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20 年:研究熱點、知識圖譜與發展趨勢

2024-02-22 13:10萬永春
心理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論文心理健康青少年

萬永春 孟 亞

(1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生工作部,重慶 400065;2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重慶 400065)

1 引言

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2019;教育部,2021)。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兒童青少年群體在學習、適應環境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壓力增大,呈現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逐漸上升趨勢。2019 年12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年)》,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p>

心理健康對各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但不同的年齡段側重點各有不同。世界衛生組織曾報告稱兒童青少年16%的疾病或傷害是由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Wor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若得不到重視與解決,不良后果會延續至成年期,進而剝奪成年期的身心健康??梢?,提高國民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從孩子抓起,重視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對于國民整體的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具有長遠且深刻的意義。

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20 世紀80 年代初(朱國仁,1993)。而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英美兩國的研究發現:個體的焦慮水平與社會變遷速度呈正相關;社會變遷越快,個體的負面情緒越多,心理健康狀況越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變遷發展,處于身心快速發育和社會快速發展階段的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近二十年內隨著社會發展是如何發展的?遭遇了哪些挑戰?是如何應對的?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運用Bicomb2.02共詞分析軟件(崔雷 等,2008)對我國近20 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進行分析,探究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這二十余年間的研究變遷,探尋其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日后深化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一定知識參考,也為進一步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等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中的北大核心與CSSCI 期刊為檢索數據庫,以上兩類期刊刊載的論文是我國學科領域高質量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能夠較好反映國內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全貌與最新進展;檢索時間設定為2002-2021 年;以“小學生心理健康”“兒童心理健康”“中學生心理健康”“初中生心理健康”“高中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為主題進行高級檢索,共檢索出4772 篇論文。手工剔除以會議征稿啟事、會議紀要、各類書評與會議述評、政策文件、研究機構介紹與活動通知等非研究性論文,再去除其他國家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后,共獲得4318 篇有效論文。論文被引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論文的認可度,及研究的熱點與價值;而關鍵詞選用“論文中起關鍵作用的、最能說明問題的、代表論文內容特征的、或最有意義的詞”(馬妍春,黃可心,1999)。因此,以引用量為指標,在4318 篇有效文獻中篩選出單篇論文引用量≥15 次的1385 篇論文,并以1385篇論文清洗后的關鍵詞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Bicomb2.02 為主要研究工具,以SPSS25.0 為主要數據分析工具。

2.3 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共詞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1385 篇論文進行關鍵詞提取與清洗;確定清洗后的高頻關鍵詞,并建立其相似矩陣;隨即將高頻關鍵詞的相似矩陣導入統計軟件SPSS25.0 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再根據聚類與多維尺度的分析結果進行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的繪制,并解析其內容(郭文斌,2015)。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論文數量與時間分析

核心期刊發文量的時間變化是衡量某一研究領域高質量發展態勢的重要指標,由圖1 可見,近20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經歷了上升期(2002-2008 年)、起伏期(2009-2018 年)、回升期(2019-2021 年)。2002-2008 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呈線性增長,發文數量逐年攀升,并在2008 年發文量達到頂峰(360 篇);這一階段發文量共為1624 篇,占總發文量38%,年均發文量為232篇。2009-2018 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處于跌宕起伏階段,發文量為2342 篇,占總發文量54%,雖回落起伏,但年均發文量仍維持在每年234篇的較高水平。2019-2021 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處于回升階段,共計發文量352 篇,平均117 篇/年。從近20 年來的總體變化趨勢來看,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仍處于可持續發展中。

圖1 2002-2021 年北大核心與CSSCI 期刊中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論文走勢(4318 篇)

論文引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該論文研究的學術價值,在4318 篇有效論文中篩選出每篇論文引用量≥15 次的1385 篇論文(引用率前三分之一)。由圖2 不難發現,2002-2006 年相關研究逐年增長,呈直線增長趨勢,一度在2006 年達到頂峰,132 篇論文的單篇引用量在15 次及以上;2007-2010 年呈現U 型趨勢,引用量在15 次以上的論文保持在每年110 篇左右,在2011 年達到了次高峰;2012 年至2021 年單篇引用量≥15 次的論文篇數逐年下降??傮w與2002-2021 年北大核心與CSSCI 期刊中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論文(4318 篇)走勢一致。其中,2019 年至2021 年超過15 次引用量的論文走勢與總體核心論文走勢出現偏差,主要是受到最新年限的影響,最新研究可能還未及時引用。

圖2 2002-2021 年北大核心與CSSCI 期刊引用量≥15 次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論文走勢(1385 篇)

3.2 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熱點分析

3.2.1 高頻關鍵詞統計分析

論文關鍵詞高度概括了研究的內容與主題,其高頻關鍵詞更是對確立某領域的研究熱點與重點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林德明,2011)。在1385 篇論文中共提取5471 個關鍵詞,4 個/篇。根據關鍵詞的內涵,對關鍵詞合理“清洗”,如:統一含義一致但表述不一的詞匯,如將“普通高?!薄案呗殹薄搬t科大學”“師范院?!钡冉y一表述為“各類高?!?、將“孤獨癥譜系障礙”“自閉癥譜系障礙”“自閉癥”等統一表述為“自閉癥”,共獲得4813 個關鍵詞。同時,根據孫清蘭教授的計算公式(孫清蘭,1992),結合研究特點和詞頻分布情況,將出現頻率低于21 次的關鍵詞視為低頻詞,共計1867 個,占39%;將頻率在21 次及以上的關鍵詞確定為高頻詞,共2918 個,占總體61%。由此可見,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既有一定廣泛性也有一定的深度,具體見表1。

表1 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高頻關鍵詞統計表

通過統計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論文呈現的關鍵詞次數來判斷研究特點,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仍然是我國精神衛生與心理學領域的熱點議題,不難發現:(1)點線結合,特殊群體重點研究。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對象主要以大學生與中小學生兩大主體展開,同時重點研究具有特殊經歷與特殊背景的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點線結合既兼顧了研究對象的整體性,又充分考慮到了特殊群體。(2)“質”“量”相佐,實證研究為主導。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上以心理測量法、橫斷面研究、元分析為主要方法,實證評估我國兒童青少年近二十年心理健康程度及探究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3)雙向發展,心理健康模式轉型。我國兒童青少年近二十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前期以探究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與問題”為中心,后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蓬勃發展,逐漸轉向以“積極心理機能和品質”為中心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再到基于雙因素心理健康模式,研究內容也隨之不斷充實。(4)時代變遷,熱點心理衍生。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國兒童青少年對手機與網絡的依賴與成癮問題,已經成為時代背景下衍生的重要議題。與此同時,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體育、學習與教育方式的變革等領域,這與我國社會發展與時代環境變遷的路徑相吻合,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5)閉環研究,心理健康研究體系健全。近二十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經歷了從心理健康的評估到影響因素的探討,再到心理危機干預,再到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上,形成閉環研究,心理健康研究體系不斷健全。

3.2.2 高頻關鍵詞相似矩陣分析

為了更精準地探究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使用共詞分析軟件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44 個高頻關鍵詞進行共詞分析。將生成的詞篇矩陣導入SPSS25.0 統計軟件中,生成一個44×44 的共詞相似矩陣。在此矩陣中,各個關鍵詞之間的數值越接近1,則表明它們的距離越近、相似程度越高。

由表2 可得,各個關鍵詞與主位關鍵詞“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程度依次排序為“大學生”(0.303)、“各類高?!保?.221)、“思想政治教育”(0.202)、“心理疾病與問題”(0.143)、“心理健康服務”(0.136)、“其他類型大學生”(0.136)、“中小學生”(0.132)等關鍵詞。由此可見:研究者在探究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議題時,研究對象明晰(兒童青少年幾乎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但又以大學生為主體),研究內容隨時代發展變遷(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研究視角、消極轉向積極心理健康研究模式,心理健康服務不斷發展都有著時代的特征)。相似矩陣雖然能夠反映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遠近,但無法反映高頻關鍵詞之間的親疏,因此還要對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

表2 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高頻關鍵詞相似矩陣(節選)

3.2.3 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

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是一種以共詞頻率為研究對象的常見共詞分析方法,它能夠反映高頻關鍵詞之間的親疏,把關聯密切的主題聚集一起,從而清晰地反映出研究領域中的研究熱點(鐘偉金 等,2008)。采用SPSS25.0 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高頻關鍵詞的相似矩陣進行系統聚類分析,得出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聚類表(見表3)與聚類樹狀圖(見圖3)。

表3 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高頻關鍵詞聚類表

圖3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高頻關鍵詞聚類樹狀圖

由圖3、表3 結合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分布情況,可知我國近二十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高頻關鍵詞主要分布在四個領域。

領域一:傳統心理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從20 世紀80 年代至今,我國大多數心理健康研究是以“去問題或疾病”為中心,倡導的心理健康目標是減少或去除心理問題、癥狀、疾病,默認沒有心理問題或疾病就是心理健康;同時也默認具有特殊經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如普通大學生。由于大家認識到了心理疾病的危害與特殊學生的心理狀況,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學校都特別重視心理問題,甚至整個社會都著眼于學生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尤其是特殊學生群體(貧困大學生、大學新生、少數民族大學生、女大學生等)。因此,通過常用的心理測量工具(SCL-90、SAS、SDS)等測量大學生尤其貧困大學生、大學新生、少數民族大學生、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或疾病,通過探索“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情緒與情緒管理”“學習心理與學習表現”“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壓力”“生活事件與方式”等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出路。

領域二:互聯網背景下的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中小學生,頻繁使用網絡與手機,會產生對網絡與手機依賴甚至成癮。而手機與網絡依賴的社會心理現象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今中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帶來了嚴重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如適應不良等,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與此同時,中小學生的人格特質也是網絡與手機成癮的預測變量。

領域三:社會變遷與發展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與變遷,我國農村勞動力一直在向城市遷移,留守、流動兒童青少年不斷增多,具有這些特殊經歷的兒童青少年由于長期缺乏照料者的陪伴與關愛,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留守、流動兒童青少年問題的根源在于親子分離以及早期與照料者非安全的依戀模式,這些不僅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還影響著他們自我的認知、自尊水平、心理彈性與韌性以及主觀幸福感等各方面的發展(王爭艷 等,2005)。

領域四:構建雙因素的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服務模式。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再是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得到了治療或者是沒有心理問題與心理危機,也不只是主觀幸福感等積極心理指標,而是兩者相結合(王鑫強,張大均,2011),即真正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而且擁有高幸福感。簡而言之,一個真正心理健康的個體,既沒有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困擾,又感到幸福、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機能。同時,在雙因素基礎上,學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防治干預與服務體系。一方面,學校要開設滿足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學科融合,切實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納入日常教學計劃與三全育人中,提升心理調適技能與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同時,創設心理服務平臺,鼓勵并強化有心理健康風險學生尋求幫助的信念與行為,打通學生心理問題的幫扶通路,真正做到育心、育德、育人。

3.3 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究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領域內部的關系,將44×44 的相似矩陣進行多維尺度分析(ALSCAL)。高度相似的高頻關鍵詞聚集即形成了研究熱點;越聚集在中間的高頻關鍵詞,與它關聯的關鍵詞越多,就越能占據研究的核心地位。綜上所述,繪制出圖4 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以維數1(是否“核心”)和維數2(是否“成熟”)為橫縱坐標分在四個象限,領域一至領域四的高頻關鍵詞分別用“★”“■”“▲”“”在四象限中進行標記,具體見圖4。

圖4 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由圖4 可知,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四個熱點領域有著不同的發展形勢。在領域一的研究主題中,焦慮、抑郁、應對方式、其他類型大學生、壓力、情緒與情緒管理、SCL-90、各類模型等位于第一象限,即已達到了“核心成熟”,表明在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主要以“去問題或疾病”為中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量與評估為主。在領域二的研究主題里,中小學生、統計與統計分析、適應、農村地區與人口等位于第二象限,達到了“邊緣成熟”,表明在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雖是熱點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水平與素養存在地區差異,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更需要關注。而精神衛生、心理學、人格及人格特質、網絡與新媒體、手機/網絡依賴與成癮、自傷與自殺、對比研究散落在第三象限,表明在近二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受到互聯網的影響,打下了時代的烙印,這些主題仍然處在“小眾研究”即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領域三的研究主題散落在第一、第二、第三象限中,熱點多、豐富,表明在未來的研究中要重視社會變遷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社會問題下的群體研究,要不斷加強對具有留守、流浪、流動經歷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將2016 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切實落地。在領域四的主題中,心理問題/危機處理與預警干預,心理健康服務,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心理疾病與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各類高校,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積極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布在第四象限說明論題重要但目前研究尚不充分,處于“核心不成熟”階段,即在研究領域中活躍且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馮璐,冷伏海,2006)。在未來的研究中構建雙因素心理發展教育模式,切實加強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將“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真正植入兒童青少年的心中、腦中、行動中,從而切實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落實。

4 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以2002 至2021 近二十年來刊載于北大核心與CSSCI 期刊單篇引用量在15 次及以上的1385 篇論文為研究對象,采用Bicomb2.02 共詞分析軟件與SPSS25.0 統計軟件對論文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梳理出我國近20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進程、熱點與趨勢。

第一,以政策驅動為時間主線的研究持續發展。教育部在2002—2005 年相繼出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基〔2002〕14 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職成〔2004〕8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 號)。而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在核心期刊的學術熱度也在2002—2008 年直線增長,快速發展,并在2008 年達到頂峰。隨后呈跌宕下降趨勢,直到教育部2012 年12 月發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年修訂)》(教基一〔2012〕15 號)后,2013 年迎來了次高峰。2014 年之后,又出現一個回落期,而2018-2021年相繼出臺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黨〔2018〕41 號)、《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年)》(國衛疾控發〔2019〕63 號)、《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21〕10 號)等綱領性文件又將處在“瓶頸”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帶到了下一個“突破期”,即從2019 年起回升并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由此可見,國家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是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從引用量≥15 核心期刊論文來看,2010 年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呈下降趨勢,可能的原因還在于有較強基礎研究能力的研究者并未更深入地關注這個領域。沒有高水平的系列研究成果是制約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深度和水平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第二,以“去問題或疾病”為中心的心理測評發展成熟。在近二十年的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以“去問題、疾病”為中心的傳統心理健康模式為減少兒童青少年心理癥狀或疾病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容易使有類似問題的學生給自己貼上“我有某某問題、我得了某某心理疾病”的標簽。而且其他學生也因為害怕自己“有問題”而去尋找自己身上存在某種疾病的蛛絲馬跡,從而導致本來沒有問題的學生也開始注意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容易使學生習慣于關注自己的消極品質,而不去關注和培養自己的積極品質。因此傳統心理健康視角雖然為維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亟待改進。

第三,以構建雙因素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未來可期?!芭嘤宰鹱孕?、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的心理健康工作要求我們不僅要消除或減少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更要加大他們的積極心理機能與品質的培養,因此,以雙因素模型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未來發展之勢。一方面,針對兒童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可聯合個體—團體—朋輩心理咨詢,采取“問題入手—厘清根源—化解危機”的方法和途徑精準高效地解決;另一方面,通過開設一系列滿足兒童青少年需求的心理健康課程、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心理健康文化活動,采用“積極關注—正面引導、潛能開發—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教育過程,聯動學校、家庭、社區,利用網絡,培養兒童青少年的積極心理機能和品質。

猜你喜歡
論文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發明家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