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災害與社會資本的關系
——基于CGSS2021的實證研究

2024-02-26 06:37金星宇
安全 2024年2期
關鍵詞:信任災害程度

金星宇,葛 怡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0 引言

近年來,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降水、干旱、山洪等災害風險不斷增加,各類災害呈現出多發、頻發、廣發、復發的特征,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也給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1]。氣候變化與災難風險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關系各地的高質量發展與韌性城市建設。因此,對氣候災害開展多學科式研究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維持社會穩定。

有關氣候災害的研究多集中于政府應急機制、復合災害的形成機理等問題,針對災后的社會影響研究較少。災害社會學中,社會資本是應對災害的重要變量,在社區韌性領域起到關鍵作用[2],可以幫助社區更好地抵御災害;此外,社會資本同樣也有利于災后恢復,通過研究群體內部和群體間的關系可以促進個體恢復。但是少有研究關注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

目前,極端天氣引發的氣候災害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易對社會群體造成重大影響。氣候災害是否影響社會資本、影響的嚴重程度,關系到個體災后恢復的速度和效果。理清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有利于為今后救災提供新的維度。因此,本研究從社會資本的角度探討災害對個人的影響。一方面,可以為國內氣候災害研究提供社會學的解釋;另一方面,可以檢驗社會資本與氣候災害的關系,推動社會資本和氣候災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全國代表性的抽樣調查數據探究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

1 理論與假設

1.1 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社會科學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對此概念的解釋也有差異。Bourdeiu[3]提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總和,這些資源與擁有相互熟識或認可關系的網絡有關;科爾曼和林南關注社會資本對個人的影響,Coleman[4]認為社會資本是發源于緊密聯系的社會關系網絡,而Lin[5]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嵌入于一種社會結構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動中獲取或動員的資源;Putnam[6]將社會資本廣泛地定義為社會組織的特征,例如網絡、規范和信任,促進互惠互利的行動與合作;經典理論表明,人際關系網絡是社會資本的重要一環,社會資本嵌入人際聯系中[7]。

本研究采用Putnam關于社會資本的定義。Putnam認為信任是社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改變了合作[8]。高度的信任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同時合作也提升信任?;セ菀幏队兄诮鉀Q集體行動問題,是社會信任的新來源[9]。Putnam又進一步將社會資本分為內聚社會資本和外聯社會資本。內聚社會資本代表群體內的關系緊密程度,群體內部關系越緊密,信任程度越高,群體間更容易產生合作精神,內聚社會資本越高;外聯社會資本是指群體間、組織間的關系程度,可以用信任、合作、互惠等維度來確定外聯社會資本的質量[7]。由此可見,信任是社會資本的重要維度。在有關自然災害的研究中,社會信任也作為社會資本的重要變量[10-11]。在本研究中,社會資本被理解為由個人形成的社會信任。

1.2 災害與社會資本

此前的眾多研究探討了社會資本對氣候災害的影響[12-13]。內聚社會資本會促使個人提前預防災害,并獲得相應的援助。外聯社會資本會在災害發生的情況下提供利于長期恢復的資源途徑和信息[14]。目前已有的有關災害對社會資本影響的研究證實,災后會引起社會資本的變化。理論研究中,學者從集體行動的邏輯解釋社會資本的變化。在災害中,受影響的個人可能會將個人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前,從而導致個人在其網絡中的社會融合水平下降,社會資本減少[10]。大量的實證研究指出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存在差異。同一社區中,受災害影響的個體比災害發生前同一社區的個體更傾向于信任和值得信賴[15]。大規模的災害會減少相互分享的居民數量,降低村莊的整體社會資本[16]。但是日本地震的災后研究發現,地震后居民的社會資本變高[17-18]。這可能是因為人們認識到朋友、家人和社區網絡的重要性[19]。歐洲的12個災害事件表明,社會信任的變化在災難期間或之后可能發生,但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結果[10]。研究中國的災害事件表明,經歷過自然災害的中國人對群體的信任度較高,但政治信任度較低[11]。不同的災害類型也會對社會資本產生影響,如雷暴對社區內的社會信任有積極影響,而洪水則對社會信任有負面影響[20]。

1.3 提出假設

總體而言,目前關于災害對社會資本的研究主要從社會信任視角展開。具體而言,災害會引起社會信任的變化,而災害的類型、嚴重程度會影響社會信任的變化程度。對于社會信任的變化這一現象,現有研究主要的解釋框架是個人的利己行動和集體主義之間的理性選擇。這些發現和結論一方面為研究提供最基礎的框架,另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首先,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西方社會的經驗為基礎,沒有考慮中國社會的差序格局特征;個人的社會網絡在社會資本中扮演關鍵作用。其次,此前研究較少關注氣候災害,與其他災害相比其對社會資本的影響情況是否不同,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诖?本研究利用國內數據庫,探討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有無經歷氣候災害會引起個人社會信任的變化。

假設2:氣候災害的影響程度會引起個人社會信任的變化。

假設3:氣候災害的嚴重程度會引起個人社會信任的變化。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獲取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該項目始于2003年,是我國最早的全國性、綜合性、連續性的學術調查項目。2021年的調查增加了國際社會調查項目(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ISSP)環境模塊,主要包含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危害、環境保護行為等內容。在剔除因變量和自變量缺失的樣本后,最終納入分析的樣本數量為2463。

2.2 變量設置

本研究的目的是檢驗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研究因變量為社會信任。關于社會信任水平,CGSS2021調查設計了2個相關問題:“總的來說,您覺得人們總是可信的,還是在和人們打交道時再小心也不為過?”(具體的量度是:①人們總是可以信任的;②人們通常是可以信任的;③通常,在和人們打交道時再小心也不為過;④在和人們打交道時總是再小心也不為過)和“總的來說,您認為大多數人是可以信任的還是您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得不小心謹慎?”(具體的量度是:①人們幾乎總是可以信任的;②人們經常是可以信任的;③您經常不得不小心謹慎地應付人;④您幾乎總是小心謹慎地應付人)。這2個問題具有較強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為0.72。本研究將上述2個問題得分簡單加總后,再反向計分作為一般信任水平得分。得分越高,社會信任水平越高。

本研究的核心自變量為氣候災害。相關實證研究將氣候災害測量分為受災經濟損失、受災人口損失、個人是否受到災害影響等??紤]到氣候災害對社區的影響同樣會影響到個人,因此將氣候災害的測量層次定為社區層次。具體采用:“過去的12個月,您生活的社區受到極端天氣(例如強風暴、干旱、洪水、熱浪、寒流等)影響的程度如何?”(具體的量度是:①根本沒有影響;②有一點影響;③有一些影響;④有很大影響;⑤有非常大影響)。得分越高,氣候災害影響程度越高。

災害嚴重程度同樣會影響社會資本。因此,研究將有無經歷氣候災害,氣候嚴重程度納入控制變量中。CGSS2021調查設計了相關問題:“您覺得天氣極端反常在您居住地區的嚴重程度是怎樣的?”(具體的量度是:⑤很嚴重;④比較不嚴重; ③一般;②不太嚴重;①不嚴重)。研究者將回答“沒有該問題”的樣本設置為無經歷氣候災害,將回答其余答案的樣本設置為經歷氣候災害,氣候災害嚴重程度變量不包含沒有經歷氣候災害的個體。

災害并不是影響社會信任的唯一可能解釋,個人因素、社區因素、社會因素都會影響居民自身的社會信任水平。較高的社會地位與較高的社會信任值相關。年齡、教育程度、主觀滿意度與居民的社會信任水平正相關[21]。城鄉、性別等人口特征不會影響社會信任[22]。社會網絡同樣會對社會信任產生影響[23]。關于個人社會網絡的廣度和深度,CGSS2021調查設計了3個相關問題:“空閑時與不住在一起的親戚聚會的頻率”(具體的量度是:①每天;②一周數次;③一月數次;④一年數次或更少;⑤從不),“空閑時與朋友聚會的頻率”,“親友一般性社交的頻繁程度”,量度同第一個問題一樣。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將親戚聚會、朋友聚會、社交時間合成一個自變量社會資本。借鑒邊燕杰的做法[24],將其轉換成取值為1至100的連續變量。因子分析的KMO值為0.616,特征根值1.729,累計貢獻率為100%。因此,本研究控制變量包括年齡、教育程度、主觀滿意度、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經濟地位、社會網絡。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變量描述性統計

2.3 分析策略

基于CGSS2021數據,本研究使用多元回歸模型檢驗研究假設。雖然模型納入了個人特征等控制變量,出于篇幅考慮,沒有顯著性影響的控制變量不予論述。本研究對于模型分析結果的解釋,聚焦于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的影響。

3 研究發現

3.1 描述性統計

表1數據顯示,社會信任均值為5.35,說明個體較為信任他人,社會信任水平處于中間偏上。沒有受到氣候災害影響的樣本數為399個,占比為16.20%;受到氣候災害影響的樣本數為2064個,占比為83.8%。氣候災害在過去的一年較為普遍,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氣候災害。氣候災害的嚴重程度均值為2.66,表明氣候災害處于不太嚴重和一般之間。受到氣候災害影響樣本的影響程度均值為2.03,表明個體有一點受到氣候災害的影響。氣候災害的嚴重程度與影響程度存在一定差異,這意味著個人特征、社區韌性等因素降低了氣候災害的影響程度。

3.2 假設性檢驗

以模型1-5檢驗氣候災害對社會信任的影響,分別從個體有無經歷氣候災害、氣候災害嚴重程度和氣候災害影響程度3個方面檢驗。模型1檢驗有無經歷氣候災害對社會信任的影響;模型2檢驗氣候災害影響程度;模型3(加入控制變量)檢驗氣候災害的影響程度對社會信任的影響;模型4檢驗氣候災害嚴重程度對社會信任的影響;模型5同時納入氣候災害影響和氣候災害嚴重程度變量,見表2。

表2 回歸模型

由表2可知:①氣候災害的經歷對社會信任的影響不顯著。②氣候災害影響程度對社會信任的影響顯著,呈負相關。模型系數表明,氣候災害影響程度每提升一個單位,社會信任水平降低0.069。③納入控制變量后,氣候災害影響程度仍然對社會信任有顯著影響,呈負相關。模型系數表明,氣候災害影響程度每提升一個單位,社會信任水平降低0.0568。調整后的R2從0.0025提升到0.0337。因此,模型3比模型2有較高的解釋力。④氣候災害嚴重程度對社會信任影響顯著,呈負相關。模型系數表明,氣候災害嚴重程度每提升一個單位,社會信任水平降低0.0823。調整后的R2為0.0369,與模型3的解釋能力基本相同。⑤氣候災害影響程度對社會信任的影響不顯著,氣候災害嚴重程度對社會信任的影響顯著,呈現負相關。氣候災害越嚴重,社會信任越低。模型系數表明,氣候災害嚴重程度每提升一個單位,社會信任水平降低0.0735。調整后的R2為0.0368,與模型3的解釋能力基本相同??刂谱兞勘砻?社交網絡、主觀滿意度、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社會信任有顯著影響,與先前的研究相符。

4 討論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有無經歷氣候災害對社會資本沒有影響;而氣候災害的影響程度、嚴重程度會引起社會資本的變化,并且呈負相關關系;此外,氣候災害的嚴重程度比其影響程度更有可能是引起社會資本變化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氣候災害的嚴重程度直觀可見,如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干旱天氣、洪水,個體在面對直觀的嚴重現象,會優先考慮利己行動,在確保自身受到影響最小才會考慮集體行動;其次,氣候災害持續性特征會促使個體在長時間抵御災害時,不斷消耗自身的資源,個體會因此放棄互惠互助,優先考慮自身的生產生活情況;再次,中國社會是典型的“差序格局”,個體在面對氣候災害時,優先考慮親戚、朋友等關系緊密的群體,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表明社會網絡對社會信任有顯著負面影響;最后,新聞媒體對氣候災害嚴重性的廣泛報道,會讓個體不論有無經歷氣候災害,都會產生對氣候災害的更直觀的印象,新聞媒體報道中的負面消息會進一步降低個體的社會信任水平,從而降低其社會資本。

5 結論

(1)社會資本不受是否經歷氣候災害的影響,反而與氣候災害的影響程度、嚴重程度呈負相關關系,其中,嚴重程度在影響社會資本變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2)本研究提供了氣候災害與社會信任之間關系的普遍證據,為國內氣候災害研究提供了社會學方向的思路。在災后援助方面,居民的基本需求應被首先滿足,提升居民的經濟收入和主觀幸福感有助于提高社會信任。

(3)僅靠本研究提出的社會信任作為社會資本的代表,存在較大局限性,未來需進一步關注社會資本的內聚性和外聯性,以促進產生與社會資本相關的補充發現;此外,擴大研究數據的獲取范圍,開展災害前后的縱向比較研究尤為關鍵。

猜你喜歡
信任災害程度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精致和嚴謹程度讓人驚嘆 Sonus Faber(意大利勢霸)PALLADIO(帕拉迪奧)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歡迎程度表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表示信任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從生到死有多遠
信任
斷裂對油氣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