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皮質激素與手術聯合在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

2024-03-08 09:20焦慶麗武欣欣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4年3期
關鍵詞:肉芽腫乳腺炎小葉

焦慶麗 武欣欣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是一種非哺乳期發生的乳腺炎性病變, 臨床表現主要為乳房疼痛, 伴有腫塊, 破潰流膿形成竇道, 遷延不愈, 容易反復發作[1]。手術是治療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常用方案, 可有效切除病灶周圍脂肪及腺體組織, 從而緩解臨床癥狀, 臨床療效較保守治療有明顯提高[2]。但手術為創傷性療法,術后恢復較慢, 且術后存在復發風險, 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因此如何縮小病灶, 減少手術切口,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降低復發率成為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觀察糖皮質激素與手術聯合在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研究時間為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 接診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患者94 例,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本院接診的94 例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7 例。對照組年齡24~52 歲, 平均年齡(38.91±5.29)歲;病程7 d~11 個月, 平均病程(2.31±2.91)個月;疾病分型:單純腫塊型10 例、腫塊合并乳頭溢液型14 例、腫塊合并膿腫形成型23 例。研究組年齡26~51 歲, 平均年齡(39.30±5.29)歲;病程6 d~11 個月, 平均病程(2.45±2.86)個月;疾病分型:單純腫塊型 11 例、腫塊合并乳頭溢液型 13 例、腫塊合并膿腫形成型2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經相關檢查、病理學活檢等均符合臨床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診斷標準;患者均為非哺乳期;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伴有乳腺增生等其他乳腺疾??;相關治療禁忌證。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行手術治療?;颊呷∑脚P位, 上肢外展90°, 采用復合麻醉, 麻醉效果滿意后, 根據腫塊部位確定手術切口位置, 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將腺體充分暴露后, 探查腫塊情況, 對肉眼可見的病變腺體及周圍約1 cm 的腺體進行切除, 并送檢;確認切除完畢后, 徹底止血、清洗, 然后進行引流縫合。

1.3.2 研究組 患者行糖皮質激素與手術聯合治療,具體操作如下。術前1~2 個月采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口服用藥, 起始劑量按0.5 mg/(kg·d)晨起頓服(經驗劑量從24 mg 或26 mg 開始), 囑患者每2 周門診復查1 次, 服用劑量每2 周減少2 mg(對于腫塊縮小明顯的患者可每周減少2 mg, 逐漸減量至16 mg/d), 腫物縮小至 2~3 cm 行腫物擴大切除術。手術方法同對照組。手術后緩慢減量維持至停藥, 在減量過程中應緩緩減少, 一般情況為3~7 d 減量5~10 mg, 一直減少到3 片以下小劑量服用, 維持1~3 個月。因為糖皮質激素可能引起消化道潰瘍和骨質疏松等副作用, 治療期間給予H2受體阻斷劑(如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和鈣片預防骨質疏松。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依據《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診斷和治療》[3]中評估標準, 經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愈合后3 個月無復發, 為顯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部分改善, 瘺管基本愈合, 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2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 3 ml, 離心(3500 r/min)15 min 取血清, 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IL-2 水平。

1.4.3 比較兩組手術情況 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1.4.4 比較兩組患者對手術后乳腺外觀的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對乳房美容外觀的滿意度[4],問卷內容包括乳房外形差異、瘢痕程度、乳頭移位、色澤及皮膚狀態改變情況等,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 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5 比較兩組復發率 跟蹤隨訪半年, 統計兩組患者復發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高于對照組的80.85%(χ2=7.162, P=0.007<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IL-2、CRP、IL-6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IL-2(8.21±1.38)ng/ml、CRP(8.03±2.13)mg/L、IL-6(102.31±10.92)ng/ml 均低于對照組的(12.99±2.04)ng/ml、(12.48±3.44)mg/L、(148.92±18.34)ng/ml(t=13.305、7.540、14.970,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IL-2(ng/ml) CRP(mg/L) IL-6(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7 23.94±4.24 12.99±2.04 20.55±4.36 12.48±3.44 229.83±15.48 148.92±18.34研究組 47 23.45±4.88 8.21±1.38a 20.94±4.21 8.03±2.13a 228.35±15.89 102.31±10.92a t 0.520 13.305 0.441 7.540 0.457 14.970 P 0.605 0.000 0.660 0.000 0.648 0.000

2.3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50.49±15.82)min、術中出血量(21.30±10.39)ml、切口愈合時間(4.01±1.03)d、住院時間(5.47±1.38)d 均少于對照組的(58.39±15.36)min、(28.93±14.39)ml、(5.72±1.24)d、(8.89±1.47)d(t=2.456、2.947、7.272、11.629,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s)

表3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7 58.39±15.36 28.93±14.39 5.72±1.24 8.89±1.47研究組 47 50.49±15.82a 21.30±10.39a 4.01±1.03a 5.47±1.38a t 2.456 2.947 7.272 11.629 P 0.016 0.004 0.000 0.000

2.4 兩組對手術后乳腺外觀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對手術后乳腺外觀總滿意率為95.74%, 高于對照組的80.85%(χ2=5.045, P<0.05)。見表4。

表4 兩組對手術后乳腺外觀滿意度比較[n, n(%)]

2.5 兩組復發率比較 跟蹤隨訪半年, 研究組患者復發1 例, 復發率為2.13%;對照組復發8 例, 復發率為17.02%。研究組術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是臨床一種較為少見的以肉芽腫性炎癥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疾病, 該病的病變主要是以乳腺小葉為中心, 小葉結構內有非干酪樣的壞死樣病變, 可以發病于單側乳腺, 也可以發病于雙側乳腺, 但是臨床多以單側發病為主[5,6]。對于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發病因素目前尚無統一定論。部分學者認為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由于疾病存在于小葉內的乳汁而造成的免疫現象。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與口服避孕藥物有關, 還有學者指出, 可能與內分泌激素失衡有關系[7,8]。目前臨床對于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診斷缺乏特異性, 因此對臨床的診斷增加了難度。近幾年臨床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 對于治療方案尚無統一共識, 目前通過外科手術治療雖取得的一定進展, 但是術后的乳房外觀以及術后較高的復發率也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9, 10]。

手術仍是肉芽腫性小葉性孕腺炎的主要治療方式,其可以有效清除病灶, 但是傳統的手術治療需要擴大切除病灶, 這也會造成術后腺體組織出現嚴重的缺損,對于患者的乳腺美觀度造成一定影響。同時由于病灶與周圍的邊界不清晰, 單純依靠手術很難保障病灶切除的有效性, 因此在臨床手術治療方案的基礎上提出聯合應用抗生素、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以及中藥等治療方案聯合治療。甲潑尼龍屬于一種人工合成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在體內可以進行代謝調節, 具有較強的局部抗炎作用, 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進入機體后抑制淋巴細胞增殖以及炎性細胞的免疫應答[11,12]。甲潑尼龍通過抑制脂質介導產物(如磷脂酶A2)活性、細胞因子的轉錄和釋放, 并通過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反應能力, 抑制淋巴細胞增殖, 通過降低血管通透性, 有效阻斷遷移抑制因子的作用, 并促進溶酶體膜的穩定, 可以實現有效的免疫抑制效果[13]。但是單純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的復發率較高, 同時對于合并乳頭溢液的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 因此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4,15]。手術前使用甲潑尼龍可以有效的抑制炎癥反應, 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使腫塊可以有效縮小, 減少后期手術的切除范圍, 對乳房的破壞性也會更少[1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高 于 對 照 組 的80.85%(χ2=7.162, P=0.007<0.05)。治療 后, 研 究 組IL-2(8.21±1.38)ng/ml、CRP(8.03±2.13)mg/L、IL-6(102.31±10.92)ng/ml 均 低 于 對 照 組的(12.99±2.04)ng/ml、(12.48±3.44)mg/L、(148.92±18.34)ng/ml(t=13.305、7.540、14.970, P<0.05)。研 究組手術時間(50.49±15.82)min、術中出血量(21.30±10.39)ml、切口愈合時間(4.01±1.03)d、住院時間(5.47±1.38)d 均 少于 對 照 組 的(58.39±15.36)min、(28.93±14.39)ml、(5.72±1.24)d、(8.89±1.47)d(t=2.456、2.947、7.272、11.629, P<0.05)。研 究 組 對 手 術后 乳 腺 外 觀總滿意率為95.74%, 高于對照組的80.85%(χ2=5.045,P<0.05)。跟蹤隨訪半年, 研究組患者復發1 例, 復發率為2.13%;對照組復發8 例, 復發率為17.02%。研究組術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分析,IL-6 是由多種細胞分泌而產生的一種遲發性炎癥因子,因此對于免疫調節以及炎性反應發展有參與作用, 甲潑尼龍可以有效調節L-6 的水平。手術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顯著[17,18]。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屬于一種慢性炎性疾病, 甲潑尼龍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其在進入患者機體后可與細胞胞漿內的特異受體結合, 隨后進入細胞核啟動 mRNA 轉錄功能, 促進各種相關酶蛋白的合成, 從而有效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并阻斷其釋放[19-21]。通過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病灶范圍顯著縮小, 同時手術切口也會減小, 對患者的術后恢復以及美觀度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 糖皮質激素與手術聯合在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治療中效果顯著, 能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術后美觀度, 且復發率低。

猜你喜歡
肉芽腫乳腺炎小葉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哺乳期乳腺炎必須用抗生素嗎
蘋果小葉病的防治
小葉樟樹下的遐思
哺乳期乳腺炎必須用抗生素嗎
小葉蓮化學成分的研究
韋格納肉芽腫以慢性中耳炎首發1例
早期多發幼年黃色肉芽腫1例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腫瘤
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兼結核潛伏感染者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