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高速路網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建立與應用

2024-02-24 10:07鄧少偉梁偉斌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24年1期
關鍵詞:路網運作巡查

鄧少偉,梁偉斌,許 杰

(廣州交投城市道路建設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500)

0 引言

當前廣州市高速公路飛速發展,相比以前數量稀疏、走向單一的高速路線已成長為區域化交接轉換頻繁的高速路網。傳統的“一路一公司”的養護模式已逐漸不能適應高速公路區域化路網的發展要求,尤其是在應對一些承載巨大交通流的局域節段上呈現疲態,并且造成人員、車輛及其他資源在應對事態發展上的配置浪費[1]。

各養護專業隊伍在各自養護功能上作用明確,在“人機料法環”的配置上能夠形成一個完整完成自身養護任務并獨立運作的養護單元,此外在人員組織架構上也較為健全,但內外部人員偏向專人專職,人員整體素質比較單一,形成了專業養護隊伍多、養護工點分散、各養護專業獨立作業等特點[2],各專業各司其職,有著明顯的責任界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如下短板:

(1)各專業單位職責分界僵化,導致處置事件低效、遲緩。各養護單位在專業分工上雖然明確,但是在應對事件上,由于不存在相互利益關系或者考核監督,不同專業的人員甚或各自設備參與互動互助很少。

(2)在養護資源投入上,各專業單位往往受自身實力牽制而影響養護質量的提升。各專業單位在成本核算上的獨立和個體資源短缺造成了各自在養護質量、作業安全的細節投入上參差不齊。

(3)機械設備等資源調配上得不到優化,應用價值不能充分體現。例如:某專業需在高速上多點圍蔽作業,但可支配的防撞車不足而只能外租,但其他專業的防撞車此時卻在閑置,各專業的設備未能及時互通有無。

(4)人員專業技能單一,作業時效低下,造成同一節段的養護作業圍蔽會重復出現。例如:高速公路一個斷面涵蓋路橋面、綠化、交安等多個專業元素,當該斷面存在綠化修剪、路面坑槽修補等相鄰很近的養護任務時,按照現今常規養護模式,只能分兩次施工圍蔽、綠化路面兩個專業分兩次各自進場處置,在時空安排上欠缺統籌,作業效能低下。尤其是在大交通量的城區高速,反復圍蔽所造成的擁堵和輿情壓力無異是巨大的。

(5)不能跨路段兼顧,只能單一對應所在路段。如果某養護專業沒有與路網其他路段的總包單位或者業主方形成合作關系,就不會參與其相應的養護需求,造成“近水解不了近渴”,未能形成片區管理的合作模式。

(6)各專業的調度系統各自為政,指令傳達路徑冗長。當巡查發現路面狀況并在工作群里反饋,其一般處理路徑是專業業主接收信息并傳達指令給總包單位或者直接給專業班組下達指令,然后班組內部再通過自身調度系統配置相應的人機料進行處置,完成后再通過反向路徑回應專業業主,冗長的傳遞路徑容易造成一些關鍵信息的疏漏及處置失當。

1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構建

1.1 定義

匹配高速公路路網化發展需求進行合理的基地布點,以維護道路安全通暢為核心需求,以快捷高效實現基地輻射范圍內日常養護和應急救援為硬性目標,通過整合養護管理與施工各個專業維護單元,破除各專業的職責邊界,實施路產管理養護工作的全員深度融合,并結合多方位多維度的巡查反饋機制、優化人機料資源的監控調度系統,形成工作協調統一、職責不分邊界、片區統籌管理、實現高效協同的綜合養護模式。

1.2 理念導入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全方位發揮集體的力量,養護工作全員深度參與融合,形成工作協調統一、責任不分邊界的思想氛圍。

與一般的項目管理不同,是以建成一個實體構筑物(或是橋梁或是路)為最終目標,新型綜合養護模式在參照“人機料法環”等方面進行構建時,其核心都是圍繞“人的建設”這個要素進行,見圖1。通過融合改變人的觀念、培訓增強人的技能、優化設備調度延展人的技能、建立機制規范人的操行、營造氛圍樹立人的職業感、定期測評塑造人的專業等軟硬件建設的賦能,多方面多方位的調動各色人員在高速養護這個行業中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快捷高效的目的。這種理念的導入在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構建中應始終是一以貫之的。

圖1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構建過程中的理念架構

1.3 組織機構融合

1.3.1 成立領導小組

目前大部分高快速路養護作業一般由各路段營運公司進行管理,養護施工由中標施工單位按施工總承包方式進行承接。在維持此合作關系的基礎上,由營運公司及施工單位選派人員組建養護管理與施工工作組作為領導小組,并在營運公司領導下開展工作,領導小組對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構建與運作進行統籌安排、資源調配。

1.3.2 功能機構融合

將營運公司中現有與養護管理有關的職能部門進行合并融合,如將工程部、路產(路政)部、安監部、監控中心、防撞車調度中心等相關部門合并為綜合養護服務部。

抽調現有養護施工班組中各相關專業的合適工班進行合并融合,如將保潔、綠化、交安、機電(路燈)、路面維修班組、援救等工班合并為基地綜合與應急組,見圖2。

圖2 功能機構融合

融合后的新部門在原有各部門職責基礎上,將實現功能整合、統一調度以及消除原有部門(或工班)的職責界限、形成“一專多能”的特點,逐漸與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運作要求相適應。

1.3.3 機構關系

綜合養護服務部、基地綜合與應急組作為新型綜合養護模式運作的兩個重要功能機構,兩者互相協作、配合,直接管理并參與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兩個重要模塊(巡查與養護基地與運作),并接受養護管理與施工工作組(執行小組)的統籌管理。組織機構關系見圖3。

圖3 機構關系

在機構的職能定位上,由于組成人員素質的差異,綜合養護服務部更側重于組織管理、資源調度和對外關系等事物處理上;基地綜合與應急組更傾向于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功能付諸實施,但兩者在應對某些具體事件或應急事件上,是不以明確的職能作為分界的,始終是圍繞如何快捷高效的實現高速公路養護這個目標來開展。

1.4 要素的構建

與傳統高速養護模式相比,在應對高速路網化發展、處置問題快捷高效、路況巡查感知能力建設、資源的優化配置與調度、人員素質的融合與培養等方面是構建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主要內容。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建立,可參照項目管理的運作,在“人、機、料、法、環”等方面設立構建指引,其中“人”是最為核心要素,同其余要素之間是密切聯系的。

1.4.1 人的建設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中,人的建設是第一位的。高效運作離不開各種專業人員技能的發揮和意識上的配合。因此在具備基本職業素養和身體素質基礎上,對各專業人員提出進一步融合目標,見表1。

1.4.2 機械設備要求

優良的器械是人員專業技能得以迅速延展和快捷實施的手段,是保障新型綜合養護基地高效運作的關鍵。

(1)指揮調度系統平臺:其建立是養護基地得以迅速向各作業點調配和投放養護力量的高效信息手段[3],更是實現新型綜合養護模式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配置。調度平臺應具備如圖4 所示基本功能。

圖4 指揮調度系統平臺構成

(2)針對各專業車輛,其內部裝備(設備)應滿足表2 融合要求。

表2 車輛設備融合要求

1.4.3 物料配備要求

物料配備需根據養護基地的規模,明確物料的質量要求和性能要求,選擇優質的物料供應商。在物料管理過程中應建立物料入庫驗收程序和物料臺賬。

物料配備需根據養護基地的規模和路段特點,明確物料的常備數量、質量、性能要求,選擇優質的物料供應商。在物料管理過程中應建立物料入庫驗收程序和物料臺賬。常備材料不限于:冷補瀝青填料、灌縫瀝青填料、砂石、彩條警示帶、反光錐、施工圍蔽指示牌;常備個人防護不限于:作業服、安全帽、反光衣、安全帶、防護手套、絕緣鞋。

1.4.4 建立規章制度

綜合養護基地中各元素協調運作,離不開規章制度的約束和賦能,應建立與綜合養護基地高效運作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機制,不限于以下內容:養護服務部部門職責、人員職責;教育培訓機制;巡查處置機制;指揮中心調度及信息溝通機制;應急響應機制;特殊車輛(防撞車、灑水車)調度機制;計量支付機制;設備物資出入庫管理;考核獎懲機制等。

1.4.5 工作環境的塑造

通過建筑、車輛、服裝的配色、設置標識,營造莊重、體現專業素養的環境,對外展現一個使人信服認同、為民服務的專業基地,向內為常駐的養護人員灌輸一個職業感、使命感的理念氛圍,達到環境從正向影響人的目的。

(1)建筑:建筑格調應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外觀配色應盡量簡潔。以某綜合養護基地為示例,建筑外立面采用藍白相間的類警色調(見圖5),顯得莊重。

圖5 某綜合養護基地建筑色調

(2)車輛:車輛同樣采用類警色調,藍白配色,色調上與養護基地協調統一。實現省管高速和市管高速車輛顏色統一,車輛參照色調見圖6。

圖6 作業車輛色調

(3)標識:標識的設計應該符合高速養護行業特質,樣式簡單干練,寓意深刻。銘牌標識應在基地正門、訓練廣場中心、綜合樓、各職能辦公室門牌、物資堆放區等位置充分展現。同時,亦可在工作人員工作服、反光衣、安全帽等物件規范印刷使用。

2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運作

巡查和養護基地運作是新型綜合養護模式兩個重要的功能模塊,其運作方式是與傳統養護模式最大的區別所在,是辨別新型綜合養護模式能否真正落地實現的標志。

2.1 養護基地日常運作

養護基地的功能主要涵蓋日常養護、援救、路政、防撞車組調度、指揮中心五個模塊,其中,指揮中心是基地運作的中樞,調度各專業相互協作。巡查作為基地開展日常工作的最重要信息源頭,由指揮中心統籌各方聯動參與,視頻監控中心作為更廣域的監控手段,是對巡查活動的有益補充。日常養護作業將計劃上報指揮中心并由中心根據交通流、天氣、交警審批等等不同情況統籌安排作業時間地點,并調配防撞車組做配套的交通圍蔽。日常養護作業期間,隨巡過往路政人員負有對路上養護作業巡視、行為指正、突發支援的責任,并隨時協助援救單元可能遇到的單兵能力不足以解決的交通事故,并盡力快捷疏通擁堵情況。養護基地運作關系見圖7。

圖7 養護基地日常運作與巡查

2.2 巡查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巡查,是建立巡查機制、由各專業聯動參與的、有目的、有組織的一種泛專業巡查行為,是發現高速公路日常運營中各類問題和病害的源頭信息端。巡查的高效運作將直接帶動綜合養護基地的作業效能,按機制運行,并接受指揮中心的調度安排,不同路段可根據各自運營特點建立不同的巡查機制[4],巡查的基本要求見表3。

表3 泛專業巡查基本要求

3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評估

巡查的成效、基地的運作、人員的配合在運行一段時間后是否達到方案設想之初的預期,其效能是降低還是提升,需要進行深入評估并作出相應的改進。尤其是在基地、隊伍初建之時,諸多元素均在磨合階段,發現潛在的改進空間,進而逐步提升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效能。

(1)評估對象:巡查、調度系統、各專業作業等。

(2)評估指標:安全性、時效性、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

(3)評估方法(不限于):a、觀測法;b、QC 小組。

4 綜合養護基地的建設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的建設和運作在理念和軟件上的構建,需要由硬件承接體現。本節主要以綜合養護基地的規劃選點、建設及相應硬件配置標準來進行闡述。

4.1 規劃選點

4.1.1 一般原則

(1)選點建設應當滿足未來十年基地輻射路網范圍內各高速路段的發展需求。

(2)節約用地成本,尤其是在臨近城市的高速路網上選點,應盡可能整合利用路段已有基地資源,對其進行改良完善,達到綜合養護基地配套標準[5]。

(3)綜合養護基地布點需基本合理,能夠保證各養護對象在各類型的綜合養護基地的輻射范圍內覆蓋。

(4)盡可能均衡各綜合養護基地的作業任務量,避免某一綜合養護基地養護里程過多或過少。

(5)選址應盡量避免環境敏感點,降低對周邊城鎮的影響。

(6)綜合養護基地應考慮日常養護以及應急救援的時效性,發生養護及救援任務時,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應急搶險、交通事故救援、日常臨時養護等任務。參照廣州某環城高速交通流情況,本文提出的時效要求見表4。

表4 響應時效 單位:min

4.1.2 路網布點原則

聯系到廣州自身高速路網的實際情況,其路網是以圍繞廣州中心城區形成封閉或半封閉逐步外擴環線并輔以各線聯結形成高快速路網絡。綜合養護基地規劃布點在遵循上述一般原則外,宜結合路網特點、各高快速路的日均車流量及周邊用地情況進行。以廣州某集團公司的高速路網為研究對象,提出如下布點原則以作參考:

根據廣州自身高速路網的實際情況,其路網是以圍繞廣州中心城區形成封閉或半封閉逐步外擴環線并輔以各線聯結形成高快速路網絡。綜合養護基地規劃布點在遵循上述一般原則外,宜結合路網特點、各高快速路的日均車流量及周邊用地情況進行。以廣州某集團公司的高速路網為例,在此提出如下三點布點原則:

(1)一環區域內(城區內,各段日均車流量常在15 萬輛以上,用地緊張),布點宜以常規基地為主,輔以個別大型基地,形成在高交通流情況下,養護力量短距離能迅速抵達的養護網絡。

(2)二環區域內(城郊結合部,各段日均車流量15 萬至5 萬輛間,可用地面積相對充裕),常規基地和大型基地宜均衡布設,形成互相搭配、功能互補的養護網絡;

(3)三環區域內(遠郊,各段日均車流量5 萬輛左右,可用地面積充裕),綜合養護基地布點宜以大型基地為主,針對個別高交通流點位(如機場高速)建立常規基地為輔的原則,有利于節約多點分散的成本,可集中管理養護資源,形成在低交通流下,養護力量遠距離亦可迅速抵達的養護網絡。

此外對于常規基地和大型基地的具體選點要求,提出以下建議,見表5。

表5 常規、大型綜合養護基地選點要求

4.2 基地建設布局

新型綜合養護基地作為集多功能一體的應急基地,應通過合理利用場地,細致布局功能區,為路政、援救和養護三大版塊提供資源和條件,為基地工作人員提供便利的工作條件。

應按照綜合養護基地業務需求設置辦公區、生活區、車輛停放區、設備檢修區、物資堆放區和多功能廣場等六大功能區的各類用房及場地。同時,根據用地地塊的形狀規則與否,本文給出了綜合養護基地各功能區在平面上的總體布置作參考,見圖8、圖9。

圖8 不規則地塊基地總體平面布置

圖9 規則地塊基地總體平面布置

5 實例應用及評估

為滿足未來交通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養護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2022 年廣州市某集團公司對新型綜合養護模式在高速路網化養護中的建設與運作進行了實質性的探索。本著未雨綢繆為宗旨,以某環城高速現有養護配套機制為基礎,建設新型綜合養護基地和隊伍機制(見圖10),按新型綜合養護模式進行嵌套和運作,為未來向養護產業高質量發展傾斜和業務轉型作充分的理論準備和實踐積累。

圖10 新型綜合養護模式探索實踐

自新養護模式實施7 個月以來,對照以往作業模式,廣州某環城高速的不同養護事項處置效能有著顯著提升,見表6。

表6 廣州某環城高速養護新模式實施前后效能對比

據不完全的計時統計,養護圍蔽次數進一步減少,圍蔽區內各專業作業相互匹配,進一步降低交通面影響;小型路障、事故車處置可有效降低風險留存時間,降低二次事故發生概率。以上效能的提升,日積月累,對于社會面的正向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6 結語及展望

與傳統的養護模式相比,新型綜合養護模式是一種養護理念的更替,其核心始終是圍繞“人的建設”進行建立和運作,更注重集體觀念、隊伍意識、共同責任等管理思想對參與者進行宣貫和引導,通過人與信息、環境等因素相互影響來達到目標內化于參與者、并有志于一起實現的目的。

目前新型綜合養護模式正在廣州某環城高速養護的實踐正持續改進,啟始階段不可避免會涌現出新的問題和障礙,但相信在正確的理念指引下是可以得到解決,并將最終推動養護模式進一步變化和革新。期望本文可對各高快速路營運管理單位在探索和建設符合自身特點的高快速路綜合養護模式時能提供合適的建議和有益參考。

猜你喜歡
路網運作巡查
高速公路機電設備巡查模型探討
晝夜巡查不間斷
打著“飛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網還有多遠
省際路網聯動機制的錦囊妙計
首都路網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網運行狀況
路網標志該如何指路?
從《朗讀者》大熱看紙媒讀書版的運作
自治區安委會巡查組分赴各市開展巡查工作
黨春雄:我看“政府主導與專業運作”
安徽中小型水庫巡查值守實現GPS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