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理論內涵、實踐成效與路徑選擇*

2024-03-09 07:40盧雨婷
經濟研究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一帶一帶一路數字

盧雨婷

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激發全球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增長的巨大需求,然而,在經濟結構調整、產能過剩及資源多樣化等方面,各國均面臨嚴峻挑戰。數字經濟在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市場需求、增強國家競爭力等方面擁有的巨大潛力,為各國在數字經濟領域開展合作創造了機會。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1)習近平.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EB/OL].中國政府網,2023-10-18.尤其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是連接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的關鍵。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旨在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加強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結合數字技術創新合作、數字產業融合、數字基建等方面展開的合作創新舉措,旨在推動共建國家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依據數字經濟的基礎型、技術型、資源型、融合型、服務型這五種類型,通過剖析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理論內涵,分析當前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實踐成效和現實困境,由此探討數字經濟合作的路徑選擇。這不僅對促進區域間信息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和推動經濟一體化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促進共建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聯互通、貿易便利化、數字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理論內涵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旨在促進亞洲、非洲和歐洲部分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和互聯互通,聚焦基礎型、技術型、資源型、融合型、服務型這五類數字經濟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互動發展過程。在互動發展過程中,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產生了豐富的理論內涵,具有從數字技術、數字合作等基本要素出發,以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貿、數字金融服務為支撐,以外部動力和外在保障為實踐選擇的內涵特征。對理論內涵的深刻剖析,有利于從數字經濟合作的實踐成效和困境中探尋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突破口。

(一)數字技術、數字合作和數字治理是實現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基本要素

數字技術、數字合作和數字治理是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順利開展的基本要件。數字合作理念是重中之重,是與共建國家形成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關鍵。數字技術則為數字經濟合作提供先決條件,包括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的應用和普及,不僅促進跨境互聯互通,使信息、產品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而且各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通過共同研發、技術轉移和創新合作,加強了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數字治理則為數字經濟合作提供法律制定、政策選擇和規則設定思路,不僅強調開放、協作、共享原則,有助于各合作伙伴建立共識與加強協作,形成穩定、包容和可持續的數字發展環境,而且提供規范和指導,有助于確保數字經濟合作的公平公正。

(二)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貿、數字金融服務是實現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重要支撐

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貿和數字金融服務是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重要支撐。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合作的關鍵支撐,包括通信網絡設施、數據中心、云計算基地等,提供跨國數據傳輸和實時互通的高質量互聯手段。數字經貿是突破傳統貿易的地理限制,實現數字經濟合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進共建國家之間的貿易便利化和互聯互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數字金融服務是數字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涵蓋在線支付、電子銀行、數字貨幣、跨境資金流動等,不僅為共建國家提供便捷、快速和安全的跨境支付和資金管理解決方案,而且提供風險管理、金融創新、金融普惠等方面的支持,促進金融體系的不斷健全。更進一步地,數字基礎設施為數字經貿提供了跨地域的知識共享平臺、創新實踐項目以及就業發展機會;數字金融服務依賴于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持,實現跨境支付、在線銀行服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數字經貿需要數字金融服務支持,提供支付和結算便利,數字經貿的拓展帶動了數字金融服務的需求,刺激了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和應用。

(三)數字創新、數字互利、數字互補是實現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外部動力

數字創新是促進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提質動力,通過共同研發、技術轉移和創新合作,推動共建國家新興技術和新業態的發展,提升共建國家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數字互利是促進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增量動力,為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利益共同體提供共贏方案,促進共建國家間的經濟互信和政治合作。數字互補是指不同數字技術、數字平臺、數字產品或數字服務之間的相互補充和協同作用,形成整體倍增效果,為數字經濟合作提供利益共同體的資源配置方案,有利于提升數字經濟合作的包容性。進一步看,數字創新能夠為實現數字互利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數字互利則為數字創新提供市場空間和潛力,數字技術、平臺、產品或服務之間的互補性會激發共建國家尋求數字互利的機會。

(四)數字戰略、數字體制機制和數字政策法規是實現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外在保障

數字戰略從促進互聯互通、促進數字貿易、加強創新合作、促進數字金融發展等角度,推動數字經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頂層設計思路。數字體制機制保障為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提供重要的合作機制和便利的營商環境。數字政策法規為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提供合法、公正和可執行的法律框架及政策支持,保護數字經濟合作的合法權益和知識產權。

綜上所述,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基本要素與其支撐點、外部動力和外在保障具有一致的內在邏輯,外部動力和外在保障分別為支撐點提供加速度和助力穩增速,支撐點則為外部動力和外在保障提供必要的落腳點,四個方面的有效運行能夠產生循環反饋的內在動力。數字技術要素對經濟合作支撐點有賦能作用,數字創新、數字互利、數字互補等外部動力為數字合作理念提供了有效的數字環境,數字戰略、數字體制機制、數字政策法規為數字治理理念提供了數字安全保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深度融合(見圖1)。

圖1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理論內涵

二、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實踐成效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豐富的理論內涵對實踐工作具有較好的指導性,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的國際市場黏性、數字安全治理、共建國家產業發展的數字賦能效應、共建國家的數字治理水平、共建國家的數字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并與基礎型、技術型、資源型、融合型、服務型數字經濟的全方位發展形成了高效對應。

(一)助推共建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反觀國際數字經濟合作實踐經驗,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共建國家之間開展數據互通、產業互聯、信息共享的基礎條件(Yap &Borhan,2021),對穩固數字經濟合作基礎有關鍵作用。一方面,數字經濟合作通過廣泛應用通信信息技術,致力于擴大共建國家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提升了共建國家的互聯網接入能力(王文等,2019)。如圖2所示,2018~2022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互聯網用戶普及率有顯著提升,其中,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國的成效顯著,互聯網用戶普及增長率分別達到66.23%、58.98%和26.29%。同時,在共建“一帶一路”引領下,中國也實現了72.50%的高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合作推動了共建國家之間的數據中心建設及電子支付、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不僅提供了高效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服務,而且增加了支付和交易的便利性,促進了跨境貿易和投資,為基礎型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貿易擴大提供了強大支持。

圖2 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共建“一帶一路”的部分國家互聯網用戶普及率資料來源: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國際電信發展報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其中包含關于全球各國互聯網發展情況的數據和分析。

(二)提高數字技術的國際市場黏性

數字經濟合作提高了共建國家對數字技術的需求,尤其隨著市場對技術要求的提高,數字經濟合作的創新性也不斷增強。數字技術引領者在技術市場具有一定優勢,高品質的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供給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實現規?;洜I,出口貿易額增加,本國數字技術的國際市場黏性也不斷提高。表1反映了不同數字產品或數字企業中具有較高國際市場黏性的企業,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Alipay、WeChat Pay等移動支付服務,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亞馬遜等互聯網平臺和電子商務公司,這些數字產品或數字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能夠提升國際市場對這些數字技術引領者的技術黏性。另外,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也有利于技術型企業與國際優秀企業合作,通過與國際市場接軌,獲取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國際化運營能力,促使企業產品不斷升級創新。

表1 不同數字領域下具有較高國際市場黏性的企業

(三)提升共建國家產業發展的數字賦能效應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助力共建國家的數字產業集聚和互聯互通,有助于數字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對提升共建國家間產業合作的數字化賦能有重要作用?!耙粠б宦贰惫步▏业臄底之a業合作情況如表2所示,其中涉及交通與物流產業、能源與電力產業、通信與信息技術產業、金融與支付產業、電子商務與跨境貿易、制造業與工業、旅游與文化交流產業、農業與農產品產業等領域。如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數字經濟合作推進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互聯網接入和通信網絡改善,為巴基斯坦的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持;中國與馬來西亞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推動馬來西亞的制造業升級和創新能力提升。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還致力于通過合作開展數字工廠建設、智能制造系統集成等項目,并建立產業園區、科技創新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等,為共建國家的企業和機構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契機和良好的數字化轉型環境。此外,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數據收集、共享和處理。中國與共建國家加強數據共享合作,促進制造業數據互通,幫助共建國家搭建數據中心和處理平臺,為制造業提供智能化決策和優化方案。

表2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數字產業合作情況

(四)助推共建國家的數字治理水平逐漸凸顯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促進了部分共建國家實現了數億人口的互聯網接入,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共建國家基本實現了數據資源的集聚、整合和應用。數字經濟合作不僅加強了共建國家在數字安全政策制定、數字隱私保護法律規范等方面的經驗分享,為數字治理提供了有效的經驗支持,而且鼓勵共建國家共同制定數字經濟領域的標準與規則,促進數字經濟有序發展和互聯互通,數字治理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此外,數字技術應用為數字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工具,提高了共建國家的數字治理效率。圖3反映了部分共建國家每百萬人擁有的國家安全互聯網服務器情況,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共建國家的數字治理水平。2012~2020年,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每百萬人擁有的國家安全互聯網服務器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4.33%、92.92%和149.10%。國家安全互聯網服務器數的增加,反映“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數據安全體系逐步得到完善,數字安全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圖3 2012~2020年共建“一帶一路”的部分國家每百萬人擁有的國家安全互聯網服務器情況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

(五)助推共建國家的數字服務快速發展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所形成的跨國合作與市場拓展有利于助推共建國家的數字服務快速發展,對完善數字經濟的服務協同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建設了數字經濟園區,并為其提供孵化器、加速器、培訓等數字服務支持,促進巴基斯坦的數字生態系統發展(姜峰和藍慶新,2021);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推動了電商平臺的搭建,數字服務有力拓展了企業的海外市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推動了移動支付、數字化銀行、智能投資等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鐕献鳛槠髽I資源共享創造了更大范圍的服務協同,市場拓展則為數字化業務拓展和新商業模式形成提供了更大服務空間,數字平臺建設為數據、技術和資源共享形成了更加緊密的服務協同,促進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數字服務的升級和創新。

三、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面臨的困境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推動了共建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然而,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核心技術研發、數字產業間或地域間融合、數字安全治理、數字服務體系構建方面仍面臨挑戰,阻礙了共建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融合。

(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困境

中國已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和網絡通信也已基本覆蓋大部分城市和鄉村,但共建“一帶一路”部分國家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整體較低,影響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數字網絡的互聯互通與協同發展(張明哲,2022)。受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影響,孟加拉國、尼泊爾、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在網絡覆蓋和寬帶速度方面仍面臨挑戰。由于電子支付系統陳舊、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等受限,柬埔寨、老撾、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在數字支付和金融服務發展方面仍相對滯后。受數字化程度低、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市場環境復雜等因素制約,非洲、中亞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商生態系統相對滯后,制約了這些區域電商發展和國際貿易的便利化??傮w看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待完善,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能力仍有待加強(王海燕,2020)。

(二)數字核心技術研發困境

共建“一帶一路”的多數國家不僅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相對較弱(張定法和黃德海,2020),而且在人才培養、科研投入、創新環境等方面也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難以實現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同時,共建國家之間的數字經濟發展程度不平衡(張耀軍和宋佳蕓,2017),“數字鴻溝”的存在導致共建國家之間難以建立有效的科技研發合作機制和平臺,導致資源共享、成果轉化、經驗交流等方面受限,技術研發難以形成協同合力,嚴重阻礙了數字經濟合作的協同發展(姜志達和王睿,2020)?!耙粠б宦贰惫步▏业闹R產權保護環境也相對不穩定,導致知識產權存在被侵權和盜用風險,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在數字經濟合作中的創新動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披露,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在GDP中占比達39.8%,位居世界第2。(2)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EB/OL].中國互聯網協會,2022-09-14.但在高端芯片、工業制造軟件、算法算力、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領域仍存在較明顯短板,數字基礎產品和服務創新均有待提升和完善。

(三)數字產業間或區域間融合困境

數字技術在產業間或區域間融合困境是由技術標準差異產生的互操作性難、安全和隱私標準差異問題、系統和平臺互操作性問題等困境導致的共建國家間不順暢的互聯互通。首先,共建國家間存在不同的數字技術標準和規范,表現為不同國家在數字經濟中可能采用不同的數據格式和通信協議,如文萊、菲律賓等國使用英制度量單位,中國、泰國、越南等國使用公制單位;不同國家對同一領域的技術標準可能有不同要求,如云計算、物聯網等,導致數據交換和共享障礙,轉換成本增加,出現互操作性障礙。其次,不同國家或不同產業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標準存在差異,導致不同國家或不同產業在數據交換和共享中可能面臨不同的安全和隱私要求,需要采取額外措施來確保數據安全和隱私。最后,數字經濟合作存在不同國家或不同產業的數字系統和數字平臺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不同系統和平臺所使用的不同軟件和硬件架構會導致數據交換和共享的技術難題。因此,在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中,在確保數據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時,還需解決系統和平臺間的兼容問題。

(四)數字安全治理困境

“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涉及大量的數據流動和信息交換,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成為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重大挑戰。首先,個人或企業間的數字經濟合作可能涉及大量數據的跨國傳輸和存儲,數據安全措施缺乏可能導致數據泄露或被濫用的風險,并對企業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造成嚴重威脅。其次,國家間的數字經濟合作也會涉及大規模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數據安全保障缺失可能導致國家數據被操縱或被監控的風險,并對合作國家或機構的利益造成損害(趙祺,2021)。再次,“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需要各國或機構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但不同國家或機構往往有不同的數據標準和技術要求,導致數據傳輸和共享困難,增加數據泄露和濫用風險。最后,數字經濟合作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監管體系,不完善或不充分的法律監管體系可能導致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漏洞。

(五)數字服務體系構建困境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一帶一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因此,數字服務體系構建困境尤其表現為“一帶一路”數字金融服務體系尚不完善。一方面,尚未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無法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效便利的貸款融資、發展援助等金融支持,一些“一帶一路”數字經濟產業合作項目缺少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面臨資金短缺風險。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數字金融國際合作機制尚未建立,缺少以征信系統和數字技術為基礎的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新型數字支付方式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還未得到普遍應用和發展,從而影響“一帶一路”跨境數字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及“一帶一路”數字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此外,數字技術標準設定和規范的不一致、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缺乏統一框架等都對數字服務體系構建提出挑戰。

四、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路徑選擇

基于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實踐成效及其所面臨的挑戰,依據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豐富的理論內涵,聚焦數字經濟合作的基礎性、創新性、激發數據挖掘、賦能產業發展、包容性這五方面,提出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路徑選擇(見圖4)。

圖4 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路徑選擇

(一)加快推進共建國家的數字新基建項目建設,筑牢數字經濟合作基礎

加大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數字新基建項目投入,包括網絡基礎設施、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等,提高網絡帶寬和覆蓋范圍,為數字新基建項目提供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持。加強國家間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技術和經驗參與“一帶一路”數字新基建項目建設,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分享經驗和技術,筑牢數字新基建項目的合作基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稅收優惠和減免、資金支持、土地政策、優先項目審批等激勵措施,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簡化項目審批流程、便利化投資環境等,為“一帶一路”數字新基建項目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商業環境。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明確數字新基建項目的技術標準、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要求,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二)優化數字技術創新系統,增強數字經濟合作的創新性

制定并完善研發經費支持、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移等政策措施,為創新者提供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加大數字技術創新資金對“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支持力度,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科技創新基金等,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器,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數字技術創新項目,培育更多創新型企業。建立“一帶一路”創新聯盟、國際實驗室、“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等機構,推動數字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建立“一帶一路”開放式數字技術創新平臺,促進共建國家的商貿合作與技術交流,提升數字經濟合作的創新性。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互動平臺,鼓勵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參與數字“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中,開展自由交流,提升數字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維護創新的知識產權,增強數字創新動力和競爭優勢。

(三)提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激發數字經濟合作的數據挖掘

建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數據交換標準和接口,促進數據的跨國界、跨機構、跨領域的流通和整合,增加數據的復用價值。加強數據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深入挖掘“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中數據的潛在信息和價值,為數字經濟合作提供決策和創新的依據。鼓勵共建國家的不同行業、企業和機構之間的跨界合作,共享數據資源,進行創新和共同研發。利用數據資源在共建國家實現業務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開拓新的市場和商機。建立健全的數據治理機制,明確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共享和使用的規范和流程。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措施,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保護個人隱私和敏感信息的安全,并采取數據加密、訪問控制、安全審計等先進的數據管理技術和工具,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為數據資源開發提供安全保障。

(四)集中攻堅數字賦能部署,加強數字經濟合作的融合發展

共建國家之間應加強數字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開展數字賦能聯合研究和創新項目,共同拓展數字賦能市場和合作伙伴。建立“一帶一路”數字賦能平臺,整合各類數字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為不同行業、企業和機構提供數字化轉型的指導和支持,促進數字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與創新。加大對數字經濟合作的資金支持,設立專項資金,提供補貼和獎勵,推動數字經濟的區域融合發展。鼓勵數字經濟合作在不同行業、企業和機構之間實現跨界融合創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并通過合作共享數據、技術和市場,推動數字經濟合作的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建設數字技術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培訓和交流活動,為數字賦能融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建立健全的數據管理體系和安全標準,為數字賦能產業提供數據安全和隱私保障。

(五)完善數字治理制度環境,提升數字經濟合作的包容性

建立健全的數據保護和隱私權法律框架,確保個人和企業數據的合法使用與保護,增強公眾對數字經濟的信任。加強共建國家之間信息共享和技術交流,制定和推廣公認的技術標準,以確保各種數字技術的互操作性和相互兼容性,減少技術壁壘,促進數字經濟的共享與合作。通過減少創業壁壘、鼓勵創新投資、提供創新基金等方式,提供創新創業環境和政策支持,以激發創新活力和創業精神,促進包容性數字經濟發展。加大對數字技能培訓和教育的投入,提供廣泛的培訓機會,特別是針對弱勢群體和農村地區,確保每個人都具備參與數字經濟的能力。消除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市場壁壘,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公平競爭和市場透明度,保障各類企業和個人的平等參與和發展機會,打造包容性的數字經濟合作平臺,促進各方參與和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的機會和利益。

猜你喜歡
一帶一帶一路數字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答數字
數字看G20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成雙成對
數字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