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SEM模型的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以海南省旅游管理專業為例

2024-03-09 10:48楊東偉劉宏兵侯昕桐張建強
科技和產業 2024年4期
關鍵詞:職業規劃海南技能

楊東偉, 王 興, 龔 雪, 劉宏兵, 侯昕桐, 張建強

(1.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島旅游資源數據挖掘與監測預警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 海南 三亞 572000,2. 廣西大學商學院, 南寧530004)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圍繞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戰略定位,聚焦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隨著海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專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旅游企業需求與高校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具體表現為學生自我效能感偏低、元認知能力不足、專業知識轉化能力較差、專業技能與通用技能水平偏低等問題。加強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相關研究,推進新形勢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升級,對促進學生就業、增強專業匹配度、減少行業流失率,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旅游業在全球發展成熟,學術界對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關注度也在逐漸增加。西方很多學者對旅游教育模式進行了相關探討,Jafari[1]將“旅游教育”納入旅游科學研究領域,強調旅游教育不能脫離行業發展,以培養旅游人才的行業適用性為重點,系統論述了教學、職業、經驗三方之間的關系。Ogasawara[2]提出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后回歸課堂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對接勞動市場,將課堂與企業實習相結合,培養綜合性的高級旅游人才。Chavan和Surve[3]對高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做了具體劃分,包括自信心、誠實正直、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決策和時間管理能力。國內一些學者針對產教融合[4]、旅游人才培養過程[5]、人才培養模式[6],提出旅游人才培養應結合專業發展、更新課程體系、實踐與課堂相結合、創新教材內容[7],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8]。

本文以USEM 就業能力模型為基礎,針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展開研究,通過對海南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研分析,挖掘其專業教育培養和職業需求在契合度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的海南高校旅游人才培養路徑,旨在優化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輸送高質量旅游人才,助力海南旅游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1 USEM模型概念及理論

USEM就業能力模型由英國學者Yorke和Knight提出,該模型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將就業能力劃分為學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元認知(meta-cognition)4個要素,四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9]。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這4個維度的構建,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和順利就業的能力。

圖1 USEM就業能力模型

2 旅游管理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問卷調查

2.1 問卷樣本構成

此次問卷調查采用線下發放與線上答題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對象為海南省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共發放問卷282份,收回282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53份,有效率為96%,運用SPSSAU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分析。

2.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為確保問卷調查的準確性,對253份問卷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Cronbach’s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結果顯示信度為0.925,大于0.6,表明問卷可靠性較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使用SPSSAU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實習滿意度及重要度的KMO分別為0.964和0.960,均大于0.8,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都為0.000(小于0.001),研究數據適合提取信息,效度較好。

2.3 旅游管理類大學生實習要素的IPA矩陣分析

在調查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建立重要性-滿意度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模型,其中水平軸(X軸)表示大學生的重視程度(重要性),垂直軸(Y軸)表示大學生對實習的滿意度。根據計算結果,分別以重要性均值7.06為縱向的分界線,以滿意度均值7為橫向的分界線,構建旅游管理類大學生實習要素的IPA矩陣圖(圖2)。將矩陣分為四個象限,分別為繼續保持區、穩步推進區、優先改善區和重點優化區。

圖2 旅游管理類大學生實習要素的IPA矩陣

第一象限為繼續保持區,其所在區域的重要性和滿意度都較高;第二象限為穩步推進區,其所在區域的重要性低而滿意度較高;第三象限為優先改善區,其所在區域的重要性和滿意度均較低;第四象限為重點優化區,其所在區域的重要性較高,滿意度較低。

第一象限為高重要性-高滿意度區,分布在該象限的大學生重視程度(重要性)和滿意度評價得分均較高。第一象限涵蓋6個指標,分別為A2(人際關系)、B1(薪水)、B2(休假制度)、B3(公司環境)、D1(組織實習招聘會)、D3(反饋雇主對學生的評價)。根據IPA分析原理,表明這些方面在大學生就業中占有很大比例且有較高的滿意度,學校方面應持續關注跟進大學生關于實習的新需求,在保持現狀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其優勢。

第二象限為低重要性-高滿意度區,表示旅游管理類大學生認為重要性低但滿意度高的因素。包括A1(技能培訓和)C3(職業穩定性),說明旅游管理類大學生從事的職業生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且在實習過程中獲得了有用的知識與技能。

第三象限為低重要性-低滿意度區,根據IPA分析原理,此區域的重要性和滿意度均較低,包括A3(獲得人脈資源)、C1(工作內容)、C2(工作激勵機制)。與其他因素相比,旅游管理類大學生對這些因素的關注程度較低。學生擇業更關注薪水、休假、硬件設施等方面,注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因素,而不是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第四象限為高重要性-低滿意度區,此區域包含的是旅游管理類大學生比較重視但滿意度較低的因素,包括C4(晉升機會)和D2(實習意見反饋),需要重點關注并加以改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于晉升機會和實習意見反饋很重視,但滿意度并不很高,說明學校和企業應加強對實習生意見反饋的重視程度,并提供有效的反饋渠道,第一時間解決學生的實習問題。同時,學校和合作企業應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制定一份實現這些目標的計劃,包括確定所需的技能和經驗,以及制定實習期間的目標,以輔助學生梳理清晰自己的職業發展生涯,把握好晉升機會。

表3 象限圖要素說明

2.4 旅游管理類學生對于自身就業能力的評價

如圖3所示,旅游管理類學生在調動他人的積極性、計劃協調各種資源完成任務,從團隊利益出發、包容不同個性并能積極共事,以及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目標設定三個方面有所缺失,學校應針對這三個方面開發相應的課程,不斷磨練和提升學生的個人技能。

均值較高的幾項為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識,理解相關概念、理論;能用新觀念解釋事物,用新途徑處理問題;能快速融入新環境,接受新事物;善于調整身心狀態,不斷提升自我;能夠對自身能力進行思考并自我調整。說明學生在專業理解力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具備較高水平。因此,學校在培養過程中需要保持優勢,不斷精進課程,跟隨就業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2.5 旅游管理類學生對學校就業能力培養情況的評價

如圖4所示,旅游管理類學生關于學校就業能力培養的情況中得分高低依次是:有明確的就業能力培養課程;鼓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展開;組織學術界或行業內專業人員的講座和指導。這表明學校在將學生就業與實踐納入課程培養當中,并重視行業榜樣作用的相關方面做得比較好。得分較低的幾項為將創新創業的理念貫穿所學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資格證書培養、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指導、加強學生實習方面的引導和管理,學校在學生的技能培養、職業規劃和校外實習幾個方面應當多加關注,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多維發展。

3 高校旅游人才USEM能力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就業技能水平偏低

就業技能是一種綜合的技能,包括專業技能與通用技能等。從問卷收集的數據來看,旅游管理類學生對自身及學校的就業評價中關于技能培養的均值所占比例較低(圖3和圖4),學校在學生的職業規劃、實習引導等方面重視不夠(圖4),存在著“重理論教育,輕技能教育”的現象,加之高校與用人單位溝通不夠及時、有效(圖2),課程設計缺少就業需求反饋,工作時難以達到就業崗位的技能水平。另外,學生在校內接觸的環境有別于真實的職場環境,在溝通表達以及環境融入等通用技能方面實踐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也亟待提高。

圖3 旅游管理類學生對于自身就業能力的評價均值

圖4 旅游管理類學生對學校就業能力培養情況的評價均值

3.2 元認知能力不足

大部分旅游管理類學生無法對自身的就業能力做出正確的評估,從問卷數據來看,學生對于自身職業規劃評分較低(圖4)。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學生表示學校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指導”方面提供的幫助不足(圖4),希望老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就業環境,結合工作實際情況,提供更有價值的幫助。很多學生實習經驗不足,其自我評價多局限于校園內的老師、同學評價,缺乏企業等工作單位的客觀評價,導致對自身能力認識不清晰,擇業時職業規劃模糊。

3.3 專業知識轉化能力較差

專業轉化力是學科理解力的一部分,是指學生將書本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實踐的能力,即理論指導實踐過程中的應用能力。從數據來看,“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有效運用于實踐,并轉換為其他能力”的同學所占比例較少(圖3),管理類課程學習多集中于管理者視角,社會經驗不足的學生群體難以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此外,旅游作為典型的交叉學科,課程設計涵蓋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地理學等各種跨學科知識,學生在專業知識的接收上往往處于“走馬觀花”的境況。同時,學生在擇業時,對于自身的專業能力及工作在實際開展中所需的技能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感知,所以很難完全掌握并有效運用。

3.4 自我效能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大學生在面對新環境或挫折時,能否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有無積極的信念對抗困難的能力。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自身專業認同感低是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自身專業認同感低與實習引導不足、職業規劃不足等因素有一定關系(圖4)。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會認為旅游業主要是從事服務類的工作,在就業時會產生低人一等的想法,同時,在初入職場時,薪資起點水平也相對較低,更加降低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在無法做到良好的自我調節時,往往會導致自我效能感偏低的情況。

4 自貿港背景下旅游人才培養建議

4.1 政府層面

4.1.1 發揮政府職能,調控外部就業環境

建設海南自貿港關鍵是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本地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政府和學校要努力提高畢業生“留瓊率”。各級政府應統籌規劃,積極優化就業環境,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提供更多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工作崗位。通過政策傾斜和資金補貼等形式,積極鼓勵旅游企業錄用旅游管理畢業生,提高旅游專業畢業生“留瓊率”。根據海南自貿港的實際建設情況,精準實行旅游人才的就業方案與就業統計,實施留瓊優惠政策,為畢業生留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1.2 完善就業保障機制,激發人才自身潛力

完善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后勤保障工作,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業不僅能帶動經濟增長,還能增加就業崗位。政府應盡力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做廣大求職者和創業者的堅強后盾。

4.2 高校層面

4.2.1 從需求出發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創新意識教育

為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夠勝任就業崗位,教研室應制定完善的職業規劃課程,將課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建立一套針對旅游管理類學生的自我評價體系,評價的主體包含學生、學校、企業三個方面,讓學生能夠從不同層面了解自己的就業能力,發現自身能力的缺失,并能夠客觀公正的進行評估。同時,學校應該注重將促進創新發展作為本科人才培養工作最重要的指標,將創新教育模式融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課程當中,引導激發學生自身創新發展意識,提升學生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4.2.2 完善技能培養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技能培養是一種長期性的行為,學校應盡早樹立培養技能意識,設計從新生入學到畢業的一整套技能培養方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實際就業需求,鼓勵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同時,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通過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深化技能學習。其次,加強校企合作力度,一是通過邀請用人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在校內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通過雙向互動,加強學生對企業用人的核心需求的了解;二是充分利用在校實習時間,讓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發現自己技能方面的不足,通過加強專業技能鍛煉,激發潛力,彌補專業能力不足。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一方面促使學校及時發現課程設置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使用人單位提前了解學生基本情況,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招聘活動。

4.2.3 加強實習管理,完善交流渠道

學生實習環節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中重要一環,應給予學生更具個性化的技能實踐機會,同時關注學生對實習意見的反饋,構建起學生、學校、企業三方便捷溝通渠道。此外,應提前建立實習指導群,選派優秀指導老師為實習生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指導,及時了解學生實習情況,保障學生實習順利進行,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4.3 企業層面

校企聯動需要雙方合力共建,在企業層面,應針對學生建立一套實習生崗前培訓課程,以幫助實習生更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變。此外,對于實習生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于企業職場晉升機會不滿意的情況,應共同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案,制定合理的晉升路線。通過了解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情況,全面把握基層工作狀況,適當改變聘用要求,實現用工的“動態平衡”,讓學生的就業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4.4 學生層面

4.4.1 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

海南自貿港背景下,海南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催生出旅游業對高質量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旅游管理學生除了努力掌握專業技術能力,提高自身外語實際應用能力,也要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職業氣質,學會將課堂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進一步發掘自身就業潛能。

4.4.2 端正心態

海南旅游業發展日趨成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對自身能力有清醒的認識,端正求職心態。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很多學生對從事旅游相關工作存在一定偏見,但職業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求職中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僅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清楚認知自身定位、端正心態,也要降低求職預期,切忌“眼高手低”,先就業再擇業,才能更好地適應就業環境,逐步從旅游基層從業者走向高級管理者。

5 結語

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高質量旅游人才的培養不僅能夠促進海南旅游業的發展,更能助力海南整體產業建設。因此,研究如何提升高校旅游人才的就業能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以USEM就業能力模型為基礎,建立IPA模型進行數據分析發現,海南高校旅游人才培養存在就業技能水平偏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認知較弱、專業知識轉化力薄弱等問題;提出應培養適應就業需求的技能,制定完善的職業規劃課程,將課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等對策。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涉及很多方面,不僅需要學校出力,還要企業與政府共同發力,協同培養符合社會和旅游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旅游人才。

猜你喜歡
職業規劃海南技能
高級技能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