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祖國油氣“生命線”
——記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材料研究院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所長付安慶

2024-03-05 09:42黃雪霜蔡巧玉李文博
科學中國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命線安慶油氣

黃雪霜 蔡巧玉 李文博

付安慶在做腐蝕實驗

石油和天然氣被稱為“工業的糧食”,是人類社會工業化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能源。油氣管道作為輸送石油天然氣的“大動脈”,是保障油氣安全的“生命線”,它主宰著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

1959年我國建成第一條輸油管線——全長147.2千米的克拉瑪依—獨山子原油管道,到2022年年底,我國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約18萬千米,同時還有近50萬千米的油氣田集輸管道。在油氣輸送過程中,管道不僅要穿山越嶺和涉水渡河,還要經歷酷暑寒冬和高壓易腐的復雜環境,可以說,安全問題首當其沖,而腐蝕是導致管道失效、引發安全問題的重要“元兇”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安全和環保的日益重視,管道腐蝕與防護研究工作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為了守護這條“生命線”,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繼,他們就像“管道醫生”一樣,在管道防腐前線默默付出,守護著我國油氣“生命線”。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材料研究院腐蝕與防護研究所(以下簡稱“腐蝕所”)所長付安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陜西周至,到加拿大卡爾加里,再到新疆塔里木油田,作為一名80后科技工作者,他不僅用自己的經歷書寫了新時代的石油精神,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囑托。

“研究成果如果無法應用,那注定沒多大用處”

滴水穿石,蟻穴潰堤,腐蝕就像身體的“慢性病”,不易被發現,但又無處不在。在油氣生產過程中,腐蝕問題常常會被忽視,如果任由其發展,終將付出巨大代價。美國學者曾經算過一筆賬:工程結構新建初期節省1美元防腐費用,后期腐蝕嚴重威脅安全時,修復費用會多出125倍。

石油石化行業歷來是最受腐蝕問題困擾的工業領域之一,在上游油氣田開采、中游油氣儲運輸送及下游石油煉制過程中所遇到的腐蝕問題,幾乎涵蓋了所有腐蝕類型。付安慶介紹說,目前,隨著我國石油天然氣開發向著“兩深一非(深地、深海、非常規)”方向發展,石油管及裝備面臨的服役工況環境越來越復雜苛刻,高溫高壓,高含CO2、H2S、Cl-和細菌,復雜載荷,特殊作業工藝等都嚴重威脅石油管道及裝備的服役安全。數據顯示,我國石油管及裝備在服役過程中因腐蝕導致的失效占總失效事故的60%以上。

石油管及裝備失效不但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污染環境,甚至直接威脅人民生命安全。付安慶回憶,2013年發生的“11·22”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就是因管道發生腐蝕導致原油泄漏進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閉空間的暗渠內油氣積聚遇火花發生爆炸。這次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7.5億元。這一事故不僅給當地人民造成極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和心理創傷,也給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安全生產再次敲響了警鐘。

我國的腐蝕防護工作起步相對較晚,早些年沒有充分意識到腐蝕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危害。美國自1949年開始已經全面系統地做了7次腐蝕調查。日本也做過兩次,而且由于腐蝕預防措施做得比較到位,日本腐蝕損失大約不到其GDP的2%。

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作為首席科學家,帶領我國專家學者在全國啟動了“中國腐蝕狀況及控制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針對我國五大工業領域30多個行業進行了腐蝕成本和防護策略調查研究。時年33歲的付安慶作為“石油天然氣行業腐蝕與防護調查研究”專題的負責人,完成了我國油氣田(上游)、長輸管道(中游)、煉油化工(下游)的腐蝕現狀、防護技術、腐蝕成本等調查研究,基于油氣生產和輸送全生命周期服役環境,并結合數學和經濟學理論,評估了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腐蝕成本,項目成果之一《石油天然氣工業管道及裝置腐蝕與控制》已于2017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作為負責人,付安慶獲得了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頒發的“重要貢獻獎”,以表彰他為項目作出的重要貢獻。

腐蝕與防護研究所集體照

國之所需,素履以往。付安慶從事的油氣管道腐蝕與防護研究,類似于人體的腸胃健康。據他介紹,在油氣田開發中,腐蝕防護雖然只是一個看似很“小”的輔助專業,卻與生產安全密切相關,不容有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一再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之間的關系。過去,腐蝕與防護研究在石油天然氣工業中屬于“非主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環境保護法》和《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腐蝕與防護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

投身油氣管道腐蝕與防護事業的發展洪流中,付安慶對其作用和意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介紹說,石油天然氣行業中的腐蝕與防護工作雖然表面上看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實際上做好腐蝕與防護工作能產生3方面的效益:第一,腐蝕控制能降低油氣資源泄漏損失和減少停產時間,即減少損失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產生經濟效益;第二,腐蝕控制能減少油氣泄漏對周圍土壤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從而產生環境保護效益;第三,腐蝕控制能減少因油氣泄漏引起的火災和爆炸次生災害,從而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國“石油管工程”學科創立者李鶴林院士針對石油管材及裝備提出過“力學”和“環境”兩大服役行為,其中“環境行為”主要就是腐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長期維護油氣“生命線”的保衛者,付安慶深知理論結合實際的重要性:石油天然氣工業腐蝕因素錯綜復雜,造成的腐蝕問題也是五花八門,自己必須以“解決油氣田現場實際工程難題”為第一目標,在做好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迅速給出經濟上、安全上、技術上、工藝上可行的防腐技術。言必信,行必果?;赝^去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他先后多次解決了塔里木、長慶、西南、大慶、西北油田等我國重點油氣田的現場腐蝕技術難題,不僅將所學應用于實際,也踐行了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即使是再好的研究,如果無法走出實驗室進入市場化應用,那么這項研究注定是沒有多大用處的(Even the best research is of little use unless it moves out of the laboratory and into the market place)?!边@句話出自1985年的美國《商業周刊》,也是他的人生信條。

懷抱這樣的信念,付安慶不辭辛苦,常年在石油天然氣工業腐蝕與防護一線歷練,一路總結一路收獲,有了自己更真切的感悟:第一,石油天然氣工業的腐蝕防護工作與航空航天及其他高精尖領域的腐蝕防護工作相比,解決腐蝕問題的要求是技術既要經濟又要安全(耐蝕性好),控制成本更嚴格,即成本是第一位的,“有點讓巧婦為無米(少米)之炊的感覺”,付安慶笑著說;第二,石油天然氣工業腐蝕防護研究的重點或重心必須放在防護上,機理理論規律等固然重要,但如何形成“硬技術”以解決現場的腐蝕問題更重要;第三,石油天然氣工業的腐蝕防護研究必須多下油田現場,因為很多腐蝕問題必須和現場的工藝和實際作業過程相結合。堅定信念,以解決需求為導向,付安慶和他的團隊走出了一條油氣管道腐蝕與防護研究“頂天立地”之路。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塔里木油田位于被稱為“死亡之?!钡乃死敻缮衬?,是我國陸上第三大油氣田,也是西氣東輸的主力氣源地。它為新疆南部和下游沿線15個省區市民生用氣提供保障,被經濟學者稱為“中國西部的能源經濟動脈”。

2011年,從加拿大留學歸來的付安慶入職腐蝕所。為了解決油氣田腐蝕難題,此后的5年,他每年超一半時間都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油田和西北油田現場工作,累計在西部油田工作超過800天,最多的一年有260天在塔里木油田,幾乎踏遍了油田的每一個作業區。他曾在沙漠戈壁中徒步200千米測試輸油管道腐蝕程度、標注實際管道走向;曾在鉆井臺上逐一檢測700余根氣井管柱的腐蝕開裂失效情況;也曾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65℃的高溫下進行油管腐蝕失效檢測和統計……這些年間,付安慶的工作重點就是解決石油管材腐蝕防護方面的技術難題,在油田現場發現問題,再回到實驗室研究模擬,最后提出解決方案、指導現場做好腐蝕防護。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痹谒锬?,給付安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生長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胡楊樹。人們贊美胡楊的“3個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在付安慶看來,這種頑強的精神恰恰印證了新時代的石油精神,是每一個石油科研人應該堅守的氣節。

“篳路藍縷,一葦以航?!被仡欉@段油氣防腐科研生涯,雖然艱苦卻也收獲滿滿。付安慶常常開玩笑說,工作之初的前幾年自己好像一件真正的科研“正事”都沒有干過,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工,正因為有了他在油田現場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才有了后來在實驗室科研的厚積薄發。

多年在油田現場的實踐,讓付安慶對亟須解決的問題有著清晰的目標和方向,針對塔里木油田超深高溫高壓氣井管柱腐蝕和開裂失效兩大難題,他率先提出了基于油氣井生命全周期服役環境的油套管選材和腐蝕評價技術。為了盡可能真實模擬管柱在實際服役過程中的腐蝕環境和受力情況,他又自主研發了世界上首套集環境、載荷、結構于一體的全尺寸管柱高溫高壓應力腐蝕實驗系統,這套裝置實現了100MPa內壓、1000t載荷、200℃高溫、油/氣/水多相介質環境下的多參量模擬,突破了全尺寸管柱在復雜載荷下腐蝕和密封耦合作用瓶頸。他先后提出了“小尺寸篩選—全尺寸適用性評價—現場試驗段驗證”“常溫常壓—高溫高壓—超高溫高壓”“單腐蝕環境—多腐蝕環境—全生命周期腐蝕環境”“一維—二維—三維”的油氣田腐蝕防護研究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有力保障了塔里木、長慶、大慶、西南等我國重點油氣田的安全開發和生產。特別是針對全尺寸管柱應力腐蝕的研究成果得到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歐盟科學院院士程玉峰(Y.Frank Cheng)教授的高度評價:“……全尺寸管柱高溫高壓應力腐蝕實驗系統是一種更加接近工程實際的實驗技術,技術的應用彌補了實驗室小試樣評價與現場實際結果之間的鴻溝,而且揭示了傳統小試樣實驗技術無法揭示的多因素耦合腐蝕機理,是油氣管柱腐蝕研究的重要原始創新……”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圍繞石油天然氣工業腐蝕防護需求,付安慶立足“腐蝕機理”研究,帶領團隊重點開展“腐蝕防護技術”攻關,埋首耕耘,收獲了累累碩果:先后組建了油氣田“緩蝕劑”“復合管”“涂層”“腐蝕監測”防腐技術產業化團隊;開發了抗H2S、CO2、O2等緩蝕劑產品,還創新提出了“多分子層多吸附中心緩蝕模型”,攻克了180℃超深高溫高壓氣井酸化緩蝕劑產品,突破了國外超高溫氣井酸化作業“禁區”等。然而,這些產品在技術現場推廣應用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付安慶回憶,初期部分緩蝕劑產品在油氣管道加注過程中出現了因凝點問題導致的冬季堵管、緩蝕劑長時間存放出現沉淀、產品中試放大生產性能與實驗室不一致等問題??梢哉f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付安慶和團隊成員需要跑每一個油田現場,研究每一個管道流程,與每一個技術操作人員交流甚至為他們開展專業技術培訓。2017年到2020年間,團隊成員每年在油田現場工作平均150天以上,最多的一年高達273天。2016年至今,團隊研究開發的緩蝕劑系列產品在塔里木油田地面集輸系統2000多千米管線得到推廣應用,管道腐蝕穿孔率下降了近80%,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付安慶(左三)在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上

“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贬瘏⒌脑娋浔M致展現了大漠惡劣的環境,這是千萬石油人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也是付安慶團隊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沙漠戈壁夏季酷熱、冬季極寒,大家風餐露宿、黃沙洗面,憑借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品質,最終克服了極端環境的考驗。如今,團隊圍繞冶金無縫雙金屬復合管、無溶劑常溫固化環氧涂層、CVD氧化鋁涂層、類金剛石材料、智能腐蝕監測系統等防腐技術形成的產品更是突破了諸多技術瓶頸,部分產品性能優于國內外同類產品,在長慶、西南等油氣田進行示范應用,為油氣田腐蝕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付安慶和團隊同伴心中有桿秤:做石油天然氣工業防腐科研的理念就是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基礎理論突破,“立地”就是要解決油氣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讓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提升防腐材料的科技“含新量”和“含金量”。

“不要輕言失敗,我們只是推遲了成功”

“謙虛謹慎,耿直堅韌”,這是付安慶給人的第一印象。他的性格中透著西北人特有的樸實。每每聊到油氣防腐、聊到信念與責任,他都會侃侃而談,但只要說起成績和榮譽,卻又變得靦腆。在他心中,功勞永遠是大家的,團隊協作才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1981年,付安慶出生在陜西周至秦嶺北麓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農民,家后面就是巍巍秦嶺。和許多80后一樣,童年總是無憂無慮,并不需要什么遠大志向。直到初中時,他接觸到了化學這門學科。他發現自己特別喜歡學習化學,仿佛天生擅長這門學科,別人覺得很難的內容,在他看來非常簡單。少年付安慶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在冥冥之中決定了許多年后他的科研方向。

2000年,付安慶以超出錄取線8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重慶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專修應用化學專業電化學方向。大學生活如魚得水,因為興趣使然,他的專業成績每年都是名列前茅。本科期間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獲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其間,他被導師張勝濤教授推薦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我國海洋腐蝕防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團隊中開展海洋腐蝕防護研究。侯老師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態度堅守在海洋腐蝕防護科研一線。付安慶說,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侯老師求是務實和獎掖后學的精神也為他以后的人生樹立了榜樣。

付安慶時常感慨,他們80后這代人的成長期恰逢改革開放,與國家發展的軌跡具有“共時性”。長期以來,他都有個心愿:想看見更大的世界,同時被更大的世界看見。慶幸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2008年,在導師張勝濤教授的推薦下,他考入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機械與制造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加拿大管道工程首席科學家程玉峰教授(現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歐盟科學院院士)。因為身處油氣能源之都,卡爾加里大學與油氣工業密切關聯,被稱為“加拿大的石油大學”。在那里,他學習到了最新的管道腐蝕防護研究理論和技術,從此與管道腐蝕防護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付安慶進入油氣管道腐蝕防護研究領域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但回頭來看每一次巧合,又都是冥冥中注定。他很感謝“那個30年前癡迷化學的少年”,是“他”的堅持與熱愛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仡欉^去時光,其間有少年拔節成長的喜悅,也有歲月印刻的些許感悟。許多年后,常有人問他,為什么會選擇回國?為什么要留在西部?為什么不去高校從教?為什么不去更賺錢的行業?他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正如很多海外華人的感受——真正出過國的人反而會更愛國,是因為看見了世界的另一面,才知道祖國的美好。付安慶最終選擇回國,回到西安,初衷是要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深知,腐蝕防護研究是一門偏工程應用的學科,他要把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工程實踐,最終服務祖國石油事業。

如今,雖然已經身為管理者,付安慶依然保持著普通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他說自己的管理理念是“以過硬的技術帶動管理提升”。作為一名從技術出身的科研院所基層管理者,他篤定管理必須為科研服務的方向,堅守科研最終要為油氣田生產服務的信念。同時,他也深知人才培養對團隊發展的重要性,把人才工作作為自己和團隊的“第一要務”。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按照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材料研究院以“價值創造者為本”的理念,腐蝕所以業績貢獻“論英雄”,績效獎金分配向一線核心骨干傾斜,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付安慶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國際會議(CCUS)上作報告

考慮到腐蝕所業務的多樣性,需要多元化人才。無論是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才,還是具備實驗技能的技工,只要他們具備專業技能并能為組織創造價值,腐蝕所就會為他們創造發展的機會。正所謂“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付安慶和腐蝕所其他管理人員不輟思索為各類人才提供最匹配的崗位,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并得到相應的績效獎勵,最終實現人崗匹配,即崗得其人,人適其崗。在他們多年的苦心布局之下,如今,一支布局合理、能打勝仗的復合型特色團隊已經成長起來,有精于石油管材理論機理的“理論型研究人才”,有油田現場經驗豐富且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工程型研究人才”,有操作儀器設備嫻熟且細心公正的“質量檢測人才”,有手握多種化學藥劑配方服務一方油田市場的“產品研發型人才”,有擅長設計組裝機器設備和軟件編程的“實驗設備開發人才”,有常年奔走于油田一線的“工程技術服務人才”……

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更難。付安慶及其團隊深知,人才引進并不是“一錘子”買賣,人才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說高待遇、分住房、發補貼、建實驗室、配團隊等“硬環境”可以解決人才來不來的問題,那么企業文化、考核辦法、激勵機制等“軟環境”則是解決人才能否留得住和用得好的問題?!坝箔h境”是科技人才“能干事”的外在創造力,而“軟環境”是科技人才“想干事”的內在驅動力。為此,他們努力營造適宜科技人才成長的“軟”和“硬”雙環境,致力于實現科技人才內在驅動力(心)和外在創造力(行)的統一。

科研不能固步自封。在腐蝕所,很多團隊成員有留學和名校背景,付安慶鼓勵年輕博士積極參加國際材料性能與保護年會(AMPP)、歐洲腐蝕大會(EUROCORR)、石油管及裝備材料國際會議(TEC)等國際學術會議,與國際上油氣腐蝕領域的專家進行廣泛的交流。

一方面為了更多地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也讓國際上的同行了解中國石油天然氣工業腐蝕防護研究的實力,從2018年開始,依托工程材料研究院,腐蝕所先后成立了“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油氣田及管道腐蝕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和“NACE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新疆分會(現為AMPP新疆之家)”石油天然氣行業腐蝕與防護平臺。同時,團隊先后與美國俄亥俄大學、美國西南研究院、俄羅斯天然氣研究院、英國焊接研究所等國際機構開展合作交流。通過不斷學習、交流和實踐,付安慶帶領的科研團隊一直葆有創新的活力,團隊榮獲“陜西省油氣田腐蝕與安全創新團隊”和“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優秀科技團隊”等榮譽。

拼搏奮進換來了鮮花和掌聲,2018年,付安慶作為“全國百名科學家、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兩院院士大會和雙百人才科技工作者座談會,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此次盛會備受關注,《中國石油報》以“80后石油代表在會上發表科技人員心聲”為主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付安慶的科研事跡也先后獲《科技日報》和《人民日報》專題報道。面對榮譽,他依然保持清醒,常以鐵人王進喜的名言“講進步不要忘了黨,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來告誡自己。他反復強調,能夠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和工程材料研究院這一龐大平臺的支持,也離不開同事們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濟,才能共創未來。

多年后的今天,付安慶還清晰記得自己在加拿大留學期間,辦公室門上貼的一句英文標語,“Don't tell them we failed,tell them we decided to temporarily postpone our success”,翻譯為中文的意思是“不要告訴他們我們失敗了,告訴他們我們決定暫時推遲我們的成功”。付安慶說,這句話也是他的座右銘。工作中,他也反復告訴自己,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必須耐得住寂寞,要有“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他始終堅信只要開始,只要努力,總會有機會,成功總會到來,也常常會用這句話去鼓勵身邊的同事:“不要輕言失敗,我們只是推遲了成功?!?/p>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農作物種子、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化學制劑等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

付安慶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化學制劑”等方面都和自己的科研工作息息相關。謹記囑托,一步一個腳印,付安慶正帶領腐蝕所科研團隊走在創新和轉型發展的路上。

——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謹記囑托,腐蝕所科研團隊正在向標準制定方向拓展。正所謂一流企業做標準,目前,他們正在制定油氣管道微生物腐蝕ISO國際標準(2023年5月成功立項)和全尺寸實物管柱應力腐蝕測試方法AMPP國際標準(2022年9月成功立項),還發布了我國首個CCUS-CO2管道輸送國家標準《GB/T 42797-2023二氧化碳捕集、輸送和地質封存—管道輸送系統》。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做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大宣示。朝著這一目標方向奮進,腐蝕所科研團隊正致力于向新能源(氫能儲輸、CCUS、地熱、空氣壓縮儲能等)腐蝕防護研究拓展。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謹記囑托,腐蝕所科研團隊正在向裝備材料研究拓展,加大高鋼級抗硫鋼、耐蝕抗菌鋼、高/中熵合金、耐磨耐蝕超硬材料、金剛石材料研究,致力于為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和油氣資源開發作出更大的貢獻。

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迎著黨和國家吹響的號角,付安慶和他的團隊繼續前行在守護祖國“生命線”的征途大道上。

專家簡介

付安慶,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材料研究院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0年博士畢業于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能源與環境專業。主要從事油氣及新能源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陜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中國石油國際合作項目1項,以及重點油氣田項目20余項。獲省部級及行業學會科技獎勵13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5件。曾獲“全國百名科學家和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陜西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陜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第14屆陜西省青年科技獎”“第28屆孫越崎青年科技獎”“中石油杰出青年創新人才”“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杰出青年學術成就獎”“陜西省科技新星”“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學部重要貢獻獎”“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最美科技工作者”“中石油第十屆優秀青年”“中石油青年科技英才”等榮譽,科研工作事跡先后被《中國石油報》《科技日報》《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

猜你喜歡
生命線安慶油氣
除險清患 守護城市運行“生命線”
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魚殤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安慶石化:馳援災區顯擔當
平涼,油氣雙破2萬噸
“峰中”提前 油氣轉舵
《非常規油氣》第二屆青年編委征集通知
油氣體制改革迷局
民營醫院的“生命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