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工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基于技術合同認定實操案例的機制解析

2024-03-07 01:49
廣東土木與建筑 2024年1期
關鍵詞:建設工程企業

單 良

(1、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 510500;2、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檢測總站有限公司 廣州 510500;3、廣東省工程智慧檢測及大數據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州 510500;4、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區塊鏈與量子信息企業技術中心 廣州 510500)

關鍵字:技術合同孵化認定;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0 引言

我國技術合同認定機制開啟發源于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開放技術市場,實行科技成果商品化”,開啟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科技成果可以通過市場進行買賣交易,我國技術市場由此正式誕生。1987年國務院批準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標志著我國技術市場正式步入了法制軌道。2000 年科技部發布《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國科發政字[2000]063號、2001 年發布《技術合同認定規則》國科發政字[2001]253 號兩項法規已執行近20 年。2021 年1 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并對技術轉讓合同和技術許可合同進行了區分,“四技合同”變為“五技合同”。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科技部《“十三五”技術市場發展專項規劃》和《關于技術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2020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加快《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和《技術合同認定規則》修訂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通知。

隨著國家政策對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視,各行業企業愈來愈重視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轉移轉化,技術合同是目前最直接反映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機制手段[1]。技術合同之所以被認可是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和體現之一,主要因為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提升高新技術知識產權、產品和技術服務研發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市場化進程及引導成果評價體系機制進一步優化[2];有利于保障無形知識資產產權合法權益;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增強企業公信力核心競爭力;有利于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及減免增值稅所得稅等現代化企業體系向縱深的建立與發展。

技術合同認定孵化涉及較復雜的非有形資產技術標的,涉及知識產權孵化、財務、法律、風險控制、投融資等諸多交叉管理學科。近十余年來,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大力推廣建設領域各類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實施的指導下,全行業呈現高質高速發展業態。但我國技術合同認定機制自1987 年啟用以來,常規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安裝等合同都不被列入技術合同認定范圍,這與建設工程長期處于較傳統、較單一和無技術創新的作業模式關系密切。同時,這也成為建設行業從業者對技術合同認定孵化困惑的主要問題。雖然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可以為企業帶來稅費減免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諸多優惠政策,建設工程技術合同反映在一些地區認定登記點或審核部門的現狀并不十分理想。主要體現在從業人員編寫技術合同條款時無從下手,行業間也缺乏專業機構開展專門、深入的宣傳貫徹培訓。期望此文能為建設行業企業和從業者提供有效的技術合同重要性理解及孵化參考,也為探索如何利用技術管理手段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提供依據。

1 行業現狀

2000 年以來,建筑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值(GDP)的比重從5%以下上升至6%以上。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主要由土木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建設和設備安裝,以及工程勘察設計組成。近2年,全國建筑業累計實現總產值平均為約24 萬億元/年,按照《2019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統計,約折合全國國民生產值GDP 比重的24%。但我國技術合同機制運行20年以來,常規的建設行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安裝等重復性勞動生產、承攬合同都不被列入技術合同認定范圍。對于大多數建筑企業來說,對技術合同認定孵化的系統性研究和重視程度都有待提升。

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連年攀升,2019年全年共簽訂48 萬項,成交額為2.4 萬億元,首次突破2 萬億元。其中,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為9 287億元,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技術合同成交額為4 206 億元。2020 年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55 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8 252 億元,比上年增長26.1%,2020 年上半年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領域合同成交額為1 312.8 億元[2]。在建設工程領域,科學技術水平是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首要因素,是工程質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工程質量水平隨著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科學技術進步與施工組織機構和管理方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3]。根據2017年、2018年《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顯示:建筑碳排放總量占全國能源碳排放量的19.4%左右,預測在低碳情景下到2050年建筑碳減排潛力高達74%。建設工程科技創新能力是貫穿整個建設周期,影響“四新”孵化及應用的核心能力,對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挖掘建設工程碳排放減排潛力,建立全國統一的建設工程碳交易市場具有重要意義[4]。

2 技術合同類型與效益

目前,技術合同分為: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合同、技術服務合同,業內簡稱為“四技合同”。2021 年《民法典》正式實施,將技術轉讓合同與技術許可合同進行區分,變為“五技合同”。梳理其細分類型特征、可享受直接優惠政策及潛在效益如表1所示。

表1 “五技合同”分類及政策效益特征Tab.1 Classification and Policy Benefit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Technology Contracts"

“五技合同”合同認定登記一般由地方科技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的事業、企業或社會組織機構進行審核認定,申報方需要掌握對技術合同分類識別能力,進行起草前特征判定,確定技術合同類型后開展有針對性的要素條文撰寫,將對于成功認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技術合同案例分析

基于開放性、關聯性的科技協同創新技術交易屬性,企業除了通過自主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還應通過不斷協同、吸納外部先進科學技術,將輸入和輸出方主體在適當情況下靈活轉變角色[5]。包括“政產學研用”在內的科技創新協同,企業可孵化為產、研、用任一主體。從以上技術合同細分類型特征及可享受優惠政策現狀可以看出,技術合同認定受益方多為技術輸出(賣)方。一般情況下,技術輸出方多被詮釋為擁有核心技術或專利成果的主體,技術轉讓、技術許可標的及執行主體相對清晰[6]。作者搜集了大量建設工程企業技術合同實操案例,以下將各類孵化過程中所遇到“未能通過認定的問題”和“成功通過認定關鍵要點”作以列舉與分析。

3.1 技術服務合同

“技術服務合同”主要包括含有一般性技術服務、培訓、中介相關內容,常規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合同通常不會包含具體的技術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及其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應用內容。這與工程管理體系、招投標及建設工程概預算機制密切相關,如表2所示。

表2 技術服務合同認定案例分析Tab.2 Case Analysis of Technical Service Contract Identification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發現在常規勘察設計合同、生產培訓合同、商品采購(中介)合同中,不能被通過認定的技術服務合同通常不具備任何通過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服務提升的要素內容。這可能與行業慣有的業務承接模式、相關法律規定關系密切,合同模版通常在項目公開招標階段就已經固化無法修改變更;既有的合同簽訂模式已根深蒂固植入人心,如沒有特別關注進行專項學習,可能根本無法得知技術合同的存在和應用。

3.2 技術開發合同

“技術開發合同”主要包括技術合作、技術委托開發內容,采購性質的技術服務、知識

產權銷售、設備儀器銷售、技術評價評估合同均不屬于技術開發合同,如表3所示。

表3 技術開發合同認定案例分析Tab.3 Cas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ntract Identification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發現技術開發合同不被認定通過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是否能夠體現合同是對于科學技術本身進行開發的要素。例如,購買成品軟件與定制開發軟件在技術知識給予方面就是完全不同的,定制開發軟件是否需要購買方提供詳盡的系統架構、業務邏輯等指導就是判斷合同含有技術合作分工的關鍵要素;委托開發合同通常以產學研形式出現,即某一方無法實現現有技術的研發推進時,所尋求的委托開發力量,但這類合同如果沒有對委托開發的技術進行技術轉化、產權歸屬等技術開發特征要素進行撰寫,將不會被輕易認定。

3.3 技術轉讓、許可、咨詢合同

“技術轉讓、許可、咨詢合同”主要包括對受讓方自有知識產權或其預期市場產業化產生的收益進行保護,合同標的為受讓方已掌握的技術成果,包括發明創造專利、技術秘密或其他知識產權成果,如表4所示。

表4 建設工程企業技術轉讓、許可、咨詢合同認定實例分析Tab.4 Cas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Transfer,Licensing and Consulting Contract Ident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發現技術轉讓、許可、咨詢合同不被認定通過的原因主要是圍繞技術知識開展的轉讓、許可或咨詢行為要素不符合技術合同要素規范,要素描述單一或不清楚都會造成不通過認定情況。例如,技術咨詢合同中咨詢輸出方沒有對技術分析結果應用風險進行預測和責任權利承擔,將被視為認定要素不完善。

4 結語

建設工程行業產值增長主要取決于下游房地產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由于資金實力、技術優勢、裝備水平、資質情況等綜合實力條件限制,在行業波動下行階段呈現出較弱的抗風險能力時,常規業務依賴密集體力勞動或停滯于單一技術(產品)研發,缺乏與技術市場對接系統性分析和機制手段研究[7]。但也有少數具備較高技術及資質水平的企業,往往具備自身側重的專業領域,重視對技術市場的研究,并能夠利用自身優勢開展高端的技術輸出、咨詢服務等業務創造生產效益[8],獲得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核心競爭力和享受科技創新稅惠政策等綜合實力的升級渠道。

在建設工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實操過程中,合同關鍵內容和必備條款對于技術合同認定十分重要,建設行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安裝等重復性勞動生產、承攬合同都不被列入技術合同認定范圍,但可提前辨別合同類型,在撰寫時將技術方案、驗收標準等資料進行全面詳細的要素分解置入,方能達到高效認定通過效果。通過專項技術合同的孵化、認定、登記:一方面能夠為企業贏得直接的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賦能。從而更加深入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和實施黨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和引導正確的科技成果轉化和評價導向[9],推動高質量成果、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促進綠色建設產業化、低碳節約工業化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為構建建設工程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歡
建設工程企業
中車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BIM技術在現代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關于建設工程監理發展趨勢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