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上杭:以科技賦能產業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4-02-29 09:00文丨許長遠詹龍飛
中國農村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上杭縣紫金科技

文丨許長遠 詹龍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又指出,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陣地的生產力。 近年來,上杭縣大力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堅持把科技創新的立足點放在產業提升、實業振興上,緊緊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抓創新,以產業鏈條化發展為思路,通過“建鏈、延鏈、強鏈、補鏈”,不斷提高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強化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層次的共同提升。

金銅和新材料是上杭縣兩大工業主導產業。 金銅產業是上杭縣傳統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是福建省重點培育和扶持的五大產業集群和龍巖市三大主導產業之一,2022 年產值為1316 億元。 上杭縣立足金銅產業優勢, 敏銳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及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新材料產業從2017 年開始布局,歷經5 年多時間從無到有、由小變大,2022 年產值達243 億元,近3 年年均增速達50%以上,發展勢頭迅猛。 2022 年,上杭縣首次躋身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 是全國97 個原中央蘇區縣唯一入選的縣;百強縣排名從2022 年的第97 位晉升至2023 年的第87 位;上杭縣連續7 年入選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 穩居全省第7位;2023 年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圍繞提升動能優化創新生態, 培育了一批具有“撒手锏”技術的明星企業

1.堅持政策引領。近年來,上杭縣陸續出臺《關于實施“智匯上杭”聚才計劃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的辦法》《上杭縣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修訂)》《上杭縣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措施(修訂)》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從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等各個方面進行引導,特別是對科技創新平臺的獎補力度較大。同時,上杭縣積極探索“資本·產業·人才”融合發展新模式, 設立5 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金, 把有限的人才、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向科技型產業傾斜。

2.加大研發投入。近3 年,上杭縣級財政科技支出合計15.22 億元,綜合年平均增幅約30%。同時上杭縣是福建省山區縣(市、區)中首個設立縣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的縣, 上杭縣科技項目資金在上年的基礎上每年遞增15%,2020 年投入547 萬元、2021 年投入630 萬元,在山區縣(市、區)中名列前茅,從而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R&D 強度)(錯年值)省市領先:全社會研發投入(錯年值)由2019 年的11.56 億元提升至2022 年的19.95 億元(近4 年年均增速約為18%),R&D 強度從2.87%提升至3.23%,位居龍巖市第一,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

3.鼓勵創新創業。近年來,上杭縣推薦企業項目參加創新創業大賽235 個, 獲得省級以上獎項34 個。其中在科學技術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德爾科技榮獲2019 年全國賽二等獎, 紫金佳博獲2020 年省賽一等獎,2021 年5 家企業進入國家總決賽(占全省約1/5),同時2021 年德爾科技獲工業和信息化部“創客中國”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在最高端的科學技術部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中,德爾科技獲2022 年首屆總決賽最高獎, 晶旭半導體獲2023 年第二屆總決賽最高獎, 是福建省僅有的兩家榮獲最高獎的企業。 對比全國先進發達地區,上杭縣在區位條件、 資源稟賦都不具優勢的情況下,在科技創新領域一馬當先,兩度“問鼎”顛覆性大賽桂冠,成績顯著。

晶旭半導體生產線

4.培育雙高企業。積極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泛珠區域、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合作,引進思康新材料、新安科技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建立了“科技型企業—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梯度培育機制,孵化了一批以德爾科技、 晶旭半導體、 紫金鋰元等為代表的高技術、高成長型企業。 截至目前,上杭縣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6 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4 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 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 家,同時上杭縣19 家企業被列入全市新材料新能源科技企業重點扶持庫, 約占龍巖市企業數量的一半。

圍繞產業平臺布局創新平臺,為打造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積極在蛟洋工業區、新材料科創谷、金銅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南崗園區) 三大產業承載平臺上布局建設高水平科技平臺,共建設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 家紫金礦業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 家紫金礦業集團)、省重點實驗室(1 家紫金銅業集團)以及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 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類4 家)等高水平科研平臺34 個,位居龍巖市第一,初步打造成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再到創新創業的立體體系。 通過高水平平臺建設,在低品位難處理黃金資源、多金屬共伴生礦產資源的高效綠色開發和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居行業領先地位的成果。 據統計,2020 年以來,紫金礦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或課題4 項,省級科技計劃課題5項,獲省部級一等獎9 項、二等獎11 項,授權發明專利50 余項; 紫金銅業省重點實驗室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 項, 承擔省科技計劃項目6 項,累計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 項、 二等獎2 項、三等獎1 項。

蛟洋工業區的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上杭縣依靠科技創新逐步擺脫資源依賴,走出了一條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縣內紫金山金銅礦在開發之初,被業內視為沒有開采價值的“棄礦”,上杭縣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一步步將其開發成為“中國第一大金礦”,2023年紫金礦業集團位列世界500 強第373 位; 依托金銅資源優勢,從2017 年開始,布局發展以鋰電池材料、半導體材料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產業,先后引進落地吉利、巴斯夫、寧德時代、傳化、貴州磷化等世界500 強、中國500 強企業,近3 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年均增長超50%。

圍繞主導產業布局創新鏈, 形成了一系列擁有全球領先產品,上下游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上杭縣積極立足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 鼓勵產業鏈上的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科研院所、政府機構和產業鏈上各類企業共同參與的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任務,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產業技術制高點。 同時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聚焦制約主導產業發展“卡脖子”技術領域,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攻克了一批金銅精深加工、高端半導體電子材料、鋰電新材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 促進了產業鏈向上下游及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其中德爾科技高端電子級氣體項目獲國家科技02 重大專項和省科技重大專項立項(上杭縣歷史首次),其他企業共獲省級以上科技重點專項54 項,突破了一項又一項“卡脖子”技術或國產替代產品。 例如,德爾科技挺進技術無人區開展重大技術攻關, 成功研發、生產出電子化學品領域13 個關鍵“卡脖子”材料,以顛覆性技術創新填補了國內半導體關鍵材料領域空白; 晶旭半導體深耕5G 聲波濾波器制備領域技術,在科技、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公司落戶上杭縣不到3 年,已建成全球首條超寬禁帶半導體高頻濾波芯片生產線,突破了多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紫金礦業在解決高寒及生態脆弱區露天開采造成礦區環境損傷與邊坡失穩、開采能耗高、生態修復成本高等問題上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鑫昌龍研發的線纜用聚烯烴類防水填充膠為國內首創全填充式微米級縫隙防水技術產品;甕福藍天掌握了全球唯一的氟硅酸法制無水氟化氫的工藝。

同時, 上杭縣的產業招商也積極突破傳統觀念, 以科技含量為標準, 以產業鏈相互填補為前提,不斷布局前沿高精尖項目。 晶旭半導體先進集成芯片項目、 紫金佳博鍵合金絲國產替代研發項目、清景銅箔年產1.5 萬噸鋰離子電池用高檔電解銅箔項目、德爾科技高端含氟電子級氣體項目、天甫電子年產36 萬噸半導體級電子材料項目、 時代思康新型鋰鹽研發生產項目、新安科技磷系阻燃劑生產項目、常青新能源三元前驅體生產項目、廣州工控集團與紫金礦業合作的年產3.5 萬噸冷軋高精銅板帶項目、10 億級的紫金磷酸鐵鋰項目以及龍凈儲能電池材料項目、量道儲能電池材料項目等一大批高技術產業項目先后落地,將進一步推動上杭縣科技創新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圍繞產學研用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助力人才引進

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高水平科研團隊、人才圍繞技術攻關、人才交流、成果轉化等與上杭縣企業開展合作對接,發揮學校與企業“雙主體”作用,加強互動交流。 推薦紫金銅業有限公司“基于納米涂層技術的新型蒸汽干燥機盤管開發”、紫金礦業集團“芯片封裝用導電微米金球的研制及產業化”、清景銅箔“新能源鋰電池用銅箔的環保防氧化表面處理關鍵技術研發”等省中科院產學研合作(STS)項目9 個。 STS 項目是指省科學技術廳支持的在閩注冊企業與中科院所屬研究所合作的產學研合作研發項目。促成紫金佳博與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簽訂合作協議、福建紫金礦冶測試技術有限公司與廈門大學龍巖產教融合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上杭縣老茶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簽訂技術合作協議。 截至目前,上杭縣共有國家重大計劃人才10 名,占全市的62.5%;省高層次ABC 類人才184 名,占全市的45.66%;省工科類青年專業人才436 人,占全市的59.97%。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了創新“團隊式”引才,同時圍繞人才團隊需求,高效配置土地、資金、政策、創新平臺等要素,又大大提升了創新成果的轉化成功率。

下一步, 上杭縣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更高層次的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動“資本人才產業”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區域創新體系。

1.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高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 強化分類施策和靶向服務,重點打造科技“小巨人”、單項冠軍、“專精特新” 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具有較強集成創新能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加強企業研發能力檢測和統計分析, 加快制定和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 集聚創新資源支持企業創新,鼓勵各類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 深入落實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創投企業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進一步打造創新鏈,培育領軍企業。以產業創新為導向,建立健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工程”集中攻關機制。 重點支持晶旭半導體先進集成芯片項目、 紫金佳博鍵合金絲國產替代研發項目、德爾科技高端含氟電子級氣體項目、天甫電子年產36 萬噸半導體級電子材料項目等建設, 聚焦上杭縣主導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實施產業發展重大科技專項, 下大力氣扶持一批大型龍頭企業,使其發展成為創新的領軍者和風向標,成為區域創新的“心臟”和“引擎”。

3.進一步提升創新載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國內外一流大學、科研院所、世界500 強企業和央屬企業,引進設立重大研發機構。 加快打造科技自主研發平臺, 創建一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全力支持紫金礦業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有色金屬領域頂尖研發機構,重點指導德爾科技、常青新能源、晶旭半導體等企業新建省創新實驗室、技術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發平臺。 推進上杭科創園爭創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匯聚創新資源要素,建成集創業孵化、技術服務、技術轉移、協同創新和金融服務于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和育成中心。 利用老廠房、舊倉庫、存量商務樓宇等資源,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眾創空間。 加快建立“創業導師+專業孵化+天使投資”孵化模式,鼓勵創新空間與省內外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及龍頭企業搭建制造業創新平臺開展協同孵化。鼓勵和支持企業參加國家、省、市創新創業大賽,促進創業創新與創投機構和資金對接。

4.進一步加大產業招商,加快高技術產業集聚。圍繞上杭縣產業優勢,堅持以項目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集聚區為平臺,積極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積極引進重特大生產性項目和產業鏈關聯配套項目,同時摒棄“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觀念,把技術實力、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低作為引進和配置發展資源的重要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前沿技術項目落地上杭縣。

猜你喜歡
上杭縣紫金科技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2018年紫金礦業按權益保有資源儲量
紫金之王
The liste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and the basic skill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上杭 上杭縣創新財政投入機制促進貧困村如期脫貧
青春閃光 何懼病痛——記上杭縣官莊民族中學老師陳小燕
紫金傳媒智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