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石: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記

2024-02-22 06:24
今古傳奇·人物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草案憲法

毛澤東:“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0年前,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史稱“五四憲法”,由毛澤東親自主持憲法草案起草。它奠定了新中國憲法的基本框架,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社會正處于過渡時期,尚不具備制定憲法的條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中國人民一直渴望有一部自己的憲法,來保衛國家、捍衛權利。隨著憲法制定條件的逐漸成熟,黨中央于1952年底作出制定新中國憲法的決定,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工作。他先是出任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委員包括劉少奇、周恩來等32人;后又領銜憲法起草小組,成員包括胡喬木、田家英等。

關于制定憲法的目的與意義,毛澤東曾總結道:“我們現在要團結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和應當團結的力量,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這個憲法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寫的?!?/p>

1953年12月24日,隆冬的北京寒氣襲人,毛澤東卻熱情滿懷,帶領憲法起草小組成員登上了前往杭州的專列,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由此進入快車道。在列車上,毛澤東對隨行人員說:“治國,須有一部大法。我們這次去杭州,就是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這件立國安邦的大事?!?/p>

12月26日,是毛澤東60歲生日。他在列車的搖搖晃晃中度過“六十大壽”后,于27日抵達杭州,入住西子湖畔的劉莊1號樓。從1953年12月28日至次年3月14日,起草小組成員在大院中廢寢忘食、通宵達旦,歷時77個日日夜夜,終于完成憲法初稿的起草工作。

由于憲法起草人員環西湖而居,所以這部憲法草案初稿還擁有了一個浪漫的名字——“西湖稿”。

在“西湖稿”起草過程中,毛澤東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小組同志要求都很嚴格。大家反復研究、反復討論,對每一次稿子都反復推敲,覺得不完善便推翻重來。在杭州起草憲法的兩個多月時間里,胡喬木和田家英因勞累過度而病倒,毛澤東鉆進憲法起草工作中,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日漸消瘦。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告誕生,會場內外,歡呼聲傳遍了全中國。

“五四憲法”確認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五四憲法’作為黨執政后制定的第一部憲法,不僅為新中國建立后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石,是黨領導人民進行依法治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座歷史豐碑?!?/p>

一本簿冊,重逾千鈞?!拔逅膽椃ā弊鳛楣埠蛧剿鞣ㄖ蔚缆返闹腔劢Y晶,承載著先輩們對法治國家的殷殷期待。今年是“五四憲法”頒布70周年,穿過歷史歲月,“五四憲法”的精髓仍得以保留,成為我們國家的憲法發展基石。

“前后算起來,恐怕有一二十個稿子了”

1953年12月27日夜,毛澤東一行抵達杭州,隨即開始工作。在毛澤東的主持下,首先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

毛澤東習慣夜間工作,也喜歡以爬山的方式鍛煉身體。通常,他在中午12時左右起床,吃點兒東西后就去附近爬山。利用這段時間,起草小組成員進行準備工作,或修改文稿。下午3時,毛澤東便帶領起草小組成員驅車來到北山路的辦公地點開始工作,他思考、研究問題經常到忘我的地步,往往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這期間,毛澤東率憲法起草小組一頭鉆進了憲法堆里,遍覽古今中外特別是蘇聯和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的憲法。他從蘇俄憲法中受到啟發,決定在憲法總綱的前面寫一段序言。序言這個形式,是我國憲法的一個特點,一直保持到現在。

毛澤東不僅親自撰寫了部分條款,還參加了每章、每節、每條的討論,對各部分內容都反復進行了研究和論證,逐字逐句打磨,留下了不少珍貴批語。如油印打字稿第5條的“說明”原文中說,“本條中所說的‘資本家所有制’包括富農在內”,毛澤東針對“包括富農在內”,批了“不甚妥”。在原草案第16條中“全體公民”處劃兩條豎線,并在上方寫有:“什么是公民?”又在“勾結外國帝國主義、背叛祖國”之后劃一插入號,加“舉行內亂、推翻政府”等。原憲法草案中曾指出“這是我國的第一個憲法”,毛澤東認為不妥。他指出,中國過去有9個憲法,要尊重歷史,不能背叛歷史,并強調此句“不改不行”。

“簡明”是起草憲法時毛澤東的指示。起初他決定寫100條,比后來通過的106條僅少了6條。針對憲法草案寫得比較簡單,文字有些通俗的情況,毛澤東說:“憲章要簡單、明了。我們國家各方面都缺乏經驗,將憲草寫得簡單、明了些,是有好處的,等將來有經驗時,再制定詳細的憲法。而且,我們還可以根據情況,多制定些子法。至于母法——憲法,就不能隨便變更、修改,否則會有影響。所以,我們的憲章,除總綱外,其他各章都寫得比較簡單。文字盡量通俗易懂,便于群眾了解和掌握?!?/p>

1954年1月25日,毛澤東在隨行人員的陪同下攀登五云山。在五云山上,毛澤東俯瞰江南美景,心情十分舒暢。葉子龍問他什么時候回北京,毛澤東卻答非所問地說:“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從黨的主席、政府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將來我不做黨和政府主席了,誰來當也要按照它做,這個規矩要立好?!?/p>

經過40天的努力,2月17日,憲法草案初稿“一讀稿”終于完成。之后杭州、北京修修改改,前后修改了七八次。劉少奇于2月28日、3月1日兩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并基本通過了憲法草案初稿“三讀稿”。就這樣,討論、修改工作在南北兩地分頭進行。杭州方面,毛澤東主持起草小組一次次修改;北京城里,劉少奇召集中央有關人員一次次討論。北京方面討論一次,意見發到杭州,杭州方面就修改一次,然后又將修改稿傳回北京,每次都有很多修改。這期間,兩地共往來了11封電報和信件,手稿落款時間大多是在凌晨。

3月上旬,起草小組又提出了第四稿。3月12日、13日、15日,中央政治局連續召開擴大會議,對“四讀稿”進行討論修改,基本上完成了對憲法草案(初稿)的草擬工作。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四讀稿”后,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告一段落……憲法草案(初稿)凝聚了起草團隊100多個日夜的筆耕不輟。胡喬木在一個月內先后拿出3稿,最終因疲勞過度患上中心性視網膜炎,不得不赴蘇求醫;后繼者田家英既參加討論,又參與修改,32歲的他因勞累過度而吐血。

關于這部憲法的起草經過,毛澤東曾回顧說:“憲法的起草,前后差不多七個月。最初第一個稿子是在去年十一、十二月間……第二稿,是在西湖兩個月,那是一個小組起草的。第三稿是在北京,就是中共中央提出的憲法草案初稿,到現在又修改了許多。每一稿本身都有許多修改。在西湖那一稿,就有七八次稿子。前后算起來,恐怕有一二十個稿子了?!?/p>

在離開杭州前不久,毛澤東登上了玉皇山頂。從山上下來時,毛澤東并沒有走蜿蜒的小路,而是徑直踏著雜草往灌木叢生的野草地走去。走在前面探路的衛隊長陳長江發現無路可走,說:“主席,前邊沒有路了?!边@時,羅瑞卿建議道:“主席,我們往回走吧?!泵珴蓶|手一擺,說:“往前走,沒有路我們可以走出路來,路是人走出來的嘛!”

“這個憲法草案,看樣子是很得人心的”

1954年3月17日,毛澤東一行回到北京,立即著手召集憲法起草委員會會議討論憲法草案。為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對憲法的討論,3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的通知》,要求各大行政區,各省、市、自治區和50萬人以上的省轄市,廣泛地開展對憲法草案(初稿)的討論。

3月29日,5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分組展開討論,共提出修改意見3900余條;接著是各大行政區、各省、市、自治區8000多人討論,又提出修改意見5900余條。

當時,憲法草案討論稿要打印成冊,有了新的建議,就會用紙條把原有條文貼上,寫上新內容。憲法起草委員會聘請了法律專家周鯁生、錢端升為法律顧問,教育家葉圣陶、語言學家呂叔湘為語文顧問,從各個角度對憲法草案進行研究推敲。

比如,草案第54條第2款寫道:“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由憲法第二章第五節規定?!庇懻摃?,中央政府委員張奚若提出,這里的“由”字是否要改為“按照”?因為“由”字有點未確定的意思,既然在前文已規定得很清楚,還是用“按照”好一些。周鯁生說:“由”字含有將來的意思,用“按照”也不太好,索性用“在”字倒好一些。毛澤東說:“在”字不那么妥當吧。李立三說:還是用“由”字好,“按照”好像下面的話沒有說完。毛澤東最后說:“由”字比“在”字好,也比“按照”好。張先生的意見怎么樣?三個字比較,恐怕還是“由”字好。張奚若說:“我沒有意見?!?/p>

還有一次,劉伯承、聶榮臻等委員主張將草案中第4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統率全國武裝部隊”中的“武裝部隊”改成“武裝力量”。法律小組的錢端升解釋說:之所以寫“武裝部隊”,是認為部隊可以統率,力量不好統率。毛澤東說:“武裝力量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部隊,另一部分是部隊以外的武裝力量。如果照原文的寫法,好像部隊以外的武裝力量不歸主席統率了?!?/p>

說完,毛澤東環顧了一下會場,看著葉圣陶和呂叔湘,問:“語文顧問同志,你們看哪個意見好?”葉圣陶回答說:“還是改成‘武裝力量’好,我們看看第4條。第4條寫有‘……依靠……社會力量’一句話,既然社會力量可以依靠,為什么武裝力量就不可以統率呢?”經過討論,會議達成共識,42條的“武裝部隊”改成了“武裝力量”。

在這期間,在劉少奇的主持下,憲法起草委員會一共召開了五次會議,吸收了各地報來的意見,逐章逐條地對初稿進行討論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修正稿)》。

6月1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和關于公布憲法草案的決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講話。他滿懷信心地說:“這個憲法草案,看樣子是很得人心的?!?/p>

傅作義回憶說:“在這次大會上,大家一致同意寫上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國家元首’,被毛主席抹去了,大家說這并不能抹去億萬人民衷心的愛戴。越謙遜越偉大,越偉大越謙遜?!睂Υ?,毛澤東解釋說:“這不是謙虛,而是因為那樣寫不適當、不合理、不科學。在我們這樣的人民民主國家里,不應當寫那樣不適當的條文。這不是本來應當寫而因為謙虛才不寫,科學沒有什么謙虛不謙虛的問題,搞憲法是搞科學。我們除了科學以外,什么都不相信。就是說,不要迷信,中國人也好,外國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對的就是對的,不對的就是不對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論古代的也好,現代的也好,正確的就信,不正確的就不信,不僅不信而且還要批評。這才是科學的態度?!?/p>

當時,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有代表提出提案,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毛澤東主席最高榮譽勛章。毛澤東批示:“請即復不要通過此項提案?!边€有代表提議將這部憲法定名為“毛澤東憲法”,毛澤東對此堅決予以拒絕,還要求刪掉憲法草案中頌揚自己的條文。

全國1.5億人參加了憲法草案的討論,提出118萬多條修改、補充意見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憲法草案全文,并發表了《在全國人民中廣泛展開討論憲法草案》的社論。一場全民大討論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1954年夏,我國發生了特大洪災。由于災害嚴重,不少地方政府是在防洪堤壩上組織民眾討論的,場面熱烈又感人;山東濟南小王莊蔬菜生產合作社的男女社員們,吃罷午飯就在涼快的大門過道里、稻田邊的柳蔭下,分組閱讀憲法草案……

當時,洪水沖垮了公路、鐵路,為了能將討論意見送到北京,地方上就用油紙、油布把文件包裹后空運到了中南海。

負責為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整理材料的許崇德回憶說,當時和同事們一起拆包裹,“每拆開一包,都非常激動”。為了及早整理好這些意見,許崇德和同事們幾乎天天“開夜車”,最后把意見歸整編纂成了16本冊子。據當時在憲法起草委員會辦公室秘書組的人回憶,“大至大政方針,小至標點符號,均要予以記錄”。

這次憲法討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廣泛的一次,在世界憲法制定過程中也是罕見的。全國各界有1.5億人參加了憲法草案的討論。而當時中國只有6億人口,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參與了憲法的討論。

說到可能存在的問題,毛澤東指出:“憲法不是天衣無縫,總是會有缺點的?!煲聼o縫’,書上是這樣說過?!煲隆覜]有看見過,也沒有從天上取下來看過。我看到的衣服都是有縫的,比如我穿的這件衣服就是有縫的。憲法,以及別的法律,都是會有缺點的。什么時候發現,都可以提出修改?!?/p>

“五四憲法”草案,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確定了中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政治制度,指明了為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繼續奮斗的正確道路。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中國歷史上也產生過不少所謂的“憲法”,但并沒有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指出的,“幾十年來,中國也曾有過一些非驢非馬的所謂‘憲法’,從清朝的‘十九信條’,到國民黨的‘憲法’,這些都不過是欺騙人民、壓迫人民的憲法,為一小撮人的利益而壓迫大多數人的憲法”。

歷經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的張瀾對此也有著深刻體會:過去“所謂憲法,都是由少數人欽定的,只是為了鞏固反動政權,維護少數人利益,和大多數人民毫不相干。只有現在我們的憲法草案,才是真正按照國家的需要,保證人民應享受的權利來制定的,是符合中國當前實際情況和全國人民共同愿望的?!睆垶懙脑挼莱鲆粋€深刻的道理:新中國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開啟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的新紀元,是“全人類進步的一大喜事”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當憲法草案提交首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時,關于憲法的歷史地位,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說:“這次大會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所制定的憲法將大大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有了這部憲法,我國人民就有了一個有力的武器,將更加充滿信心地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將要以更大的規模去推進社會主義事業?!?/p>

9月20日下午3時,舉行全體會議。周恩來在會議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修正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最后定本全文,全體代表無異議后,他宣布將這個最后定本提交表決。

憲法表決采取無記名投票的辦法。每位代表都拿到了一張淺紅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表決票”。代表席按照座位劃分為八個投票區,每區設置票箱一個。

代表們從4時50分開始投票。5時55分,周恩來宣布表決結果:“投票數共1197張,同意票1197張?!边@時,全場起立,掌聲和歡呼聲持續了五分鐘。接著,周恩來鄭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已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54年9月20日通過。全場再次起立,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經久不息。

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胡兆森回憶:“在回駐地的車上,我們仍然興奮不已、歡呼不止。老百姓也都自發上街游行,高呼擁護憲法的口號。我們的車開得很慢,大家一路歡呼著回到駐地。我嗓子都喊啞了?!碑攽椃ú莅腹嫉南鞯搅松细蕩X地區,警惕地守衛在這一帶英雄陣地上的志愿軍指揮員、戰斗員們,就像傳捷報一樣立刻把這件大喜事傳開了。戰士們紛紛發表感想,慶祝憲法草案的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它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憲法地位,推進了人民民主政權建設的發展完善,也開啟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的新紀元。

“五四憲法”正式公布后,全國人民都歡欣鼓舞慶祝憲法的頒布。為了紀念這一盛事,當年很多人給孩子起名叫“憲法”。彭真曾回憶:“那個時候,中央決定重大問題時,毛主席、周總理常問:是不是符合憲法?”

“五四憲法”的誕生,開創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征途,具有開天辟地的偉大歷史意義?!拔逅膽椃ā敝幸幎ㄎ覈詧F結世界各國、推動世界和平為己任。這一思想決定了我國外交“和平、平等、合作”的立場,為以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贊揚。

澳大利亞的《衛報》、朝鮮的《勞動新聞》《民主新聞報》、波蘭的《人民論壇報》等各國媒體,紛紛發文對“五四憲法”進行高度贊揚,認為“五四憲法”不僅對于中國人民具有重大意義,對于世界各國人民反封建反壓迫的斗爭也有極大的鼓舞作用,是“全人類進步的一大喜事”。

“五四憲法”中的法治精神一直傳承和延續至今

“五四憲法”作為新中國第一部憲章,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毛澤東明確地說:“我們的憲法草案,結合了原則性和靈活性。原則基本上是兩個: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彼赋觯骸拔覀兊拿裰骶褪菬o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彼终f:“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庇纱丝梢?,“五四憲法”雖然尚未完整地將其概括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但是它的具體內容已經被提出來了。

二是本國經驗和國際經驗的統一?!拔逅膽椃ā笔侵袊鴼v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在制憲過程中參考了國外的經驗,特別是借鑒國際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憲政的成功經驗。從憲法結構和主要內容來看,“五四憲法”主要借鑒了蘇聯1936年憲法。從公布的關于制定1954年憲法的檔案材料看,當時參考的其他國家的憲法主要有蘇聯、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憲法。

三是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的統一。毛澤東在總結憲法時指出:“這個憲法草案之所以深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憲法采取了領導機關的意見和廣大群眾的意見相結合的方法……過去我們采用了這個方法,今后也要如此。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這個方法。這次我們采用了這個方法,就得到了比較好的、比較完全的憲法草案?!边@部憲法既是領導機關的產物又是走群眾路線的結果。

在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中,“五四憲法”是繞不開的關鍵坐標。這部憲法是新中國憲法發展的基石,對我國后來的憲法,特別是現行憲法即1982年憲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的法治精神一直傳承和延續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p>

(責編/張超 責校/劉靜怡 來源/《毛澤東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毛澤東與“西湖稿”的誕生》,鄧聯榮/文,《黨建》2023年第12期;《“五四憲法”誕生記》,王琴/文,《黨史博采》2005年第2期;《“五四憲法”草案初稿彰顯法治精神》,馬劍、商意盈/文,新華社2021年4月29日;《五四憲法至今仍閃爍耀眼光芒》,席鋒宇/文,《法制日報》2014年12月2日等)

猜你喜歡
草案憲法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的修改建議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與十年
《網絡安全法(草案)》的宏觀審視
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修訂草案征求反饋
三十而立:“八二憲法”的回顧與展望
計量法修訂草案已報國務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