起進行情緒識別練習,如觀察圖片或故事,要求患者表達所感受到的情緒;情緒探究:鼓勵患者深入探究情緒背后的原因和觸發因素,幫助他們理解情緒的來源;情緒標簽:幫助患者學會給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簽,識別并命名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情緒可視化:引導患者進行情緒可視化練習,讓他們在腦海中描繪自己的情緒,幫助識別情緒變化。②思維記錄:認知性心理護理的認知干預階段包括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識別并改變負面、扭曲的思維模式,思維記錄是這個階段的重要步驟之一,它幫助患者將負面思維清晰地記錄下來,從而有助于認識到這些思維對情緒的影響,并為后續的認知重建奠定基礎。與患者一起選擇一個觸發情緒的具體情境,可以是一個日常事件或一種特定情況,鼓勵患者詳細記錄在這個情境下出現的負面思維,例如自我否定、悲觀、焦慮等。要求患者詳細描述這些負面思維的內容,盡可能具體地寫下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患者一起分析這些負面思維的證據和反證,幫助他們審視這些思維的合理性和準確性。③認知重建:認知性心理護理的認知重建階段旨在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識別、挑戰和改變負面、扭曲的思維模式,以促進他們更客觀、積極地看待問題,從而減輕抑郁癥狀。與患者一起回顧之前記錄的負面思維,識別出常見的負面思維模式,如過度悲觀、自我否定等。與患者一起分析這些負面思維是否存在思維錯誤,如過度概括、放大負面、忽略正面等。鼓勵患者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內是否有類似的情境出現,以及他們是否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新的認知方式,并給予患者積極的反饋和支持,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新的認知方式。④情緒調節策略:情緒調節策略旨在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學會有效地應對負面情緒,減輕抑郁癥狀,鼓勵患者學會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來對待自己,減少自我批評和自我否定。幫助患者重新評估觸發負面情緒的情境,鼓勵他們找到更積極的解釋和角度。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等,幫助他們降低緊張和焦慮感。引導患者將注意力從負面情緒轉移到其他愉悅、積極的活動或想法上,減輕情緒負擔。

1.2.2.3應用和鞏固階段:①反思和鞏固:在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應用和鞏固階段,護理人員與老年抑郁癥患者一起回顧和鞏固之前學到的認知技能和應對策略,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況,鼓勵患者分享在認知干預過程中的體驗,包括他們遇到的挑戰、取得的進展以及應用技巧的情況。幫助患者反思他們在應用認知技能后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是否有改善或積極的改變。引導患者回顧和鞏固他們應用認知技能時所產生的積極體驗,鼓勵他們在類似情境中重復應用。②情景適應:在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應用和鞏固階段,情景適應是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將之前學到的認知技能應用到實際情境中的關鍵步驟。這有助于患者逐漸將積極的認知方式和情緒調節策略融入日常生活,以減輕抑郁癥狀。與患者一起選擇一種或多種常見情境,可能引發負面情緒或抑郁情感,例如社交活動、孤獨時刻、面對挑戰等,讓患者詳細描述選擇的情境,包括情境的背景、觸發因素、自己的情緒和反應。③康復計劃:制定一個有效的康復計劃對于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逐步恢復并維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康復計劃應該基于之前的認知干預階段和情境適應階段的學習,將認知技能和情緒調節策略融入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一起制定具體、可衡量的康復目標,如減少抑郁癥狀頻率、提高積極情緒的體驗等。與患者一起制定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認知技能的計劃,如在遇到負面情緒時進行思維重構。④定期復查:定期復查是確?;颊叱掷m學習和應用認知技能、情緒調節策略的重要環節。定期復查旨在評估患者的進展,發現問題和挑戰,及時調整康復計劃,以確?;颊吣軌蛑鸩綔p輕抑郁癥狀,提升心理健康。與患者約定定期復查的時間,可以是每周、每兩周或每月一次,根據患者的需求和進展情況?;仡欀爸贫ǖ那榫尺m應計劃,了解患者在實際情境中應用認知技能和情緒調節策略的情況。詢問患者他們是否每天練習了情緒調節策略,是否感受到了積極的情感變化。并與患者一起制定新的康復目標,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進一步提升情緒調節能力。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情緒指標評分,包括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②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角色扮演;③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總依從性=(完全依從性+部分依從性)/總例數×100%;④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包括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度+一般滿意度)/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分析,采用t及χ2檢驗。

2 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情緒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情緒指標均比護理前有所降低,試驗組護理后情緒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情緒指標評分比較分,n=50)

2.2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分,n=50)

2.3兩組護理依從性比較:試驗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98.0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依從性比較[n(%),n=50]

2.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n=50]

3 討論

認知性心理護理能夠幫助老年抑郁癥患者改善情緒狀態,提高生活質量,重建積極的心態[7-8]。對老年抑郁患者采取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從評估和建立關系階段、認知干預階段、應用和鞏固階段進行分階段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當耐心地與患者互動,幫助他們識別和描述情緒,同時提供適當的情緒識別工具和練習,以幫助患者更加準確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9-10]。情緒識別是認知性心理護理的關鍵一步,為后續的認知重建和情緒調節策略奠定了基礎。在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保持尊重、傾聽和支持的態度,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建立合作關系??梢詭椭颊咧鸩嚼斫庳撁嫠季S對情緒的影響,同時為后續的認知重建和情緒調節策略提供基礎。在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耐心引導,與患者保持緊密合作,幫助他們逐步發展積極的思維模式,以減輕抑郁癥狀[11-12]。通過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情緒調節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老年抑郁癥患者可以逐步學會更有效地應對負面情緒;同時通過定期復查,護理人員可以跟蹤患者的康復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調整,這有助于患者持續保持對認知技能和情緒調節策略的興趣和參與度,改善情緒狀態,減輕抑郁癥狀。

綜上所述,認知性心理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較為良好,且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使患者能夠以更好的情緒狀態適應正常的生活,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猜你喜歡
性心理負面依從性
心理護理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及負性心理狀態的影響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負面清單之后的電改
遠離負面情緒
正面的人和負面的人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初中生性敏感問題及對策研究
在校大學生戀愛心理與性心理調查分析——以西藏大學為例
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