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24-03-05 01:27徐晨曦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24年1期
關鍵詞:婚戀觀婚戀家校

徐晨曦

自2005年教育部修改《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解除高?!敖榱睢币詠?,大學生戀愛已成為普遍現象。調查顯示,在大學生群體中,對大學期間戀愛持贊成態度的占92.7%,其中36.8%的學生有過戀愛經歷,這說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非常關鍵和重要。

作為教育最基礎的一環,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子女的三觀,進而影響子女人生的發展走向。父母對子女婚戀觀的引導,在很大程度上不僅能影響子女戀愛、結婚、培養下一代的方向與進程,決定一個家族的未來,還會影響全社會的和諧發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應遵循人的發展規律,讓大學生循序漸進地學會愛人、愛己,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內生動力,實現更高的人生追求。而大學生作為“未來父母”,從他們父母那里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又會繼續影響自己的下一代。家庭教育與大學生婚戀觀互相影響,由此形成循環。因此,重視家庭教育能使父母科學、有效地引導大學生的婚戀觀,對學生個人健康發展、社會穩定來說至關重要。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婚戀觀產生積極影響

1.父母婚姻幸福為大學生戀愛樹立榜樣

研究發現,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態與父母的婚姻狀態呈正相關,父母的婚姻質量越高,子女就越容易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我分化的質量也越高。進入大學后,在婚姻幸福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往往更易樹立健康的婚戀觀,對美好愛情也更有信心。參考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來探究原因,一方面,父母日常相處的模式,如兩人在意見不一時如何互相磨合,在遇到困難時怎樣攜手共度等,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子女與戀人的相處之道;另一方面,這種長年累月的言傳身教比枯燥的理論說教更具有教育效果。

2.父母善于引導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婚戀觀

在學生成長的青春期,學校更多地關注科學文化教育,而尚未在婚戀教育方面形成體系,目前大學課程中僅《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部分章節涉及少量婚戀教育相關內容,所以父母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所充當的“知心朋友”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意味著父母能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引導子女探析情感困惑,既可以正向幫助子女在青春期區別友情與愛情,在暫不適宜戀愛的階段將愛意轉化為動力,待時機成熟后勇敢追愛不留遺憾,也可以使子女更加理性地面對情感路上的波瀾,既增強抗壓力,提高心理素質,又能夠更坦然地享受愛情的美好。在父母正向引導下成長的大學生,往往具備更成熟、穩定的婚戀觀,不易因戀情不順而采取沖動行為。

3.家庭支持為大學生婚戀觀找準方向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拔節孕穗期,對婚戀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不完全成熟。而家庭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充分的精神支持,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成熟的三觀,在婚戀觀定型前找準方向,避免走向誤區。例如:如果家庭教育中強調擔當與責任,那么就不容易出現“快餐式戀愛”;如果原生家庭能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與認可,那么孩子往往會更加自信,在戀愛中被PUA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如果家庭教育使大學生充分理解愛的內涵,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就不容易出現物質化、功利化的戀愛。在大學生婚戀觀形成的前期,需要長期而充沛的家庭支持,在這之后父母及教師再給予適當的點撥,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不當的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婚戀觀產生消極影響

1.惡劣的婚姻關系使大學生對婚戀喪失信心

研究表明,比起關系融洽的家庭,在離異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日后更容易經歷離婚。在子女尚未形成成熟的婚戀觀之前,若家庭環境中充滿疲憊、爭吵、背叛、暴力等,會模糊子女對愛情與婚姻的認知,使其感到恐懼并想要逃避,這也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恐婚”的原因。走進婚姻后,當出現本可以通過磨合解決的非原則性問題時,出于對父母行為的模仿,他們更傾向于通過離婚來解決問題。即使高校給予大學生關于婚戀觀的正向引導,也很難糾正原生家庭長年累月帶來的不良影響,或者出現學生僅在校期間能夠保持對婚戀觀的正確認知,而脫離學?;貧w家庭后又會重蹈覆轍的治標不治本的情況。

2.父母只重視子女的專業發展,忽視對婚戀觀的引導

當前,很多家長仍存在“唯分數論”的誤區,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能考取好學校并找份高收入的工作就完全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在子女成長的關鍵節點,部分父母也更重視專業發展,而忽視了對子女三觀的正向引導,或者即使已發現一些潛在苗頭,但覺得只要不影響學習成績就未及時溝通,導致子女沒有在大學階段塑造正確的婚戀觀。如果在未形成良好的婚戀觀之前就進入婚姻,則很容易造成以失敗收場的情況。

3.婚戀教育的缺失使大學生易被誤導

馬克思認為愛情應該是婚姻的基礎,然而當下的部分大學生卻存在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將婚姻視為自己實現人生目標和一勞永逸捷徑等扭曲的婚戀觀,這與婚戀教育的缺失有極為密切的聯系。部分家長羞于在子女面前談論愛情、兩性等話題,仿佛子女長大后就會自然而然地懂得相關知識,那么子女就會通過互聯網獲取這類信息。但互聯網上的部分信息是未經嚴格篩選與檢查的,而且有許多內容是為了“博眼球”或爭取流量而刻意夸大、扭曲甚至編造的,若大學生長期接觸這類不良信息,如公眾人物行為失格、影視作品中的婚外情劇情等,不僅會導致其婚戀觀極易被誤導,而且可能會模仿其中違背道德的不當行為,造成嚴重后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贝髮W生仍處于成長期,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因此對大學生婚戀觀的塑造需貫穿課堂與生活、理論與實踐,學校與家庭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家校聯動常態化有助于保持婚戀教育的統一性和持久性,對育人效果的鞏固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家校合作實施婚戀教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例如,家長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缺乏家校合作平臺和體系;溝通形式單一,電話和微信為固定模式;無計劃性,出現問題才溝通合作;地域等客觀條件限制影響溝通合作等。對此,各方應亟待采取行動,多途徑引導家校聯合,改善這一現狀。

(一)提高家長重視程度,形成統一思想

許多家長存在這樣的誤區:在中學階段,對子女密切關注,悉心教育,而隨著子女的年齡增長并進入大學之后,更多地關注子女的生活保障,忽視了其日常的思想情況,更難以進行教育與引導。同時,很多父母很少和孩子討論兩性話題,即使是偶爾聊天,也僅僅以開玩笑的方式問一句:“在大學有沒有談男/女朋友?”很少正經深入地對子女進行婚戀引導。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思想也不會憑空產生,對大學生婚戀觀的引導需要長時間循序漸進地進行。

大學以前,教育目標更多集中在掌握科學知識上,進入大學后,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三觀、學會人際交往、提高綜合素養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旨在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環境,逐漸脫離校園“象牙塔”,融入時代發展中?;閼偈菍崿F人生價值的重要環節,婚戀觀正確,后面的感情生活才能更加順利。因此,開展婚戀觀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價值引領的必然要求。

有研究表明,“00后”學生婚戀觀的形成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最大。家長需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子女未來擇偶、結婚、生子的重要影響,主動了解子女的心理特點及行為偏好,與子女坦誠溝通,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婚戀教育。同時,家長也應理解并支持高校對學生的婚戀觀教育,與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達成一致,將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理論教育轉化為幫助子女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若子女尚未戀愛,家長可以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作鋪墊;若子女正在戀愛中,家長可以引導其學會與戀人相處,對愛情負責。將家庭教育視為第二課堂,定位家庭和學校的不同角色,精確分工,有助于最終實現斯賓塞的教育目的論:教育為完滿生活做準備。

(二)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建立高效協作

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不能僅僅依靠高校,還要同步輻射家長,使高校與家庭形成配合,以產生最佳效果。但是,由于地域、時間等因素,高校對家長的引導大多仍停留在傳統的授課式,且效果不佳。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為家校碎片化溝通提供了有效途徑,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成為保持家校聯絡的新思路。

高??赏ㄟ^短視頻、公眾號、微博、直播等平臺,發布有關戀愛啟蒙意義的教育短片,推送家長應如何引導子女樹立正確婚戀觀的優質好文等,與家長進行線上互動。家長可以在乘車、排隊等瑣碎的空余時間瀏覽相關內容,并以留言、信件等形式與學校進行在線交流,反饋育人心得,提出問題與疑惑等,而后由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心理咨詢師等成員組成的專業團隊與家長進行溝通與解答。此外,利用周末、假期等,高??梢匝埣彝ヅc婚戀教育領域的專家做客直播間,向學生及家長進行實時直播講座,分享婚戀相關的思想理論及實踐技巧,并錄屏可供回放學習。通過對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案例進行線上推送,有利于形成良性反饋機制。

以互聯網為載體,大學生群體能夠對教育內容更感興趣,同時,家長可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利用碎片時間與學校坦誠溝通。這種方式既可方便家長高效獲取最新、最科學的教育觀點,及時反饋,與高校協同育人;也可協助高校進一步推廣,擴大影響范圍,使更多家長、教師、相關專家、其他人員參與進來,形成全員育人的思政大格局,推動婚戀教育做得更細、更實。

(三)把握育人關鍵節點,拓展引導深度

家校聯合的協同教育也應順應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把握關鍵的時間節點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關鍵節點如下。

一是大一剛入學時。新生時期是學生在整個大學生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剛剛經歷完高考成人禮的準大學生,憧憬自己能在汲取知識之余收獲美好愛情,充滿求知欲與好奇心的同時又缺乏系統的婚戀教育,所以此時是進行大學生戀愛啟蒙的最佳時機。在該時間段內,家長應與高校一起,引導學生深刻意識到愛情背后蘊含的責任與擔當,激發學生的奮斗動力及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同時,向學生普及性知識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及責任感。

二是寒暑假期間。部分學生在戀愛后會出現成績、心態波動的情況,高??衫煤罴?,通過社會實踐、家訪等形式,與家長零距離合作,以子女學業分析及個人發展規劃為契機,一起探尋學生的心路歷程,了解其思想變化,給予適度的情感引導,幫助學生正確面對感情之路的甜蜜與坎坷。即使學生此時尚未戀愛,這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狀態、父母的家庭教育模式等,有利于高校教師針對學生三觀的樹立提出更科學的家庭教育建議。

三是與情感相關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具有較高的育人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映射。例如,七夕期間,學校不僅可以通過思政課堂、校園文化宣傳欄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節日背后的意義,教育學生珍惜當下,也可以邀請感情生活和睦的家長開設小講堂,向大學生傳授與戀人和睦相處的小竅門,以達到生活化婚戀教育的效果。

(四)規范家校聯合機制,完善長效體系

家庭教育實施的關鍵在于父母,高校雖可從中指導,但不能完全替代。家校合作應保持長期性與穩定性,建立科學、合理的聯合機制,明確宗旨與幫扶性質,及早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對大學生的戀愛進行適度引導,以取得實質性的育人成效,而不是等大學生的婚戀觀出現偏差、影響個人發展時才開始介入與糾正。

大學生婚戀教育應形成婚戀教育專家——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家長——學生本人五位一體的聯合組,明確各自的定位與分工,隨時聯絡,定期反饋,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精細化的教育措施。例如,有的學生難以自行走出失戀陰影,有的學生缺乏與戀人相處的溝通技巧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戀愛困擾進行分類,有助于加強對學生本人、家長的針對性指導。此外,高校不僅要為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搭建平臺,也要為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提供途徑,如創立婚戀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公眾號、App等,以增強家庭教育的自主性。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醫學院)

猜你喜歡
婚戀觀婚戀家校
家校距離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愛在“七夕”正當時——當代職場青年婚戀觀察
95后大學生婚戀觀的現狀及探析
論歐陽子小說中的婚戀觀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分析
婚戀觀轉變與基層行政——以1953年北京貫徹婚姻法運動月為中心
家訪是家校聯系的"潤滑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