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促湯聯合絨促性素對FM/TE 不孕癥患者排卵率、妊娠率的影響及對臨床療效的探究*

2024-03-04 07:20蔣桂秀覃春燕王新曾春生馬玲玲黃天春
天津中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不孕癥卵泡西藥

蔣桂秀,覃春燕,王新,曾春生,馬玲玲,黃天春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南寧 530001)

不孕癥主要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生育異常狀況,屬于生育期夫妻生殖能力健康的不良事件,目前已成為公共衛生健康方面較為重要的健康問題,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1]。長時間不孕易對患者的身心康健帶來嚴重威脅,且該病患者對比正常的女性相對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問題,嚴重的心理壓力可使女性的生活質量下降,對家庭關系造成影響[2]。因此,需積極探究治療方法,為臨床不孕癥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導方案。卵泡發育不良(FM)常被稱為“小卵泡”或“卵泡發育不良綜合征”,主要為卵泡表觀形態異常,生長速度減緩,卵泡的數目、位置、大小等存在異常[3]。薄型子宮內膜(TE)是指子宮內膜厚度(即閾厚度)小于可獲得妊娠的所需值,經報道顯示子宮內膜厚度≥7 mm 為更恰當的閾值,以此選擇合適時間檢測子宮內膜,按患者不同情況予以治療[4]?;诖?,筆者探究用三促湯聯合絨促性素對FM/TE 不孕癥患者予以治療,效果顯著,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本研究經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KY2022-033)。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2022 年7—10 月于門診就診的105 例不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將105 例患者分為35 例中藥組,35 例西藥組,35 例試驗組。1)中藥組:年齡22~38 歲,平均(30.36±5.21)歲,病程為1~6 年,平均(3.44±0.51)年,身體質量指數(BMI)為18.58~25.43 kg/m2,平均(22.44±2.51)kg/m2。2)西藥組:年齡22~39 歲,平均(30.52±5.24)歲,病程1~6 年,平均(3.59±0.56)年,BMI 為18.43~24.63 kg/m2,平均(22.37±2.45)kg/m2。3)試驗組:年齡22~40 歲,平均(31.21±5.37)歲,病程1~6 年,平均(3.64±0.59)年,BMI 為18.60~25.52 kg/m2,平均(22.57±2.56)kg/m2。3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且本次研究均為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進行,并簽署同意知情書。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5]中對于不孕癥的診斷要求;病程超過1 年;經B 檢查患者卵泡的大小≤17 mm 或是其個數<1 個、內膜的厚度≤7 mm;伴隨有性激素指標水平下降;意識認知能力正常,可正常交流者;生命指征平穩,未出現其他類型的嚴重并發癥者;治療前3 個月內未接受其他相關藥物或手術等醫治者;符合中西醫診斷要求者。不孕癥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要求為1)FM 和TE標準:B 超檢測內膜的厚度≤7mm,卵泡大小≤17mm,至少連續2 個月經周期。2)未避孕規律性生活至少1 年且未孕。符合中醫證型診斷要求:1)婚久不孕,伴有腰膝酸軟、性欲減退,耳鳴頭暈,色暗淡質稀,經少或經閉。2)經期腹痛,伴有煩躁、乳房脹痛,精神抑郁。3)經期量或多或少,腹痛,有血塊,塊下痛減,舌瘀暗明顯,性交痛。4)形體肥胖,稀發,經期錯后,閉經,帶下量多等。

排除標準:生殖系統感染等問題或伴有心血管、呼吸、內分泌等系統并發癥,或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男方精液異常;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或有禁忌證;不配合本研究,或過程中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或失訪,或依從性不好。

脫落標準:患者由于各種原因自行中途退出或失訪,而未完成臨床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 三促湯包括:促卵泡湯、促排卵湯、促黃體湯。其中,促卵泡湯包括:淫羊藿、澤蘭、女貞子各15 g,川芎、當歸、香附、枸杞子各10 g,雞血藤30 g,淮山藥、何首烏各20 g,菟絲子、熟地黃各25 g;促排卵湯包括:牛膝、川芎、香附各10 g,當歸12 g,熟地黃、澤蘭各20 g,肉蓯蓉、女貞子、淫羊藿、紅花各15 g,菟絲子25 g,雞血藤30 g;促黃體湯包括:熟地黃、淫羊藿、白芍、川續斷、附子、墨旱蓮、巴戟天各10 g。上述均用水煎服。

中藥組:促卵泡湯+促排卵湯+促黃體湯;西藥組:克羅米芬(CC)+絨促性素(HCG)2 000 IU 肌肉注射;試驗組:(促卵泡湯+CC)+(促排卵湯+HCG 2 000 IU 肌肉注射)+促黃體湯。均在月經周期第5 天起用藥,促卵泡湯每日1 劑,分2 次早晚餐后用100 mL 開水沖調、溫服,連續服藥5 d。CC 每日1 次每次50 mg,連續服5 d;第10 天起檢查排卵情況,子宮內膜≥8 mm,卵泡≥18 mm 就用促排卵湯每日1 劑,分兩次早晚餐后用100 mL 開水沖調、溫服與HCG 2 000 IU 肌肉注射,B 超檢查排卵,指導同房,同房后的2 h 內服促黃體湯(每日1 劑,分3 次早晚用100 mL 開水沖調、溫服)。

1.3 觀察指標

1.3.1 排卵率、妊娠率、卵泡的最大直徑、子宮內膜的厚度檢測 在診治第5 天及之后,1)監測排卵狀況:優勢卵泡的體積顯著性減少,卵泡邊界線清楚并經B 超檢測發現卵泡中的無聲區域消退,盆腔中存有少量的積液,排卵率=排卵恢復例數/總例數×100%。2)依據《實用婦產科學》[6]中對妊娠的診斷要求予以檢測,在停經之后檢測血β-HCG 表達>10 mIU/mL 作為血妊娠實驗陽性,且在血妊娠的基礎之后兩周通過B 超觀察證實在孕囊中,有原始性心管搏動,視為臨床妊娠。3)采用B 超從月經周期的第10 天起開始觀察患者內膜的厚度、卵泡的大?。喝袈雅莸钠骄睆剑?5 mm,需隔天觀察;若平均卵泡的直徑≥15 mm,需每日觀察,以此對比患者內膜的厚度、卵泡的大小。

1.3.2 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 于治療前1 d、后末日1 d 早8:00 抽3 組患者空腹下靜脈血5 mL 至采血管內,行離心處理(時長15 min,離心半徑5 cm,轉速3 000 r/min)后,分離清液,-20 ℃置冰箱存儲,待用。選取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廠家:淄博恒拓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型號:HT-100G)對3 組患者進行檢測治療前后血沉、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表達。其檢測步驟主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按說明書操作。

1.3.3 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檢測 收集3 組5 mL 靜脈血放置于采血管內,室溫下靜放,離心處理,提取上清液,2~8 ℃下保存。將樣本在2~8 ℃中靜置12 h,若超12 h需將其分裝保存,-20 ℃存儲30 d,避免反復解凍、冰凍≥2 次。采用化學發光法對3 組的FSH、LH、E2水平,并使用儀器MAGLUMIX-8 予以檢測,首先在檢測前檢查儀器中全自動免疫測試系統使用的清洗液、底物液及反應杯可否充足,廢物桶及廢物袋可否清空;裝試劑前須避免試劑出現泡沫;將試劑盒全自動的試劑芯片標簽貼于儀器的射頻讀卡器上,儀器自動讀取出試劑盒有關信息;需嚴格依據檢測的儀器說明書進行,每個測定的數據均經試劑盒中的全自動試劑芯片識別,當樣本放置于儀器內,可在儀器的用戶軟件內編輯清液信息及待檢測樣本,后點擊開始,儀器可依據分析的程序予以實驗,實驗參數:加80 μL 樣本、發光標記物80 μL、熒光素標記物80 μL、溫育15 min、循環洗滌400 μL/次、測量3 s。儀器根據工作曲線及樣本內相對光強度,算出樣本被分析物的濃度,以此分析FSH、LH、E2表達。其檢測步驟均由課題組專業醫師依據說明書操作完成。

1.3.4 中醫證候評分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的診斷要求對3 組FM/TE 不孕癥患者進行評價,主癥:月經不調,按輕、中、重分別記為2、4、6 分;次癥為:胸悶脹痛、心煩不舒、易怒煩躁、小腹脹痛、乳房脹痛,將其依據輕、中、重分別記0、1、2、3 分,滿分為21 分,分數越高,預示著患者病癥越嚴重。

1.3.5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檢測 監測3 組患者治療后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包括腸胃不適、水腫、乳房不適、肝功能異常、血常規異常等狀況,以此對比三促湯聯合絨促性素對FM/TE 不孕癥患者的療效。

1.3.6 臨床療效評價 治療后評估3 組患者的治療效果[8],痊愈:臨床癥狀消退,經B 超檢測內膜厚度為8~12 mm、卵泡直徑為18~22 mm,中醫證候評分下降≥90%,月經狀況明顯改善;顯效:臨床有關癥狀改善,月經狀況基本恢復,經B 超檢查內膜厚度≥8 mm、卵泡直徑≥18 mm,中醫證候評分下降≥75%且<95%;有效:臨床相關癥狀有所好轉,內膜厚度及卵泡直徑每3 d 以1~2 mm 的速度上升,中醫證候評分下降≥35%且<75%,月經狀況緩和;無效:臨床有關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部分出現惡化,中醫證候評分下降<35%??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 組患者治療后的排卵率、妊娠率變化比較 與中藥組、西藥組比較,試驗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均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3 組患者治療后的排卵率變化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ovulation rate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例

表2 3 組患者治療后的妊娠率變化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pregnancy rate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例

2.2 3 組患者治療前后卵泡最大直徑、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3 組患者治療前卵泡最大直徑、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各組患者卵泡最大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均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卵泡最大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均有所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 組患者治療前后卵泡最大直徑、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follicles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patients among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mm

表3 3 組患者治療前后卵泡最大直徑、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follicles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patients among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mm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卵泡最大直徑 子宮內膜厚度中藥組 13.86±2.45 6.38±1.28 17.14±3.30* 7.68±1.42*西藥組 13.80±2.41 6.34±1.25 17.82±3.26* 8.07±1.59*試驗組 14.01±2.49 6.43±1.31 20.62±4.19*#△ 9.35±1.92*#△例數35 35 35時間節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

2.3 3 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3 組患者治療前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各組患者血沉、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血沉、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均有所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 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s)Tab.4 Comparison of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3 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s)Tab.4 Comparison of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血沉(mm/h)中藥組 23.37±3.10 19.37±2.67*西藥組 23.41±3.16 18.10±2.50*試驗組 23.32±3.05 16.97±1.94*#△全血高切黏度(mPa/s)7.65±1.39 6.94±1.22*7.68±1.42 6.45±71.07*7.60±1.34 5.17±0.97*#△例數35 35 35時間節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全血低切黏度(mPa/s)15.79±2.31 12.07±2.04*15.82±2.35 11.64±1.82*15.74±2.28 9.89±1.25*#△血漿黏度(mPa/s)7.65±1.78 7.24±1.50*7.69±1.81 6.21±1.33*7.60±1.75 5.74±1.12*#△

2.4 3 組患者治療前后FSH、LH、E2水平比較 3 組患者治療前FSH、LH、E2表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各組患者FSH、E2水平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LH 表達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FSH、E2水平有所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LH 水平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3 組患者治療前后FSH、LH、E2 水平比較(±s)Tab.5 Comparison of FSH,LH,and E2 levels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5 3 組患者治療前后FSH、LH、E2 水平比較(±s)Tab.5 Comparison of FSH,LH,and E2 levels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E2(pg/mL)66.95±22.45 90.14±27.30*66.90±22.42 95.82±29.26*67.01±22.49 128.62±32.19*#△組別中藥組例數35西藥組35試驗組35時間節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FSH(U/L)9.36±1.87 21.08±2.48*9.32±1.83 22.56±2.60*9.40±1.90 24.67±3.36*#△LH(U/L)6.79±1.45 6.87±1.50 6.81±1.48 6.90±1.53 6.77±1.43 6.94±1.56

2.5 3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3 組患者治療前中醫證候評分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各組患者胸悶脹痛、月經不調、心煩不舒、易怒煩躁、小腹脹痛、乳房脹痛評分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胸悶脹痛、月經不調、心煩不舒、易怒煩躁、小腹脹痛、乳房脹痛評分及總積分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3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Tab.6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s of patients among the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分

表6 3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Tab.6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s of patients among the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胸悶脹痛中藥組 2.28±1.06 1.58±0.62*西藥組 2.33±1.10 1.30±0.51*試驗組 2.25±1.02 0.82±0.40*#△例數35 35 35時間節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月經不調5.19±1.47 2.84±1.30*5.22±1.50 2.18±1.18*5.17±1.45 1.21±1.03*#△心煩不舒2.22±1.05 1.36±0.68*2.26±1.10 1.16±0.52*2.19±1.01 0.69±0.40*#△易怒煩躁2.58±1.25 1.47±0.59*2.62±1.28 1.15±0.45*2.54±1.23 0.72±0.32*#△小腹脹痛2.49±1.18 1.85±0.71*2.51±1.20 1.63±0.60*2.43±1.14 0.94±0.42*#△乳房脹痛2.75±1.16 1.95±0.88*2.79±1.18 1.43±0.76*2.72±1.13 1.05±0.53*#△總積分17.61±3.51 11.05±2.63*17.73±3.55 8.85±2.27*17.47±3.48 5.46±1.71*#△

2.6 3 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與中藥組、西藥組比較,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3 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情況對比Tab.7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 例

2.7 3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中藥組、西藥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中藥組、西藥組比較,試驗組臨床療效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8。

表8 3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8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例

3 討論

不孕癥主要是指處于育齡的夫妻同居,性生活較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1 年或以上并未妊娠的現象,通常在婚后1 年之內正常夫妻妊娠率為85%以上,不孕癥發生率約占10%[9]。經研究顯示[10],排卵異常及卵泡發育不良為造成不孕癥狀的主要因素之一,占比為20%~45%,卵泡發育不良約占不孕癥女性的25%,且復發率達到60%以上。

卵泡發育不良為臨床排卵異常較常見的病癥之一,主要是指黃素化不破裂卵泡綜合征及多囊卵巢等引起部分發育異常的卵泡,發育至一定程度閉鎖或停止,功能無法達到成熟卵泡表達,有文獻稱為“小卵泡”,主要表現為卵泡大小、生長速度、數目及位置與形狀等異常[11-12]。臨床對治療FM 和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多以常規西醫藥物治療為主,CC屬于一線促排卵藥,為治療不孕癥相關疾病重要的藥物,排卵率可達62%以上,長期用藥可能會引起較多不良反應,妊娠率約為25%。另外會選取FSH、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血β-HCG 激素等治療FM,以此提高機體促性腺激素表達,獲得發育效果較優的卵細胞,增加妊娠率,實現良好的妊娠結局目標[13]。在西醫中常采用補佳樂、阿司匹林、芬嗎通等藥物治療TE 患者,其中芬嗎通為主要藥物,以此調節機體中激素水平,增強妊娠率,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發育,短時間效果良好,長期療效較差,易引發乳腺癌、靜脈血栓或子宮內膜癌等狀況,導致病情加重[14]。

三促湯以溫補腎陽為基礎,兼顧調經活血助孕,方中菟絲子有壯陽補腎之效,女貞子有滋養肝腎之效等,另外,腎陽虛者可在三促湯的基礎上添加補骨脂、仙茅等壯陽補腎藥物,脾虛者可在三促湯基礎上添加白術、黨參及黃芪等健脾藥物,肝氣郁結者可在三促湯基礎上添加柴胡、郁金等理氣疏肝藥物等,全方諸藥聯合應用可發揮出活血調經、補腎壯陽、化滯行氣等作用,經調節促進受孕,以改善卵泡發育及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15]。中醫上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相作用,為產生月經的主要基礎,肝郁可導致疏泄失常,腎虛無法攝精受孕,排卵較差,腎虛肝郁相互為因果關系,互相制約,精血互相轉化與滋生,治療后可疏肝補腎,養精活血,促進受孕。經病理學研究分析,服用三促湯可有效緩和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增加宮頸黏液的分泌量及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使精子可順暢通過,提升妊娠率[16]。相關學者研究發現[17-18],子宮組織內血液供應、血液循環、血流灌注及血流阻力可作為評估患者子宮內膜、卵泡發育生長的主要條件,而FM 不孕癥患者多數情況下伴有子宮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等狀況;另外子宮內膜的厚度為臨床治療生殖能力中引發妊娠結局不良的主要條件,且子宮內膜厚度與著床活產率及成功率呈正相關,而TE 可提高患者自然流產的危險,影響妊娠結局。本研究顯示,通過三促湯聯合絨促性素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FM/TE 不孕癥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調節激素水平、血液流變學有關指標,增強機體內子宮內膜及卵泡的生長發育能力,降低中醫證候相關癥狀,以提高預后療效。選用三促湯聯合絨促性素對FM/TE 不孕癥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中醫相關癥狀,提升排卵率及妊娠率,調節血液流變學指標及FSH、LH、E2水平,發揮中西結合的協同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三促湯聯合絨促性素對FM/TE不孕癥患者實施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卵泡以及子宮內膜的發育生長,緩輕中醫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及LH、E2、FSH 表達,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減少不良發應,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不孕癥卵泡西藥
促排卵會加速 卵巢衰老嗎?
小鼠竇前卵泡二維體外培養法的優化研究
假排卵與不孕癥
卵巢卵泡膜細胞瘤的超聲表現
卵泡的生長發育及其腔前卵泡體外培養研究進展
消渴湯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82例
補腎養血通絡方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5例
參附芪養心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50例
氯米芬結合熱敏點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3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