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巷道爆破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距離的影響*

2024-02-26 03:19馮銀陳輝
采礦技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雷管延時巖石

馮銀,陳輝

(新疆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 830046)

0 引言

在地下礦山巷道爆破中,相關研究表明,不良的巖石拋擲會造成爆堆分散、設備損壞、掘進速度降低和成本增加[1]。對巖石拋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C.W.Liningston爆破漏斗模型,該模型揭示了炸藥放置深度對巖石拋擲的影響[2]。此外,相關研究表明,巖石拋擲受多因素控制,如炮孔傾角[3-4]、炸藥單耗[3]、巖石特性[5]等。

目前,中國數碼電子雷管基本全面開展應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環間延時對巖石破碎具有重要作用。宗琦等[6]建立了延遲時間的計算公式,通過模型試驗和工業試驗驗證了公式的正確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適當增大延遲時間可以改善破碎效果和減少拋擲作用,提高掘進速度和降低成本。許紹明等[7]通過增大輔助掏槽眼和掏槽眼間起爆延遲時間,減小了巖石拋擲距離,利于裝載作業。根據巖石爆破機理,上述研究主要從自由面形成原理和足夠的補償空間去確定環間延時,并不能解釋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的影響機理和規律。

基于上述分析,基于碰撞過程中的運動和巖石的爆破過程,建立了環間碰撞巷道爆破模型,分析了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的影響。然后再進行現場爆破試驗,探究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的影響。

1 原有巷道掘進爆破方案

備戰鐵礦由露天開采轉為掛幫礦開采。礦石的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其次為黃鐵礦、磁黃鐵礦,少量閃鋅礦、黃銅礦,礦巖巖性主要以綠簾石化矽卡巖、磁鐵礦化矽卡巖、晶屑凝灰巖為主,平均單軸抗壓強度為65.94 MPa,平均單軸抗拉強度為8.73 MPa,礦巖具體力學參數見表1。根據鉆孔RQD 值統計結果:礦區大部分巖體完整性為差至中等,巖石質量為中等,質量等級為Ⅲ至Ⅳ級。

表1 礦巖物理力學參數

試驗區域巷道斷面尺寸為4.2 m×4.0 m。該處原有巷道掘進爆破設計見表2和圖1,采用雙楔形掏槽和光面爆破開挖,鉆孔設備采用手持式鑿巖機,共50個炮孔,除周邊眼和上部斷面炮孔為直眼,下部斷面其余炮孔為斜眼,與掌子面的夾角(θ)從巷道斷面中線沿水平方向到斷面輪廓線逐漸增加。炸藥采用2號巖石乳化炸藥,單次爆破消耗220卷,共計66 kg。雷管使用雪峰公司生產的數碼電子雷管和普通導爆管雷管,單次爆破消耗50發雷管,其中數碼電子雷管爆破方案采用環間延時爆破,環間延時時間為100 ms。雷管延時誤差為1~2 ms,具有較高的精度,滿足此次現場試驗的要求。故試驗雷管采用數碼電子雷管,在原有爆破方案下設置不同的環間延時時間,研究環間延時時間對巖石拋擲的影響。

圖1 原有巷道掘進爆破方案(單位:mm)

表2 原有巷道掘進爆破參數

2 巖石拋擲理論分析

2.1 巖石拋擲機理

目前公認的巖石爆破理論是應力波與爆生氣體相互作用理論,如圖2所示,巖石在沖擊波的作用下形成空腔和破碎區。衰減成壓縮應力波,使得巖石產生環向和徑向裂隙,同時爆生氣體膨脹使得裂隙擴展。應力波到自由面反射形成拉應力波,使得自由面附近出現片落現象和裂紋進一步擴展,或者以地震波的形式傳入遠端。最后在爆生氣體作用下巖石被拋擲。相關研究表明,應力波對巖石拋擲作用較小,主要還是爆生氣體的作用[8-9]。根據自由面的形成時間,哈努卡耶夫認為后爆炮孔以先爆破孔剛好形成爆破漏斗,且爆巖脫離巖石形成0.8~1.0 cm 寬的裂縫時起爆為宜[10]。

圖2 巖石與爆炸荷載相互作用機理

式中,t1為彈性波傳到自由面并返回的時間,s;t2為形成裂縫的時間,s;t3為破碎巖石離開巖體一定距離的時間,s。

基于此,將t1與t2總時間認為是炸藥起爆后自由面形成的時間,在沖擊波和爆生氣體的作用下裂縫已經完全形成,具有明顯的爆破漏斗輪廓線;將t3作為巖石拋擲一定距離的時間。爆生氣體繼續膨脹將碎石拋擲出一定距離,直到爆破完成。

2.2 碰撞理論

本文基于非對心碰撞理論模型分析了碰撞過程中的運動。如圖3所示,假設有A、B 兩小球,質量分別為mA和mB,小球具有非彈性性質且表面粗糙。為了方便討論,假定B 靜止不動,A 取A、B 的相對速度v向B運動。

圖3 非對心碰撞理論模型

如圖3所示,非對心碰撞時相對速度的方向與兩球中心連線的夾角為,水平和豎直方向的分量分別為v x和v y,v x=vcosθ,v y=vsinθ。分別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討論碰撞時的能量損耗。

在水平方向與正撞模型相似,在碰撞時間內,將產生軸力FNA和FNB。其中FNA使得物體A 的水平速度先減小,可能減小到0再反向增加到VAx,但不會超過原來的速度[11]。FNB使得物體B 的水平速度增加到VBx。

在豎直方向,在碰撞時間內物體A、B 發生相對運動,將產生摩擦力F fA和F fB,且F fA=F fB=μFN,摩擦力F fA使得物體A 豎直方向的速度減少為VAy,F fB使得物體B豎直方向的速度增加到VB,同時摩擦力F fA和F fB分別使得物體A、B 產生旋轉(ωA和ωB),故y方向上碰撞后部分動能主要轉化為熱能和角動能,而熱能和角動能不利于物體的拋擲。

由上述分析可知,小球在碰撞作用下,某一方向的速度可能增加或者減少。而這種碰撞作用可能改變巖石的拋擲。

2.3 基于環間爆巖碰撞的巷道掘進爆破模型

基于碰撞理論和巖石拋擲過程,建立了環間爆巖碰撞的巷道掘進爆破模型,分析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的影響,如圖4(a)所示。其中R1、R2、R3分別代表掏槽眼、輔助眼和周邊眼;S1為R1起爆后未拋出的碎石的空間,S2為新的補償空間,為了便于分析,定義原有自由面為自由面,S2區域與R1的共有部分為新生自由面,S1區域與R1的共有部分為部分自由面。假設每環所用炸藥量相同,兩環碎片的移動速度大小相同和自由面產生的時間相同,即碎石所具有的動能相同。

圖4 不同環間延時巷道爆破模型

如圖4(a)所示,環間延時為Δt1,爆破后經歷Δt1的時間。由最小抵抗線原理可知,R2起爆后與S1區域相臨的巖石沿部分自由面拋擲,S2處的巖石向新生自由面拋擲。當延時時間增加時,取Δt2>Δt1,如圖4(b)所示,爆破后經歷Δt2的時間。在S1區域,R2起爆后爆巖在部分自由面碰撞R1起爆后的爆巖,根據碰撞理論,在碰撞作用下R1爆巖在垂直于自由面方向速度增加,拋擲更遠。同理可知,在S2區域同環間的爆巖碰撞并不會使得R2的爆巖垂直于自由面方向的速度增加。由此可知,S1區域更利于巖石拋擲,可以看出延時時間Δt2相比于Δt1,S1區域逐漸減小,S2區域逐漸增加,故隨著環間延時時間的增加,巖石拋擲距離會逐漸減小。同時還應注意當環間延時足夠小時,巖石的拋擲作用可能會減弱,這是因為R1起爆后可能還未形成部分自由面,此時R2的爆巖會受到巖石的夾制作用,甚至可能導致巷道掘進爆破失敗。

3 現場爆破試驗

3.1 試驗方案

為了探究環間延時時間對爆堆形態的影響,在礦山原有爆破設計基礎上,將環間延時時間分別設置為50 ms、100 ms、150 ms、200 ms、500 ms,除環間延時時間不同,其余爆破參數均相同,如炮孔分布、起爆順序以及對應孔裝藥量等參數均相同?,F場炮孔的布置如圖5所示。

圖5 現場炮孔的布置

3.2 試驗區域

測試區域如圖6所示。本次研究選擇在備戰鐵礦3464平臺進行爆破測試。為了能較好地測量爆破后巖石的拋擲距離,需要保證巷道的距離要大于巖石拋擲距離,同時為減少巖性帶來的試驗誤差,選擇了JL1(圖中紫色區域)作為試驗地點(顏色區分見電子版),該試驗區域距離主巷有足夠的距離且位于成礦區域。JL1 區域進行了50 ms、100 ms、150 ms、200 ms、500 ms共5組環間延時爆破試驗。

圖6 爆破試驗區域

3.3 現場試驗數據的獲取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紅外測距儀測量巖石拋擲距離。不僅獲取了巖石的拋擲距離數據,還獲取了爆堆高度數據以及巷道掘進進尺。如圖7所示,巖石拋擲距離不計入飛石拋擲距離,同時根據現場前期的調研,不同環間延時爆破巖石拋擲距離差距較大,故距離收集時取整數。對于爆堆高度的獲取,先在爆堆最高點測量其到巷道拱頂的距離h,則此時的爆堆高度為巷道高度H-h。對于掘進進尺的獲取,在爆破前離巷道斷面2 m 和離地2 m 處用紅漆標注,爆破結束后測出標注處距新巷道斷面的距離a,則巷道進尺為(a-2)m。

圖7 巖石拋擲距離、爆堆高度數據及掘進進尺的收集方法

3.4 現場試驗結果

本次試驗共收集了5組現場試驗數據,每組試驗收集3個試驗結果數據,整理試驗結果得到數據集。試驗結果見表3、圖8、圖9和圖10。

圖8 環間延時時間與巖石拋擲的關系

圖9 環間延時時間與爆堆高度的關系

圖10 環間延時時間與掘進進尺的關系

表3 現場試驗數據

巖石拋擲距離見表3和圖8。從表3和圖8可以看出環間延時對延時拋擲具有顯著影響,在本次試驗中隨著環間延時時間的增加,爆破拋擲距離逐漸減小,如環間延時時間為50 ms、100 ms、150 ms、200 ms、500 ms的巷道爆破,拋擲距離分別為62 m、48 m、28 m、26 m、20 m。并未出現本文2.3節提到的環間延時過小導致巖石拋擲減弱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環間延時時間為50 ms時形成了部分自由面,該試驗結果符合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的影響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在這次試驗中延時時間為50 ms的巷道爆破更利于巖石拋擲。

爆堆高度見表3和圖9。隨著環間延時時間的增加,爆堆的高度逐漸增加,如環間延時時間為50 ms、100 ms、150 ms、200 ms、500 ms的巷道爆破,爆堆高度分別為1.78 m、1.86 m、2.14 m、2.23 m、2.59 m。

掘進進尺見表3和圖10。從表3和圖10可以看出,環間延時時間對其影響無規律,這可能是由于測量誤差導致的,因為爆破后的巷道斷面是不平整的。

6 結論

基于碰撞理論和爆破過程分析,建立了環間碰撞的巷道掏槽爆破模型,分析了巷道掘進爆破中環間延時對巖石拋擲的影響,發現環間延時時間的選擇可以通過環間巖石碰撞控制巖石的拋擲,隨環間延時的增加,巖石拋擲距離越遠,但過小的環間延時會減弱巖石的拋擲。通過巷道掘進爆破的環間延時現場試驗,得到以下結論。

(1) 環間延時時間能明顯地控制巖石的拋擲。環間延時時間為50 ms、100 ms、150 ms、200 ms、500 ms的巷道爆破,拋擲距離分別為62 m、48 m、28 m、26 m、20 m。

(2) 環間延時時間為50 ms、100 ms、150 ms、200 ms、500 ms的巷道爆破,爆堆高度分別為1.78 m、1.86 m、2.14 m、2.23 m、2.59 m。

猜你喜歡
雷管延時巖石
第五章 巖石小專家
3深源巖石
基于級聯步進延時的順序等效采樣方法及實現
一種叫做煤炭的巖石
海藻與巖石之間
電子雷管在礦業工程爆破中的應用分析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基于炸藥力和余容的引信中雷管爆炸氣體壓力計算
桑塔納車發動機延時熄火
光控觸摸延時開關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