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市推進省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基于2021 年浙江省高新區聚類分析研究

2024-03-04 09:40黃亮張澤暉
今日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新區高新技術寧波

黃亮 張澤暉

(寧波市科技信息與發展戰略研究院,寧波,315000)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既是科學技術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發展的孵化器,浙江省積極推動高新區建設,形成國家高新區 8 家、省級高新區 34 家、省級創建高新區29 家的發展梯隊。截至目前,寧波市已有1 家國家高新區和6 家省級創建高新區,然而寧波市省級高新區在數量上還未實現區(縣、市)全覆蓋,在質量上也還存在較大發展空間。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將是未來寧波省級高新區建設的重要任務。

1 全省省級高新區聚類分析

1.1 指標選取

影響省級高新區發展的因素有很多,需要科學選取聚類指標。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國家高新區權威評價指標為指引,與浙江省省級高新區特色相結合,兼顧指標的可獲得性和可比性,綜合選取以下指標并將其分為三類(見表1)。

表1 高新區聚類分析指標表

1.2 PCA 實證結果及分析

根據成分矩陣提取4 個公因子,可以判斷16 個指標在主成分上的載荷分布:主成分F1 在工業總產值(X1)、規上工業增加值(X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X3)、營業收入(X4)等規模類指標上載荷較大,將F1 命名為經濟規模因子;主成分F2 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X1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X14)、新產品產值增速(X16)等增速類指標上載荷較大,將F2 命名為成長速度因子;主成分F3 在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X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X9)、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X11)、畝均稅收(X12)等結構類指標上載荷較大,將F3 命名為結構先進因子;主成分F4 在研發投入增速(X15)、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X11)等研發投入類指標上載荷較大,將F4 命名為科技投入因子。

1.3 聚類實證結果及分析

在因子分析得到的4 個公因子得分的基礎上,根據指標特征,采用了K 均值法對50 個浙江省高新區進行聚類分析,在迭代分析后,選擇將K 值設置為4 類。分類結果(見表2)。

表2 高新區聚類情況表

表3 最終聚類中心

四個聚類的中心點如下:

第一類聚類中,中心點在F1 軸上正向距離較大,因此第一類聚類為經濟規模較大的高新區。其余三個因子的絕對值相對較小,其中,F2 值為-0.94,處于負軸,表明該類高新區成長速度已經放緩,總體增長率不如一些規模較小的新興產業園區;F3、F4 因子為正但絕對值不大,表明該類園區在結構先進度和科技投入增長速度方面總體上沒有明顯優勢。

第二類聚類中,中心點在F3 軸上正向距離較大,但在F1 軸上為負,因此第二類聚類為產業結構較為先進,但總體規模尚未擴大的園區。此類園區可能聚焦自身特色產業專業化發展,例如義烏信息光電高新區、烏鎮大數據高新區、諸暨現代環保裝備高新區等,這類高新區按照省級創建高新區“成熟一塊、創建一塊、滾動開發、逐步擴區”的原則,在未來可以逐步發展壯大,存在較強的特色化發展潛力。

第三類聚類中,中心點在F2 軸上正向距離較大,但在其他三個軸上均為負數,且F1 軸上負向距離較大,因此第三類聚類為成長速度較快、但總體規模較小且產業結構還未優化的高新區,此類高新區以省級創建高新區為主,可以判斷近年來在規模上增速較快,發展勢頭較強,但要注意在發展過程中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及培育長遠的發展動能,寧波梅山先進制造高新區在此分類中。

第四類聚類中,中心點在F1 軸負向距離很大,且其他3 個軸也沒有優勢,屬于規模小、增速慢、亮點少的高新區,此類高新區在全省高新區發展中處于相對落后位置,需要加大關注,針對其發展特點做好主攻方向、集中重點高端產業的發展規劃,努力培育新興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此類高新區以省級創建高新區為主,但也包含一些省級高新區,寧波江北光電新材料高新區在此類中。

2 寧波市省級高新區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在發展質量上,寧波省級高新區整體發展質量不夠靠前

從聚類分析的情況來看,寧波江北光電新材料高新區處于第四類,總體亮點較少;寧波梅山先進制造高新區處于第三類,增長速度較快,但其他亮點不突出。在規模指標上,寧波江北光電新材料高新區和寧波梅山先進制造高新區均靠后,分別處于第34 位和第38 位;在成長速度類指標上,分別處于第32 位和第9 位;在產業結構上,分別處于第11 位和第19 位;在科技投入方面,分別處于第40位和第50 位。寧波省級創建高新區工業產值平均值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然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卻僅為全省平均值的一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研發投入等指標也低于全省同級別高新區的平均水平。

2.2 在發展形勢上,寧波面臨省內城市激烈競爭,省級高新區發展“逆水行舟”

2021 年,全省各城市以高新區為平臺持續發力,如杭州擁有省級及以上高新區8 家,嘉興擁有8 家,紹興擁有6 家,寧波的數量僅高于舟山和麗水。各大城市紛紛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如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區、瑞安智能成套裝備高新區等8 家高新區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超過4%,均有較大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和招商引資舉措。相比而言,寧波省級高新區的發展與自身戰略定位不匹配、資源配置強度不夠、產業發展體系不高,還不能有力支撐高新區在發展全局中發揮好創新引領和帶動的作用。

2.3 在創新資源配置上,與本區域行政區和其他開發區同質化競爭發展

除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其他高新區缺乏自立自強的發展空間,未充分凸顯高新區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導致同質化競爭與資源稀釋,區域內要素匯聚不足、發展合力不強,沒有依托高新區形成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內核。規劃布局的要素體系支撐不足,還未充分從政策、科技、人才、土地、基礎設施等全要素體系去統籌考慮規劃布局,較難持續推動創新生態系統的戰略規劃與體系建設,缺乏驅動創新發展的“增量”貢獻。

3 寧波推進省級高新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堅持把突出產業“高”和“新”作為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區的根本方向。以主業聚集化為策略,結合自身發展基礎和未來規劃,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應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圍繞江北光電新材料、慈溪智能家電、寧海光伏儲能等主導產業、主力企業和主流產品的做精做強,發展與主導產業有高關聯度的高附加值產業鏈或高端環節,實現主導產業價值最大化。同時,推廣“工業上樓”等適合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設備、生命健康、汽車零部件、軟件信息服務產業的新模式。

堅持把提升高能級科創平臺質效作為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區的關鍵支撐。高新區聚集了全市主要的創新平臺,但仍存在部分機制不靈活、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應精準引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級重大科研平臺在高新區布局,聚焦重大改革,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建設創新聯合體、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企業創新組織,形成多元聯動的協同體系。此外,要注重對研發機構體制機制改革的探索應用,如強化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分級評價,對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撥改投”試點,建立績效與財政支持掛鉤機制,推動研究院逐步實現“自身造血”。

堅持把護航企業創新發展作為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區的重要抓手。面對當前寧波省級高新區研發投入水平不夠高的問題,各大高新區均應將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作為重中之重,構建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梯隊培育體系。同時,要加快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一方面推動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企業出題、全社會解題、企業評判、市場化應用”的協同攻關機制,通過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及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等渠道促進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繼續推進研發機構擴面提質,引導和支持企業建設企業工程(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

堅持把匯聚高端人才作為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區的核心競爭力。人才高度決定平臺高度、產業高度、城市高度。高新區應在優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上著重試點,通過領軍企業和高校聯合培養等方式,提前1 至2 年招聘企業急需的產業創新人才和技術人才,探索科產教融合、創新要素融匯等新機制,推進科教人“三位一體”發展。同時,要以優勢產業促進人才集聚,以激智科技、聚嘉新材料等公司“產業吸引人才、人才催生產業”的模式為借鑒,各高新區可以瞄準自身核心產業發展需求,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著眼搶占人才引進“制高點”。

猜你喜歡
高新區高新技術寧波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發展前景廣闊的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遂寧高新區
一圖讀懂寧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寧波
高新區:全國“雙創”示范生
國家重點支持的環保相關高新技術介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