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國棉三廠建立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的價值分析

2024-03-04 03:53黎梓晨
四川水泥 2024年2期
關鍵詞:紡織業紡織工業鄭州市

黎梓晨

(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新西蘭)

0 引言

鄭州紡織業不僅是鄭州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鄭州城市發展的時代標志。鄭州紡織業是建國后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書寫了一段極為光輝的歷史。幾十萬紡織工人,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鄭州國棉三廠則是鄭州紡織業發展的代表。鄭州國棉三廠位于鄭州市中原區,南臨建設街,正對著鄭州國棉四廠;西臨桐柏路,與鄭州國棉一廠隔路相望;北近隴海鐵路,鐵路以北就是鄭州國棉三廠;東邊正對著新商城。鄭州國棉三廠是在蘇式遺址風格的基礎上,結合了鄭州的遺址特點,既有歷史價值與科學價值,又有情感價值。本文對基于國棉三廠的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的價值進行探討。

1 鄭州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

1919年,上海知名富商穆藕初看中鄭州紡織業的發展前景,經過多方籌措,與數個商行合辦鄭州“豫豐”紡織廠。該廠始建于1920年,坐落在鄭縣(今鄭州市布廠街)的豆腐寨子里,是鄭州第一個規模較大的現代紡織廠。建國后,以鄭州豫豐紡紗廠為依托,鄭州已發展為全國六大紡織業生產中心。

1953年在中南海召開了關于紡織業發展問題的專題座談會,國家提出了發展內陸紡織中心,建立以北京、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紡織廠新基地的規劃構想。之后,鄭州、西安、咸陽三個城市被列為全國六個主要的紡織產業中心。鄭州之所以能被選中,是因為它位于黃淮平原,位于京廣和隴海兩條鐵路線的交匯之處,原料充足、交通便利、氣候宜人;發展棉花紡織業有著諸多有利的條件。

鄭州市委也明確重點發展紡織業,并將新廠選址定在了城西的郊區。那時候,西郊遍地都是亂葬崗,亟需建設。1953年,河南省紡機建設公司承攬了這項工程,大批退役的老紅軍、老干部和附近鄉村的干部群眾踴躍參加建設工作,還有大批華中和華東地區的紡織業的工人和干部。解放軍在鄭的干部、士兵和一些大學生,也紛紛從各地趕來,參與到施工現場的志愿工作中。施工現場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施工人員晝夜不停,施工進度飛快。

那時,紡織工業沒有足夠的建筑設備,廣大人民群眾都竭盡全力,爭取早日完工。鄭州國棉一廠,年產紗錠50000錠,織布機1500臺,自1953年五月一日起開工,至1954年三月上旬投產,僅用一年。鄭州國棉三廠,比鄭州國棉一廠大一倍,在相同的工期內,僅用1/10的工人,迅速地建立起來。在之后國棉廠的建設過程中,各個部門的技術實力、管理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5年內,先后建設了5家國棉廠,累計生產紡錠40萬支,織布機1.5萬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20多年來河南省紡織業規模的兩倍。如此高質量、快速度的棉紡廠工程建設,為鄭州市的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章。

鄭州紡織工業的發展,帶動了與之相關的學校、醫院和文化娛樂場所的建設,例如:河南省紡織技工學校,紡織工業學院,紡織干部學校;紡織機械學校,紡織機械學校,紡織工業醫院,紡織工業文化宮。在鄭州西部郊區,由眾多企業組成的工業園區,面積超過了老城區,被稱作“紡城”。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鄭州的紡織業逐漸多元化,在當地建立了許多毛紡、麻紡和絲紡工廠;包括針織廠、色織廠、內衣廠在內的各類紡織工業,種類繁多,對持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構成了一個門類較為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是我國主要的紡織業基地。

20世紀90年代初,鄭州國營棉紡廠設備落后、資金短缺,背負著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得鄭州紡織工業處于低谷。到2008年,鄭州6個國棉工廠完成了企業重組,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 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遺址建筑結構形式分析

依托原國棉三廠辦公樓、車間等文物建筑興建的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被列為鄭州市重點歷史文化遺產。

2.1 鄭州國棉三廠辦公樓

鄭州國棉三廠辦公樓于1954年4月16日開始動工,1954年10月5日主體竣工。辦公樓中部較高,兩側較矮,呈正方形,坐北朝南,體現出了“以功能為先”的建筑思想。中央是三層高的主體建筑,兩側的附屬建筑各有兩層,總占地面積5824m2。一樓中央是前臺大廳,是通往生產區的主要通道,也是通往主要廠房和寫字樓的通道。一樓的北面與廠房相連,便于人員出入。西邊和東邊各有一個食堂,供學生和工人用餐。一樓還有車間辦事處,輔助工種的工作室,婦女衛生所等。二樓是辦公室,各種辦公室則是一字排開。三樓,從東到西50m,中央是三間小型的辦公室,而在東邊和西邊則是100m2的大會議室。位于中央大廳之下的地下建筑,占地478.04m2。整體的建筑形式是在蘇式建筑的基礎上,結合鄭州本地的建筑元素,很漂亮,很有年代感,也很有歷史意義。

2.2 鄭州國棉三廠車間

鄭州國棉三廠車間于1954 年4 月16 日正式動工,1954 年10 月5 日竣工。該車間是一個東西316m、南北215m的建筑,占地67900m2,建筑面積708000m2。主要廠房在一樓,由西往東,按照生產工序分為:清花、并粗、細紗;后處理分7個工段,原棉從西洗花房進入,經過各個工段的處理,后從后處理工段出來,完成全流程的生產。在每個廠房的四周,還設置了輔助性的工作室、空調室以及衛生間。在主要廠房的四個角落都設有配電房。

廠房采用磚墻,鋼筋混凝土梁柱,頂棚,鋼窗,木門,建筑高度5m。屋頂是一層之字形的單層,有15個朝向北面的窗戶。采用了鋼結構的雙層玻璃窗,使空間更大,光線更好。主設備的布置與照明窗口的位置成直角,使自然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廠房頂棚結構層為6層:石棉瓦,空氣層,黃泥木屑;蘆葦、禾稈、柏油紙和鋼筋混凝土均可起到隔絕水蒸氣、保溫、隔熱和防水的作用。吸塵風道,以及在頂棚與頂棚間設置的空氣調節風道。廠房采用了現代化的建筑樣式,注重簡約和實用。車間在辦公大樓的北側,其建筑結構保存很好。

2.3 鄭州國棉三廠廠區大門

工廠正門設在棉紡路北側,具有蘇聯特色,四柱支撐,門面為灰白色;大門兩邊,都是低矮的房間,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中央有一扇大門,兩邊各有一扇門。廠區大門的寬度達到8m,總高4.3m;中間大門主體寬3.9m;兩側門寬1.8m,柱寬0.6m,它還具備一定的歷史和景觀價值,如圖1所示。

圖1 鄭州國棉三廠廠區大門

2.4 鄭州國棉三廠生活區宿舍樓

鄭州棉花三號工廠宿舍樓高13m,四柱樓,牌坊型。屋面采用四邊形斜頂,屋面上鋪著藍白色的柱狀瓦片。立柱呈圓形,每根都有0.92m的直徑。其中,大屋的橫梁高4.9m,寬6.9m;小屋的橫梁高4m,寬2.7m。

2.5 鄭州國棉三廠生活區正大門

生活區的正門在工廠成立之初就建成了,現在已經是鄭州紗廠的地標性建筑,它是一代又一代紗人的夢想,也是一代又一代紗人的驕傲。生活區的門,是鄭州紡織業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的史料,具有一定的社會和歷史意義。

3 建立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的意義

3.1 更好地記載鄭州紡織業的發展歷程

鄭州輕紡產業基地是20世紀典型的工業文化遺產,蘊含著該時期大量的社會經濟、產業水平、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特征,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1-5]。鄭州紡織工業不僅對鄭州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是人們對所處時代的記憶,更是鄭州市發展的一段重要的記憶。因此,建立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對這段歷史進行全面的保護與展現,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更好地展示鄭州紡織工業的歷史,展示鄭州在工業化早期的紡織工業成果,以鄭州鄭州國棉三廠為基礎,建立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是為了保護這座城市的工業遺產和保存歷史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3.2 加快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是鄭州市首個近代工業史紀念館,它是鄭州市都市文化建設的產物[6-8]。而在產業的發展中,文化與產業的關系是不可忽視的,二者的融合將產生極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當文化和一個城市融合在一起時,它就會注入一種精神,提升一種品位,只有有了它的“身份”,它的“身份”就會有“神”,就會有生命。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填補了鄭州沒有近代產業展館的缺憾,對于促進鄭州市文博事業的發展,記錄鄭州發展的歷史軌跡,提高鄭州的城市品味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這對提高鄭州市的整體競爭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同時,為了發展鄭州市的文化旅游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立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是必要的[9-10]。目前,鄭州加快了全國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全力提高了自己的城市品質,實現了快速發展;在此緊要關頭,文化的重要性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發展文化產業,已經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提高鄭州在全國的綜合實力具有重大意義。

4 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的價值

4.1 歷史價值

鄭州國棉三廠是我國“一五”期間國有重點扶持的一批具有鮮明歷史印記的大型紡織企業,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縮影。廠房面積龐大,建筑方式先進,工人家屬住宅按比例配置,反映出當時工人在社會上的地位。鄭州國棉三廠在將近60年的發展歷程中,曾出現了多名“全國勞模、技術標兵”,并以其為紡織行業典范,接受了許多國內外領導的考察、指導,并榮獲了許多科學技術獎、榮譽稱號,他們的事跡成為了一份寶貴的歷史資料,并對后世產生了影響。雖然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辦公樓、大門、家屬公寓等,仍然保留著最初的面貌,不管是居住區域,還是工廠內部,都能感受到當時的氣氛。這些遺留下來的廠房、辦公樓、家屬樓,有利于我們了解鄭州現代產業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是對紡織產業進行研究的很好的史料。

4.2 科學價值

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中的工廠遺址,從總體上來說,都是那個時期的設計思想、建造方法和建造技術的產物,是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發展的縮影,是那個時期最尖端的設計和建造技術的體現,也是工業時期建筑藝術和建筑美學的集中體現。在今天看來,在新舊“碰撞”和“融合”中所保存的這些建筑遺存,仍有較高的科研意義。

4.3 社會價值

鄭州紡城是全國六個傳統紡城中的一個,也是鄭州紡城最主要的一片區域,也是紡城最主要的一片區域。在一代又一代老棉紡人眼中,對于鄭州國棉三廠的光輝過去,大家都有一種追憶和留戀,期待鄭州紡城會重新煥發生機,希望鄭州紡城能夠更好地融入現代城市。

國棉三廠建設,是那個時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那一時期的標志。它記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特點和歷史。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是鄭州大發展大變革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見證者,也是一條讓人們無法忘記的織布人生命歷程的寫照。在這個城市中,人們擁有一種與其它城市完全不一樣的社區文化,在這個城市中,人們對鄭州國棉三廠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無盡的感情,他們已經為這個城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心血,將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這個城市,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5 結束語

鄭州國棉三廠,既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標志,也是城市歷史的重要記憶,更是鄭州紡織業的精神支柱,是鄭州紡織人引以為豪的財富。依托鄭州國棉三廠建立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正是為了保護這種歷史遺跡,傳承鄭州的歷史文化,推動鄭州的發展與進步,展示鄭州的都市文明。鄭州的發展,既要注重發展經濟,又要注重發展人文,既要擴大城市的面積,又要注重對遺址的保護,這也是鄭州發展的必然需求。

猜你喜歡
紡織業紡織工業鄭州市
鄭州市鉆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2021年度紡織工業標準化發展報告
紡織業兩人入圍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選載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
丹東紡織業新引擎
鄭州市
鄭州市創新推進“八大群體”入會工作
紡織業覓路
鄭州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