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貨運物流轉型發展對策思考

2024-02-27 05:17蔡云鵬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市域內河蘇州市

蒯 樂,蔡云鵬

(1.蘇州市吳江區交通運輸局,江蘇 蘇州 215000;2.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1 研究背景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網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蘇州、無錫、南通三市作為組合樞紐納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名單。蘇州位于京津冀—長三角主軸、長三角—成渝主軸、長三角—粵港澳主軸、大陸橋走廊等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交匯處,具有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有利條件。2021年,蘇州市政府印發《蘇州市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先行區實施方案》,明確了“三樞紐三示范”的戰略目標。加快構建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貨運網絡,既是建設交通強國在地方的有力實踐,也是提升蘇州城市競爭力和城市能級的重要砝碼。

2 現狀基礎

2.1 蘇州貨運交通發展現狀

2.1.1 貨運網絡初步構建

公路網絡功能逐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蘇州市公路總里程11 558 km,二級以上公路占比59%,面積密度居全國第一,高速公路619.9 km,面積密度居全國第五;普通國省道新改建320.4 km,總里程達到1 197.9 km,一級公路占比84.6%;農村公路達到9 740 km,實現行政村、特色田園鄉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多層次鐵路網加快落地,“豐”字型干線鐵路網加快完善,運營里程達323.6 km,較2015年增長56%。2020年建成的滬蘇通鐵路一期是一條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鐵路,是蘇中、蘇北地區與上海之間最便捷的鐵路客貨運輸通道。水運網絡設施布局持續優化。蘇州境內航道網絡密布[1],截至2021年底,航道總里程達2 786.5 km,通航密度居全國第一。航道等級水平高,三級航道共202.2 km。航道通航條件良好,干線航道通航保證率100%。

2.1.2 貨運節點布局逐步完善

蘇州市已建設形成38個重點公路貨運節點[2],如表1所示?;緷M足了經濟生產和居民生活的貨運需求,并在局部地區呈現集聚發展態勢。其中玖隆物流園、千燈物流中心和張家港保稅區物流園區占地達到數千畝級別,吸引帶動了貨運功能和相關產業的空間集聚。但是絕大多數公路節點僅具有公路貨運服務功能,具有開展多式聯運條件的貨運節點僅有1個,功能體系不完善問題比較突出[3]。

表1 蘇州市主要公路貨運節點類型

全市設有蘇州西站、昆山站、望亭站、滸墅關站等四個鐵路貨運節點,其中蘇州西站是全市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鐵路貨場,發送量占市域發送總量的80%左右。目前蘇州西站正在進行改造提升,昆山站貨場設施老舊且位于城市內部無法拓展,已不能適應當前鐵路貨運需求。

蘇州港為全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2021年完成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7億t,集裝箱吞吐量達821.9萬標箱,分別居全國第六和第八。全市內河港由市區、吳江、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等6大港區組成,2021年內河港口吞吐量達17 667.7萬t,占全省比重達29.3%,居全省第一。

2.1.3 貨運交通管理加快轉型升級

蘇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已實施禁貨,高速公路貨運管理方面,已對蘇嘉杭高速公路等過境通道設置貨車禁行路段,緩解高速公路交通壓力。城區道路貨運交通管理方面,在中心城區核發貨車通行證,并實施分區域、分時段禁行的通行管理政策,如圖1、圖2所示。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等市城區也實施了相應的分區域、分時段禁行的貨運機動車交通管理措施。

圖1 蘇州現狀高速公路禁貨區段示意圖

2.2 蘇州貨運結構特征

2.2.1 貨運量分析方法

研究綜合利用行業年鑒數據、貨運行業市場調查數據、多源交通量觀測數據三種類型貨運數據對蘇州市域交通基礎設施所承擔的貨運量情況開展分析。歷年江蘇省交通統計年鑒中詳細記錄了蘇州市籍貨車和船舶完成的貨運量統計,可以用于發展趨勢的分析,但因未考慮在蘇州市從事貨運業務的外地車船,不能全面反映蘇州市貨運的實際情況。行業調查數據可以基本反映本市貨運行業市場所產生的貨運需求,本次研究依托2018年蘇州市交通運輸局組織開展的貨運行業市場調查結果。多源交通量數據可以獲得市域高速公路、國省干線、骨干航道等交通流量觀測數據和港口、機場、鐵路場站等吞吐量/到發量統計數據,通過結合貨運量與交通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可以較為準確地分析得出交通基礎設施實際承擔的貨運量,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

2.2.2 貨運結構特征分析

(1)市域貨運強度高,交通基礎設施壓力大。

蘇州市域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交通量觀測資料、內河航道上主要觀測點數據如表2、表3、表4所示,按照基于交通基礎設施承載的貨運量計算,蘇州市單位面積貨運密度達16.32萬t/km2,約為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蘇通大橋、滬寧高速無錫蘇州段、蘇嘉杭高速南段日均貨車斷面流量近3萬輛,居江蘇省前三,遠超省內其他高速公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普通公路中,蘇州市域國省縣鄉道日均交通量近1萬輛,居江蘇省第一,約為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干線航道中,蘇南運河蘇州段是蘇南地區貨流密度最大的內河航道,省內僅次于蘇北運河淮安揚州段。市域貨運強度明顯高于省內其他地區,給交通基礎設施帶來了較大壓力。

表2 2020年蘇州市高速公路日均斷面流量

表3 2020年蘇州市普通國省干線日均斷面流量

表4 2020年蘇州市主要航道觀測點歷年貨流密度情況

(2)國際貨運需求大,但由本地直接出海的國際貨運量小。

蘇州市2020年GDP占江蘇省的19.7%,完成進出口總額約3 223.5億美元,其中出口1 868.7億美元,均占全省總額的50%以上。蘇州市90%以上的外貿集裝箱通過上海港出口,外向型經濟特征顯著,國際貨運需求旺盛[4]。但是全市國際運輸自給能力不高,以外貿集裝箱運輸為例,2020年,蘇州外貿進出口總額3 223億美元,按照外貿生成系數為3 400 TEU/萬美元計算,對應的外貿集裝箱生成量約1 096萬TEU。大量的外貿產品均通過上海出口,這與蘇州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名城、亞太地區國際門戶樞紐定位有一定差距。

(3)公鐵水空運輸發展不平衡,鐵路、航空為明顯短板。

市域公路水路貨運量均占市域貨運總量的99%以上,其中公路運輸在快遞等新興業態帶動下,近年增長較快;內河水運完成運量接近45%,在大宗物資上發揮了較大作用,但近年增速明顯放緩。而受區域煤炭等大宗物資運輸格局變化,鐵路到達量連續多年下降,近年來在國際班列運輸、零擔運輸等帶動下,鐵路運量出現回升,但總量仍然較小,占比不足1%[5]。航空方面,因市域無民用機場,需依托公路運輸至周邊上海虹橋、上海浦東、蘇南碩放等機場,實現航空貨運功能[6]??傮w來看,2020年蘇州市域交通基礎設施承擔的貨運總量合計約16.18億t。從運輸方式來看,公路承擔8.82億t,占比54.5%;水路承擔約7.26億t,占比44.9%;鐵路承擔約0.10億t,占比0.6%。

(4)過境運輸占比高,且大量為公路過境運輸。

2020年市域交通基礎設施承載過境運輸量約4.73億t。其中,公路過境運輸約3.97億t,占市域公路運輸量的45%;水路過境運輸約6 847萬t,主要由京杭運河、長湖申線、蘇申內港線、蘇申外港線等航道承擔;鐵路過境運輸約800萬t,占市域鐵路運量的80%,主要由滬寧鐵路承擔。隨著未來連申線、滬通鐵路等區域水運、鐵路重大基礎設施的建成投運,現狀主要由公路承擔的過境運輸有望向水運、鐵路加快轉移,進一步優化運輸結構。

3 轉型發展對策建議

3.1 以智增效,提高貨運基礎設施承載能力

根據蘇州市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7],全市交通運輸用地已達28 929.2 hm2,占蘇州國土面積比例為3.34%,遠超全國平均占比水平(0.98%)??紤]全省國土空間管控進一步趨緊,亟需轉換發展思路,通過提升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改善設施承載能力,更好滿足未來運輸需求。一是加快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響應《江蘇智能交通建設實施方案》要求,推動蘇臺高速江蘇段智慧高速一期、蘇南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蘇州段)智慧航道、G524常熟段智慧公路等項目,提升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二是推廣智慧運輸服務,推進各運輸方式間智能協同調度,實現信息對接、運力匹配、時刻銜接,提升交通網絡供需調控能力。三是率先探索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可能引發交通產業變革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積極推動時速600 km 級高速磁懸浮系統、單人飛行器、地下物流系統、無人機/車快遞等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在蘇州從實驗走向初步應用。

3.2 雙向開放,提升樞紐運輸競爭力

多式聯運樞紐既是蘇州體現國際性鐵路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地位的設施載體,凝聚突出了多方式綜合交通優勢和多年積累的物流資源基礎,也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是全市重點打造的貨運樞紐類型。推進多式聯運建設,建議圍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圍繞國際性鐵路樞紐定位,積極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加強蘇州中歐班列與南京、連云港中歐班列的協同、錯位發展,破解鐵路樞紐貨源缺乏的困境。二是圍繞核心港區積極推進公鐵水聯運。構建沿江立體交通走廊為重點,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長江及內河“駁運快線”建設。三是加快發展公鐵聯運,推進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陸家浜鐵路貨場建設,強化鐵路貨運網絡支撐,著力打通南北通道,強化末端銜接。加快發展電商班列,零散貨物快運班列。依托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鼓勵開行國內主要城市“點對點”集裝箱班列,構建蘇州到全國主要物流節點城市間的城際快運通道。

3.3 綠色引領,構建高效貨運交通體系

近年來,“雙碳”發展目標、國務院運輸結構調整相關文件都對加快推進貨運交通綠色化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蘇州應以加快構建內河集裝箱運輸體系為抓手,發揮蘇州水運優勢,破解蘇州運輸方式發展不平衡問題。構建內河集裝箱運輸體系,一是要完善內河集裝箱港口布局,推進內河港口專業化、現代化建設。二是優化構建內河集裝箱運輸網絡。進一步整治申張線、蘇申外港線、蘇申內港線、望虞河、楊林塘等航道,形成“蘇南運河→望虞河→長江→楊林塘→申張線→蘇申內港線”集裝箱運輸環路。三是優化口岸服務,力爭實現二類口岸或海關直通點等對外開放功能覆蓋主要內河集裝箱運輸通道沿線碼頭。完善內河集裝箱船舶過閘綠色通道,實現集裝箱運輸“優先過閘”。

4 結 語

當前,加快運輸結構調整、推動多式聯運發展、實現物流降本增效已成為貨運發展的主旋律,建議蘇州圍繞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契機,進一步發揮通江達海的交通樞紐地位和面向國際、輻射內陸的區位優勢。更有效、更全面地推進貨運交通體系優化構建,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貨運轉型發展提供先行借鑒。

猜你喜歡
市域內河蘇州市
蘇州市 多措并舉提升全民安全意識
蘇州市堅持“三聚焦” 為民服務辦實事
市域(郊)鐵路功能定位與系統制式選擇分析
如何提高內河船舶應急部署執行有效性
市域鐵路信號系統互聯互通方案研究
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的實踐與思考
內河集散船艙口角隅甲板應力分析
內河搜救風險評估模型
基于模糊規則庫和證據推理的內河通航風險評價
蘇州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