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針治療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全麻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2024-03-08 09:20王美霓王鐵東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4年3期
關鍵詞:耳針耳部耳穴

王美霓 王鐵東

POCD 是以術后記憶力、抽象思維、定向力障礙為主癥, 伴人格、社交能力、認知能力及技巧改變為臨床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1]。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 接受老年手術的患者逐年增多, 髖關節置換術作為老年患者最常見的骨科手術方式之一, 患者術后易發生各種并發癥, 因此POCD 發病率逐年上升。耳針療法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特色療法, 通過針刺耳部穴位刺激神經反射[2]。近年來, 通過中醫藥的技術和方法改善老年患者POCD 得到了廣泛研究?;诖?本研究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 通過針刺耳部穴位, 觀察耳針療法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POCD 的改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8 月~2022 年12 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外科收治的全麻下行髖關節置換術出現POCD 老年患者60 例, 其中男31 例,女29 例, 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 例。其中對照組男16 例, 女14 例;年齡65~85 歲,平均年齡(73.57±5.41)歲。治療組男15 例, 女15 例;年齡67~83 歲, 平均年齡(74.47±5.4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對比。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在全麻下行手術治療, 年齡在65~85 歲, ASA 分級為Ⅰ~Ⅱ級;②患者術前MMSE 評分均≥27 分;③手術完成拔管后48 h 內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MMSE 評分<27 分;④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患者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繼續參加試驗, 中途終止研究者;②術后合并嚴重并發癥、感染及休克者;③更改麻醉方式者;④不宜針刺或禁針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 予以營養腦神經藥物, 必要時給予鎮靜類藥物。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耳針治療, 操作方法:囑患者取適宜的體位, 充分暴露耳部, 對耳穴進行常規消毒后, 采用規格為0.25 mm×25 mm 一次性毫針(華佗牌)直刺心(耳甲腔正中凹陷處)、神門(三角窩內, 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皮質下(對耳屏內側面)、腦點(對耳屏邊緣上1/3 的中點, 對耳屏尖與輪間切跡之間中點處)、交感(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等雙側耳穴, 深度為2~3 mm, 得氣后留針20~30 min, 1 次/d。耳穴見圖1。兩組療程均為7 d。

圖1 耳穴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3、7 d 的MMSE 評分和CDT 評分。①MMSE評分:包括定向力10 分, 記憶力3 分, 注意力和計算力5 分, 回憶能力3 分, 語言能力9 分, 總分0~30 分;評分27~30 分為正常;評分<27 分為認知功能障礙;評分21~26 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評分10~20 分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評分0~9 分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3]。②CDT 評分:畫出封閉的圓1 分, 數字位置正確1 分, 12 個數字無遺漏1 分, 分時針位置正確1 分,總分0~4 分, 0~2 分表明認知水平下降[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MMSE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 d的MMSE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3 d 和治療后7 d 的MMSE 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 d(P<0.05);兩組治療后7 d 的MMSE 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后3 d(P<0.05);治療組治療后3 d 和治療后7 d的MMSE 評分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MMSE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MMSE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本組治療后1 d 比較, bP<0.05;與本組治療后3 d 比較, cP<0.05;與對照組比較, d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 d 治療后3 d 治療后7 d治療組 30 23.10±1.30 23.27±1.23 25.40±0.97abd 27.40±0.97abcd對照組 30 22.90±1.61 23.07±1.41 24.23±1.14ab 25.33±1.06abc t 0.53 0.59 4.28 7.88 P 0.60 0.56 0.00 0.00

2.2 兩組CDT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 d的CDT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3 d 和治療后7 d 的CDT 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 d(P<0.05);兩組治療后7 d 的CDT 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后3 d(P<0.05);治療組治療后3 d 和治療后7 d 的CDT 評分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CDT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CDT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本組治療后1 d 比較, bP<0.05;與本組治療后3 d 比較, cP<0.05;與對照組比較, d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 d 治療后3 d 治療后7 d治療組 30 2.74±0.35 2.77±0.43 3.50±0.51abd 3.77±0.43abcd對照組 30 2.78±0.38 2.78±0.41 3.03±0.43ab 3.30±0.47abc t 0.42 0.09 3.86 4.04 P 0.67 0.93 0.00 0.00

3 討論

POCD 是老年患者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有研究表明, 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損傷與其近期所承受的麻醉手術有關[5]。隨著人口老齡化, 老年手術患者逐年增加, 老年患者發生POCD 的幾率也相應增高,因此應引起臨床廣泛關注。

中醫認為POCD 屬“癡呆”、“呆病”等范疇, 其病機為髓減腦消, 神機失用, 治療該病當以“補虛泄實”為原則[6]。老年人氣血不足、臟腑機能減退、輸布運化功能下降, 加之髖關節置換術規模較大, 術中易發生瘀血內停、郁而化熱或者由于失血失液太多導致精、氣、血、津液虧虛等病理現象, 均會引起術后神志異常[7]。

王娟等[8]研究表明, 經皮耳迷走神經刺激可以抑制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下降。據此可知, 刺激耳部穴位, 采取耳針療法治療老年POCD 具有可行性,這也是本文的前期基礎。此外, 由徐青果等[9]研究表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POCD 發生率為66%, 因此本研究選取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老年POCD 患者采取耳針療法, 究其原因:耳同臟腑經絡關系密切, 耳廓上每個臟腑組織都有其對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可起到調整相應臟腑的作用。并且由于在經脈循行中十二經脈均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 故通過刺激心、神門、皮質下、腦點、交感等耳穴起到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使精神異常及其他多種病癥得到改善, 繼而提高患者認知功能[10]。其中心可養血生脈、益心安神;神門可鎮靜安神;皮質下可益心安神、舒筋活血;腦點可滋補肝腎、養血調經、鎮靜安神;交感可益心安神, 各耳穴相配伍, 共同調節臟腑, 疏通經絡, 扶正祛邪, 增強療效[11]?,F代醫學觀點中, 以較熱門的生物全息律學說為例, 認為耳穴與內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投射區重疊, 耳相當于一個倒置的完整的人體, 通過調節耳部陽性反應點可調節相應的人體部位疾病。通過針刺耳穴, 可以促進神經遞質釋放, 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

MMSE 簡單易行, 能夠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應患者認知功能缺損程度。CDT 可操作性強, 簡單省時, 準確性高, 能夠較全面的反映認知系統的各個方面。本研究將兩個評分量表聯合使用, 以便更精準的反映患者的認知水平變化。本研究結果表明, 治療后3、7 d, 治療組的MMSE 評分及CDT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且兩組治療后3、7 dMMSE 評分及CDT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 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耳針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POCD。

綜上所述, 耳針治療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POCD, 可有效提高MMSE 評分和CDT 評分, 臨床療效較為顯著。

猜你喜歡
耳針耳部耳穴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耳部用藥安全須知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學習通“刺法灸法學”在線教學體會——以“耳針法”章節為例
老年失眠多苦悶,耳穴壓豆來幫忙
高職高專針灸學耳針的學習障礙與教學策略
耳部放血療法治療風熱血熱證風瘙癢的療效觀察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一種陽極板
穴位埋線聯合耳穴貼壓治療失眠60例
耳部瘢痕疙瘩的綜合性動態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