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

2024-03-04 09:35舒雪萍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650031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工驅動教學法

舒雪萍 (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650031)

生物學作為對生命行為的探究,其課堂學習涉及眾多實驗和研究。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并幫助其系統掌握生物學知識,對生物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價值。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概念闡述

任務驅動教學法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生定位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參與者,而教師則轉化為知識與技能的引導者與協調者。這種教學主要通過設計和實施各類“任務”,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強化實踐操作能力、促進知識與理論的交融,以及鍛煉學生創新與科研思維的目的。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任務的設置取決于學情的精準判斷,以保證每項任務的挑戰性恰到好處,既不因任務過于簡單導致學生感覺無趣,也不因任務過于復雜使學生感到挫敗,在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的基礎上,培育學生的內驅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拓寬思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

1.課前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課前任務在生物任務驅動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先導和鋪墊。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設計相關任務,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參照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設計提供有力的依據,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觀察種子結構”為例,具體課前任務如下:

表1 觀察種子結構的課前任務設計

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課堂將設計好的自學任務推送給學生。在接收任務后,學生會受到任務本身的驅動主動對生物教材進行學習,在具體任務實踐中對舊知進行遷移和應用,對新知進行探索和整合,并將學習任務成果記錄并上傳到在線平臺。這種學習方式既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節奏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又能讓教師在課前綜合評估學生的自學成果,以便教師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針對性地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和方法,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課堂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究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下,學生學習的深度與持續性往往同特定的教學情境緊密相關。這個情境要與學生即將面臨的實驗任務相呼應,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當學生探究興趣被充分喚醒后,問題導向將自然而然地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促使其在教學活動中持續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在執行生物任務驅動教學時,教師要將教學情境和生物實驗核心問題進行有機整合,使其共同作用于學生,促進學生深入挖掘、理解生物實驗的探究目的。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觀察種子結構”為例。在學習這一內容前,學生已經通過課前任務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和一些基礎的生物學概念。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巧妙結合日常生活,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展示學生記錄的不同形狀的種子和種子萌發的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提出問題:“種子的形狀各式各樣,但是小小的種子為什么能長成一株幼苗,里面隱藏著什么秘密? 為什么說種子是新生命的開始? 讓我們一起探究種子的內部結構?!蓖ㄟ^這樣的問題情境導入,大部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一個小實驗,讓學生觀察已經浸泡過的種子,嘗試描述種子的內部結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還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種子結構的重要性,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是開展合作探究,解決學生實驗疑惑。在生物教學領域,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個性、分享觀點以及通過集體智慧解決問題的平臺,是學生促進思維深化、知識內化的重要過程,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種子植物的結構”時,教師針對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內容提出了合作探究的實驗任務:“請與你的小組成員合作,使用提供的材料用具和不同種子樣本,完成實驗觀察記錄,深入探究種子的內部結構?!狈N子結構實驗探究記錄表如下:

表2 種子結構實驗探究記錄表

在任務發布后,教師為學生提供20分鐘的探究時間。期間,大部分小組參考教材中的圖解和描述,結合自己對種子的初步理解,提出實驗方向和觀點。學生在對比、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逐漸統一了認知,明確了實驗的步驟和目標,然后開始動手進行實驗,觀察種子的各個部分,如實記錄下觀察到的現象,與組員深入探討,最后得出結論,并解決了一開始的疑惑。在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穿梭于各個小組之間,傾聽學生的討論,觀察其實驗進展,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小組的探究活動有序進行,并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種子結構的深入認知,從而達到學習的目標。

三是成果展示交流,強化學生實驗認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實驗的成果并不僅僅包括實驗的結論,還包括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的認知與技能。為讓學生充分領悟這一過程中的所得,生物實驗成果的展示與交流環節顯得尤為關鍵。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觀察種子結構”為例。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成果的展示交流,通過他人的視角重新評估與審視自己的工作,復盤自己與組內成員實驗期間的不足。在這一環節,教師先是提出引導性問題:“為什么種子的結構對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隨機挑選學生利用實驗成果分享自己的發現與思考。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提及種子的胚、胚乳、種皮等結構的作用。這為教師深入講解種子各部分的生物學意義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契機。教師可帶領學生繼續探討:“種子在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中會展現出怎樣的適應性? 種子的休眠機制又是如何確保其生存與繁衍的?”等拓展性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與探索。由此可見,這種成果展示可以讓學生系統、深入地掌握種子結構的知識,擴展其對實驗認知的深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學術表達能力,為后期生物實驗研究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3.延伸任務:驅動學生知識遷移

在教學中,盡管理論構建是基礎,但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中是確保學生深度理解和持續學習的關鍵。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觀察種子結構”為例。該部分主要讓學生對種子的基礎結構和功能進行初步了解。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在這一領域的知識深化與遷移,教師設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延伸任務:設計“人工種子”,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應用和拓展所學知識。教師創設情景:“你聽說過人工種子嗎? 對于一些不能產生種子的特殊植物可通過人工種子在短期內大量繁殖,人工種子應包括哪些結構才能萌發呢? 請你與小組成員合作,在圖紙上畫出你心中的人工種子的結構?!睂W生完成設計后,上臺展示并講解自己設計的人工種子。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介紹人工種子的基本結構:人工種皮、胚狀體、人工胚乳,并提供實驗材料,學生用簡單的工具嘗試自制人工種子。

在學生設計和制作人工種子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納一種更加開放、觀察性的姿態,系統分析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軌跡,識別學生的潛在需求,同時為生物教學實踐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反饋。此任務設計的核心不只在于對學生生物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驗,其深層目標在于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深入洞察種子在生物進程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關系,有助于學生從整體與微觀兩個維度,對種子的結構和功能產生全面的認知。任務完成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通過交流與分享構建知識網絡,刺激其對生物學科的持續探索,學會用批判性思維對比各種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種子結構的認知,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三、結語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使得每一個看似微小的實驗任務都成為驅使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的動力。通過“小任務”的實踐,學生既掌握了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又提升了自身批判性思維、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獲得真實、有意義的學習體驗,深化學生對生物學的認識,并為其高中生物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猜你喜歡
人工驅動教學法
人工3D脊髓能幫助癱瘓者重新行走?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驅動防滑仿真系統分析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顏”
屈宏斌:未來五年,雙輪驅動,砥礪前行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軌旁ATC系統門控柜接收/驅動板改造
新型多孔鉭人工種植牙
基于S3C6410的Wi-Fi驅動移植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