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靜皆宜,生生不息

2024-02-25 03:04魯鐘思
小學生優秀作文·趣味閱讀 2024年2期
關鍵詞:雕刻家芽兒黃鸝

魯鐘思

世間萬物,璀璨如歌。

我們曾見識到宏大的自然,也見到過渺小的生命,它們也許是地上爬動的螞蟻、深林里的小樹、岸邊的蘆葦叢,抑或是一棵百年黃楊樹——生命本身都在獨特而堅韌地閃耀著。

《樹孩》是一部在不斷發現、尋找中慢慢體悟生命真諦的幻想故事。它擁有童話般的澄凈純真,又能帶給讀者哲學層面的深思。當我們俯仰于天地之間,應該懷揣著一顆對自然尊重的敬畏之心。讓我們走近《樹孩》,走近這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

作者簡介

趙麗宏,詩人、散文家,兒童文學作家。1952年生于上海。著有散文集、詩集、小說和報告文學集等各種專著共九十余部。趙麗宏的《童年河》《漁童》《黑木頭》均取材于自身的童年經歷加工而成,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一個個溫暖有趣的人間故事,展現人心的真善美,被稱為“童心三部曲”。

《樹孩》是作者在兒童文學創作上一次具有轉折性的突破,曾入選2021年度“中國好書”(少兒類)。

內容簡介

在山林里,有一棵生長了100年的黃楊樹,它能聽,能看,能感知周圍的一切,還會思考。故事就透過這棵天真懵懂的黃楊樹的視角徐徐展開——

一場山火后,身邊的大松樹被燒死,黃楊樹也變得奄奄一息。春芽兒和他的雕刻家父親、小狗黑黑重返山林,找到了燒焦的黃楊樹,從它身上劈鑿出一塊一尺多長(約33厘米)的木頭,帶下了山林。

雕刻家深情地凝視著黃楊樹木頭,很快,思如泉涌,他以兒子春芽兒為模特,將這一塊木頭重塑為一件栩栩如生的木雕藝術品,春芽兒為其取名為“樹孩”。被燒焦的百年黃楊樹重獲新生,可是雕刻家卻病了,并日漸嚴重。

無奈之下,樹孩被賣給了木雕店。在燈光的照耀下,樹孩成為商店里最顯眼的展品,每天被無數人參觀和贊美。樹孩和木雕店里的小老鼠成了朋友,在小老鼠的幫助下,樹孩免于被偷盜的命運。木雕店店主的女兒芊芊看到了顧客白發奶奶的淚眼,建議把樹孩暫時寄放在白發奶奶家里。

原來,樹孩和白發奶奶的孫子小寶駒長得十分相似。白發奶奶睹物思人,每每看到樹孩,就好像看到因病夭折的愛孫小寶駒一樣。白發奶奶的偏愛引起了家里大黃狗金絨毛的嫉妒,它趁奶奶不注意,將樹孩扔到了草叢中。白發奶奶醒來后,焦急地尋找著樹孩,而此刻的樹孩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白發奶奶。樹孩忍無可忍,和金絨毛進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金絨毛良心發現,將樹孩叼回了白發奶奶家。

晚上,暴風雨呼嘯傾瀉了整整一夜,洪水來了。白發奶奶的兒子胡須男帶著幾個人把白發奶奶抱上了船,金絨毛也跳上了船。白發奶奶想起了樹孩,可是奶奶家已經被沖垮了,樹孩被卷入湍急的洪水中。金絨毛勇敢地跳進洪水中叼住了樹孩,而此時,白發奶奶也恰巧掉進了洶涌的洪水中。金絨毛用最后的一絲力氣將白發奶奶拖上了船,自己卻在急流中消失了。

樹孩在洪水中幸得老槐樹庇佑,留在了它的腳下。洪水退去,河水又變得和以前一樣平緩。在河水中漂流時,樹孩見到了還是黃楊樹時見過的黃鸝,黃鸝告訴樹孩:你應該生長在山中,應該站立在地上。

樹孩又遇到了花鯉魚,并幫助花鯉魚脫險,自己卻被漁夫扔在了湖灘上。在湖灘上,樹孩聽懂了蘆葦的語言,那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一只灰天鵝對樹孩說,你應該是一棵樹。

第二年春天,曾經“死去”的蘆葦又活了,樹孩的身上也長出了根須。春芽兒、芊芊和小狗黑黑終于找到了樹孩。此時的樹孩又成了一棵黃楊樹。黃楊樹和身邊的蘆葦一起在唱著: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拓展思考

這是一曲人與自然的美妙頌歌,作者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動”與“不動”。試根據作品,闡釋作者筆下對生命的認知。

樹孩原本是一棵默立百年不動的黃楊樹,它的身邊圍繞著許多靈動的動物:松鼠、梅花鹿、大青蛇、黃鸝……黃楊樹羨慕這些靈動的動物,在呼嘯而來的山火面前,動物們能拼命逃脫,而黃楊樹卻只能眼睜睜與整座山上的花草樹木一起被大火吞噬。

成為樹孩后,它只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無可奈何地看著命運將它不停地拋擲,什么也做不了。外面下雨了,“樹孩突然很想走到下雨的世界中去,但是,它動不了”;明知小偷在外面撬鎖,樹孩也只能待在展臺上,最后還是小老鼠拉亮燈驚走了小偷;被金絨毛丟到草叢里,樹孩渴望出現在白發奶奶面前卻不能,而在樹孩的身旁,一群小螞蟻正在奔走……“不動”的樹孩,在波譎云詭的命運面前,其實一直在漂泊,在“動”。

經歷洪水中長久的漂泊后,樹孩厭倦了“動”,想要尋找“不動”的歸宿。從“不動”到“動”,再到“不動”,它看到了世間百態,體驗了執著、貪婪、嫉妒、忠誠、勇敢等種種情感,“動”與“不動”的界限似乎在樹孩的身上慢慢消解。

生生不息有更替之動的意思,也蘊含不動如山的自然規律。品嘗了生命的“動”與“不動”之后,黃鸝的歌聲才有深意,樹孩的根才能奇跡般萌發。這是生命的規律,也是人生的真諦。

整部小說主要圍繞著生命循環往復的主題展開,作為一本兒童文學,作者并沒有規避死亡,談談你對文中有關段落的理解。

本書故事從一場終結生命的山火開始。

黃楊樹目睹了森林里的生靈被大火吞噬,這是它第一次直面死亡。死里逃生后,帶給它新生的雕刻家生命之花漸漸枯萎,盡忠職守的大黃狗消失在洪水中,甚至白發奶奶和樹孩的情感羈絆也源自她孫子的夭折。小青蟲的死亡更有哲學意味。樹孩看著小青蟲一次次向樹干最高處爬行,哪怕最終成為紅蜻蜓的一頓飽餐,它的夢想也在一次次沖擊最高處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現。

死亡帶來太多遺憾,但總能因新生釋然。就像振翅的黃鸝、冬去春來的候鳥、生生不息的蘆葦。對于大自然來說,死亡不是終結,它只是一段過程的結束,和新生總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叩問生命意義的樹孩最終回歸黃楊樹,或許那是它對生命本源的回歸。

佳句賞析

“你不是一塊木頭疙瘩,你有思想,你可以想啊,想著那些有過的亮光,想著那些還會出現的亮光,想著那些你向往的亮光?!毙⌒〉暮凶永?,回響著螢火蟲晶瑩的聲音,“你想著那些亮光,黑暗就會躲起來?!?/p>

天地萬物都是有感情的,所以趙麗宏說,他要把世間萬物那些人類不知道的生命,它們之間的感情寫出來。作者透過小小的螢火蟲,擲地有聲地拋出了這精彩絕倫的論述。就像追夢的小青蟲,就像清醒的小螢火蟲,心懷熱望,總會照亮人生。

猜你喜歡
雕刻家芽兒黃鸝
雕刻家的三堂課
好的作風從哪里來
芽兒
芽兒
兩只黃鸝
雕刻家
問黃鸝
芽兒
藍芽兒的藍花碗
自媒體探索路上的“兩個黃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